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五(十三則)

關燈
者如此。

    漢唐二武 東坡雲:“古之君子,必憂治世而危明主,明主有絕人之資,而治世無可畏之防。

    ”美哉斯言!漢之武帝,唐之武後,不可謂不明,而巫蠱之禍,羅織之獄,天下塗炭,後妃公卿,交臂就戮,後世聞二武之名,則憎惡之。

    蔡确作詩,用郝甑山上元間事,宣仁謂以吾比武後;蘇轍用武帝奢侈窮兵虛耗海内為谏疏,哲宗謂至引漢武上方先朝。

    皆以之得罪。

    人君之立政,可不監茲! 玉川子韓退之《寄盧仝》詩雲:“玉川先生洛城裡,破屋數間而已矣。

    一奴長須不裹頭,一婢赤腳老無齒。

    昨晚長須來下狀,隔牆惡少惡難似。

    每騎屋山下窺瞰,渾舍驚怕走折趾。

    立召賊曹呼五百,盡取鼠輩屍諸市。

    ”夫奸盜固不義,然必有謂而發,非貪慕貨财,則挑暴子女。

    如玉川之貧,至于鄰僧乞米,隔牆居者豈不知之?若為色而動,窺見室家之好,是以一赤腳老婢隕命也,惡少可謂枉著一死。

    予讀韓詩至此,不覺失笑。

    仝集中《有所思》一篇,其略雲:“當時我醉美人家,美人顔色嬌如花。

    今日美人棄我去,青樓珠箔天之涯。

    夢中醉卧巫山雲,覺來淚滴湘江水。

    湘江兩岸花木深,美人不見愁人心。

    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

    ”則其風味殊不淺,韓詩當亦含譏諷乎? 銀青階 唐自肅、代以後,賞人以官爵,久而浸濫,下至州郡胥吏軍班校伍,一命便帶銀青光祿大夫階,殆與無官者等。

    明宗長興二年,诏不得薦銀青階為州縣官,賤之至矣。

    晉天福中,中書舍人李詳上疏,以為十年以來,諸道職掌,皆許推恩,藩方薦論,動逾數百,乃至藏典書吏,優伶奴仆,初命則至銀青階,被服皆紫袍象笏,名器僭濫,貴賤不分。

    請自今節度州聽奏大将十人,他州止聽奏都押牙、都虞候、孔目官。

    從之。

    馮拯之父俊,當周太祖時,補安遠鎮将,以銀青光祿檢校太子賓客兼禦史大夫。

    至本朝端拱中,拯登朝,遇郊恩始贈大理評事。

    予八世從祖師暢,暢子漢卿,卿子膺圖,在南唐時,皆得銀青階,至檢校尚書、祭酒。

    然樂平縣帖之,全稱姓名,其差徭正與裡長等。

    元豐中,李清臣論官制,奏言:“國朝踵襲近代因循之弊,牙校有銀青光祿大夫階,卒長開國而有食邑。

    ”蓋為此也。

    今除授蕃官,猶用此制。

    紹興二十八年,廣西經略司申安化三州蠻蒙全計等三百十八人進奉,乞補官勳,皆三班借差。

    三班差使,悉帶銀青祭酒,而等第加勳,文安公在西垣為之命詞。

     買馬牧馬 國家買馬,南邊于邕管,西邊于岷、黎,皆置使提督,歲所綱發者蓋逾萬匹。

    使臣、将校得遷秩轉資,沿道數十州,驿程券食、廄圉薪刍之費,其數不赀,而江、淮之間,本非騎兵所能展奮,又三牙遇暑月,放牧于蘇、秀以就水草,亦為逐處之患。

    因讀《五代舊史》雲:“唐明宗問樞密使範延光内外馬數。

    對曰:‘三萬五千匹。

    ’帝歎曰:‘太祖在太原,騎軍不過七千。

    先皇自始至終,馬才及萬。

    今有鐵馬如是,而不能使九州混一,是吾養士練将之不至也。

    ’延光奏曰:‘國家養馬大多,計一騎士之費可贍步軍五人,三萬五千騎,抵十五萬步軍,既無所施,虛耗國力。

    ’帝曰:‘誠如卿言。

    肥騎士而瘠吾民,民何負哉?’”明宗出于蕃戎,猶能以愛民為念。

    李克用父子以馬上立國制勝,然所蓄隻如此。

    今蓋數倍之矣。

    尺寸之功不建,可不惜哉!且明宗都洛陽,正臨中州,尚以為騎士無所施。

    然則今雖純用步卒,亦未為失計也。

     杜詩用字 律詩用自字、相字、共字、獨字、誰字之類,皆是實字,及彼我所稱,當以為對,故杜老未嘗不然。

    今略紀其句于此:“徑石相萦帶,川雲自去留。

    ”“山花相映發,水鳥自孤飛。

    ”“衰顔聊自哂,小吏最相輕。

    ”“高城秋自落,雜樹晚相迷。

    ”“百鳥各相命,孤雲無自心。

    ”“勝地初相引,徐行得自娛。

    ”“雲裡相呼疾,沙邊自宿稀。

    ”“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

    ”“猿挂時相學,鷗行炯自如。

    ”“自吟詩送老,相勸酒開顔。

    ”“俱飛峽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雙。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此時對雪遙相憶,送客逢春可自由。

    ”“梅花欲開不自覺,棣萼一别永相望。

    ”“桃花氣暖眼自醉,春渚日落夢相牽。

    ”此以自字對相字也。

    “自須開竹徑,誰道避雲蘿。

    ”“自笑燈前舞,誰憐醉後歌。

    ”“死去憑誰報,歸來始自憐。

    ”“哀歌時自短,醉舞為誰醒。

    ”“離别人誰在,經過老自休。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

    ”此以自字對誰字也。

    “野人時獨往,雲木曉相參。

    ”“正月莺相見,非時鳥共聞。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涯風俗病相親。

    ”“縱飲久判人共棄,懶朝真與世相違。

    ”“此日此時人共得,一談一笑俗相看。

    ”此以共字、獨字對相字也。

     唐虞象刑 《虞書》:“象刑惟明。

    ”象者法也。

    漢文帝诏,始雲:“有虞氏之時,畫衣冠、異章服以為戮,而民弗犯。

    ”武帝诏亦雲:“唐虞畫象,而民不犯。

    ”《白虎通》雲:“畫象者,其衣服象五刑也。

    犯墨者蒙巾,犯劓者赭著其衣,犯髌者以墨蒙其髌,犯宮者屝,屝,草屦也,大辟者布衣無領。

    ”其說雖未必然,揚雄《法言》,“唐、虞象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