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六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忠義四
○馬慶祥商衡術甲脫魯灰楊達夫馮延登烏古孫仲端烏古孫奴申蒲察琦蔡八兒溫敦昌孫完顔绛山畢資倫郭蝦蟆
馬慶祥,字瑞甯,本名習禮吉思。
先世自西城入居臨洮狄道,以馬為氏,後徙家淨州天山。
泰和中,試補尚書省譯史。
大安初,衛王始通問大元,選使副,上曰:“習禮吉思智辯通六國語,往必無辱也。
”使還,授開封府判官。
内城之役充應辦使,不擾而事集。
未幾,大元兵出陝右,朝廷命完顔仲元為鳳翔元帥,舉慶祥為副,上曰:“此朕志也,且築城有勞。
”即拜鳳翔府路兵馬都總管判官。
元光元年冬十一月,聞大将萌古不花将攻鳳翔,行省檄慶祥與治中胥謙分道清野。
将行,命畫工肖其貌,付其家人。
或曰:“君方壯,何乃為此不祥?”慶祥曰:“非汝所知也。
”明日遂行。
遇先鋒于澮水,戰不利。
且行且戰,将及城,會大兵邀其歸路,度不能脫,令其騎曰:“吾屬荷國厚恩,竭力效死,乃其職也。
”諸騎皆曰:“諾。
”人殊死戰,良久矢盡。
大兵圍數匝,欲降之,軍擁以行,語言往複,竟不屈而死,年四十有六。
元帥郭仲元輿其屍以歸,葬鳳翔普門寺之東。
事聞,诏贈輔國上将軍、恒州刺史,谥忠愍。
胥謙及其子嗣亨亦不屈死,謙贈輔國上将軍、彰化軍節度使,嗣亨贈威遠将軍、鳳翔府判官。
桢州金勝堡提控仆散胡沙亦死,贈銀青榮祿大夫。
正大二年,哀宗诏褒死節士,若馬習禮吉思、王清、田榮、李貴、王斌、馮萬奴、張德威、高行中、程濟、姬芃、張山等十有三人,為立褒忠廟,仍錄其孤。
二人者逸其名,餘亦無所考。
商衡,字平叔,曹州人。
至甯元年,特恩第一人,授鄜州洛郊主簿。
以廉能換郿縣,尋辟威戎令。
興定三年,歲饑,民無所于籴,衡白行省,得開倉赈貸,全活者甚衆。
後因地震城圮,夏人乘釁入侵,衡率蕃部土豪守禦應敵,保以無虞。
秩滿,縣人為立生祠。
再辟原武令。
未幾,入為尚書省令史,轉戶部主事,兩月拜監察禦史。
哀宗姨郕國夫人不時出入宮闱,幹預政事,聲迹甚惡。
衡上章極言,自是郕國被召乃敢進見。
内族慶山奴将兵守盱眙,與李全戰敗,朝廷置而不問。
衡上言:“自古敗軍之将必正典刑,不爾則無以謝天下。
”诏降慶山奴為定國軍節度使。
戶部侍郎權尚書曹溫之女在掖庭,親舊幹預權利,其家人填委諸司,貪墨彰露。
台臣無敢言者,衡曆數其罪。
诏罷溫戶部,改太後府衛尉。
再上章言:“溫果可罪,當貶逐,無罪則臣為妄言,豈有是非不别而兩可之理。
”哀宗為之動容,乃出溫為汝州防禦使。
未幾,為右司都事,改同知河平軍節度使。
未赴,改樞密院經曆官,遙領昌武軍同知節度使事。
丞相完顔賽不領陝西行省,奏衡為左右司員外郎,密院表留,有旨:“行省地重,急于得人,可從丞相奏。
”明年,召遷,行省再奏留之。
正大八年,以母喪還京師。
十月,起複為秦藍總帥府經曆官。
天興元年二月,關陝行省徒單兀典等敗于鐵嶺,衡未知諸帥存殁,招集潰軍以須其至。
遂為兵士所得,欲降之,不為屈。
監至長水縣東嶽祠前,誘之使招洛陽,衡曰:“我洛陽識何人,為汝招之耶?”兵知不可誘,欲捽其巾。
