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
惟後此遼沈廣甯之陷,誅止督撫,不及中樞。
故新甲觊引例自寬。
不知此例乃天啟間陵夷解紐之政,非祖制所有也。
今親藩膏刃,百城流血,夔星之罪,未若是烈。
人臣無境外交,新甲身在朝廷,辄擅便宜通款北境,辱國無君,莫此為甚。
”上覽疏,新甲即日棄市。
司禮王裕民,私庇劉元斌,并逮獄,上欲殺之。
石麒爰上書,言:“隐人之惡,與身自為惡,終不同。
律内奏事詐,不以實條,止拟一配注,以其欺君也。
然則繩欺之法,亦止此矣。
加等至煙瘴已極,過此非臣所取擅。
”入,上竟以内廷欺罔隐微,斬裕民而歎谕石麒。
洪承疇救錦州,束馬未動。
職方張若麒,以中樞私人,出關督戰,遂大潰,精銳喪失俱盡。
若麒就理而有奧援,司官遷延不谳,石麒謂:“王樸以倡逃誅,陳新甲以誤國辟,而倡倡逃誤誤國者安得減等?”論若麒如律。
左都禦史劉宗周,以救姜采、熊開元革職。
石麒上言:“ 陛下求變通趨時之臣,舉朝不乏;若求廉頑立懦,維風易俗之臣,含宗周無選矣。
”上不聽。
采等自诏獄改刑部,石麒輕拟,失上意,遂罷。
甲申五月,福藩立,起右都禦史改吏部尚書。
時江左草創,自石麒與劉宗周,黃道周出,始成朝廷。
而馬阮用事,率降中旨,铨除不由部推,石麒争之不得。
士英冀以定策封侯,中人韓贊周主之。
石麒覆疏:“昔世宗欲封楊延和、蔣冕伯爵,并辭不受。
今國恥未雪,豈輔臣裂土自榮之時?俊克複神京,成功大定,加恩未晚。
”士英氣奪。
又言:“皇考福王殉難,先帝令勳臣黃門,恭視含殓。
今先帝梓宮何所,封樹何似?乃遣一健兒應故事,示天下無悲思大行之意,何以鼓厲同仇?”不報。
禦史黃耳鼎,論石麒殺樞臣,敗和議。
石麒具陳始末,小人賣國情狀始露,而石麒亦告去。
自宗周、石麒去,南都竟敗。
乙酉四月,大清兵渡淮,黃尊素子宗羲,勸石麒避地四明山。
石麒不可,曰:“馬阮已壞天下,雖智者難善其後,惟有死此一塊土耳。
” 會朱大定等謀守嘉興,議奉石麒為兵主事,未集而敗。
閏六月二十四日,大清兵圍嘉興,石麒由村舍叩城下,呼曰:“吾大臣,不可野死,請入與城同存亡。
”城上人嘩曰:“我公來矣!”開門納之,越宿而陷。
石麒朝服缢天甯寺,納其屍椟中,逾三旬始殓,如生。
而是時宗周在越城,饑經七日,曰:“此降城非我死所。
”出城外而死。
海内高二人之死,能盡其義,為作《降城歎》、《我公來》樂府美之。
石麒清修絕俗,弘長後進,尤急人之難。
吳昌時敗後籍沒,力言當事,止沒田産,他為類免。
雠昌時者,又欲竄其子弟于許都叛黨之内,複理而出之,孝廉祝淵,上書頌宗周,缇騎逮問,石麒囑金吾無殺義士,淵得生出。
生平強記經史,尤熟明 事,章奏精洽,鑿然可施行。
石麒年六十八,無子,初以私屬爾谷為子,已二十六年,始立柱臣為後。
或問:“後與子異乎?”曰:“然!子可私,後不可私。
子惟父所愛,即子之;後非薦之祖祢,而享告之,宗族而信,不敢後也。
故《詩》曰:‘螟蛉有子,蜾蠃負之。
’是人皆可子之證也。
《傳》曰:‘鬼不歆非類,神不歆非族。
’是人不可皆後之證也。
”其議禮之精如此。
唐王贈少傅文淵閣大學士,谥忠襄。
爾谷官禦史,與同郡錢■友善,後并 ○熊汝霖 熊汝霖,字雨殷,浙江餘姚人,崇祯辛未進士。
為戶科給事中,直谏有聲。
貶福建按察司照磨。
南渡,起吏科,論廠衛告密之弊,及阮大铖不當用。
馬士英忌之,歸裡。
汝霖雅受知都禦史劉宗周,乙酉,南都潰,潞王監國杭州,大清兵且至,宗周趣守道于颍守紹興城。
