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壯缪位,牽諸将泣拜,設賞金于前,使郭毓卿、李明忠、陳良、趙珩,分帥死士百人,伏谷中,遂拔大營走。
大兵合一萬來追,入伏,大軍紛奔,家玉鼓噪回軍,大破之。
步兵五千殆盡,騎兵舍馬渡河,溺死過半,撫州圍解。
論者以是役為福州戰功第一。
家玉令都司黃瑛,赍蠟書間道奔入撫州,檄永甯王部将謝志良、閻羅、宋蕭聲、曹兌光等,乘虛襲老營,十六日,戰于 金坡,家玉夾擊,大軍死者五百餘人,馬死者三百餘匹。
營中婦女三百四十三人,就近親戚歸之。
收其酒米犒軍,得鄉紳諸生書,悉令燒毀。
時大清兵所至令民剃發,而南軍遇無發者,辄殺不問。
難民因是多輸牛酒,為間導,南軍咫隻不得虛實,饷導俱絕。
家玉設小牌,免死,給與,難民歡呼,來歸者千百人。
奏請遣人分入鄉落解散,有能收複州縣者,即以首領官酬之。
陣沒陳有功、葉壽予,祭葬蔭谥,立祠許灣。
斬總兵逃者許象乾,俱報可。
于是軍政明肅,人始用命。
家玉奏功俱歸永甯王,诏俟恢複南昌日,即封親王。
是月,魯王勞軍于西興。
拜方國安為大将,統諸營。
十二月朔,日有食之。
吏部郎趙玉成,與尚書張肯堂同籍江南,上言臣等生長海濱,請以水師千人,從海道直抵君山,襲取南都,以迎陛下。
計陛下陸行期,同會于金陵。
王大喜,命鄭芝龍具艘,芝龍笑諾。
會有言水師諸臣宜留其家口,以防逃歸者,事不果。
于是王決意親行。
是月六日,發芋江,命芝龍留守福京,制置兵骧,兼掌宗人府事。
南平、古田縣民,遠饋酒米。
封鄭遵謙為忠義伯。
前汝南兵備副使郁啟,遣趙貴入賀,以啟為總理楚豫提督軍務讨逆安順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
诏輔臣黃鳴俊出衢州。
東會王肅來朝。
立春日,受百官朝,勿賀。
大清将張天祿,誘執大學士黃道周于婺源,生緻南京,道周死之。
是月,監安蒙白土舍沙定洲作亂,據雲南,黔國公沐天波奔楚雄,定洲追之,天波走永昌。
大清順治三年,丙戍,正月,王在芋江。
初九日,夜雨雹如拳,唐鄧二王及居守百官,行拜賀禮,不受。
下诏以三大事自責,群臣俱戴罪。
馬金嶺兵變,命路振飛往浦城安撫。
都禦史陸清源犒師浙江,魯王使陳謙奉書稱皇叔父,不稱陛下,王 怒,下謙獄。
鄭芝龍與謙有舊,錢邦芑出芝龍門,而見親于王,密奏謙為魯心腹,與鄭至交,不急除,恐變生。
王斬謙,浙閩聘好遂絕。
川陝總督樊一蘅,遣官入賀。
交址日本,皆遣使入貢,并手冊答之。
敕上遊巡撫吳春枝,簡練壯丁。
賜松滋、東會、濾溪、延津,四王春宴銀。
廣東布政司湯來賀,浮海轉饷十萬,遷戶部右侍郎。
江西禦史艾南英,劾來賀奸邪,不可信用,不報。
王出師,次于延津,拜泉州布衣蔡鼎為軍師;召郭熹、陳秀、引兵赴建甯;命朱成功出永定關;江西巡撫劉廣胤,都給事中曾應遴,招撫閻寇;以黃光輝兵敗,貶鄭鴻逵為少師,責鄭彩戴罪;上遊巡撫吳春枝罷,以吳聞禮代之;賜降将郝搖旗名永忠,玺書;賜大學士王應熊于四川假便宜舉用大小文武官;大雨雹,冊皇弟鄧王長子琳渼為陳世子,從征視膳,中書官講讀,導以禮儀;加守金華兵部尚書朱大典閣銜,命與方國安和衷同濟時艱。
十六日,鄭彩逃入永定關,張家玉曰:“新城永定,屏障福京,門戶不可棄也。