衡瞋目大呼曰:“汝欲脅從我耶?”終不肯降,望阙瞻拜曰:“主将無狀,亡兵失利。
臣子罪責,亦無所逃,但以一死報國耳。
”遂引佩刀自刭,年四十有六。
正大初,河間許古詣阙拜章,言:“八座率非其材,省寺小臣有可任宰相者,不大升黜之則無以緻中興。
”章奏,诏古赴都堂,問孰為可相者,古以衡對,則衡之材可知矣。
術甲脫魯灰,上京人,世為北京路部長。
其先有開國功,授北京路宋阿答阿猛安,脫魯灰自幼襲爵。
貞祐二年,宣宗遷汴,率本部兵赴中都扈從,上喜,特授禦前馬步軍都總領。
宋人略南鄙,命同簽樞密院事時全将大軍南伐,脫魯灰率本部屢摧宋兵破城寨,以功遙授昌武軍節度使、元帥右都監、行蔡、息等路元帥府事。
既而,宋人有因畜牧越境者,邏卒擒之,法當械送朝廷,脫魯灰曰:“國家自遷都以來,境土日蹙,民力凋耗,幸邊無事,人稍得息。
若戮此曹,則邊釁複生,兵連禍結矣。
不如釋之,以絕兵端。
” 哀宗即位,授鎮南軍節度使、蔡州管内觀察使、行戶、工部尚書。
時大元兵入陝西。
乃上章曰:“宋人與我為仇敵,頃以力屈自保,非其本心。
今陝西被兵,河南出師,轉戰連年不絕,兵死于陣,民疲于役,國力竭矣。
壽、泗一帶南接盱、楚,紅襖賊李全巢穴也。
萬一宋人諜知,與全乘虛而入,腹背受敵,非計之得者也。
臣已令所部沿邊警斥,以備非常。
宜敕壽、泗帥臣謹斥候,嚴烽燧,常若敵至,此兵法所謂‘無恃其不來,特吾有以待之’之道也。
”上是而行之。
正大二年秋,傳言宋人将入侵,農司令民先期刈禾,脫魯灰曰:“夫民所恃以仰事俯育及供億國家者,秋成而已。
今使秋無所獲,國何以仰,民何以給?”遂遣軍巡邏,聽民待熟而刈,宋人卒不入寇。
諜者又報光州汪太尉将以八月發兵來取真陽,議者請籍丁男以備,脫魯灰曰:“汪太尉恇怯人耳,甯敢為此?必奸人聲言來寇,
先世自西城入居臨洮狄道,以馬為氏,後徙家淨州天山。
泰和中,試補尚書省譯史。
大安初,衛王始通問大元,選使副,上曰:“習禮吉思智辯通六國語,往必無辱也。
”使還,授開封府判官。
内城之役充應辦使,不擾而事集。
未幾,大元兵出陝右,朝廷命完顔仲元為鳳翔元帥,舉慶祥為副,上曰:“此朕志也,且築城有勞。
”即拜鳳翔府路兵馬都總管判官。
元光元年冬十一月,聞大将萌古不花将攻鳳翔,行省檄慶祥與治中胥謙分道清野。
将行,命畫工肖其貌,付其家人。
或曰:“君方壯,何乃為此不祥?”慶祥曰:“非汝所知也。
”明日遂行。
遇先鋒于澮水,戰不利。
且行且戰,将及城,會大兵邀其歸路,度不能脫,令其騎曰:“吾屬荷國厚恩,竭力效死,乃其職也。
”諸騎皆曰:“諾。
”人殊死戰,良久矢盡。
大兵圍數匝,欲降之,軍擁以行,語言往複,竟不屈而死,年四十有六。
元帥郭仲元輿其屍以歸,葬鳳翔普門寺之東。
事聞,诏贈輔國上将軍、恒州刺史,谥忠愍。
胥謙及其子嗣亨亦不屈死,謙贈輔國上将軍、彰化軍節度使,嗣亨贈威遠将軍、鳳翔府判官。
桢州金勝堡提控仆散胡沙亦死,贈銀青榮祿大夫。
正大二年,哀宗诏褒死節士,若馬習禮吉思、王清、田榮、李貴、王斌、馮萬奴、張德威、高行中、程濟、姬芃、張山等十有三人,為立褒忠廟,仍錄其孤。
二人者逸其名,餘亦無所考。
商衡,字平叔,曹州人。
至甯元年,特恩第一人,授鄜州洛郊主簿。
以廉能換郿縣,尋辟威戎令。
