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五(十三則)
關燈
小
中
大
秦隋之惡自三代訖于五季,為天下君而得罪于民,為萬世所麾斥者,莫若秦與隋,豈二氏之惡浮于桀、纣哉?蓋秦之後即為漢,隋之後即為唐,皆享國久長。
一時論議之臣,指引前世,必首及之,信而有征,是以其事暴白于方來,彌遠彌彰而不可蓋也。
嘗試哀舉之。
張耳曰:“秦為亂政虐刑,殘滅天下,北為長城之役,南有五嶺之戍,外内騷動,頭會箕斂,重以苛法,使父子不相聊。
”張良曰:“秦為無道,故沛公得入關,為天下除殘去賊。
”陸賈曰:“秦任刑法不變,卒滅赢氏。
”王衛尉曰:“秦以不聞其過亡天下。
”張釋之曰:“秦任刀筆之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以故不聞其過,陵夷至于二世,天下土崩。
”賈山借秦為喻曰:“為宮室之麗,使其後世曾不得聚廬而托處,為馳道之麗,後世不得邪徑而托足,為葬埋之麗,後世不得蓬顆而托葬。
以千八百國之民自養,力罷不能勝其役,财盡不能勝其求,人與之為怨,家與之為雠,天下已壞而弗自知,身死才數月耳,而宗廟滅絕。
”賈誼曰:“商君遺禮誼,棄仁恩,并心于進取,行之二歲,秦俗日敗,滅四維而不張,君臣乖亂,六親殃戮,萬民離叛,社稷為虛。
”又曰:“使趙高傅胡亥,而教之獄。
今日即位,明日射人,其視殺人若刈草菅然。
置天下于法令刑罰,德澤亡一有,而怨毒盈于世,下憎惡之如仇雠。
”晁錯曰:“秦發卒戍邊,有萬死之害,而亡铢兩之報。
天下明知禍烈及己也,陳勝首倡,天下從之如流水。
”又曰:“任不肖而信讒賊,民力罷盡,矜奮自賢,法令煩僭,刑罰暴酷,親疏皆危,外内鹹怨,絕祀亡世。
”董仲舒曰:“秦重禁文學,不得挾書,棄捐禮誼而惡聞之。
其心欲盡滅先聖之道,而颛為自恣苟簡之治。
自古以來,未嘗有以亂濟亂,大敗天下之民如秦者也。
”又曰:“師申、商之法,行韓非之說,憎帝王之道,以貪狼為俗,賦斂亡度,竭民财力,群盜并起,死者相望,而奸不息。
”淮南王安曰:“秦使尉屠瞧攻越,鑿渠通道,曠日引久,發谪戍以備之,往者莫反,亡逃相從,群為盜賊。
于是山東之難始興。
”吾丘壽王曰:“秦廢王道,立私議,去仁恩而任刑戮,至于赭衣塞路,群盜滿山。
”主父偃曰:“秦任戰勝之威,功齊三代,務勝不休,暴兵露師,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養,死者相望,天下始叛。
”徐樂曰:“秦之末世,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亂而政不修,陳涉之所以為資也。
此之謂土崩。
”嚴安曰:“秦一海内之政,壞諸侯之城,為知巧權利者進,笃厚忠正者退。
法嚴令苛,意廣心逸。
兵禍北結于胡,南挂于越,宿兵于無用之地,進而不得退,天下大畔,滅世絕祀。
”司馬相如曰:“二世持身不謹,亡國失勢,信讒不寤,宗廟滅絕。
”伍被曰:“秦為無道;百姓欲為亂者十室而五。
使徐福入海,欲為亂者十室而六。
使尉佗攻百越,欲為亂者十室而七。
作阿房之宮,欲為亂者十室而八。
”路溫舒曰:“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獄之吏是也。
”賈捐之曰:“興兵遠攻,貪外虛内,天下潰畔,禍卒在于二世之末。
”劉向曰:“始皇葬于骊山,下锢三泉,多殺宮人,生埋工匠,計以萬數,天下苦其役而反之。
