卷第十四(十七則)
關燈
小
中
大
》:“光化四年三月,華州奏,太子太師盧知猷卒。
以劉季述之變,感憤成疾,卒年七十五。
”正與《新唐·傳》同。
蓋唐武、宣以後諸錄,乃宋敏求補撰,簡牍當有散脫者,皆當以司空之碑為正。
又按是年四月改元天複,《舊唐紀》:“十一月,車駕幸鳳翔。
朱全忠趨長安,文武百僚太子太師盧知猷已下出迎。
”又為可證。
《宰相世系表》:“知猷生文度,而同族曰渥,渥之子膺,刑部侍郎。
”二者矛盾如此。
忌諱諱惡《周禮·春官》:“小史诏王之忌諱。
”鄭氏曰:“先王死日為忌,名為諱。
”《禮記·王制》:“太史典禮,執簡記,奉諱惡。
”注雲:“諱者先王名,惡者忌日,若子卯。
惡,烏路反。
”《左傳》:“叔弓如滕,子服椒為介。
及郊,遇懿伯之忌,叔弓不入。
”懿伯,椒之叔父,忌,怨也。
“椒曰:公事有公利無私忌,椒請先入。
”觀此乃知忌諱之明文。
漢人表疏,如東方朔有“不知忌諱”之類,皆戾本旨。
今世俗語言多雲“無忌諱”及“不識忌諱”,蓋非也。
陳涉不可輕 《揚子法言》:“或問陳勝吳廣,曰:‘亂。
’曰:‘不若是則秦不亡。
’曰:‘亡秦乎?恐秦未亡而先亡矣。
’”李軌以為:“輕用其身,而要乎非命之運,不足為福先,适足以為禍始。
”予謂不然。
秦以無道毒天下,六王皆萬乘之國,相踵滅亡,豈無孝子慈孫、故家遺俗?皆奉頭鼠伏。
自張良狙擊之外,更無一人敢西向窺其鋒者。
陳勝出于戍卒,一旦奮發不顧,海内豪傑之上,乃始雲合響應,并起而誅之。
數月之間,一戰失利,不幸隕命于禦者之手,身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
項氏之起江東,亦矯稱陳王之令而度江。
秦之社稷為墟,誰之力也?且其稱王之初,萬事草創,能從陳餘之言,迎孔子之孫鲋為博士,至尊為太師,所與謀議,皆非庸人崛起者可及,此某志豈小小者哉!漢高帝為之置守家于砀,血食二百年乃絕。
子雲指以為亂,何邪?若乃殺吳廣,誅故人,寡恩忘舊,無帝王之度,此其所以敗也。
士匄韓厥 晉厲公既殺卻氏三卿,群臣疑懼。
栾書、荀偃執公,召士匄,匄辭不往,召韓厥,厥辭曰:“古人有言曰‘殺老牛莫之敢屍。
’而況君乎?二三子不能事君,焉用厥也?”二子竟弑公,而不敢以匄、厥為罪,豈非畏敬其忠正乎?唐武德之季、秦王與建成、元吉相忌害,長孫無忌、高士廉、侯君集、尉遲敬德等,日夜勸王誅之,王猶豫未決。
問于李靖,靖辭,問于李世績,世績辭,王由是重二人。
及至登天位,皆任為将相,知其有所守也。
晉、唐四賢之識見略等,而無有稱述者,唐史至不書其事,殆非所謂發潛德之幽光也。
蕭道成将革命,欲引時賢參贊大業,夜召謝胐,屏人與語,胐竟無一言。
及王儉、褚淵之謀既定,道成必欲引胐參佐命,胐亦不肯從,遂不仕齊世,其亦賢矣。
孔墨 墨翟以兼愛無父之故,孟子辭而辟之,至比于禽獸,然一時之論。
迨于漢世,往往以配孔子。
《列子》載惠盎見宋康王曰:“孔丘、墨翟,無地而為君,無官而為長,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頸舉踵而願安利之。
”鄒陽上書于梁孝王曰:“魯聽季孫之說逐孔子,宋任子冉之計囚墨翟,以孔、墨之辯,不能自免于讒谀。
”賈誼《過秦》雲:“非有仲尼、墨翟之知。
