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降,又不時調化鳳偵丹陽無備,遂引兵突入南京,乘南軍怠,夜開城出,大有斬獲。
次日,滿漢軍 傾城出戰,襲破餘新軍,諸軍皆潰,争赴舟,溺死無算,成功僅得登舟。
獲都督甘輝,殺之。
成功收潰軍,猶數萬人,揚帆出海,并棄瓜鎮。
鎮江書生羅子木,抱成功足涕泣請留,不聽。
奉其父以從。
成功攻崇明,不克而歸。
上江軍聞之,亦潰,煌言跳身間行,得達台州。
諸納款者屠戮無遺,江右義旅陳九思衆數萬,保南饒山中,聞金陵之敗,乃降。
是年,大軍盡取雲南,桂王出奔緬,李定國攻緬,迎桂王,不克。
庚子,台州守将張承恩書詣張煌言,請降。
明安達理出浙海,士卒病死大半,不戰而歸。
達素兩道指思明:大舡出漳州,小舡出同安,許隆、蘇利等皆以兵會。
成功使陳鵬守高崎,遏同安;鄭泰出浯嶼、禦隆利。
自率周全斌、陳輝、黃庭,次海門。
五月十日旦,漳州兵乘風順流迫海門,成功傳令按舟勿動,俟大軍齊出,乃擊。
呼吸間漳舡已至,擊破閩安侯周瑞船,瑞與五府陳堯策皆死。
遂攻陳輝船,輝舉火藥燒之,滿兵躍起,且戰且卻。
近午,風作潮湧,成功親率巨艦沖之,鄭泰自浯嶼引舟合擊,大軍敗,橫屍浮海。
有滿兵二百力戰,遣馬信招降,乘夜沉之同安。
滿兵向高崎、陳鵬約降,戒所部無動。
滿兵恃有内應,未及岸,棄舟争前。
鵬部将陳蟒請曰:“事急矣,豈可待死?” 及殿兵鎮隆璋齊出,大軍皆指言鵬降,争赴之,比至,戰遂不支,蹈海死者十七八。
收鵬淩遲,以蟒代之。
許隆等聞敗引還。
是役,成功空島出禦,相持月餘,師不渡海。
辛醜,成功取台灣。
初,紅夷欲城浯嶼,依粵澳互市。
數以巨艦入犯,因泊灣築二城:一曰赤嵌,一曰王城,餘皆土番。
立法嚴、土番鹹奉約束,曆三十餘年,無敢犯者。
成功積苦海上,自南都敗回,無經略中土之志。
又虞廈門單弱,謀所向, 紅夷譯何斌進曰:“公何不取台灣?台灣沃野千裡,四通外洋,橫絕大海,得其地足以應國,取其财足以饷兵士。
番受紅夷淩侮,每欲反噬久矣,以公威臨之,如使狼逐群羊也。
”陳可取狀甚悉。
是年正月,成功決意取台灣,諸将謂夾闆船多炮火,難近,鹿耳門水淺,不可渡。
成功引舟徑進,三月,次澎湖,至鹿耳門,則水驟漲丈餘,舟大小銜尾而渡,紅夷驚謂自天而下。
先取赤嵌,紅夷走王城死守,複燒其夾闆舡,盡殲之。
圍至十二月,紅夷出降生存者僅百數十人,縱其歸國。
乃改台灣為僞東都,王城為安平鎮,赤嵌号天興府。
以鄭省英為府尹,省英辟草萊,興屯聚,犯法者親故不假。
有谏用法宜稍寬者,曰:“子産治鄭,孔明治蜀,皆以嚴濟事。
立國之始,若先尚寬,流弊不可勝極矣。
”遂勒諸将移眷。
時東荒初辟,人不服水土,多死,又憚法嚴,皆遷延不行。
于是銅山守将郭義、蔡祿、前知思明州薛聯桂,同入漳州降。
義、祿将挾忠匡伯張進偕行,進曰:“吾守土,有死而已。
” 密置火藥署中,欲俟二鎮來,并焚之。
二鎮遣人促行,遂舉火阖室自焚。
進在銅威惠頗著,人甚惜之。
冬十月,芝龍死燕市。
芝龍屢以書谕撫,否則必見誅僇,成功複言設有不幸,兒當缟素。
至是死。