”彩怯,竟棄家玉逃入關,城中兵民皆竄。
家玉與知縣李翔,仰天恸哭,誓死不去。
以鄉兵二百人扼守新城,以親兵百人戰于城下,數十合,殺五百餘人。
大軍馬步圍家玉三周,家玉中流矢,堕馬折臂,氣絕。
都司林雄冒襆被入陣,殺一将,挾家玉還營,家人已遇害。
王聞報,大怒曰:“統兵大将,盡走入關,獨令文臣陷陣,何以自解?”家玉乞骸,曰:“臣得從八旬王父母,五旬父母生還相見,死無複恨。
”優诏慰答。
時閻兵在廣昌,距新城二百裡,家玉齧指血書請救。
廿二日,閻兵至南豐,大清兵引退。
是月,沙定洲陷大理,蒙化,屠之。
洱海道楊畏知起兵于■西,定洲還圍楚雄。
二月二日,王駐跸建甯,故何吾驺入觐,以為首輔。
閩饷不足,鄭芝龍白,遣給事中梁應奇督運廣東,奏劾稽饷者數十人,命逮問,亦草應,潮州知府楊球遂止粵界,不敢入。
芝龍令撫按以下皆捐助,有官助、紳助、大戶助。
又從李長倩言,開事例大■官爵,部司道三百兩,餘百兩;武紥數十兩至于是倡優厮隸,盡列冠裳,拜谒官府,鞭撻裡鄰。
守令莅訟,兩造皆稱職官,側立而語,互毆于庭,不可制。
受害者延頸大清兵,謠曰:“清行如蟹”,蓋遲其來也。
晉張家玉右佥都禦史,巡撫廣信。
制曰:“爾許灣捷而建撫複,壯猷追允文采石之前,新城守而杉關甯,嘉績在萊公鎖鑰之上。
今者箭瘡勿藥,宗社賴之,爾其即日領敕長驅,誓于今歲拜我孝陵。
”家玉陛辭,言:“募兵制器,非一人一日可理,天下盡忠而且智,臣獨忠而且愚,他日有急,陛下無以尹铎為少。
”聞者悲壯其言。
先是,李自成已死,其黨李錦、高一功等尚數十萬衆,因湖南巡撫堵胤錫請降。
胤錫表聞,乞封錦等為侯,王難之。
家玉及檢讨蔡之俊合疏,言:“曲突徙薪,事幾不再,當乘其銳氣,會搗金陵,勿令轉合敵人,後悔噬臍。
”遂封自成妻高氏為英淑夫人;錦左軍侯,賜名赤心;一功右軍侯,賜名必正;餘皆封侯,軍名忠貞營。
攻荊州,将克,會大霧,赤心等方蓐食,忽救兵數萬至,師大潰,胤錫急令楊國棟、張光翠分守沣州回子河,以固湖南。
晦,命輔臣傅冠及朱成功,督郭熹、陳秀等,拒大清兵于永定關。
加謝德溥東閣大學士,制置義兵。
張家玉目請墓兵惠潮,王遣之。
三月,奪鄭彩永勝伯爵及黃钺賜劍。
敕書命民被迫翦發者,豎義民旗自别白。
命成功招集鄭彩逃兵,毋令擾民。
王将取道于汀,命募兵汀州。
施福、林順至建陽,以張名振為 捧日将軍,副黃斌卿,屯舟山。
贈松江死事夏允彜、沈猶龍、章簡、李待問、侯承祖等官有差。
吳江吳易起兵于太湖,授右副都禦史,陳子龍佥都禦史,楊廷樞兵部主事。
廿四日,大清兵陷吉安,萬元吉退守皂口,傅冠自邵武趨建昌,饷匮,後軍不進,拔營歸冠乞罷,不許。
夏四月,金華行宮成,貴官迎駕。
王谕近臣曰:“靖義侯方國安,江上戰功獨多;勳臣劉孔昭,世臣中深明大義,辭公爵來歸;科臣劉中藻,奉使開诏,挺然義形于色;勳臣鄭遵謙,起義獨先,誠心翊載;勳臣黃斌卿,雖未有恢複顯功,而拒守舟山,相繼進取。
此數臣者,朕均倚為腹心手足,在廷,其體朕心,毋緻嫌疑。
” 優诏晉貴州巡撫範礦右都禦史。
谕雲南巡撫吳兆元,卿久鎮滇強,無遺朕南顧憂。
贈黃土隘死事元體中,李茂德等八人。
黃斌卿襲殺副使荊本徹,奪斌卿伯爵。
晉湯來賀,兼行在兵部右侍郎,便宜恢剿湖東。
立三禦營,以郭熹為鎮武營,陳秀為威武營,黃光輝為勇武營。
