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曾無一戰。
先帝委任勳臣,而京營銳卒,徒為寇藉。
先帝旁寄内臣,而開門延敵,反在禁旅。
先帝不次用人,而邊材督撫,首鼠兩端。
超遷宰執,羅拜賊庭。
思先帝之何以失,即知今日之何以得矣。
” 南京雖立君,未嘗一事設施,而汝霖與祁彪佳、章正宸、吳适等,猶能強谏守職,推論善敗,不失朝章士氣。
然卒格不用,以門戶覆國。
○孫嘉績 孫嘉績,字碩膚,浙江餘姚人,崇祯丁醜進士。
除兵部主事。
楊嗣昌以其知兵,薦為職方郎中。
太監高起潛求世蔭,嘉績覆疏不可,起潛恚。
侍上觀德殿閱軍器浸毀,下獄。
學士黃道周亦廷杖入獄,袱被藥物,俱不得進,嘉績移服用奉之,且從受易。
會諸生塗仲吉上書,頌道周,上加怒,察獄中與道周通者。
衆多說辨,嘉績獨曰:“昔黃霸受經夏侯勝,史傳以為美談,今複何諱?”刑部尚書徐石麒,雅識嘉績,清獄,出之。
逾年,起九江道佥事,未之任,國變。
乙酉六月,大清檄下浙東,甯紹望風迎附。
閏六月己醜,餘姚攝印官發闾左為馳道,抶役者,役者反抶攝官,衆嘩不能定。
嘉績乘衆怒,遂斬攝官,邑紳邵乘節、陳相才,諸生呂章成、沈之泰、邵應鬥,率裡中從者數千人。
孫氏自燧以來,代以文章忠孝顯,受累朝恩最深。
至是建義,士民無不踴躍,便欲推嘉績為盟主。
辭曰:“舉大事将須其人,熊雨殷有執持,識兵勢,當共請其約束。
”會汝霖募兵自甯波至,邑人大安。
魯王監國,晉嘉績兵部侍郎,兼右佥都禦史,總視義師。
轉戰喬司,西興、親受矢石,号孫熊兵。
臨敵則汝霖當先,嘉績繼之。
饷不給則毀家産佐軍。
每對賓佐泣曰:“身先人餘也,義同國存亡。
惟懼事不集,死無面目以見君親耳。
”由是聽者感奮。
嘉績舉宗報國,文士知故争為之死。
浙東本以汝霖、嘉績首義,營立行朝,亡将潰兵,因弛荷擔,後來益衆,客反居上。
方國安擁重兵,孫熊嚴意與同濟難。
國安逍遙殊無意,一年之中,縻饷數百萬,皆出八郡民。
貧富 交盡,卒以是敗。
丙戌六月,魯王移跸舟山,嘉績以軍從。
六月二十四日,卒于舟山。
子延齡,從跸,南至中左所。
大兵入餘姚,焚嘉績祖如遊第。
後二十八年,延齡子讷,渡海求祖父榇,得于狀元張信墓道,歸葬。
○錢肅樂 錢肅樂,字希聲,浙江鄞縣人,崇祯丁醜進士。
知太倉州,以廉清為張溥、張采所重。
遷刑部員外郎,丁外艱,歸。
乙酉六月,大清檄下浙東,肅東大會紳士城隍廟,痛哭議舉兵。
謝三賓不欲,移書定海總兵王之仁,使以兵威脅舉兵者。
之仁陳兵入郡,反合肅樂,三賓怅然。
會孫熊已起餘姚,甬西道通,遂進軍紹興。
魯王監國,晉肅樂右佥都禦史,升右副都禦史,轉戰喬司及牛頭灣。
時馬士英、阮大铖亡入方國安營,陰制行朝之政。
裡井邪狯,多緣舉義,推戴呈身。
部覆台彈,猶沿舊習。
富家輸饷,動加榜楚。
内侍客鳳儀,外戚張國俊等,氣傾中外,咫尺大敵。
而越城哀衣寬帶,歌讀宴會如平常。
肅樂條列其弊,不能用。
及浙河師潰,浮海,隐于福州之化南。
魯王次左所,複入觐。
丙戌十月,魯王在長垣,肅樂拟诏預頒魯三年戊子曆。
浙閩全陷,舊人如劉沂春、吳鐘巒,皆遁不起,肅樂移書責之,乃就道。
唐王遺臣稍稍引出。
明年戊子,魯王次閩安鎮,晉東閣大學士。
劉中藻起兵福安,攻福甯,州将破,其帥塗登華欲降,不決,謂人曰:“豈有海上天子,船中國公?”肅樂緻書,謂:“将軍獨不聞有宋末年,二王不在海上,文陸不在船中乎 ?”登華遂詣鄭彩降。
