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追北至草橋門,大風雨,火炮弓矢不得發,乃收兵。

    大清兵營木城,沿江以拒南師。

    徽州陷,上江告急。

    是月,遣使招杭州義旅,陳萬良、姚志卓複餘杭。

    十一月,王出郡城,臨江勞軍。

     晉方國安荊國公,王之仁甯國公。

    賞倡義者,特封鄭遵謙義興 伯,劉穆威北伯,熊汝霖、孫嘉績晉兵部右侍郎,諸營皆受國安節制。

    十二月,還郡城,頒明年魯元年大統曆,鑄大明通寶。

     大清順治三年丙戍,春正月朔,魯王禦殿受朝。

    遣兵部尚書柯夏卿如福州聘,唐王深自抑損,手書報王,言朕無子,王為太侄,和衷協力,共拜孝陵,朕有天下,終緻于王,取東浙職官,均列朝籍,轉饷十萬犒師。

    王意終不□,發敕封鄭芝龍兄弟為公。

    于是唐王大怒,囚使者裘兆錦、林必達,斬陳謙,浙閩竟成水火。

     二月,叛将張國柱劫定海,總兵王鳴謙入掠餘姚,其部曲長邦甯掠慈溪,紹興戒嚴。

    進國柱勝北将軍,始返定海。

    總兵陳梧敗于嘉興,航海掠餘姚,知餘姚主事王正中擊斬之。

    三月朔,鄭遵謙,王之仁退。

     大清兵于江中,張國維督諸軍渡江,南軍稍振。

    會福州诏使陸清源至江,分饷不平,兵嘩,馬士英唆方國安斬之,且出檄數唐王過,國維曰:“禍在此矣!”是月,威宗大祥,王率群臣朝堂,哭臨,軍民缟素。

    王正中率兵渡海鹽,複澉浦城。

     五月,方國安叛,劫王南奔,大清兵遂渡江。

    兵部尚書餘煌、甯國公王之仁、兵部侍郎陳函輝、太仆少卿陳潛夫,皆死之。

    時南軍久屯江上,無功,氣勢日蹙。

    而大清貝勒統大軍至,各營西望心碎。

    是月廿七日,江涸,北人試馬,用大炮擊南營,碎方國安軍竈,國安遽遑擾,曰:“天奪吾食。

    ”夜,拔營趨郡,劫王南走,侍禦狼狽。

    是日,學使者方坐試院較諸生,倉卒擲筆研竄,軍人騰藉,流路于道。

    诘旦,江上諸軍聞報,俱潰。

    孫嘉績、熊汝霖、鄭遵謙、錢肅樂、劉穆各引所部兵入海。

     越三日,大清兵始渡江,餘煌開郡城九門,縱軍民出,自正衣冠赴水死,前後死節甚衆。

     六月二日,大清兵入紹興,張國維恸哭曰:“壞天下事者, 文山疊出也,一死而已。

    ”及收散卒,追扈,及王黃石岩。

    國安繼所過橋,用馬士英計,将執王以降。

    會守者病,王得脫,自江門入海,命保定伯毛有倫扈。

    世子,張妃由定海出,為張國柱所劫去。

    國維歸,死義烏。

    國安、士英、及阮大铖、方逢年,皆詣大清軍降,已,皆斬于延平。

     大清攻克金華、衢州,朱大典、張鵬翼死之。

    是時黃斌卿在舟山,兵食殷足,石浦守将張名振,奉王往投之,不納。

    王舟泊外洋。

    福州既破,永勝伯鄭彩亡入海,以舟師迎王。

    十月丁酉,發舟山,如廈門。

    鄭芝龍使彩執王獻貝勒,彩以南夷貌類者服王冠服,居舟中,謂其人曰:“事急則缢死以示之。

    ” 會芝龍去,乃已。

    朱成功兵起,仍奉隆武年号,大會廈門。

    王于是改次長垣,以明年為監國魯二年,海上遂有二朔。

    其冬,桂王即位肇慶,尋奔廣西。

     順治四年丁亥,正月,魯王在山盤,以熊汝霖為相、晉鄭 彩建國公、鄭遵謙義興侯、張名振定西侯、楊耿同安伯、鄭聯 定遠伯、周崔芝平北伯、阮進蕩北伯。

    崔芝複海口鎮東。

    二月朔,壬申,克海澄。

    明日,攻漳平失利。

    又明日,大清兵救海澄,南師退入于海。

    丙子克漳浦,以閩人洪有文為令,五日而陷,有文死之。

    四月,海口陷,守将林籥舞、趙牧死。

    周崔芝退保火燒奧,六月,攻漳州。

    七月,王親征,次長垣。

    會鄭彩、周瑞、周崔芝、阮進之師攻福州,敗績。

    鄖西王起兵複建甯。

    八月,王克連江。

    十月,長樂、永福、閩清,皆下,羅原知縣朱丕承、甯德知縣錢楷,皆以城降。

     晉馬思理東閣大學士、林正亨戶部尚書、錢肅樂兵部尚書、 沈宸荃工部尚書、餘飏左都禦史、劉沂春左副都禦史、吳鐘巒 通政使、林嵋吏科給事中、黃嶽吏部郎中。

     初,唐王隆武時,大學士劉中藻,以忤鄭氏去。

    吏部主事 林垐解官,募兵得千人,阻于鄭氏,郁郁失志,散兵入山,制棺一具,書大明孤臣之柩,以待死。

    兵部侍郎林汝翥亦隐居。

     聞王至,皆起兵。

    中藻攻福甯,州守将塗登華以城降;垐,汝翥合軍攻福清,垐陣沒,汝翥不屈死。

    是歲,即桂王永曆始年也。

     順治五年戊子,正月,魯王舟次琅琦。

    有傳言唐王未死,或雲在五指山為僧,議遣使訪迎,又議為思宗發喪。

    同安伯揚耿及大學士朱繼祚攻興化,大清守道彭遇■,使守将出戰,而登陴,立明幟以城降。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