而寓書招汝霖餘姚,未得相聞。
既而杭州降,事益迫。
宗周複令諸生張應烨往說颍,使聯絡汝霖計事,颍疑未決。
汝霖報書:“先生誠用霖計,立宗王之才者,藉援未孩,推毂方藩。
今閩兵數十艘,見屯蛟川,檄令移泊錢塘東岸,敵必不敢問渡。
更溯徽甯遼左兵,搗虛建業,彼必退而内顧,東西同膽,恢複可圖。
”宗周趣之曰:“門下有意,高皇一線,請急入郡。
” 六月十九日,通判張忄素赉版諸生耆老,奉牛酒渡江,輸降。
大清招撫使至,汝霖謀為邑人所覺,避之山中。
閏六月八日戊子,宗周不食卒。
其明日,孫嘉績起兵餘姚。
又一日,鄭遵謙起兵郡中,斬忄素及攝會稽令彭萬裡。
汝霖募 兵甯波,來會嘉績,合軍,軍西陵。
初,宗周臨終,謂門人曰:“我緩死,以雨殷諸君不忘明室故,今已矣。
”彌留,猶取幾上硯書一“魯”字。
汝霖叩靈床,恸曰:“先生有命,霖何敢忘?霖生于王事之以死。
”比方國安、王之仁等兵集,遂共奉魯王以海監國,從宗周志也。
汝霖已渡西陵,劄喬司,進至海甯。
召父老谕以國亡君殉,三百年澤不可負,聞者感動,拜轅門,至萬人。
以邑進士俞元良指揮,姜國臣主海甯事,忠義響應,所在皆稱熊兵。
加兵部右侍郎,兼左副都禦史,總督義師。
七月八日,海甯複陷,元良戰沒。
閱月,國臣複聚潰衆,入守海甯。
前定番總兵汪碩德,集兵萬人雙林,請師期,使移劄塘栖。
八月五日,遣副将趙清會義興将鄭維翰,赴黃天蕩,繞敵背。
前鋒黃嶽,參将諸盧崇,邵應鬥,四百人伏海塘。
監軍道孫嘉績、北洋總兵張名振,并置伏兵,斬首六十級。
維翰兵不進,清被矢,失亡十餘人。
十六日,還喬司,汝霖營于中,嘉績營于東,錢肅樂營于西,遣盧崇、壽胤昌,抵牛頭寨,焚敵營。
百騎突出,都司張行龍戰甚力
惟後此遼沈廣甯之陷,誅止督撫,不及中樞。
故新甲觊引例自寬。
不知此例乃天啟間陵夷解紐之政,非祖制所有也。
今親藩膏刃,百城流血,夔星之罪,未若是烈。
人臣無境外交,新甲身在朝廷,辄擅便宜通款北境,辱國無君,莫此為甚。
”上覽疏,新甲即日棄市。
司禮王裕民,私庇劉元斌,并逮獄,上欲殺之。
石麒爰上書,言:“隐人之惡,與身自為惡,終不同。
律内奏事詐,不以實條,止拟一配注,以其欺君也。
然則繩欺之法,亦止此矣。
加等至煙瘴已極,過此非臣所取擅。
”入,上竟以内廷欺罔隐微,斬裕民而歎谕石麒。
洪承疇救錦州,束馬未動。
職方張若麒,以中樞私人,出關督戰,遂大潰,精銳喪失俱盡。
若麒就理而有奧援,司官遷延不谳,石麒謂:“王樸以倡逃誅,陳新甲以誤國辟,而倡倡逃誤誤國者安得減等?”論若麒如律。
左都禦史劉宗周,以救姜采、熊開元革職。
石麒上言:“ 陛下求變通趨時之臣,舉朝不乏;若求廉頑立懦,維風易俗之臣,含宗周無選矣。
”上不聽。
采等自诏獄改刑部,石麒輕拟,失上意,遂罷。
甲申五月,福藩立,起右都禦史改吏部尚書。
時江左草創,自石麒與劉宗周,黃道周出,始成朝廷。
而馬阮用事,率降中旨,铨除不由部推,石麒争之不得。
士英冀以定策封侯,中人韓贊周主之。
石麒覆疏:“昔世宗欲封楊延和、蔣冕伯爵,并辭不受。
今國恥未雪,豈輔臣裂土自榮之時?俊克複神京,成功大定,加恩未晚。
”士英氣奪。
又言:“皇考福王殉難,先帝令勳臣黃門,恭視含殓。
今先帝梓宮何所,封樹何似?乃遣一健兒應故事,示天下無悲思大行之意,何以鼓厲同仇?”不報。
禦史黃耳鼎,論石麒殺樞臣,敗和議。
石麒具陳始末,小人賣國情狀始露,而石麒亦告去。
自宗周、石麒去,南都竟敗。
