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配以唐國祖宗。

    以程珣巡撫惠潮。

     太清兵薄崇安、大學士蔣德璟自請行關诏責施福逗留,曰:“與張家玉守新城,而鄭彩逃入關,何異福退?死三尺曷若前向死敵?”德璟請告歸泉州。

    六日,皂口兵潰,萬元吉入贛州。

    故贛督李永茂,自南雄遣吳之蕃、張國祚,帥粵兵五千拔贛、贛城倉皇争竄,元吉欲斬其妾之出署者,人心乃定。

     十七日,大清兵圍贛州,元吉與兵科給事中楊文薦,悉力拒守,蘇觀生引所部退走南康。

    王念國家元氣之削,由于靖難,命追複建文年号,立方孝孺祠,設姚廣孝像于階下。

    又追複吳王允遇,衛王允熞,徐王允熙,及建庶人封谥。

    冊封趙王,命撫臣盧若騰就近行禮。

    擢袁彭年吏科都給事中,晉土司沐增太仆少卿,沐懿四川右布政,以勸義輸。

    以總兵包象乾守汀州, 籍右甯,建瑞,亂民之壯者為兵,汰老弱歸農。

    遣黃興施福守崇安、林順、曾德守仙霞,歲滿更番。

    水軍都督周崔芝,遣人如日本乞師。

     王即位一年,無尺寸功。

    群臣建議者衆,兵尚書呂大器言:“用人太濫,所用人又相援引,虐民叢盜,望治何由?”禦史湯芬言:“可發海師直搗吳浙。

    ”主事吳鐘巒言:“首克南昌,選鋒進取為上策。

    若舍此他圖,關門一有騷動,全閩震驚矣。

    ”王皆善之,而不能行。

    谕臣民曰:“爾等立朕為君,志在救民雪祖,朕将暫至邵武,相機出關。

    古人創業中興,誰不危而後濟?朕以‘甯進死,不退生’六字自誓,如有敢請駕回天興及避幸廣東者,立斬以殉。

    ” 亡何,閩侯二縣耆老詣延津,請駕回福京,王太息曰:“即位十有一月,日夜所思何事,豈得回銮”但恨在閩不能安閩,閩民不負朕,朕負閩民多矣。

    ”建甯諸生請大駕再臨建水,王曰:“朕進取之志甚銳,萬無轉跸之理。

    ”鄭鴻逵久頓兵關門,一日兵嘩,誤謂大兵至,徒跣充軍逃歸,三日夜抵浦城,诏削其爵。

    芝龍則請閩饷,共需一五百六十萬,王谕之曰:“卿兄弟擁戴朕躬,朕所委托,但國蹙民貧,錢糧止有此數,所奏即竭三省之力不足,從未有關籬不固,止于家門堵賊者,此理甚明。

    今議以兵三萬守關,一萬守腹,不複可增。

    若有别議旁撓,是波蒼不助中興,朕亦惟有退避賢路而已。

    ” 王聞沙縣寇患,诏蠲逋賦。

    是月,閩中地震。

    撫州陷,永甯王死之。

    以新撫、永安、沙縣山寇隸陳國祚,受朱成功節制。

     兵部侍郎于華玉,以漳州兵入衛,至歸化,不戢,士民閉城拒之。

    命華玉及羅登輔留止順昌,張思道留止歸化,俟駕來從行。

     敕曰:“朕痛兩京淪沒,全非寇敵之故,止因兵民相戕,緻危宗社。

    今日僅此彈丸,冀資民力恢複;若複傷民,将促國脈。

     新兵未經節制,故嘩,卿宜振刷,務令民安,毋徒憂謗。

    ” 廣西酋長農國琦破縣城,逐知縣,巡撫晏日曙讨平之,護國琦,傳首。

    诏解散脅從,勿獻俘,以示寬仁。

    遣禮部尚書黃錦往潮州,與新撫商度出贛。

    總兵曹志建劾閻兵将領張安,兵無紀律,有诏止安入關。

    土賊攻陷诏安,知縣田樹死之。

    仙遊民變,檄總兵周仕鳳速提兵援浙西。

    敕唐鄧二王毋私受官民章奏,必由通政司封進,方不失藩王體,違者輔導官方士亮,何九雲治罪。

    至于詞訟,應歸有司,通政司不許封進。

    再錄平靖江庶人功,封浔梧參将陳邦傅為富州伯,賜平越伯丁魁楚鐵券,賜西夷安承宗府名頒印,以勸來降者。

     五月,諸軍潰于贛州,大軍銳甚,滇粵諸軍先後至南康者以數萬計,皆惴恐莫敢即下。

