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兵還至濠州,宋人以軍八千拒戰,牙吾塔迎擊敗之,獲馬百餘疋。
五年正月,上以紅襖賊助宋為害,邊兵久勞苦,诏牙吾塔遺宋人書求戰,略曰:“宋與我國通好,百年于此,頃歲以來,納我叛亡,絕我貢币,又遣紅襖賊乘間竊出,跳梁邊疆,使吾民不得休息。
彼國若以此曹為足恃,請悉衆而來,一決勝負,果能當我之鋒,沿邊城邑當以相奉。
度不能,即宜安分保境,何必狐号鼠竊、乘陰伺夜以為此态耶?且彼之将帥亦自受钺總戎,而臨敵則望風遠遁,被攻則閉壘深藏,逮吾師還,然後現形耀影以示武。
夫小民尚氣,女子有志者猶不爾也,切為彼國羞之。
” 先是,宋将時青襲破泗州西城。
二月,牙吾塔将兵取之,宋兵拒守甚力,乃募死士以梯沖并進,大敗宋兵。
時青乘城指麾,射中其目,遂拔衆南奔。
乃陳兵橫絕走路擊之,宋兵大潰,遂複泗州西城。
三月,複出兵宋境,以報其役,破團山、賈家等諸寨,進逼濠州。
牙吾塔慮州人出拒,躬率勁兵逆之,遇邏騎二百于城東,擊殺過半。
會偵者言前路刍糧甚艱,乃西掠定遠,由渦口而還。
九月,又率兵渡淮,大破宋兵于團山,诏遷官升職有差。
元光元年五月,以京東便宜總帥兼行戶、工部事,上因謂宰臣曰:“牙吾塔性剛,人皆畏之,委之行部,無不辦者。
至于禦下亦頗有術,提控有胡論出者,渠厚待之,常同器而食,其人感奮,遂以戰死。
”英王守純曰:“凡為将帥,駕馭人材皆當如此。
”上曰:“然。
”未幾,宋人三千潛渡淮,至聊林,盡伐堤柳,塞汴水以斷吾糧道。
牙吾塔遣精甲千餘破之,獲其舟及渡者七百人,汴流由是複通。
二年四月,上言:“賞罰國之大信,帝王所以勸善而懲惡,其令一出,不可中變。
向官軍戰殁者皆廪給其家,恩至厚也。
臣近抵宿州,乃知例以楮币折支,往往不給,至于失所。
此殆有司出納之吝,不能奉行朝廷德意之過也。
自今願支本色,令得贍濟。
”以糧儲方艱,诏有司給其半。
紅襖賊寇壽、颍,剽掠數日而去。
牙吾塔聞之,率兵渡淮,偵知朱村、孝義村有賊各數百,分兵攻之,連破兩栅,及焚其村塢數十。
還遇宋兵數百,陣淮南岸,擊殺其半,尋有兵千餘自東南來追,複大敗之。
先是,納合六哥殺元帥蒙古綱,據邳州以叛。
十月,牙吾塔圍之,焚其樓橹,斬首百餘。
于是,宋钤轄高顯、統制侯進、正将陳榮等知不能守,共誅六哥,持其首缒城降。
六哥既誅,衆猶拒守,方督兵進攻,宋總領劉斌、提控黃溫等縛首亂顔俊、戚誼、完顔乞哥,及枭提控金山八打首,遣其校馬俊、吳珪來獻。
既而紅襖監軍徐福、統制王喜等亦遣其總領孫成、總押徐琦納款。
劉斌等遂率軍民出降,牙吾塔入城,撫慰其衆,各使安集,又招獲紅襖統制十有五人,将官訓練百三十有九人。
十一月,遣人來報,仍函六哥首以獻。
宣宗大喜,進牙吾塔官一階,賜金三百兩、内府重币十端,将士遷賞有差。
正大三年十一月,北兵猝入西夏,攻中興府甚急。
召陝西行省及陝州、靈寶二總帥訛可、牙吾塔議兵。