大清患閩海久鬥兵,從蘇納海議,盡遷山東、浙江、福建、廣東、濱海居民于内地,立邊界,著令寸闆毋人海,粒米毋越疆,犯者死連坐。
春燕來巢于海舟。
島上食盡,各鳥獸散。
成功又聽周全斌讒,使擊忠勇侯陳豹于南澳,豹倉卒不能自明,舉軍人廣州降。
又忽命戶官鄭泰監殺長子錦,泰愕恐獲罪。
又參軍蔡鳴雪自台灣來思明,聲言将盡誅諸将,于是合謀拒命。
值全斌從南澳還,素與諸将不協,恐其為變,誘執之。
壬申五月,成功死于台灣。
成功感風寒,月朔受谒,尚坐胡床,諸将不知其病。
數日,卒,年三十九。
成功在軍,每善處敗,素自厲氣,戾夫宿将,避駭不如。
及南都挫衄,辄經營立國,氣頗不振。
遙傳桂王遇害,張煌言每勸成功尊立魯王,以存明後。
成功不欲,惟奉永曆年号終身。
錦在思明,稱嗣封世子發喪,鄭襲在台灣,有異志,錦自将擊襲,與歸思明,又以嫌殺鄭泰,泰弟鳴駿及諸宿将皆懼,先後北歸。
靖南王耿繼茂、總督李率泰,遂大舉攻破思明、金門。
甲辰春三月,世子錦退守台灣。
論曰:餘遊吳淞,遇梁化鳳部将管姓者,述已亥戰事頗悉。
其人身在軍中,自石灰山轉戰而下,聲如崩山,然猶按步鼓收兵,至後乃大潰,延平師有紀律如此。
化鳳西安人,武進士,以破姜骧先登,立功,總兵崇明。
化鳳亦言:“當勍敵多矣,未有如鄭家之難敗者。
” 化鳳始入城,固山等以漢兵輕之,悉奪其馬騾給滿軍。
其部卒往往與滿軍嘩而争,辄得鞭縛,其部卒自恃其勇,不肯下。
化鳳亦怒,以是願決勝,一示滿軍。
先一日,出城揭死人以投敵,固山等坐城樓,啧啧稱歎,由此遂敬化鳳,益與交歡。
既退鄭軍,名其門曰“得勝門”今之東南門是也。
又言甘輝之死,北人鹹謂烈士,其從鄭始末,則未詳雲。
次日,滿漢軍 傾城出戰,襲破餘新軍,諸軍皆潰,争赴舟,溺死無算,成功僅得登舟。
獲都督甘輝,殺之。
成功收潰軍,猶數萬人,揚帆出海,并棄瓜鎮。
鎮江書生羅子木,抱成功足涕泣請留,不聽。
奉其父以從。
成功攻崇明,不克而歸。
上江軍聞之,亦潰,煌言跳身間行,得達台州。
諸納款者屠戮無遺,江右義旅陳九思衆數萬,保南饒山中,聞金陵之敗,乃降。
是年,大軍盡取雲南,桂王出奔緬,李定國攻緬,迎桂王,不克。
庚子,台州守将張承恩書詣張煌言,請降。
明安達理出浙海,士卒病死大半,不戰而歸。
達素兩道指思明:大舡出漳州,小舡出同安,許隆、蘇利等皆以兵會。
成功使陳鵬守高崎,遏同安;鄭泰出浯嶼、禦隆利。
自率周全斌、陳輝、黃庭,次海門。
五月十日旦,漳州兵乘風順流迫海門,成功傳令按舟勿動,俟大軍齊出,乃擊。
呼吸間漳舡已至,擊破閩安侯周瑞船,瑞與五府陳堯策皆死。
遂攻陳輝船,輝舉火藥燒之,滿兵躍起,且戰且卻。
近午,風作潮湧,成功親率巨艦沖之,鄭泰自浯嶼引舟合擊,大軍敗,橫屍浮海。
有滿兵二百力戰,遣馬信招降,乘夜沉之同安。
滿兵向高崎、陳鵬約降,戒所部無動。
滿兵恃有内應,未及岸,棄舟争前。
鵬部将陳蟒請曰:“事急矣,豈可待死?” 及殿兵鎮隆璋齊出,大軍皆指言鵬降,争赴之,比至,戰遂不支,蹈海死者十七八。
收鵬淩遲,以蟒代之。
許隆等聞敗引還。
是役,成功空島出禦,相持月餘,師不渡海。
辛醜,成功取台灣。
初,紅夷欲城浯嶼,依粵澳互市。
數以巨艦入犯,因泊灣築二城:一曰赤嵌,一曰王城,餘皆土番。
