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三(十四則)
關燈
小
中
大
太史日官
《周禮》春官之屬曰:“太史掌建邦之六典,以逆邦國之治。
正歲年以序事,頒之于官府及都鄙,頒告朔于邦國。
”“小史掌邦國之志,奠系世,辨昭穆。
”鄭氏注雲:“太史,日官也。
”引《左傳》:“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禦”為說。
志,謂記也。
史官主書,《國語》所謂《鄭書》及《帝系》、《世本》之屬是也,小史主定之。
然則周之史官、日官,同一職耳。
故司馬談為漢太史令,而子長以為“文史星曆近乎蔔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畜之,流俗之所輕也。
”今太史局正星曆蔔祝輩所聚,其長曰太史局令,而隸秘書省,有太史案主之,蓋其源流有自來矣。
汲冢周書《汲冢周書》今七十篇,殊與《尚書》體不相類,所載事物亦多過實。
其《克商解》雲“武王先人,适纣所在,射之三發,而後下車,擊之以輕呂,劍名。
斬之以黃钺,縣諸大白。
商二女既缢,又射之三發,擊之以輕呂,斬之以玄钺,縣諸小白。
”越六日,朝至于周,以三首先馘,入燎于周廟,又用纣于南郊。
夫武王之伐纣,應天順人,不過殺之而已。
纣既死,何至枭戮俘臧,且用之以祭乎?其不然者也,又言武王狩事,尤為淫侈,至于擒虎二十有二,貓二,糜五千二百三十五,犀十有三,牦七百二十有一,熊百五十一,罴百十八,豕三百五十有二,狢十有八,鹿十有六,麝五十,鹿三千五百有二。
遂征囚方,凡憝國九十有九國,馘磨億有十萬七千七百七十有九,其多如是,雖注家亦雲武王以不殺為仁,無緣所誠如此,蓋大言也。
《王會篇》皆大會諸侯及四夷事,雲:“唐叔、荀叔、周公在左,大公在右,堂下之右,唐公、虞公南面立焉,堂下之左,商公、夏公立焉。
”四公者,堯、舜、禹、湯後,商、夏即杞、宋也。
又言:俘商寶玉億有百萬。
所紀四夷國名,頗古奧,獸畜亦奇崛,以肅真為稷真,穢人為穢人,樂浪之夷為良夷,姑蔑為姑妹,東瓯為且匝,渠搜為渠叟,高句麗為高夷。
所叙:“穢人前兒,若彌猴,立行,聲似小兒。
良夷在子,獸名。
弊身人首,脂其腹,炙之藿則鳴。
揚州禹禺魚、人鹿。
青丘狐九尾。
東南夷白民乘黃,乘黃者似駭,背有兩角。
東越海龛、海陽、盈車、大蟹。
西南戎曰央林,以酋耳,酋耳者,身若虎豹。
渠叟以的犬,◆犬者,露犬也,能飛食虎豹。
區陽戎以鼈封,鼈封者,若彘,前後有首。
蜀人以文翰,文翰者,若臯雞。
康民以稗苡,其實如李,食之宜子。
北狄州靡◆◆,其形人身枝踵,自笑,笑則上唇翁其目,食人。
都郭亦北狄。
生生,若黃狗,人面能言。
奇幹亦北狄。
善芳,頭若雄雞,佩之令人不眯。
正東高夷賺羊,賺羊者,羊而四角。
西方之戎曰獨鹿,鄧邛距虛。
犬戎文馬,而赤鬄缟身,目若黃金,名古皇之乘。
白州北闾,北閻者,其華若羽,以其木為車,終行不敗。
”篇未引伊尹《朝獻商書》雲:“湯問伊尹,使為四方獻令。
伊尹請令,正東以魚皮之鞞、鲗醬、皎瞂、利劍;正南以珠玑、玳瑁、象齒、文犀;正西以丹青、白鹿、江曆、珠名。
龍角;正北以橐駝、騊駼、駃騠、良弓為獻。
湯曰:善。
”凡此皆無所質信,姑錄之以贻博雅者。
唐太宗時,遠方諸國來朝貢者甚衆,服裝詭異,顔師古請圖以示後,作《王會圖》,蓋取諸此。