”梅福曰:“秦為無道,削仲尼之迹,絕周公之軌,禮壞樂崩,王道不通,張诽謗之網,以為漢驅除。
”谷永曰:“秦所以二世十六年而亡者,養生泰奢,奉終泰厚也。
”劉歆曰:“燔經書,殺儒士,設挾書之法,行是古之罪,道術由是遂滅。
”凡漢人之論秦惡者如此。
唐高祖曰:“隋氏以主驕臣谄亡天下。
”孫伏伽曰:“隋以惡聞其過亡天下。
”《薛收傳》:“秦王平洛陽,觀隋宮室,歎曰:‘炀帝無道,殚人力以事誇侈。
’收曰:‘後主奢虐是矜,死一夫之手,為後世笑。
’”張元素曰:“自古未有如隋亂者,得非君自專、法日亂乎?造乾陽殿,伐木于豫章,一材之費,已數十萬工。
乾陽畢功,隋人解體。
”魏征曰:“炀帝信虞世基,賊遍天下而不得聞。
”又曰:“隋唯責不獻食,或供奉不精,為此無限,而至于亡。
方其未亂,自謂必無亂,未亡,自謂必不亡。
所以甲兵亟動,徭役不息。
”又曰:“恃其富強,不虞後患,役萬物以自奉養,子女玉帛是求,宮室台謝是飾。
外示威重,内行險忌,上下相蒙,人不堪命,以緻隕匹夫之手。
”又曰:“文帝驕其諸子,使至夷滅。
”馬周曰:“貯積者固有國之常,要當人有餘力而後收之,豈人勞而強斂之以資寇邪?隋貯洛口倉,而李密因之;積布帛東都,而王世充據之;西京府庫,亦為國家之用。
”陳子昂曰:“炀帝恃四海之富,鑿渠決河,疲生人之力,中國之難起,身死人手,宗廟為墟。
”楊相如曰:“炀帝自恃其強,不憂時政。
言同堯、舜,迹如桀、纣,舉天下之大,一擲棄之。
”吳兢曰:“炀帝驕矜自負,以為堯、舜莫己若,而諱亡憎谏。
乃曰:‘有谏我者,當時不殺,後必殺之。
’自是謇谔之士去而不顧,外雖有變,朝臣鉗口,帝不知也。
”柳宗元曰:“隋氏環四海以為鼎,跨九垠以為爐,爨以毒燎,煽以虐焰,沸湧的爛,号呼騰蹈。
”李珏曰:“隋文帝勞于小務,以疑待下,故二世而亡。
”凡唐人之論隋惡
一時論議之臣,指引前世,必首及之,信而有征,是以其事暴白于方來,彌遠彌彰而不可蓋也。
嘗試哀舉之。
張耳曰:“秦為亂政虐刑,殘滅天下,北為長城之役,南有五嶺之戍,外内騷動,頭會箕斂,重以苛法,使父子不相聊。
”張良曰:“秦為無道,故沛公得入關,為天下除殘去賊。
”陸賈曰:“秦任刑法不變,卒滅赢氏。
”王衛尉曰:“秦以不聞其過亡天下。
”張釋之曰:“秦任刀筆之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以故不聞其過,陵夷至于二世,天下土崩。
”賈山借秦為喻曰:“為宮室之麗,使其後世曾不得聚廬而托處,為馳道之麗,後世不得邪徑而托足,為葬埋之麗,後世不得蓬顆而托葬。
以千八百國之民自養,力罷不能勝其役,财盡不能勝其求,人與之為怨,家與之為雠,天下已壞而弗自知,身死才數月耳,而宗廟滅絕。
”賈誼曰:“商君遺禮誼,棄仁恩,并心于進取,行之二歲,秦俗日敗,滅四維而不張,君臣乖亂,六親殃戮,萬民離叛,社稷為虛。
”又曰:“使趙高傅胡亥,而教之獄。
今日即位,明日射人,其視殺人若刈草菅然。
置天下于法令刑罰,德澤亡一有,而怨毒盈于世,下憎惡之如仇雠。
”晁錯曰:“秦發卒戍邊,有萬死之害,而亡铢兩之報。
天下明知禍烈及己也,陳勝首倡,天下從之如流水。
”又曰:“任不肖而信讒賊,民力罷盡,矜奮自賢,法令煩僭,刑罰暴酷,親疏皆危,外内鹹怨,絕祀亡世。
”董仲舒曰:“秦重禁文學,不得挾書,棄捐禮誼而惡聞之。
其心欲盡滅先聖之道,而颛為自恣苟簡之治。
自古以來,未嘗有以亂濟亂,大敗天下之民如秦者也。