彩欲使其私人守之,中藻不可,彩反掠其地。
肅樂與中藻書,不直彩,彩聞銜甚。
是年五月,汝霖為彩所害,肅樂憂憤,疾動而卒,年四十三。
贈太保,谥忠介。
初,肅樂請挑敢死士盡配彩,則兵力一,竟以彩故,死。
繼肅樂相者,慈溪沈宸荃,字葵中,與從叔履祥,皆成進士。
履祥入海,被執,不屈死。
宸荃從魯國次南日山,覆于風。
從鄞人屯兵浙海,死義有張煌言。
論曰:嘉績子延齡,自閩海歸,言魯王放閩事頗悉。
四鎮兵受命南征者,散守閩郡邑,鄭彩以重兵攻之,皆乘陴,語外人曰:“吾故明人,豈無意?”但鄭彩剽殺,非吾帥。
得熊吏科來,即釋甲耳。
汝霖肩輿屏從往,衆不信。
有故識汝霖者,曰:“果是也!”喜,羅拜。
城上開門降。
凡得新附二十萬人。
當是時,使汝霖能布其威信,率之守戰,豈獨入閩可全,嶺以北亦可出矣。
顧乃分隸諸将,緻義士解體,驽帥益勢,事無成而身随喪,可悼哉!昔顔真卿以軍權移于賀蘭進明,仁柔之過,儒者有之。
然蕞爾越州,孫熊協心,孤撐一載,卒不負其言,而同死島上。
比于宋之文陸,義何忝焉。
肅樂欲依彩成功,亦坐短智。
而議者謂與殺汝霖之謀,不可不為之白也。
○朱大典 朱大典,字未孩,浙江金華人,萬曆丙辰進士。
以章邱知縣行取兵科給事中。
曆升至兵部右侍郎,總督漕運,巡撫鳳陽,督剿流賊。
大典饒有才,而性奇貪,多行暴虐。
崇祯庚辰間,督師廬鳳,守護陵寝,括取财賄,四府僚屬,囊橐皆盡,人拟其富且敵國。
禦史姜采等交章劾之,下法司勘問,大典不敢對 簿,自請捐資募兵,剿寇戴罪,诏許之。
得脫歸裡。
福藩即位,起原宮,禦左兵上流。
乙酉五月,王棄留都,奔黃得功軍,大典詣軍朝請,得功被刺自刎。
王北去,大典歸裡,募士為城守計。
而方國安率士漢散卒,
先帝委任勳臣,而京營銳卒,徒為寇藉。
先帝旁寄内臣,而開門延敵,反在禁旅。
先帝不次用人,而邊材督撫,首鼠兩端。
超遷宰執,羅拜賊庭。
思先帝之何以失,即知今日之何以得矣。
” 南京雖立君,未嘗一事設施,而汝霖與祁彪佳、章正宸、吳适等,猶能強谏守職,推論善敗,不失朝章士氣。
然卒格不用,以門戶覆國。
○孫嘉績 孫嘉績,字碩膚,浙江餘姚人,崇祯丁醜進士。
除兵部主事。
楊嗣昌以其知兵,薦為職方郎中。
太監高起潛求世蔭,嘉績覆疏不可,起潛恚。
侍上觀德殿閱軍器浸毀,下獄。
學士黃道周亦廷杖入獄,袱被藥物,俱不得進,嘉績移服用奉之,且從受易。
會諸生塗仲吉上書,頌道周,上加怒,察獄中與道周通者。
衆多說辨,嘉績獨曰:“昔黃霸受經夏侯勝,史傳以為美談,今複何諱?”刑部尚書徐石麒,雅識嘉績,清獄,出之。
逾年,起九江道佥事,未之任,國變。
乙酉六月,大清檄下浙東,甯紹望風迎附。
閏六月己醜,餘姚攝印官發闾左為馳道,抶役者,役者反抶攝官,衆嘩不能定。
嘉績乘衆怒,遂斬攝官,邑紳邵乘節、陳相才,諸生呂章成、沈之泰、邵應鬥,率裡中從者數千人。
孫氏自燧以來,代以文章忠孝顯,受累朝恩最深。
至是建義,士民無不踴躍,便欲推嘉績為盟主。
辭曰:“舉大事将須其人,熊雨殷有執持,識兵勢,當共請其約束。
”會汝霖募兵自甯波至,邑人大安。
魯王監國,晉嘉績兵部侍郎,兼右佥都禦史,總視義師。
轉戰喬司,西興、親受矢石,号孫熊兵。
臨敵則汝霖當先,嘉績繼之。
饷不給則毀家産佐軍。
每對賓佐泣曰:“身先人餘也,義同國存亡。
惟懼事不集,死無面目以見君親耳。
”由是聽者感奮。
嘉績舉宗報國,文士知故争為之死。
