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由杭州東渡,拟牧馬金華,大典不納。
國安縱兵焚劫,近郊四十裡,人煙幾絕。
閏六月,越城師起,守道于穎檄,國安江幹共事,國安遂舍金華勿攻。
大典欲據有全婺,嬰城保家,故終魯王在紹興,止一遣其孫入朝,未嘗發一兵至江上。
丙戌,大清兵渡錢塘,貝勒遣馬士英招降國安,令其立功自贖。
國安從貝勒協攻金華,大典堅守三月。
國安辇九牛铳,晝夜攻城,大典知不可為。
先數月,遣其子孫潛遁。
及期,開宅使婢仆各出逃,止推堕愛妾一人及幼女井中,而自走火藥局,縱火死。
吳邦璿者,山陰人,大司馬兌之曾孫,在大典幕中。
甲申,以萬金托璿邦營幹,中途聞北京陷,即橐金而歸,自旅費外,分毫無私,大典駭服,謂邦璿不特有行而且有才,題授副總兵,同守金華。
邦璿善騎射,城守倚之。
及将陷,歸視其妻傅氏,傅氏曰:“城守事急,尚顧我耶?我惟一死以報君家,君可亟去。
”乃以所積金付其子,匿之民家,候城破,潛遁。
并令諸婢仆急走逃死,皆厚赉之,自服绯衣缢死廳事。
邦璿已知妻死,不歸,急走火藥局,見總兵何武曰:“閣部火藥庫,今日不能擊敵,而留與敵用,葚為非計,不如燒之。
”武曰:“固也!” 少頃城陷,大典至,呼曰:“二将軍何不急走?”邦璿曰:“璿世受國恩,惟一死得随明公,幸矣!”問武,武曰:“武意已定,願與将軍同日死耳。
”大典笑曰:“三人同心,何複不足。
但頃見二将軍所商何事?”邦璿曰:“火藥如許,不甘資敵,竟欲燒之方死耳。
”大典出火繩袖中,曰:“所見略同。
” 乃盡出火藥三百桶,堆一所。
大典尚有從人十餘,麾之曰:“去!”從人皆願同死,不應。
大典大聲曰:“速走!吾将有事。
”乃與邦璿、武、環坐于椅,投火繩藥桶,頃刻人屋皆燼。
大兵遍求大典屍,不得。
蓋浙東死事之烈,未有如大典三人者。
論曰:張岱言昔年在淮揚,親見朱大典之貧橫,真如乳虎蒼鷹。
後複見其嬰城守婺,破家從忠,繼之以死,又未嘗不歎息其為人也。
夫人固有性之一偏,彼其嗜名義,與嗜财賄,無以異于大典,曷怪焉。
然其時大典将卒頗練,又有厚赀,不能圖一長慮,而閉門坐斃,其智短也夫。
○餘煌 餘煌,字武貞,浙江會稽人,天啟五年乙醜,進士及第第一。
累官翰林院修撰,左春坊左中允,右庶子兼侍讀,日講經筵。
嘗與修三朝要典。
崇祯中,給事中韓源追論其事,煌疏陳本末,免歸。
乙酉,王師下杭州,檄召越紳渡江,煌獨不往。
魯王莅越,起戶部侍郎,禮部尚書,皆辭不就。
陳時政、馬士英賣官誤主,兵未至而先逃,國已亡而複用,為失刑之失。
丙戌,起兵部尚書,言:藩鎮各自成軍,久不相屬。
頃田仰與鄭遵謙争饷,喋血禁庭,臣冒鋒镝,幸而解散。
司馬職統六師,今行朝之官,特綴旒也,豈能繩以平世法哉?煌見越事益急,而諸臣文恬武嬉,請乞紛然,上疏争之,謂:“請祭則當思先帝烝嘗未備,請葬則當思先帝山陵未起,請封則當思先帝宗廟未享,請蔭則當思先帝子孫未保,請谥則當思先帝光烈未揚。
” 人讀之歎息。
江上失守,郡城不閉,有議守陴者,煌歎曰:“臨江數萬 衆不能一戰,乃欲以老弱守孤城乎?”亟開九門,縱民避逃,自出東郭,赴水死。
後數日,貝勒渡西陵,下紹甯郡邑,不戮一人。
○陳潛夫 陳潛夫,字玄倩,浙江會稽人,崇祯丙子舉人。
授開封府推官。
南都尋守豫功,升監察禦史,巡按河南。
陛見,陳恢複策,為馬士英所持。
尋以童氏妄稱元妃,潛夫前在道,私谒,無人臣禮,并逮诏獄。