    楊廷麟自雩都趣張安、張琮、李元符,及各營兵四萬至,贛江撫劉廣胤亦自甯都募二千人至,俱以五月一日先後潰散,廣胤被執,失士馬器械無算。

    自後援兵益不敢前。

    蘇觀生退,次南安,大軍分兵東圍廣信,王敕觀生曰:“援贛兵将驕悍不馴,聞警辄思引去,似此無紀之兵,安能濟事?雩都會昌諸邑,既可直達汀州,防圍尤急,曩無一人議此何耶?偾軍之将,罪之不能,呼之不前,如何為策?退守庾關,豈朕所望?其詳度情形來奏!”敕監軍禦史陳赓曰:“前失吉安,起于鄉勇引敵,他兵坐視不救,良可痛恨。

    滇兵戰而不勝,猶愈不戰而逃者,爾仍收合餘燼,勿自困挫!”谕楊廷麟曰:“吉安失守,萬元吉諸兵皆付一擲,今五月初一失機,此番功罪宜明。

    卿深惟善計,更圖興複,粵饷三萬,與卿召募。

    但當作何約束,近民苦兵甚苦寇,驅虎進狼,綠林四起,當是統兵者之過。

    包象乾、張家玉毋得收聚兇徒,終成潰散。

     朕将前跸汀州,面議方略。

    ” 廣信陷,召羅登輔,謝祥昌兵入守長汀。

    大清兵至常山, 敕朱大典、顧應勳馬步兵入援。

    谕何吾驺曰:“田辟之兵,敢行潰叛,大安關外,複有失挫,卿其強山,為朕分憂。

    ”徐孫彥使蜀還,陛見,具列王應熊、樊一蘅、李乾德、馬象乾、米 壽圖、劉鱗長、王之瑞、萬年策、鄭逢元、劉泌、範文光、牟 道行、田華國、莫宗文、曾英、楊赓、賈登連、譚誼等,戮力恢疆,奉揚王命。

    且言張獻忠殺戮川民無孑遺,生民以來未有之禍,王為之揮涕。

    封方國安子元科為定中伯。

    以周崔芝領水師,為平海将軍。

    和順王慈■言:“建陽百姓因大兵久屯溪不敢漁,山不敢樵。

    ”王曰:“如此何以聊生?”令兵毋入城,毋久屯,犯者以聞。

     張安複姓名為陳丹,引兵迎駕,以為禦營副總兵,尋令複出贛州從蘇觀生。

    以周損巡撫廣信。

    召武岡守将劉承胤入援。

     遣撫臣劉中藻赈溫州。

    永福雁湖寇亂,知縣田楷平之。

    聞吳易戰勝于太湖,晉兵部尚書右副都禦史。

    加陳子龍兵部右侍郎兼翰林學士。

    複封黃斌卿威魯伯。

    以施福為忠勇将軍。

    命主事李言撫甯化清流亂民。

    潮撫劉國柱獲潮陽賊首莊三權。

    琉球世子遣使入賀,貢方物。

    江西江黃各砦義師起。

    特用文臣守關:張調鼎、周道臣、趙秉樞守永定關;謝紹芳、周維新守大安關;黃大鵬、鄭為虹守仙霞關。

    再發恤民庫銀一千,赈溫州。

    王曰:“奇荒至此,千金之寡,安能遍活數十萬人之命乎?”命撫臣盧若騰、鎮臣賀九堯,速為設防,毋使瓯民重困。

    山寇入诏安城。

     夏至,祭皇地祗宗廟,命福京太常寺行禮。

    簡讨何九雲進《尚書》,以其弟九祿為國子學正。

    星變,下诏修省,求直言。

     以李士琏為讨逆将軍,晉太子太傅。

    設行在禦營十标,以郭奇、陳天榜、熊和、王秀奇、陳文廉、方登夫,巢拱極領之。

    又遣林垐募兵于福甯。

    王謂左右曰:“延平地窄,朕不欲久居,俟 虔南收拾,當即發也。

    ” 時有傳王欲幸廣州者,張家玉在潮州,上疏曰:“天下形勢,關中為上,襄陽次之,建康又次之。

    下此則虔州一塊土,尚屬興王地也。

    天下望陛下出江西,而忽傳有南幸五羊之說,識者懼矣。

    駕出虔州,右連三楚左達八閩,後屏梅嶂,出兩粵之粟,前跨章江南九,有建瓴而下之勢,騎天下之脊而号召之,所謂六龍臨江,勇氣百倍,上策也。

    若暫駐雄州,可出江,則度庾關,下貢水,可出楚,則繞韶郴出衡嶽,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