”又曰:“師申、商之法,行韓非之說,憎帝王之道,以貪狼為俗,賦斂亡度,竭民财力,群盜并起,死者相望,而奸不息。
”淮南王安曰:“秦使尉屠瞧攻越,鑿渠通道,曠日引久,發谪戍以備之,往者莫反,亡逃相從,群為盜賊。
于是山東之難始興。
”吾丘壽王曰:“秦廢王道,立私議,去仁恩而任刑戮,至于赭衣塞路,群盜滿山。
”主父偃曰:“秦任戰勝之威,功齊三代,務勝不休,暴兵露師,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養,死者相望,天下始叛。
”徐樂曰:“秦之末世,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亂而政不修,陳涉之所以為資也。
此之謂土崩。
”嚴安曰:“秦一海内之政,壞諸侯之城,為知巧權利者進,笃厚忠正者退。
法嚴令苛,意廣心逸。
兵禍北結于胡,南挂于越,宿兵于無用之地,進而不得退,天下大畔,滅世絕祀。
”司馬相如曰:“二世持身不謹,亡國失勢,信讒不寤,宗廟滅絕。
”伍被曰:“秦為無道;百姓欲為亂者十室而五。
使徐福入海,欲為亂者十室而六。
使尉佗攻百越,欲為亂者十室而七。
作阿房之宮,欲為亂者十室而八。
”路溫舒曰:“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獄之吏是也。
”賈捐之曰:“興兵遠攻,貪外虛内,天下潰畔,禍卒在于二世之末。
”劉向曰:“始皇葬于骊山,下锢三泉,多殺宮人,生埋工匠,計以萬數,天下苦其役而反之。
”梅福曰:“秦為無道,削仲尼之迹,絕周公之軌,禮壞樂崩,王道不通,張诽謗之網,以為漢驅除。
”谷永曰:“秦所以二世十六年而亡者,養生泰奢,奉終泰厚也。
”劉歆曰:“燔經書,殺儒士,設挾書之法,行是古之罪,道術由是遂滅。
”凡漢人之論秦惡者如此。
唐高祖曰:“隋氏以主驕臣谄亡天下。
”孫伏伽曰:“隋以惡聞其過亡天下。
”《薛收傳》:“秦王平洛陽,觀隋宮室,歎曰:‘炀帝無道,殚人力以事誇侈。
’收曰:‘後主奢虐是矜,死一夫之手,為後世笑。
’”張元素曰:“自古未有如隋亂者,得非君自專、法日亂乎?造乾陽殿,伐木于豫章,一材之費,已數十萬工。
乾陽畢功,隋人解體。
”魏征曰:“炀帝信虞世基,賊遍天下而不得聞。
”又曰:“隋唯責不獻食,或供奉不精,為此無限,而至于亡。
方其未亂,自謂必無亂,未亡,自謂必不亡。
所以甲兵亟動,徭役不息。
”又曰:“恃其富強,不虞後患,役萬物以自奉養,子女玉帛是求,宮室台謝是飾。
外示威重,内行險忌,上下相蒙,人不堪命,以緻隕匹夫之手。
”又曰:“文帝驕其諸子,使至夷滅。
”馬周曰:“貯積者固有國之常,要當人有餘力而後收之,豈人勞而強斂之以資寇邪?隋貯洛口倉,而李密因之;積布帛東都,而王世充據之;西京府庫,亦為國家之用。
”陳子昂曰:“炀帝恃四海之富,鑿渠決河,疲生人之力,中國之難起,身死人手,宗廟為墟。
”楊相如曰:“炀帝自恃其強,不憂時政。
言同堯、舜,迹如桀、纣,舉天下之大,一擲棄之。
”吳兢曰:“炀帝驕矜自負,以為堯、舜莫己若,而諱亡憎谏。
乃曰:‘有谏我者,當時不殺,後必殺之。
’自是謇谔之士去而不顧,外雖有變,朝臣鉗口,帝不知也。
”柳宗元曰:“隋氏環四海以為鼎,跨九垠以為爐,爨以毒燎,煽以虐焰,沸湧的爛,号呼騰蹈。
”李珏曰:“隋文帝勞于小務,以疑待下,故二世而亡。
”凡唐人之論隋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