《漢書》所引:“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毋為權首,将受其咎。
”以為《逸周書》,此亦無之,然則非全書也。
曹子建論文 曹子建《與楊德祖書》雲:“世人著述,不能無病,仆常好人譏彈其文,有不善,應時改定。
昔丁敬禮常作小文,使仆潤飾之,仆自以才不過若人,辭不為也。
敬禮謂仆:‘卿何所疑難,文之佳麗,吾自得之,後世誰相知定吾文者邪?’吾常歎此達言,以為美談。
”子建之論善矣。
任昉為王儉主簿,儉出自作文,令昉點正,昉因定數字,儉歎曰:“後世誰知子定吾文?”正用此語。
今世俗相承,所作文或為人诋河,雖未形之于辭色,及退而怫然者,皆是也。
歐陽公作《尹師魯銘》文,不深辯其獲罪之冤,但稱其為文章簡而有法。
或以為不盡,公怒,至治書他人,深數責之曰:“簡而有法,惟《春秋》可當之,修于師魯之文不薄矣。
又述其學曰‘通知古今’,此語若必求其可當者,惟孔、孟也。
而世之無識者乃雲雲。
此文所以慰吾亡友爾,豈恤小子輩哉!”王荊公為錢公輔銘母夫人蔣氏墓,不稱公輔甲科,但雲:“子官于朝,豐顯矣,裡巷之士以為太君榮。
”後雲:“孫七人皆幼。
”不書其名。
公輔意不滿,以書言之,公複書曰:“比蒙以銘文見屬,辄為之而不辭。
不圖乃猶未副所欲,欲有所增損。
鄙文自有意義,不可改也。
宜以見還,而求能如足下意者為之。
如得甲科為通判,何足以為大夫人之榮?一甲科通判,苟粗知為辭賦,雖市井小人,皆可以得之,何足道哉?故銘以謂闾巷之士,以為大夫人榮,明天下有識者不以置榮辱也。
至于諸孫,亦不足列,孰有五子而無七孫者乎?”二公不喜人之議其文亦如此。
雨水清明 曆家以雨水為正月中氣,驚蟄為二月節,清明為三月節,谷雨為三月中氣。
而漢世之初,仍周、秦所用,驚蟄在雨水之前,谷雨在清明之前,至于太初,始正之雲。
正歲年以序事,頒之于官府及都鄙,頒告朔于邦國。
”“小史掌邦國之志,奠系世,辨昭穆。
”鄭氏注雲:“太史,日官也。
”引《左傳》:“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禦”為說。
志,謂記也。
史官主書,《國語》所謂《鄭書》及《帝系》、《世本》之屬是也,小史主定之。
然則周之史官、日官,同一職耳。
故司馬談為漢太史令,而子長以為“文史星曆近乎蔔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畜之,流俗之所輕也。
”今太史局正星曆蔔祝輩所聚,其長曰太史局令,而隸秘書省,有太史案主之,蓋其源流有自來矣。
汲冢周書《汲冢周書》今七十篇,殊與《尚書》體不相類,所載事物亦多過實。
其《克商解》雲“武王先人,适纣所在,射之三發,而後下車,擊之以輕呂,劍名。
斬之以黃钺,縣諸大白。
商二女既缢,又射之三發,擊之以輕呂,斬之以玄钺,縣諸小白。
”越六日,朝至于周,以三首先馘,入燎于周廟,又用纣于南郊。
夫武王之伐纣,應天順人,不過殺之而已。
纣既死,何至枭戮俘臧,且用之以祭乎?其不然者也,又言武王狩事,尤為淫侈,至于擒虎二十有二,貓二,糜五千二百三十五,犀十有三,牦七百二十有一,熊百五十一,罴百十八,豕三百五十有二,狢十有八,鹿十有六,麝五十,鹿三千五百有二。
遂征囚方,凡憝國九十有九國,馘磨億有十萬七千七百七十有九,其多如是,雖注家亦雲武王以不殺為仁,無緣所誠如此,蓋大言也。
《王會篇》皆大會諸侯及四夷事,雲:“唐叔、荀叔、周公在左,大公在右,堂下之右,唐公、虞公南面立焉,堂下之左,商公、夏公立焉。