乙酉四月,大清兵渡淮,黃尊素子宗羲,勸石麒避地四明山。
石麒不可,曰:“馬阮已壞天下,雖智者難善其後,惟有死此一塊土耳。
” 會朱大定等謀守嘉興,議奉石麒為兵主事,未集而敗。
閏六月二十四日,大清兵圍嘉興,石麒由村舍叩城下,呼曰:“吾大臣,不可野死,請入與城同存亡。
”城上人嘩曰:“我公來矣!”開門納之,越宿而陷。
石麒朝服缢天甯寺,納其屍椟中,逾三旬始殓,如生。
而是時宗周在越城,饑經七日,曰:“此降城非我死所。
”出城外而死。
海内高二人之死,能盡其義,為作《降城歎》、《我公來》樂府美之。
石麒清修絕俗,弘長後進,尤急人之難。
吳昌時敗後籍沒,力言當事,止沒田産,他為類免。
雠昌時者,又欲竄其子弟于許都叛黨之内,複理而出之,孝廉祝淵,上書頌宗周,缇騎逮問,石麒囑金吾無殺義士,淵得生出。
生平強記經史,尤熟明 事,章奏精洽,鑿然可施行。
石麒年六十八,無子,初以私屬爾谷為子,已二十六年,始立柱臣為後。
或問:“後與子異乎?”曰:“然!子可私,後不可私。
子惟父所愛,即子之;後非薦之祖祢,而享告之,宗族而信,不敢後也。
故《詩》曰:‘螟蛉有子,蜾蠃負之。
’是人皆可子之證也。
《傳》曰:‘鬼不歆非類,神不歆非族。
’是人不可皆後之證也。
”其議禮之精如此。
唐王贈少傅文淵閣大學士,谥忠襄。
爾谷官禦史,與同郡錢■友善,後并 ○熊汝霖 熊汝霖,字雨殷,浙江餘姚人,崇祯辛未進士。
為戶科給事中,直谏有聲。
貶福建按察司照磨。
南渡,起吏科,論廠衛告密之弊,及阮大铖不當用。
馬士英忌之,歸裡。
汝霖雅受知都禦史劉宗周,乙酉,南都潰,潞王監國杭州,大清兵且至,宗周趣守道于颍守紹興城。
而寓書招汝霖餘姚,未得相聞。
既而杭州降,事益迫。
宗周複令諸生張應烨往說颍,使聯絡汝霖計事,颍疑未決。
汝霖報書:“先生誠用霖計,立宗王之才者,藉援未孩,推毂方藩。
今閩兵數十艘,見屯蛟川,檄令移泊錢塘東岸,敵必不敢問渡。
更溯徽甯遼左兵,搗虛建業,彼必退而内顧,東西同膽,恢複可圖。
”宗周趣之曰:“門下有意,高皇一線,請急入郡。
” 六月十九日,通判張忄素赉版諸生耆老,奉牛酒渡江,輸降。
大清招撫使至,汝霖謀為邑人所覺,避之山中。
閏六月八日戊子,宗周不食卒。
其明日,孫嘉績起兵餘姚。
又一日,鄭遵謙起兵郡中,斬忄素及攝會稽令彭萬裡。
汝霖募 兵甯波,來會嘉績,合軍,軍西陵。
初,宗周臨終,謂門人曰:“我緩死,以雨殷諸君不忘明室故,今已矣。
”彌留,猶取幾上硯書一“魯”字。
汝霖叩靈床,恸曰:“先生有命,霖何敢忘?霖生于王事之以死。
”比方國安、王之仁等兵集,遂共奉魯王以海監國,從宗周志也。
汝霖已渡西陵,劄喬司,進至海甯。
召父老谕以國亡君殉,三百年澤不可負,聞者感動,拜轅門,至萬人。
以邑進士俞元良指揮,姜國臣主海甯事,忠義響應,所在皆稱熊兵。
加兵部右侍郎,兼左副都禦史,總督義師。
七月八日,海甯複陷,元良戰沒。
閱月,國臣複聚潰衆,入守海甯。
前定番總兵汪碩德,集兵萬人雙林,請師期,使移劄塘栖。
八月五日,遣副将趙清會義興将鄭維翰,赴黃天蕩,繞敵背。
前鋒黃嶽,參将諸盧崇,邵應鬥,四百人伏海塘。
監軍道孫嘉績、北洋總兵張名振,并置伏兵,斬首六十級。
維翰兵不進,清被矢,失亡十餘人。
十六日,還喬司,汝霖營于中,嘉績營于東,錢肅樂營于西,遣盧崇、壽胤昌,抵牛頭寨,焚敵營。
百騎突出,都司張行龍戰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