”徐樂雲:“非有孔、曾、墨子之賢。
”是皆以孔、墨為一等,列、鄒之書不足議,而誼亦如此。
韓文公最為發明孟子之學,以為功不在禹下者,正以辟楊、墨耳。
而著《讀墨子》一篇雲:“儒、墨同是堯、舜,同非桀、纣,同修身正心以治天下國家。
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
不相用,不足為孔、墨。
”此又何也?魏鄭公《南史·梁論》,亦有“抑揚孔、墨”之語。
玉川月蝕詩 盧仝《月蝕詩》,唐史以謂譏切元和逆黨,考韓文公效仝所作,雲元和庚寅歲十一月。
是年為元和五年,去憲宗遇害時尚十載。
仝雲:“歲星主福德,官爵奉董、秦。
”說者謂“董秦”即李忠臣,嘗為将相而臣朱泚,至于亡身,故企鄙之。
東坡以為:“當秦之鎮淮西日,代宗避吐蕃之難出狩,追諸道兵,莫有至者。
秦方在鞠場,趣命治行,諸将請擇日,秦曰:‘父母有急難,而欲擇日乎?’即倍道以進。
雖末節不終,似非無功而食祿者。
”近世有嚴有翼者,著《藝苑雌黃》,謂坡之言非也,秦守節不終,受泚僞官,為賊居守,何功之足雲?詩譏刺當時,故言及此。
坡乃謂非無功而食祿,謬矣!有翼之論,一何輕發至诋坡公力非為謬戰!予按是時秦之死二十七年矣,何為而追刺之?使個欲譏逆黨,則應首及祿山與泚矣。
竊意元和之世,吐突承璀用事,全以為劈幸擅位,故用董賢、秦宮輩喻之,本無預李忠臣事也。
記前人似亦有此說,而不能省憶其詳。
詩要點檢 作詩至百韻,詞意既多,故有失于點撿者。
如杜老《夔府詠懷》,前雲,“滿坐涕潺援”,後又雲,“伏臘涕漣漣”。
白公《寄元微之》,既雲,“無
以劉季述之變,感憤成疾,卒年七十五。
”正與《新唐·傳》同。
蓋唐武、宣以後諸錄,乃宋敏求補撰,簡牍當有散脫者,皆當以司空之碑為正。
又按是年四月改元天複,《舊唐紀》:“十一月,車駕幸鳳翔。
朱全忠趨長安,文武百僚太子太師盧知猷已下出迎。
”又為可證。
《宰相世系表》:“知猷生文度,而同族曰渥,渥之子膺,刑部侍郎。
”二者矛盾如此。
忌諱諱惡《周禮·春官》:“小史诏王之忌諱。
”鄭氏曰:“先王死日為忌,名為諱。
”《禮記·王制》:“太史典禮,執簡記,奉諱惡。
”注雲:“諱者先王名,惡者忌日,若子卯。
惡,烏路反。
”《左傳》:“叔弓如滕,子服椒為介。
及郊,遇懿伯之忌,叔弓不入。
”懿伯,椒之叔父,忌,怨也。
“椒曰:公事有公利無私忌,椒請先入。
”觀此乃知忌諱之明文。
漢人表疏,如東方朔有“不知忌諱”之類,皆戾本旨。
今世俗語言多雲“無忌諱”及“不識忌諱”,蓋非也。
陳涉不可輕 《揚子法言》:“或問陳勝吳廣,曰:‘亂。
’曰:‘不若是則秦不亡。
’曰:‘亡秦乎?恐秦未亡而先亡矣。
’”李軌以為:“輕用其身,而要乎非命之運,不足為福先,适足以為禍始。
”予謂不然。
秦以無道毒天下,六王皆萬乘之國,相踵滅亡,豈無孝子慈孫、故家遺俗?皆奉頭鼠伏。
自張良狙擊之外,更無一人敢西向窺其鋒者。
陳勝出于戍卒,一旦奮發不顧,海内豪傑之上,乃始雲合響應,并起而誅之。
數月之間,一戰失利,不幸隕命于禦者之手,身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
項氏之起江東,亦矯稱陳王之令而度江。
