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關燈
小
中
大
從介韬、翼明兩君,悉先生生平。
乃鄉人尚有不為徐庶加之罪者。
于乎,九原可作,其何敢辭? ○卷九 煌言,壬午舉人,出山陰令吳淞錢世貴之門。
朱夏夫,兆殷,曾受知于知府于穎。
穎遷甯紹,台分守與煌言同谒穎,以意氣相許,談朝政得失,朝臣覆餗狀,不勝發指。
勸穎招技勇,備不虞。
亡何,有東陽許都之變,事甯肄業駝峰。
十七年秋,至南京,交劉伏陽孔昭子永錫,見伯溫先生遺書秘記。
金陵不守,于穎移檄淅東,煌言來會,同盟于學宮,誓以死衛社稷。
至杭,候巡撫張秉貞議所立,上潞王玺绶。
王長齋繡佛,無帝王氣概,大失望。
煌言歸,别祖廟,聯絡紳士,痛哭于王之仁、張名振,散家财,俟大舉。
田雄導大軍東下,潞王率文武降。
閨六月七日,煌言合錢肅樂、沈宸荃、馮元揚、元揚仝之仁、名振,舉兵甯波,移檄遠近。
九日,孫熊舉兵姚江。
十一日,鄭公子舉兵紹興。
先是,于穎命徐允升募兵金華,使夏夫募舡沿海。
會内臣高起潛引所部五百餘,辎重數萬,自海道至白洋,夏夫留之不果。
得其副将餘應元,都司王有功,守備孫勇等數十人,與遵謙約日舉事。
于穎駐兵西郭,使夏夫促遵謙出兵,曰:“公在驿候進發,今張愫、彭萬裡已授首,事至此,甯可緩乎?杭城一葦,朝發 夕至,何以處之?”遵謙以事未集,需後期。
夏夫曰:“若爾,浙東魚肉矣!”于穎自率團練兵五百,道陸至西興。
而夏夫水師由海道會,遂統應元等并鄉兵百餘、船百艘,薄暮抵錢塘。
值大軍半渡,邀擊,斬其前鋒六十餘級而退。
于穎至,又調蕭山團練五百,配以中軍郎文明任朝晉、張弘兆,甯波義師亦來會,乃定守江之計。
于穎晉督師。
丙戌,移屯三江,夏夫以護軍從。
時大軍在前,内多悍将,衆歎,悲時事不支。
煌言獨慷慨,必矢興複。
酒間歌嘯,義形詞色,侍者莫不發指沖冠。
迨五月,富春竊渡,士卒不戰而潰,于穎疾馳留方國安,王之仁固守,不可。
煌言與張國維護魯王過曹江,歸别父母妻子,從駕石浦。
越日,孫、熊、鄭三家繼至,聞于穎以船溺,微服去。
魯王至舟山,黃斌卿曰:“臣受先帝命守舟山,主上猶的也。
的所在,思射之矣。
”乃幸補陀。
夏夫同王有功、孫勇,間道歸。
戊子,越中鄉兵複起,夏夫使魯恂至舟山,候定西,肅北二藩進止。
煌言以定西護軍,同肅北護軍曹從龍,将軍黃朝先入三江。
煌言複大會諸将于駝峰。
亡何、二藩構隙,阮進護魯王至閩,曰:“迎定西至林亹。
”曹從龍大掠而歸。
煌言不得已,上會稽山,列營平岡,與王完勳、王虎等唇齒,以書招夏夫。
會魯恂被胡錦首死獄中,不果行。
庚寅夏,魯王至舟山,有旨召煌言歸山中,諸将以不相統攝,散亡。
辛卯,吳淞定關分道入海,煌言同定西護魯王親行先退大軍于崇明。
以阮進守大泥灣,劉世勳守舟山。
陳錦、田雄觇知精兵北去,乘霧而出,進不之覺。
及至接戰,倉卒擲火球,遇桅,反擊自焚。
下水被擒,輿之以說城中。
進至,言煌言等已大捷,旦夕凱旋,令城中死守。
被圍十日,炮火俱盡,定西中軍金允彥逾城降,具告虛實,遂百道攻城。
夜分,星隕如雨, 九月二日,城遂破。
定西太夫人全家自焚,定西聞報急返,至,火燒門,止隔兩潮,無及。
遂護魯王入閩。
明年春,讨舟山,守将巴臣興降。
乘勝入長江,煌言同英義将軍阮駿,先登陷陣,崇明、鎮江二戰,俱捷。
為文望祭孝陵,二軍缟素,哭聲雷震徹城中。
會以閩師被撤,無援而退。
大軍以巨艦鐵鎖橫金山遏之,大戰,沈舟截鎖而出。
是役也,以少擊衆,士氣百倍。
明年,複統師入江,江北豪傑聚衆來歸者接踵。
适諜者閑于鄭,撤回閩,來歸者俱恸哭,别事遂不可為矣。
及至,與鄭極陳利害,諜不可信,和不可從,鄭韪之。
乃再引兵北上,駐舟山以圖恢複。
密檄四出招徕,人必響應。
乙未,馬信以台州降。
值定西以■卒,信聞訃,大恸以煌言在鳏,挾陳木叔女奉之,曰:“忠臣之裔,不可以辱。
且室人董為我陷獄,義不再娶。
”厚贈而遣之。
葬定西舟山之沈家亹,由是權歸陳六禦,而将士解體。
煌言屯鹿頸頭,以書招夏夫,田臨山航海至,咨以軍旅宜帥出海。
八月二十四日,大戰于蛟亹。
