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二(十二則)
關燈
小
中
大
龍筋鳳髓判
唐史稱張鷟,早慧絕倫,以文章瑞朝廷,屬文下筆辄成,八應制舉,皆甲科。
今其書傳于世者,《朝野金載》、《龍筋風髓判》也。
《金載》紀事,皆瑣尾摘裂,且多媟語。
百判純是當時文格,全類徘體,但知堆垛故事,而于蔽罪議法處不能深切,殆是無一篇可讀,一聊可味。
如白樂天《甲乙判》則讀之愈多,使人不厭。
聊載數端于此:“甲去妻,後妻犯罪,請用子蔭贖罪,甲不許。
判雲:‘不安爾室,盡孝猶慰母心;薄送我蔽,贖罪甯辭子蔭?縱下山之有恕,曷陟屺之無情?’”“辛夫遇盜而死,求殺盜者,而為之妻。
或責其失節,不伏。
判雲:‘夫仇不報,未足為非;婦道有虧,誠宜自恥。
《詩》著靡他之誓,百代可知;《禮》垂不嫁之文,一言以蔽。
’”“丙居喪,年老毀瘠,或非其過禮,曰:‘哀情所鐘。
’判雲:‘況血氣之既衰,老天髦矣;縱哀情之罔極,吾子忍之。
’”丙妻有喪,丙于妻側奏樂,妻責之,不伏。
判雲:‘嚴衰麻之在躬,是吾憂也;調絲竹以盈耳,于汝安乎?”“甲夜行,所由執之,辭雲:‘有公事,欲早趨朝,所由以犯禁不聽。
’判雲:‘非巫馬為政,焉用出以戴星?同宣子俟朝,胡不退而假寐?”“乙貴達,有故人至,坐之堂下,進以仆妾之食,曰:‘故辱而激之。
’判雲:‘安實敗名,重耳竟慚幹舅犯;感而成事,張儀終謝于蘇秦。
’”“丙娶妻,無子,父母将出之,辭曰:‘歸無所從。
’判雲:‘雖配無生育,誠合比于斷弦;而歸靡适從,度可同于束◆。
’”“乙為三品,見本州刺史不拜,或非之,稱:‘品同’。
判雲:‘或商、周不敵,敢不盡禮事君;今晉、鄭同濟,安得降階卑我?’”若此之類,不背人情,合于法意,援經引史,比喻甚明,非“青錢學士”所能及也。
無微之有百餘判,亦不能工。
餘襄公集中,亦有判兩卷,粲然可觀。
張,字文成,史雲:“調露中,登進士第,考功員外郎賽味道見所對,稱天下無雙。
”按《登科記》,乃上元二年,去調露尚六歲。
是年,進士四十五人,名在二十九,既以為無雙,而不列高第?神龍元年,中才膺管樂科,于九人中為第五。
景雲二年,中賢良方正科,于二十人中為第三。
所謂制舉八中甲科者,亦不然也。
唐制舉科目 唐世制舉,科目猥多,徒異其名爾,其實與諸科等也。
張九齡以道佯伊、呂策高第,以《登科記》及《會要》考之,蓋先天元年九月,明皇初即位,宣勞使所舉諸科九人,經邦治國、材可經國、才堪刺史、賢良方正與此科各一人,藻思清華、興化變俗科各二人。
其道侔伊、呂策問殊平平,但雲:“興化緻理,必俟得人;求賢審官,莫先任舉。
欲遠循漢、魏之規,複存州郡之選,慮牧守之明,不能必鑒。
”次及“越騎攸飛,皆出畿甸,欲均井田于要服,遵丘賦于革車”,并安人重谷,編戶農桑之事,殊不及為天下國家之要道。
則其所以待伊、呂者亦狹矣。
九齡于神龍二年中材堪經邦科,本傳不書,計亦此類耳。
淵有九名 《莊子》載壺子見季鹹事雲:“鲵旋之潘為淵,止水之潘為淵,流水之潘為淵,淵有九名,此處三焉。
”其詳見于《列子·黃帝篇》,盡載其目,曰:“鲵旋之潘為淵,止水之潘為淵,流水之潘為淵,濫水之潘為淵,沃水之潘為淵,氿水之潘為淵,雍水之潘為淵,汧水之潘為淵,肥水之潘為淵,是為九淵。
”按《爾雅》雲“濫水正出”,即檻泉也。
“沃泉下出,氿泉穴出,◆者反入,汧者出不流。
”又“水決之澤為汧,肥者出同而歸異。
”皆禹所名也。
《爾雅》之書,非周公所作,蓋是訓釋三百《詩》篇所用字,不知列子之時,已有此書否?細碎蟲魚之文,列子決不肯留意,得非偶相同邪?《淮南子》有九璇之淵,許叔重雲:“至深也。
”賈誼《吊屈賦》:“襲九淵之神龍。
”顔師古曰:“九淵,九旋之川,言至深也。
”與此不同。
東坡論莊子 東坡先生作《莊子祠堂記》,辯其不诋皆孔子。
