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夜夢登合江樓,月色如銀,韓魏公跨鶴來,曰:「被命同領劇曹,故來相報。
」他日北歸中原,當不久也。
◎真一酒 餘在白鶴新居,鄧道士忽叩門,時已三鼓,家人盡寝,月色如霜。
其後有偉人,衣桄榔葉,手攜鬥酒,豐神英發如呂洞賓,曰:「子嘗真一酒乎?」就坐,三人各飲數杯,擊節高歌合江樓下。
海風振水,大魚皆出。
袖出一書授餘,乃真一法及修養九事,其末雲「九霞仙人李?甘椤埂《熱ィ?腥弧? ◎法報化三身(見《志林》二卷) ◎蒸豚詩 王中令既平蜀,饑甚,入一村寺。
主僧醉甚,箕踞,公欲斬之。
僧應對不懼,公奇之。
公求蔬食,雲有肉無蔬。
餽蒸豬頭甚美,公喜,問:「止能飯酒肉耶,尚有他技也?」僧言:「能詩。
」公令賦蒸豚,立成雲:「觜長毛短淺含膔,久向山中食藥苗。
蒸處已将蕉葉裹,熟時兼用杏漿澆。
紅鮮雅稱金盤饤,熟軟真堪玉筯挑。
若把氈根來比并,氈根自合吃藤條。
」公大喜,與紫衣師号。
◎儋耳地獄(見《志林》二卷) ◎五谷耗地氣 吾昔有田在蕲水,僅種一鬥,得稻十斛。
問其故,雲:「連山皆野草散木,不生五谷,地氣不耗,故發如此。
」以是知五谷耗地氣為最甚。
王莽末,天下旱蝗,黃金一斤易粟一鬥。
至漢建武二年,野蠶成繭,被于山澤,至五年漸少,而農事益修。
蓋土不生谷,地氣無所耗,蘊蓄日久,發而為野蠶旅谷,其理甚明。
凡地不生草木者,多産金錫,亦其理也。
書此,以為衛生之方。
◎論菊 菊黃中之色香味和正,花葉根實,皆長生藥也。
北方随秋早晚,大略至菊有黃華乃開。
嶺南冬至乃盛,地暖,百卉造化無時,而菊獨後開。
考其理,菊性介烈,不與百卉并盛衰,須霜降乃發,嶺南嘗以冬至微霜也。
仙姿高潔如此,宜其通靈也。
◎本秀二僧(見《志林》二卷) ◎梅詢非君子(見《志林》四卷) ◎吳育不相(見《志林》四卷,并上條,見真宗仁宗之信任内) ◎時無英雄豎子成名(見《志林》一卷) ◎永洛之役 張舜民雲:「永洛之役,李舜舉、李稷、徐禧皆在圍中。
上以手诏賜西人雲,若能保全吏士,當盡複侵地。
诏未至而舜舉等已死。
」聖意可謂重一士而輕千裡,惜此等不被其賜也,哀哉! ◎二李優劣 中官李舜舉死于永洛。
将死,以故紙半幅書曰:「臣舜舉死無所恨,但願陛下勿輕此賊。
」使一健黠者間走以聞。
時李稷亦将死,書紙尾曰:「臣稷千苦萬屈。
」上為一恸。
然二人優劣賢不肖,已可見矣。
◎太尉足香 方李憲用事,士大夫或奴事之,穆衍、孫路至為執袍帶。
王中正盛時,俞充令妻執闆以侑酒。
彭孫本一劫盜,招出,氣陵公卿。
韓持國至詣其第,出妓飲,酒酣慢持國,持國不敢對。
然嘗為李憲濯足,曰:「太尉足何香也!」憲以足踏其頭,曰:「奴谄不太甚乎!」孫在許下,私捉逃軍三百人役之。
予時将乞許,觊至郡斬訖乃奏,會除潁乃止。
◎西征途中詩 張舜民通練西事,稍能詩,從高遵裕西征回,途中作詩曰:「靈州城下千株柳,總被官軍砍作薪。
他日玉關歸去後,将何攀折贈行人。
」「青岡峽裡韋州路,十去從軍九不回。
白骨似山山似雪,将軍莫上望鄉台。
」為李察所奏,貶郴州鹽稅。
舜民雲:「官軍圍靈州不下,糧盡而返。
西人城上問官軍漢人兀捺否,答曰兀捺,城上皆笑。
」兀捺者,慚愧也。
◎招高麗(見《志林》三卷) ◎易書論語說 孔壁、汲冢竹簡科鬥,皆漆書也,終于蠹壞。
編鐘、石鼓益堅,古人為不朽之計至矣。
然其妙意所以不墜者,特以人傳之耳。
《易》言:「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吾作《易》、《書》、《論語說》,亦粗備矣。
嗚呼,又何以多為! ◎太極真人(見《志林》三卷) ◎論金鹽 王莽敗時,省中黃金三十萬斤。
陳平用肆萬斤間楚,董卓郿塢金亦多,其餘賜三五十斤者不可勝數。