”四公者,堯、舜、禹、湯後,商、夏即杞、宋也。
又言:俘商寶玉億有百萬。
所紀四夷國名,頗古奧,獸畜亦奇崛,以肅真為稷真,穢人為穢人,樂浪之夷為良夷,姑蔑為姑妹,東瓯為且匝,渠搜為渠叟,高句麗為高夷。
所叙:“穢人前兒,若彌猴,立行,聲似小兒。
良夷在子,獸名。
弊身人首,脂其腹,炙之藿則鳴。
揚州禹禺魚、人鹿。
青丘狐九尾。
東南夷白民乘黃,乘黃者似駭,背有兩角。
東越海龛、海陽、盈車、大蟹。
西南戎曰央林,以酋耳,酋耳者,身若虎豹。
渠叟以的犬,◆犬者,露犬也,能飛食虎豹。
區陽戎以鼈封,鼈封者,若彘,前後有首。
蜀人以文翰,文翰者,若臯雞。
康民以稗苡,其實如李,食之宜子。
北狄州靡◆◆,其形人身枝踵,自笑,笑則上唇翁其目,食人。
都郭亦北狄。
生生,若黃狗,人面能言。
奇幹亦北狄。
善芳,頭若雄雞,佩之令人不眯。
正東高夷賺羊,賺羊者,羊而四角。
西方之戎曰獨鹿,鄧邛距虛。
犬戎文馬,而赤鬄缟身,目若黃金,名古皇之乘。
白州北闾,北閻者,其華若羽,以其木為車,終行不敗。
”篇未引伊尹《朝獻商書》雲:“湯問伊尹,使為四方獻令。
伊尹請令,正東以魚皮之鞞、鲗醬、皎瞂、利劍;正南以珠玑、玳瑁、象齒、文犀;正西以丹青、白鹿、江曆、珠名。
龍角;正北以橐駝、騊駼、駃騠、良弓為獻。
湯曰:善。
”凡此皆無所質信,姑錄之以贻博雅者。
唐太宗時,遠方諸國來朝貢者甚衆,服裝詭異,顔師古請圖以示後,作《王會圖》,蓋取諸此。
《漢書》所引:“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毋為權首,将受其咎。
”以為《逸周書》,此亦無之,然則非全書也。
曹子建論文 曹子建《與楊德祖書》雲:“世人著述,不能無病,仆常好人譏彈其文,有不善,應時改定。
昔丁敬禮常作小文,使仆潤飾之,仆自以才不過若人,辭不為也。
敬禮謂仆:‘卿何所疑難,文之佳麗,吾自得之,後世誰相知定吾文者邪?’吾常歎此達言,以為美談。
”子建之論善矣。
任昉為王儉主簿,儉出自作文,令昉點正,昉因定數字,儉歎曰:“後世誰知子定吾文?”正用此語。
今世俗相承,所作文或為人诋河,雖未形之于辭色,及退而怫然者,皆是也。
歐陽公作《尹師魯銘》文,不深辯其獲罪之冤,但稱其為文章簡而有法。
或以為不盡,公怒,至治書他人,深數責之曰:“簡而有法,惟《春秋》可當之,修于師魯之文不薄矣。
又述其學曰‘通知古今’,此語若必求其可當者,惟孔、孟也。
而世之無識者乃雲雲。
此文所以慰吾亡友爾,豈恤小子輩哉!”王荊公為錢公輔銘母夫人蔣氏墓,不稱公輔甲科,但雲:“子官于朝,豐顯矣,裡巷之士以為太君榮。
”後雲:“孫七人皆幼。
”不書其名。
公輔意不滿,以書言之,公複書曰:“比蒙以銘文見屬,辄為之而不辭。
不圖乃猶未副所欲,欲有所增損。
鄙文自有意義,不可改也。
宜以見還,而求能如足下意者為之。
如得甲科為通判,何足以為大夫人之榮?一甲科通判,苟粗知為辭賦,雖市井小人,皆可以得之,何足道哉?故銘以謂闾巷之士,以為大夫人榮,明天下有識者不以置榮辱也。
至于諸孫,亦不足列,孰有五子而無七孫者乎?”二公不喜人之議其文亦如此。
雨水清明 曆家以雨水為正月中氣,驚蟄為二月節,清明為三月節,谷雨為三月中氣。
而漢世之初,仍周、秦所用,驚蟄在雨水之前,谷雨在清明之前,至于太初,始正之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