五日,王壽節,不受賀。
用太牢遙祭二祖列宗
大兵合一萬來追,入伏,大軍紛奔,家玉鼓噪回軍,大破之。
步兵五千殆盡,騎兵舍馬渡河,溺死過半,撫州圍解。
論者以是役為福州戰功第一。
家玉令都司黃瑛,赍蠟書間道奔入撫州,檄永甯王部将謝志良、閻羅、宋蕭聲、曹兌光等,乘虛襲老營,十六日,戰于 金坡,家玉夾擊,大軍死者五百餘人,馬死者三百餘匹。
營中婦女三百四十三人,就近親戚歸之。
收其酒米犒軍,得鄉紳諸生書,悉令燒毀。
時大清兵所至令民剃發,而南軍遇無發者,辄殺不問。
難民因是多輸牛酒,為間導,南軍咫隻不得虛實,饷導俱絕。
家玉設小牌,免死,給與,難民歡呼,來歸者千百人。
奏請遣人分入鄉落解散,有能收複州縣者,即以首領官酬之。
陣沒陳有功、葉壽予,祭葬蔭谥,立祠許灣。
斬總兵逃者許象乾,俱報可。
于是軍政明肅,人始用命。
家玉奏功俱歸永甯王,诏俟恢複南昌日,即封親王。
是月,魯王勞軍于西興。
拜方國安為大将,統諸營。
十二月朔,日有食之。
吏部郎趙玉成,與尚書張肯堂同籍江南,上言臣等生長海濱,請以水師千人,從海道直抵君山,襲取南都,以迎陛下。
計陛下陸行期,同會于金陵。
王大喜,命鄭芝龍具艘,芝龍笑諾。
會有言水師諸臣宜留其家口,以防逃歸者,事不果。
于是王決意親行。
是月六日,發芋江,命芝龍留守福京,制置兵骧,兼掌宗人府事。
南平、古田縣民,遠饋酒米。
封鄭遵謙為忠義伯。
前汝南兵備副使郁啟,遣趙貴入賀,以啟為總理楚豫提督軍務讨逆安順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
诏輔臣黃鳴俊出衢州。
東會王肅來朝。
立春日,受百官朝,勿賀。
大清将張天祿,誘執大學士黃道周于婺源,生緻南京,道周死之。
是月,監安蒙白土舍沙定洲作亂,據雲南,黔國公沐天波奔楚雄,定洲追之,天波走永昌。
大清順治三年,丙戍,正月,王在芋江。
初九日,夜雨雹如拳,唐鄧二王及居守百官,行拜賀禮,不受。
下诏以三大事自責,群臣俱戴罪。
馬金嶺兵變,命路振飛往浦城安撫。
都禦史陸清源犒師浙江,魯王使陳謙奉書稱皇叔父,不稱陛下,王 怒,下謙獄。
鄭芝龍與謙有舊,錢邦芑出芝龍門,而見親于王,密奏謙為魯心腹,與鄭至交,不急除,恐變生。
王斬謙,浙閩聘好遂絕。
川陝總督樊一蘅,遣官入賀。
交址日本,皆遣使入貢,并手冊答之。
敕上遊巡撫吳春枝,簡練壯丁。
賜松滋、東會、濾溪、延津,四王春宴銀。
廣東布政司湯來賀,浮海轉饷十萬,遷戶部右侍郎。
江西禦史艾南英,劾來賀奸邪,不可信用,不報。
王出師,次于延津,拜泉州布衣蔡鼎為軍師;召郭熹、陳秀、引兵赴建甯;命朱成功出永定關;江西巡撫劉廣胤,都給事中曾應遴,招撫閻寇;以黃光輝兵敗,貶鄭鴻逵為少師,責鄭彩戴罪;上遊巡撫吳春枝罷,以吳聞禮代之;賜降将郝搖旗名永忠,玺書;賜大學士王應熊于四川假便宜舉用大小文武官;大雨雹,冊皇弟鄧王長子琳渼為陳世子,從征視膳,中書官講讀,導以禮儀;加守金華兵部尚書朱大典閣銜,命與方國安和衷同濟時艱。
十六日,鄭彩逃入永定關,張家玉曰:“新城永定,屏障福京,門戶不可棄也。
”彩怯,竟棄家玉逃入關,城中兵民皆竄。
家玉與知縣李翔,仰天恸哭,誓死不去。
以鄉兵二百人扼守新城,以親兵百人戰于城下,數十合,殺五百餘人。