阮駿恃勇輕敵,陷陣
乃鄉人尚有不為徐庶加之罪者。
于乎,九原可作,其何敢辭? ○卷九 煌言,壬午舉人,出山陰令吳淞錢世貴之門。
朱夏夫,兆殷,曾受知于知府于穎。
穎遷甯紹,台分守與煌言同谒穎,以意氣相許,談朝政得失,朝臣覆餗狀,不勝發指。
勸穎招技勇,備不虞。
亡何,有東陽許都之變,事甯肄業駝峰。
十七年秋,至南京,交劉伏陽孔昭子永錫,見伯溫先生遺書秘記。
金陵不守,于穎移檄淅東,煌言來會,同盟于學宮,誓以死衛社稷。
至杭,候巡撫張秉貞議所立,上潞王玺绶。
王長齋繡佛,無帝王氣概,大失望。
煌言歸,别祖廟,聯絡紳士,痛哭于王之仁、張名振,散家财,俟大舉。
田雄導大軍東下,潞王率文武降。
閨六月七日,煌言合錢肅樂、沈宸荃、馮元揚、元揚仝之仁、名振,舉兵甯波,移檄遠近。
九日,孫熊舉兵姚江。
十一日,鄭公子舉兵紹興。
先是,于穎命徐允升募兵金華,使夏夫募舡沿海。
會内臣高起潛引所部五百餘,辎重數萬,自海道至白洋,夏夫留之不果。
得其副将餘應元,都司王有功,守備孫勇等數十人,與遵謙約日舉事。
于穎駐兵西郭,使夏夫促遵謙出兵,曰:“公在驿候進發,今張愫、彭萬裡已授首,事至此,甯可緩乎?杭城一葦,朝發 夕至,何以處之?”遵謙以事未集,需後期。
夏夫曰:“若爾,浙東魚肉矣!”于穎自率團練兵五百,道陸至西興。
而夏夫水師由海道會,遂統應元等并鄉兵百餘、船百艘,薄暮抵錢塘。
值大軍半渡,邀擊,斬其前鋒六十餘級而退。
于穎至,又調蕭山團練五百,配以中軍郎文明任朝晉、張弘兆,甯波義師亦來會,乃定守江之計。
于穎晉督師。
丙戌,移屯三江,夏夫以護軍從。
時大軍在前,内多悍将,衆歎,悲時事不支。
煌言獨慷慨,必矢興複。
酒間歌嘯,義形詞色,侍者莫不發指沖冠。
迨五月,富春竊渡,士卒不戰而潰,于穎疾馳留方國安,王之仁固守,不可。
煌言與張國維護魯王過曹江,歸别父母妻子,從駕石浦。
越日,孫、熊、鄭三家繼至,聞于穎以船溺,微服去。
魯王至舟山,黃斌卿曰:“臣受先帝命守舟山,主上猶的也。
的所在,思射之矣。
”乃幸補陀。
夏夫同王有功、孫勇,間道歸。
戊子,越中鄉兵複起,夏夫使魯恂至舟山,候定西,肅北二藩進止。
煌言以定西護軍,同肅北護軍曹從龍,将軍黃朝先入三江。
煌言複大會諸将于駝峰。
亡何、二藩構隙,阮進護魯王至閩,曰:“迎定西至林亹。
”曹從龍大掠而歸。
煌言不得已,上會稽山,列營平岡,與王完勳、王虎等唇齒,以書招夏夫。
會魯恂被胡錦首死獄中,不果行。
庚寅夏,魯王至舟山,有旨召煌言歸山中,諸将以不相統攝,散亡。
辛卯,吳淞定關分道入海,煌言同定西護魯王親行先退大軍于崇明。
以阮進守大泥灣,劉世勳守舟山。
陳錦、田雄觇知精兵北去,乘霧而出,進不之覺。
及至接戰,倉卒擲火球,遇桅,反擊自焚。
下水被擒,輿之以說城中。
進至,言煌言等已大捷,旦夕凱旋,令城中死守。
被圍十日,炮火俱盡,定西中軍金允彥逾城降,具告虛實,遂百道攻城。
夜分,星隕如雨, 九月二日,城遂破。
定西太夫人全家自焚,定西聞報急返,至,火燒門,止隔兩潮,無及。
遂護魯王入閩。
明年春,讨舟山,守将巴臣興降。
乘勝入長江,煌言同英義将軍阮駿,先登陷陣,崇明、鎮江二戰,俱捷。
為文望祭孝陵,二軍缟素,哭聲雷震徹城中。
會以閩師被撤,無援而退。
大軍以巨艦鐵鎖橫金山遏之,大戰,沈舟截鎖而出。
是役也,以少擊衆,士氣百倍。
明年,複統師入江,江北豪傑聚衆來歸者接踵。
适諜者閑于鄭,撤回閩,來歸者俱恸哭,别事遂不可為矣。
及至,與鄭極陳利害,諜不可信,和不可從,鄭韪之。
乃再引兵北上,駐舟山以圖恢複。
密檄四出招徕,人必響應。
乙未,馬信以台州降。
值定西以■卒,信聞訃,大恸以煌言在鳏,挾陳木叔女奉之,曰:“忠臣之裔,不可以辱。
且室人董為我陷獄,義不再娶。
”厚贈而遣之。
葬定西舟山之沈家亹,由是權歸陳六禦,而将士解體。
煌言屯鹿頸頭,以書招夏夫,田臨山航海至,咨以軍旅宜帥出海。
八月二十四日,大戰于蛟亹。
阮駿恃勇輕敵,陷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