立法嚴、土番鹹奉約束,曆三十餘年,無敢犯者。
成功積苦海上,自南都敗回,無經略中土之志。
又虞廈門單弱,謀所向, 紅夷譯何斌進曰:“公何不取台灣?台灣沃野千裡,四通外洋,橫絕大海,得其地足以應國,取其财足以饷兵士。
番受紅夷淩侮,每欲反噬久矣,以公威臨之,如使狼逐群羊也。
”陳可取狀甚悉。
是年正月,成功決意取台灣,諸将謂夾闆船多炮火,難近,鹿耳門水淺,不可渡。
成功引舟徑進,三月,次澎湖,至鹿耳門,則水驟漲丈餘,舟大小銜尾而渡,紅夷驚謂自天而下。
先取赤嵌,紅夷走王城死守,複燒其夾闆舡,盡殲之。
圍至十二月,紅夷出降生存者僅百數十人,縱其歸國。
乃改台灣為僞東都,王城為安平鎮,赤嵌号天興府。
以鄭省英為府尹,省英辟草萊,興屯聚,犯法者親故不假。
有谏用法宜稍寬者,曰:“子産治鄭,孔明治蜀,皆以嚴濟事。
立國之始,若先尚寬,流弊不可勝極矣。
”遂勒諸将移眷。
時東荒初辟,人不服水土,多死,又憚法嚴,皆遷延不行。
于是銅山守将郭義、蔡祿、前知思明州薛聯桂,同入漳州降。
義、祿将挾忠匡伯張進偕行,進曰:“吾守土,有死而已。
” 密置火藥署中,欲俟二鎮來,并焚之。
二鎮遣人促行,遂舉火阖室自焚。
進在銅威惠頗著,人甚惜之。
冬十月,芝龍死燕市。
芝龍屢以書谕撫,否則必見誅僇,成功複言設有不幸,兒當缟素。
至是死。
大清患閩海久鬥兵,從蘇納海議,盡遷山東、浙江、福建、廣東、濱海居民于内地,立邊界,著令寸闆毋人海,粒米毋越疆,犯者死連坐。
春燕來巢于海舟。
島上食盡,各鳥獸散。
成功又聽周全斌讒,使擊忠勇侯陳豹于南澳,豹倉卒不能自明,舉軍人廣州降。
又忽命戶官鄭泰監殺長子錦,泰愕恐獲罪。
又參軍蔡鳴雪自台灣來思明,聲言将盡誅諸将,于是合謀拒命。
值全斌從南澳還,素與諸将不協,恐其為變,誘執之。
壬申五月,成功死于台灣。
成功感風寒,月朔受谒,尚坐胡床,諸将不知其病。
數日,卒,年三十九。
成功在軍,每善處敗,素自厲氣,戾夫宿将,避駭不如。
及南都挫衄,辄經營立國,氣頗不振。
遙傳桂王遇害,張煌言每勸成功尊立魯王,以存明後。
成功不欲,惟奉永曆年号終身。
錦在思明,稱嗣封世子發喪,鄭襲在台灣,有異志,錦自将擊襲,與歸思明,又以嫌殺鄭泰,泰弟鳴駿及諸宿将皆懼,先後北歸。
靖南王耿繼茂、總督李率泰,遂大舉攻破思明、金門。
甲辰春三月,世子錦退守台灣。
論曰:餘遊吳淞,遇梁化鳳部将管姓者,述已亥戰事頗悉。
其人身在軍中,自石灰山轉戰而下,聲如崩山,然猶按步鼓收兵,至後乃大潰,延平師有紀律如此。
化鳳西安人,武進士,以破姜骧先登,立功,總兵崇明。
化鳳亦言:“當勍敵多矣,未有如鄭家之難敗者。
” 化鳳始入城,固山等以漢兵輕之,悉奪其馬騾給滿軍。
其部卒往往與滿軍嘩而争,辄得鞭縛,其部卒自恃其勇,不肯下。
化鳳亦怒,以是願決勝,一示滿軍。
先一日,出城揭死人以投敵,固山等坐城樓,啧啧稱歎,由此遂敬化鳳,益與交歡。
既退鄭軍,名其門曰“得勝門”今之東南門是也。
又言甘輝之死,北人鹹謂烈士,其從鄭始末,則未詳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