南都破,脫身航海。
至越,上書願假臣兵五千,直渡海甯,斷武林左臂。
加太仆寺卿,監浙西軍,募得三百餘人,與孫熊三家兵,列舟江上。
明年軍潰,歸山陰之小赭裡,呼妻孟氏曰:“行矣!我為忠臣,爾為烈婦,相保泉下,無悔也!”同上化龍橋,赴水死。
○陳函輝 陳函輝,字木叔,号寒山,浙江臨海人。
崇祯甲戌進士。
好酒色,事著述,日與客沉飲,出酒文傾吐,譏切将相誤國,扼腕。
談至夜分,齧杯碎。
尤能傾赀急客,先人之憂,海内稱文章風流豪蕩者,推天台陳君焉。
筮仁靖江令,以不謹罷職。
魯王莅越,為兵部侍郎,傷二都淪沒,哭泣至喑失聲。
入對行朝,出酬同列,必悚言痛哭。
閩诏至浙,衆議開讀,函輝與熊汝霖俱持不可。
金堡自福州出監鄭遵謙軍,函輝密疏請殺堡,堡奔衢州。
丙戌夏,歎曰:“入郡敝矣!諸軍猶誅糧無厭,是 重棄民也。
北來生兵,日益一日,不知此身何所耳。
” 江上潰,有勸魯王嬰城者,函輝哭曰:“民去将熟與守? 君為社稷亡,臣請從亡。
”乃從王還台。
王自石浦浮海,竟相失。
函輝不抵家,哭入雲峰寺,即幾上書六月十六日申時卒。
遍去别友,不及家人一語。
至其時,遂投環。
作絕命辭八首,自祭文一,埋骨記一,流傳江表。
二子臣謙、臣詩,能識父志,不交當世事。
論曰:餘公開越城縱民出避,所謂天下之陰德也,未可以曹彬渡江不殺之義掩之。
弦倩始與仁和進士陸培争名,交惡,既皆以義死,其大緻同矣。
寒山宮室之美,妻妾之奉,得我窮乏,蓋兼有之。
既而臨大節,視平日嗜好,如蟬翼之振露,灑然自得其本心,非見道明而去累疾者耶?姚江呂章成,有告北園文數千言,其聲嗚咽,曰:“北園吾西台也。
”蓋以謝翺自方,以文山方寒山雲。
○張肯堂〔傳阙〕 ○吳鐘巒〔傳阙〕
國安縱兵焚劫,近郊四十裡,人煙幾絕。
閏六月,越城師起,守道于穎檄,國安江幹共事,國安遂舍金華勿攻。
大典欲據有全婺,嬰城保家,故終魯王在紹興,止一遣其孫入朝,未嘗發一兵至江上。
丙戌,大清兵渡錢塘,貝勒遣馬士英招降國安,令其立功自贖。
國安從貝勒協攻金華,大典堅守三月。
國安辇九牛铳,晝夜攻城,大典知不可為。
先數月,遣其子孫潛遁。
及期,開宅使婢仆各出逃,止推堕愛妾一人及幼女井中,而自走火藥局,縱火死。
吳邦璿者,山陰人,大司馬兌之曾孫,在大典幕中。
甲申,以萬金托璿邦營幹,中途聞北京陷,即橐金而歸,自旅費外,分毫無私,大典駭服,謂邦璿不特有行而且有才,題授副總兵,同守金華。
邦璿善騎射,城守倚之。
及将陷,歸視其妻傅氏,傅氏曰:“城守事急,尚顧我耶?我惟一死以報君家,君可亟去。
”乃以所積金付其子,匿之民家,候城破,潛遁。
并令諸婢仆急走逃死,皆厚赉之,自服绯衣缢死廳事。
邦璿已知妻死,不歸,急走火藥局,見總兵何武曰:“閣部火藥庫,今日不能擊敵,而留與敵用,葚為非計,不如燒之。
”武曰:“固也!” 少頃城陷,大典至,呼曰:“二将軍何不急走?”邦璿曰:“璿世受國恩,惟一死得随明公,幸矣!”問武,武曰:“武意已定,願與将軍同日死耳。
”大典笑曰:“三人同心,何複不足。
但頃見二将軍所商何事?”邦璿曰:“火藥如許,不甘資敵,竟欲燒之方死耳。
”大典出火繩袖中,曰:“所見略同。
” 乃盡出火藥三百桶,堆一所。
大典尚有從人十餘,麾之曰:“去!”從人皆願同死,不應。
大典大聲曰:“速走!吾将有事。
”乃與邦璿、武、環坐于椅,投火繩藥桶,頃刻人屋皆燼。
大兵遍求大典屍,不得。