浙東本以汝霖、嘉績首義,營立行朝,亡将潰兵,因弛荷擔,後來益衆,客反居上。
方國安擁重兵,孫熊嚴意與同濟難。
國安逍遙殊無意,一年之中,縻饷數百萬,皆出八郡民。
貧富 交盡,卒以是敗。
丙戌六月,魯王移跸舟山,嘉績以軍從。
六月二十四日,卒于舟山。
子延齡,從跸,南至中左所。
大兵入餘姚,焚嘉績祖如遊第。
後二十八年,延齡子讷,渡海求祖父榇,得于狀元張信墓道,歸葬。
○錢肅樂 錢肅樂,字希聲,浙江鄞縣人,崇祯丁醜進士。
知太倉州,以廉清為張溥、張采所重。
遷刑部員外郎,丁外艱,歸。
乙酉六月,大清檄下浙東,肅東大會紳士城隍廟,痛哭議舉兵。
謝三賓不欲,移書定海總兵王之仁,使以兵威脅舉兵者。
之仁陳兵入郡,反合肅樂,三賓怅然。
會孫熊已起餘姚,甬西道通,遂進軍紹興。
魯王監國,晉肅樂右佥都禦史,升右副都禦史,轉戰喬司及牛頭灣。
時馬士英、阮大铖亡入方國安營,陰制行朝之政。
裡井邪狯,多緣舉義,推戴呈身。
部覆台彈,猶沿舊習。
富家輸饷,動加榜楚。
内侍客鳳儀,外戚張國俊等,氣傾中外,咫尺大敵。
而越城哀衣寬帶,歌讀宴會如平常。
肅樂條列其弊,不能用。
及浙河師潰,浮海,隐于福州之化南。
魯王次左所,複入觐。
丙戌十月,魯王在長垣,肅樂拟诏預頒魯三年戊子曆。
浙閩全陷,舊人如劉沂春、吳鐘巒,皆遁不起,肅樂移書責之,乃就道。
唐王遺臣稍稍引出。
明年戊子,魯王次閩安鎮,晉東閣大學士。
劉中藻起兵福安,攻福甯,州将破,其帥塗登華欲降,不決,謂人曰:“豈有海上天子,船中國公?”肅樂緻書,謂:“将軍獨不聞有宋末年,二王不在海上,文陸不在船中乎 ?”登華遂詣鄭彩降。
彩欲使其私人守之,中藻不可,彩反掠其地。
肅樂與中藻書,不直彩,彩聞銜甚。
是年五月,汝霖為彩所害,肅樂憂憤,疾動而卒,年四十三。
贈太保,谥忠介。
初,肅樂請挑敢死士盡配彩,則兵力一,竟以彩故,死。
繼肅樂相者,慈溪沈宸荃,字葵中,與從叔履祥,皆成進士。
履祥入海,被執,不屈死。
宸荃從魯國次南日山,覆于風。
從鄞人屯兵浙海,死義有張煌言。
論曰:嘉績子延齡,自閩海歸,言魯王放閩事頗悉。
四鎮兵受命南征者,散守閩郡邑,鄭彩以重兵攻之,皆乘陴,語外人曰:“吾故明人,豈無意?”但鄭彩剽殺,非吾帥。
得熊吏科來,即釋甲耳。
汝霖肩輿屏從往,衆不信。
有故識汝霖者,曰:“果是也!”喜,羅拜。
城上開門降。
凡得新附二十萬人。
當是時,使汝霖能布其威信,率之守戰,豈獨入閩可全,嶺以北亦可出矣。
顧乃分隸諸将,緻義士解體,驽帥益勢,事無成而身随喪,可悼哉!昔顔真卿以軍權移于賀蘭進明,仁柔之過,儒者有之。
然蕞爾越州,孫熊協心,孤撐一載,卒不負其言,而同死島上。
比于宋之文陸,義何忝焉。
肅樂欲依彩成功,亦坐短智。
而議者謂與殺汝霖之謀,不可不為之白也。
○朱大典 朱大典,字未孩,浙江金華人,萬曆丙辰進士。
以章邱知縣行取兵科給事中。
曆升至兵部右侍郎,總督漕運,巡撫鳳陽,督剿流賊。
大典饒有才,而性奇貪,多行暴虐。
崇祯庚辰間,督師廬鳳,守護陵寝,括取财賄,四府僚屬,囊橐皆盡,人拟其富且敵國。
禦史姜采等交章劾之,下法司勘問,大典不敢對 簿,自請捐資募兵,剿寇戴罪,诏許之。
得脫歸裡。
福藩即位,起原宮,禦左兵上流。
乙酉五月,王棄留都,奔黃得功軍,大典詣軍朝請,得功被刺自刎。
王北去,大典歸裡,募士為城守計。
而方國安率士漢散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