大軍馬步圍家玉三周,家玉中流矢,堕馬折臂,氣絕。
都司林雄冒襆被入陣,殺一将,挾家玉還營,家人已遇害。
王聞報,大怒曰:“統兵大将,盡走入關,獨令文臣陷陣,何以自解?”家玉乞骸,曰:“臣得從八旬王父母,五旬父母生還相見,死無複恨。
”優诏慰答。
時閻兵在廣昌,距新城二百裡,家玉齧指血書請救。
廿二日,閻兵至南豐,大清兵引退。
是月,沙定洲陷大理,蒙化,屠之。
洱海道楊畏知起兵于■西,定洲還圍楚雄。
二月二日,王駐跸建甯,故何吾驺入觐,以為首輔。
閩饷不足,鄭芝龍白,遣給事中梁應奇督運廣東,奏劾稽饷者數十人,命逮問,亦草應,潮州知府楊球遂止粵界,不敢入。
芝龍令撫按以下皆捐助,有官助、紳助、大戶助。
又從李長倩言,開事例大■官爵,部司道三百兩,餘百兩;武紥數十兩至于是倡優厮隸,盡列冠裳,拜谒官府,鞭撻裡鄰。
守令莅訟,兩造皆稱職官,側立而語,互毆于庭,不可制。
受害者延頸大清兵,謠曰:“清行如蟹”,蓋遲其來也。
晉張家玉右佥都禦史,巡撫廣信。
制曰:“爾許灣捷而建撫複,壯猷追允文采石之前,新城守而杉關甯,嘉績在萊公鎖鑰之上。
今者箭瘡勿藥,宗社賴之,爾其即日領敕長驅,誓于今歲拜我孝陵。
”家玉陛辭,言:“募兵制器,非一人一日可理,天下盡忠而且智,臣獨忠而且愚,他日有急,陛下無以尹铎為少。
”聞者悲壯其言。
先是,李自成已死,其黨李錦、高一功等尚數十萬衆,因湖南巡撫堵胤錫請降。
胤錫表聞,乞封錦等為侯,王難之。
家玉及檢讨蔡之俊合疏,言:“曲突徙薪,事幾不再,當乘其銳氣,會搗金陵,勿令轉合敵人,後悔噬臍。
”遂封自成妻高氏為英淑夫人;錦左軍侯,賜名赤心;一功右軍侯,賜名必正;餘皆封侯,軍名忠貞營。
攻荊州,将克,會大霧,赤心等方蓐食,忽救兵數萬至,師大潰,胤錫急令楊國棟、張光翠分守沣州回子河,以固湖南。
晦,命輔臣傅冠及朱成功,督郭熹、陳秀等,拒大清兵于永定關。
加謝德溥東閣大學士,制置義兵。
張家玉目請墓兵惠潮,王遣之。
三月,奪鄭彩永勝伯爵及黃钺賜劍。
敕書命民被迫翦發者,豎義民旗自别白。
命成功招集鄭彩逃兵,毋令擾民。
王将取道于汀,命募兵汀州。
施福、林順至建陽,以張名振為 捧日将軍,副黃斌卿,屯舟山。
贈松江死事夏允彜、沈猶龍、章簡、李待問、侯承祖等官有差。
吳江吳易起兵于太湖,授右副都禦史,陳子龍佥都禦史,楊廷樞兵部主事。
廿四日,大清兵陷吉安,萬元吉退守皂口,傅冠自邵武趨建昌,饷匮,後軍不進,拔營歸冠乞罷,不許。
夏四月,金華行宮成,貴官迎駕。
王谕近臣曰:“靖義侯方國安,江上戰功獨多;勳臣劉孔昭,世臣中深明大義,辭公爵來歸;科臣劉中藻,奉使開诏,挺然義形于色;勳臣鄭遵謙,起義獨先,誠心翊載;勳臣黃斌卿,雖未有恢複顯功,而拒守舟山,相繼進取。
此數臣者,朕均倚為腹心手足,在廷,其體朕心,毋緻嫌疑。
” 優诏晉貴州巡撫範礦右都禦史。
谕雲南巡撫吳兆元,卿久鎮滇強,無遺朕南顧憂。
贈黃土隘死事元體中,李茂德等八人。
黃斌卿襲殺副使荊本徹,奪斌卿伯爵。
晉湯來賀,兼行在兵部右侍郎,便宜恢剿湖東。
立三禦營,以郭熹為鎮武營,陳秀為威武營,黃光輝為勇武營。
五日,王壽節,不受賀。
用太牢遙祭二祖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