近世金不以斤計,雖人主,未有
」他日北歸中原,當不久也。
◎真一酒 餘在白鶴新居,鄧道士忽叩門,時已三鼓,家人盡寝,月色如霜。
其後有偉人,衣桄榔葉,手攜鬥酒,豐神英發如呂洞賓,曰:「子嘗真一酒乎?」就坐,三人各飲數杯,擊節高歌合江樓下。
海風振水,大魚皆出。
袖出一書授餘,乃真一法及修養九事,其末雲「九霞仙人李?甘椤埂《熱ィ?腥弧? ◎法報化三身(見《志林》二卷) ◎蒸豚詩 王中令既平蜀,饑甚,入一村寺。
主僧醉甚,箕踞,公欲斬之。
僧應對不懼,公奇之。
公求蔬食,雲有肉無蔬。
餽蒸豬頭甚美,公喜,問:「止能飯酒肉耶,尚有他技也?」僧言:「能詩。
」公令賦蒸豚,立成雲:「觜長毛短淺含膔,久向山中食藥苗。
蒸處已将蕉葉裹,熟時兼用杏漿澆。
紅鮮雅稱金盤饤,熟軟真堪玉筯挑。
若把氈根來比并,氈根自合吃藤條。
」公大喜,與紫衣師号。
◎儋耳地獄(見《志林》二卷) ◎五谷耗地氣 吾昔有田在蕲水,僅種一鬥,得稻十斛。
問其故,雲:「連山皆野草散木,不生五谷,地氣不耗,故發如此。
」以是知五谷耗地氣為最甚。
王莽末,天下旱蝗,黃金一斤易粟一鬥。
至漢建武二年,野蠶成繭,被于山澤,至五年漸少,而農事益修。
蓋土不生谷,地氣無所耗,蘊蓄日久,發而為野蠶旅谷,其理甚明。
凡地不生草木者,多産金錫,亦其理也。
書此,以為衛生之方。
◎論菊 菊黃中之色香味和正,花葉根實,皆長生藥也。
北方随秋早晚,大略至菊有黃華乃開。
嶺南冬至乃盛,地暖,百卉造化無時,而菊獨後開。
考其理,菊性介烈,不與百卉并盛衰,須霜降乃發,嶺南嘗以冬至微霜也。
仙姿高潔如此,宜其通靈也。
◎本秀二僧(見《志林》二卷) ◎梅詢非君子(見《志林》四卷) ◎吳育不相(見《志林》四卷,并上條,見真宗仁宗之信任内) ◎時無英雄豎子成名(見《志林》一卷) ◎永洛之役 張舜民雲:「永洛之役,李舜舉、李稷、徐禧皆在圍中。
上以手诏賜西人雲,若能保全吏士,當盡複侵地。
诏未至而舜舉等已死。
」聖意可謂重一士而輕千裡,惜此等不被其賜也,哀哉! ◎二李優劣 中官李舜舉死于永洛。
将死,以故紙半幅書曰:「臣舜舉死無所恨,但願陛下勿輕此賊。
」使一健黠者間走以聞。
時李稷亦将死,書紙尾曰:「臣稷千苦萬屈。
」上為一恸。
然二人優劣賢不肖,已可見矣。
◎太尉足香 方李憲用事,士大夫或奴事之,穆衍、孫路至為執袍帶。
王中正盛時,俞充令妻執闆以侑酒。
彭孫本一劫盜,招出,氣陵公卿。
韓持國至詣其第,出妓飲,酒酣慢持國,持國不敢對。
然嘗為李憲濯足,曰:「太尉足何香也!」憲以足踏其頭,曰:「奴谄不太甚乎!」孫在許下,私捉逃軍三百人役之。
予時将乞許,觊至郡斬訖乃奏,會除潁乃止。
◎西征途中詩 張舜民通練西事,稍能詩,從高遵裕西征回,途中作詩曰:「靈州城下千株柳,總被官軍砍作薪。
他日玉關歸去後,将何攀折贈行人。
」「青岡峽裡韋州路,十去從軍九不回。
白骨似山山似雪,将軍莫上望鄉台。
」為李察所奏,貶郴州鹽稅。
舜民雲:「官軍圍靈州不下,糧盡而返。
西人城上問官軍漢人兀捺否,答曰兀捺,城上皆笑。
」兀捺者,慚愧也。
◎招高麗(見《志林》三卷) ◎易書論語說 孔壁、汲冢竹簡科鬥,皆漆書也,終于蠹壞。
編鐘、石鼓益堅,古人為不朽之計至矣。
然其妙意所以不墜者,特以人傳之耳。
《易》言:「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吾作《易》、《書》、《論語說》,亦粗備矣。
嗚呼,又何以多為! ◎太極真人(見《志林》三卷) ◎論金鹽 王莽敗時,省中黃金三十萬斤。
陳平用肆萬斤間楚,董卓郿塢金亦多,其餘賜三五十斤者不可勝數。
近世金不以斤計,雖人主,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