興定三年,歲饑,民無所于籴,衡白行省,得開倉赈貸,全活者甚衆。
後因地震城圮,夏人乘釁入侵,衡率蕃部土豪守禦應敵,保以無虞。
秩滿,縣人為立生祠。
再辟原武令。
未幾,入為尚書省令史,轉戶部主事,兩月拜監察禦史。
哀宗姨郕國夫人不時出入宮闱,幹預政事,聲迹甚惡。
衡上章極言,自是郕國被召乃敢進見。
内族慶山奴将兵守盱眙,與李全戰敗,朝廷置而不問。
衡上言:“自古敗軍之将必正典刑,不爾則無以謝天下。
”诏降慶山奴為定國軍節度使。
戶部侍郎權尚書曹溫之女在掖庭,親舊幹預權利,其家人填委諸司,貪墨彰露。
台臣無敢言者,衡曆數其罪。
诏罷溫戶部,改太後府衛尉。
再上章言:“溫果可罪,當貶逐,無罪則臣為妄言,豈有是非不别而兩可之理。
”哀宗為之動容,乃出溫為汝州防禦使。
未幾,為右司都事,改同知河平軍節度使。
未赴,改樞密院經曆官,遙領昌武軍同知節度使事。
丞相完顔賽不領陝西行省,奏衡為左右司員外郎,密院表留,有旨:“行省地重,急于得人,可從丞相奏。
”明年,召遷,行省再奏留之。
正大八年,以母喪還京師。
十月,起複為秦藍總帥府經曆官。
天興元年二月,關陝行省徒單兀典等敗于鐵嶺,衡未知諸帥存殁,招集潰軍以須其至。
遂為兵士所得,欲降之,不為屈。
監至長水縣東嶽祠前,誘之使招洛陽,衡曰:“我洛陽識何人,為汝招之耶?”兵知不可誘,欲捽其巾。
衡瞋目大呼曰:“汝欲脅從我耶?”終不肯降,望阙瞻拜曰:“主将無狀,亡兵失利。
臣子罪責,亦無所逃,但以一死報國耳。
”遂引佩刀自刭,年四十有六。
正大初,河間許古詣阙拜章,言:“八座率非其材,省寺小臣有可任宰相者,不大升黜之則無以緻中興。
”章奏,诏古赴都堂,問孰為可相者,古以衡對,則衡之材可知矣。
術甲脫魯灰,上京人,世為北京路部長。
其先有開國功,授北京路宋阿答阿猛安,脫魯灰自幼襲爵。
貞祐二年,宣宗遷汴,率本部兵赴中都扈從,上喜,特授禦前馬步軍都總領。
宋人略南鄙,命同簽樞密院事時全将大軍南伐,脫魯灰率本部屢摧宋兵破城寨,以功遙授昌武軍節度使、元帥右都監、行蔡、息等路元帥府事。
既而,宋人有因畜牧越境者,邏卒擒之,法當械送朝廷,脫魯灰曰:“國家自遷都以來,境土日蹙,民力凋耗,幸邊無事,人稍得息。
若戮此曹,則邊釁複生,兵連禍結矣。
不如釋之,以絕兵端。
” 哀宗即位,授鎮南軍節度使、蔡州管内觀察使、行戶、工部尚書。
時大元兵入陝西。
乃上章曰:“宋人與我為仇敵,頃以力屈自保,非其本心。
今陝西被兵,河南出師,轉戰連年不絕,兵死于陣,民疲于役,國力竭矣。
壽、泗一帶南接盱、楚,紅襖賊李全巢穴也。
萬一宋人諜知,與全乘虛而入,腹背受敵,非計之得者也。
臣已令所部沿邊警斥,以備非常。
宜敕壽、泗帥臣謹斥候,嚴烽燧,常若敵至,此兵法所謂‘無恃其不來,特吾有以待之’之道也。
”上是而行之。
正大二年秋,傳言宋人将入侵,農司令民先期刈禾,脫魯灰曰:“夫民所恃以仰事俯育及供億國家者,秋成而已。
今使秋無所獲,國何以仰,民何以給?”遂遣軍巡邏,聽民待熟而刈,宋人卒不入寇。
諜者又報光州汪太尉将以八月發兵來取真陽,議者請籍丁男以備,脫魯灰曰:“汪太尉恇怯人耳,甯敢為此?必奸人聲言來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