蓋浙東死事之烈,未有如大典三人者。
論曰:張岱言昔年在淮揚,親見朱大典之貧橫,真如乳虎蒼鷹。
後複見其嬰城守婺,破家從忠,繼之以死,又未嘗不歎息其為人也。
夫人固有性之一偏,彼其嗜名義,與嗜财賄,無以異于大典,曷怪焉。
然其時大典将卒頗練,又有厚赀,不能圖一長慮,而閉門坐斃,其智短也夫。
○餘煌 餘煌,字武貞,浙江會稽人,天啟五年乙醜,進士及第第一。
累官翰林院修撰,左春坊左中允,右庶子兼侍讀,日講經筵。
嘗與修三朝要典。
崇祯中,給事中韓源追論其事,煌疏陳本末,免歸。
乙酉,王師下杭州,檄召越紳渡江,煌獨不往。
魯王莅越,起戶部侍郎,禮部尚書,皆辭不就。
陳時政、馬士英賣官誤主,兵未至而先逃,國已亡而複用,為失刑之失。
丙戌,起兵部尚書,言:藩鎮各自成軍,久不相屬。
頃田仰與鄭遵謙争饷,喋血禁庭,臣冒鋒镝,幸而解散。
司馬職統六師,今行朝之官,特綴旒也,豈能繩以平世法哉?煌見越事益急,而諸臣文恬武嬉,請乞紛然,上疏争之,謂:“請祭則當思先帝烝嘗未備,請葬則當思先帝山陵未起,請封則當思先帝宗廟未享,請蔭則當思先帝子孫未保,請谥則當思先帝光烈未揚。
” 人讀之歎息。
江上失守,郡城不閉,有議守陴者,煌歎曰:“臨江數萬 衆不能一戰,乃欲以老弱守孤城乎?”亟開九門,縱民避逃,自出東郭,赴水死。
後數日,貝勒渡西陵,下紹甯郡邑,不戮一人。
○陳潛夫 陳潛夫,字玄倩,浙江會稽人,崇祯丙子舉人。
授開封府推官。
南都尋守豫功,升監察禦史,巡按河南。
陛見,陳恢複策,為馬士英所持。
尋以童氏妄稱元妃,潛夫前在道,私谒,無人臣禮,并逮诏獄。
南都破,脫身航海。
至越,上書願假臣兵五千,直渡海甯,斷武林左臂。
加太仆寺卿,監浙西軍,募得三百餘人,與孫熊三家兵,列舟江上。
明年軍潰,歸山陰之小赭裡,呼妻孟氏曰:“行矣!我為忠臣,爾為烈婦,相保泉下,無悔也!”同上化龍橋,赴水死。
○陳函輝 陳函輝,字木叔,号寒山,浙江臨海人。
崇祯甲戌進士。
好酒色,事著述,日與客沉飲,出酒文傾吐,譏切将相誤國,扼腕。
談至夜分,齧杯碎。
尤能傾赀急客,先人之憂,海内稱文章風流豪蕩者,推天台陳君焉。
筮仁靖江令,以不謹罷職。
魯王莅越,為兵部侍郎,傷二都淪沒,哭泣至喑失聲。
入對行朝,出酬同列,必悚言痛哭。
閩诏至浙,衆議開讀,函輝與熊汝霖俱持不可。
金堡自福州出監鄭遵謙軍,函輝密疏請殺堡,堡奔衢州。
丙戌夏,歎曰:“入郡敝矣!諸軍猶誅糧無厭,是 重棄民也。
北來生兵,日益一日,不知此身何所耳。
” 江上潰,有勸魯王嬰城者,函輝哭曰:“民去将熟與守? 君為社稷亡,臣請從亡。
”乃從王還台。
王自石浦浮海,竟相失。
函輝不抵家,哭入雲峰寺,即幾上書六月十六日申時卒。
遍去别友,不及家人一語。
至其時,遂投環。
作絕命辭八首,自祭文一,埋骨記一,流傳江表。
二子臣謙、臣詩,能識父志,不交當世事。
論曰:餘公開越城縱民出避,所謂天下之陰德也,未可以曹彬渡江不殺之義掩之。
弦倩始與仁和進士陸培争名,交惡,既皆以義死,其大緻同矣。
寒山宮室之美,妻妾之奉,得我窮乏,蓋兼有之。
既而臨大節,視平日嗜好,如蟬翼之振露,灑然自得其本心,非見道明而去累疾者耶?姚江呂章成,有告北園文數千言,其聲嗚咽,曰:“北園吾西台也。
”蓋以謝翺自方,以文山方寒山雲。
○張肯堂〔傳阙〕 ○吳鐘巒〔傳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