秦之社稷為墟,誰之力也?且其稱王之初,萬事草創,能從陳餘之言,迎孔子之孫鲋為博士,至尊為太師,所與謀議,皆非庸人崛起者可及,此某志豈小小者哉!漢高帝為之置守家于砀,血食二百年乃絕。
子雲指以為亂,何邪?若乃殺吳廣,誅故人,寡恩忘舊,無帝王之度,此其所以敗也。
士匄韓厥 晉厲公既殺卻氏三卿,群臣疑懼。
栾書、荀偃執公,召士匄,匄辭不往,召韓厥,厥辭曰:“古人有言曰‘殺老牛莫之敢屍。
’而況君乎?二三子不能事君,焉用厥也?”二子竟弑公,而不敢以匄、厥為罪,豈非畏敬其忠正乎?唐武德之季、秦王與建成、元吉相忌害,長孫無忌、高士廉、侯君集、尉遲敬德等,日夜勸王誅之,王猶豫未決。
問于李靖,靖辭,問于李世績,世績辭,王由是重二人。
及至登天位,皆任為将相,知其有所守也。
晉、唐四賢之識見略等,而無有稱述者,唐史至不書其事,殆非所謂發潛德之幽光也。
蕭道成将革命,欲引時賢參贊大業,夜召謝胐,屏人與語,胐竟無一言。
及王儉、褚淵之謀既定,道成必欲引胐參佐命,胐亦不肯從,遂不仕齊世,其亦賢矣。
孔墨 墨翟以兼愛無父之故,孟子辭而辟之,至比于禽獸,然一時之論。
迨于漢世,往往以配孔子。
《列子》載惠盎見宋康王曰:“孔丘、墨翟,無地而為君,無官而為長,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頸舉踵而願安利之。
”鄒陽上書于梁孝王曰:“魯聽季孫之說逐孔子,宋任子冉之計囚墨翟,以孔、墨之辯,不能自免于讒谀。
”賈誼《過秦》雲:“非有仲尼、墨翟之知。
”徐樂雲:“非有孔、曾、墨子之賢。
”是皆以孔、墨為一等,列、鄒之書不足議,而誼亦如此。
韓文公最為發明孟子之學,以為功不在禹下者,正以辟楊、墨耳。
而著《讀墨子》一篇雲:“儒、墨同是堯、舜,同非桀、纣,同修身正心以治天下國家。
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
不相用,不足為孔、墨。
”此又何也?魏鄭公《南史·梁論》,亦有“抑揚孔、墨”之語。
玉川月蝕詩 盧仝《月蝕詩》,唐史以謂譏切元和逆黨,考韓文公效仝所作,雲元和庚寅歲十一月。
是年為元和五年,去憲宗遇害時尚十載。
仝雲:“歲星主福德,官爵奉董、秦。
”說者謂“董秦”即李忠臣,嘗為将相而臣朱泚,至于亡身,故企鄙之。
東坡以為:“當秦之鎮淮西日,代宗避吐蕃之難出狩,追諸道兵,莫有至者。
秦方在鞠場,趣命治行,諸将請擇日,秦曰:‘父母有急難,而欲擇日乎?’即倍道以進。
雖末節不終,似非無功而食祿者。
”近世有嚴有翼者,著《藝苑雌黃》,謂坡之言非也,秦守節不終,受泚僞官,為賊居守,何功之足雲?詩譏刺當時,故言及此。
坡乃謂非無功而食祿,謬矣!有翼之論,一何輕發至诋坡公力非為謬戰!予按是時秦之死二十七年矣,何為而追刺之?使個欲譏逆黨,則應首及祿山與泚矣。
竊意元和之世,吐突承璀用事,全以為劈幸擅位,故用董賢、秦宮輩喻之,本無預李忠臣事也。
記前人似亦有此說,而不能省憶其詳。
詩要點檢 作詩至百韻,詞意既多,故有失于點撿者。
如杜老《夔府詠懷》,前雲,“滿坐涕潺援”,後又雲,“伏臘涕漣漣”。
白公《寄元微之》,既雲,“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