“嘗疑《盜跖》、《漁父》則真若低孔子者,
今其書傳于世者,《朝野金載》、《龍筋風髓判》也。
《金載》紀事,皆瑣尾摘裂,且多媟語。
百判純是當時文格,全類徘體,但知堆垛故事,而于蔽罪議法處不能深切,殆是無一篇可讀,一聊可味。
如白樂天《甲乙判》則讀之愈多,使人不厭。
聊載數端于此:“甲去妻,後妻犯罪,請用子蔭贖罪,甲不許。
判雲:‘不安爾室,盡孝猶慰母心;薄送我蔽,贖罪甯辭子蔭?縱下山之有恕,曷陟屺之無情?’”“辛夫遇盜而死,求殺盜者,而為之妻。
或責其失節,不伏。
判雲:‘夫仇不報,未足為非;婦道有虧,誠宜自恥。
《詩》著靡他之誓,百代可知;《禮》垂不嫁之文,一言以蔽。
’”“丙居喪,年老毀瘠,或非其過禮,曰:‘哀情所鐘。
’判雲:‘況血氣之既衰,老天髦矣;縱哀情之罔極,吾子忍之。
’”丙妻有喪,丙于妻側奏樂,妻責之,不伏。
判雲:‘嚴衰麻之在躬,是吾憂也;調絲竹以盈耳,于汝安乎?”“甲夜行,所由執之,辭雲:‘有公事,欲早趨朝,所由以犯禁不聽。
’判雲:‘非巫馬為政,焉用出以戴星?同宣子俟朝,胡不退而假寐?”“乙貴達,有故人至,坐之堂下,進以仆妾之食,曰:‘故辱而激之。
’判雲:‘安實敗名,重耳竟慚幹舅犯;感而成事,張儀終謝于蘇秦。
’”“丙娶妻,無子,父母将出之,辭曰:‘歸無所從。
’判雲:‘雖配無生育,誠合比于斷弦;而歸靡适從,度可同于束◆。
’”“乙為三品,見本州刺史不拜,或非之,稱:‘品同’。
判雲:‘或商、周不敵,敢不盡禮事君;今晉、鄭同濟,安得降階卑我?’”若此之類,不背人情,合于法意,援經引史,比喻甚明,非“青錢學士”所能及也。
無微之有百餘判,亦不能工。
餘襄公集中,亦有判兩卷,粲然可觀。
張,字文成,史雲:“調露中,登進士第,考功員外郎賽味道見所對,稱天下無雙。
”按《登科記》,乃上元二年,去調露尚六歲。
是年,進士四十五人,名在二十九,既以為無雙,而不列高第?神龍元年,中才膺管樂科,于九人中為第五。
景雲二年,中賢良方正科,于二十人中為第三。
所謂制舉八中甲科者,亦不然也。
唐制舉科目 唐世制舉,科目猥多,徒異其名爾,其實與諸科等也。
張九齡以道佯伊、呂策高第,以《登科記》及《會要》考之,蓋先天元年九月,明皇初即位,宣勞使所舉諸科九人,經邦治國、材可經國、才堪刺史、賢良方正與此科各一人,藻思清華、興化變俗科各二人。
其道侔伊、呂策問殊平平,但雲:“興化緻理,必俟得人;求賢審官,莫先任舉。
欲遠循漢、魏之規,複存州郡之選,慮牧守之明,不能必鑒。
”次及“越騎攸飛,皆出畿甸,欲均井田于要服,遵丘賦于革車”,并安人重谷,編戶農桑之事,殊不及為天下國家之要道。
則其所以待伊、呂者亦狹矣。
九齡于神龍二年中材堪經邦科,本傳不書,計亦此類耳。
淵有九名 《莊子》載壺子見季鹹事雲:“鲵旋之潘為淵,止水之潘為淵,流水之潘為淵,淵有九名,此處三焉。
”其詳見于《列子·黃帝篇》,盡載其目,曰:“鲵旋之潘為淵,止水之潘為淵,流水之潘為淵,濫水之潘為淵,沃水之潘為淵,氿水之潘為淵,雍水之潘為淵,汧水之潘為淵,肥水之潘為淵,是為九淵。
”按《爾雅》雲“濫水正出”,即檻泉也。
“沃泉下出,氿泉穴出,◆者反入,汧者出不流。
”又“水決之澤為汧,肥者出同而歸異。
”皆禹所名也。
《爾雅》之書,非周公所作,蓋是訓釋三百《詩》篇所用字,不知列子之時,已有此書否?細碎蟲魚之文,列子決不肯留意,得非偶相同邪?《淮南子》有九璇之淵,許叔重雲:“至深也。
”賈誼《吊屈賦》:“襲九淵之神龍。
”顔師古曰:“九淵,九旋之川,言至深也。
”與此不同。
東坡論莊子 東坡先生作《莊子祠堂記》,辯其不诋皆孔子。
“嘗疑《盜跖》、《漁父》則真若低孔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