又诏谕兩省曰:“倘邊方有警,内地可憂,若不早圖,恐成噬臍。
旦夕事勢不同,随機應變,若逐旋申奏,恐失事機,并從行省從宜規畫。
” 四年,牙吾塔複取平陽,獲馬三千。
是歲,大兵既滅夏國,進攻陝西德順、秦州、清水等城、遂自鳳翔入京兆,關中大震。
五年,圍慶陽。
六年十月,上命陝省以羊酒及币赴慶陽犒北帥,為緩師計。
北中亦遣唐慶等往來議和,尋遣斡骨栾為小使,徑來行省。
十二月,诏以牙吾塔與副樞蒲阿權簽樞密院事,内族訛可将兵救慶陽。
七年正月,戰于大昌原,慶陽圍解。
诏以牙吾塔為左副元帥,屯京兆。
初,斡骨栾來,行省恐洩事機,因留之。
蒲阿等既解慶陽之圍,志氣驕滿,乃遣還,謂使者曰:“我已準備軍馬,可戰鬥來。
”語甚不遜,斡骨栾以此言上聞,太宗皇帝大怒,至應州,以九日拜天,即親統大兵入陝西。
八年,遷居民于河南,棄京兆東還。
五月,至阌鄉,得寒疾,汗不出,死。
“塔”亦作“太”,亦曰“牙忽帶”,蓋女直語,無正字也。
是歲九月,國信使内族乘慶自北使還,始知牙吾塔不遜激怒之語,且言慶等在旁心魄震蕩,殆不忍聞。
當時以帥臣不知書,誤國乃爾。
塔為人鸷狠狼戾,好結小人,不聽朝廷節制。
嘗入朝,詣省堂,诋毀宰執,宰執亦不敢言,而上倚其鎮東方,亦優容之。
尤不喜文士,僚屬有長裾者,辄以刀截去。
又喜淩侮使者,凡朝廷遣使來,必以酒食困之。
或辭以不飲,因并食不給,使餓而去。
司農少卿張用章以行戶部過宿,塔飲以酒。
張辭以寒疾,塔笑曰:“此易治耳。
”趨左右持艾來,卧張于床,灸之數十。
又以銀符佩妓,屢往州郡取赇 ,州将之妻皆遠迎迓,号“省差行首”,厚賄之。
禦史康錫上章劾之,且曰:“朝廷容之,适所以害之。
欲保全其人,宜加裁制。
”朝廷竟不治其罪,以屢敗宋兵,威震淮、泗。
好用鼓椎擊人,世呼曰“盧鼓椎”,其名可以怖兒啼,大概如呼“麻胡”雲。
有子名阿裡合,世目曰“小鼓椎”,嘗為元帥,從哀宗至歸德,與蒲察官奴作亂,伏誅。
康錫,字伯祿,趙州人。
至甯元年進士。
正大初,由省掾拜禦史,劾侯摯、師安石非相材,近侍局宗室撒合辇聲勢熏灼,請托公行,不可使在禁近,時論韪之。
轉右司都事、京南路司農丞,為河中路治中。
河中破,從時帥率兵南奔,濟河,船敗死。
為人氣質重厚,公家之事知無不為,與雷淵、翼禹錫齊名。
贊曰:金自胡沙虎、高琪用事,風俗一變,朝廷矯寬厚之政,好為苛察,然為之不果,反成姑息。
将帥鄙儒雅之風,好為粗豪,然用非其宜,終至跋扈。
牙吾塔戰勝攻取,威行江、淮,而矜暴不法,肆侮王人,此豈可制者乎?棄陝而歸,死于道途,殆其幸欤!其子效尤,竟陷大僇,君子乃知康錫之言不為過也。
五年正月,上以紅襖賊助宋為害,邊兵久勞苦,诏牙吾塔遺宋人書求戰,略曰:“宋與我國通好,百年于此,頃歲以來,納我叛亡,絕我貢币,又遣紅襖賊乘間竊出,跳梁邊疆,使吾民不得休息。
彼國若以此曹為足恃,請悉衆而來,一決勝負,果能當我之鋒,沿邊城邑當以相奉。
度不能,即宜安分保境,何必狐号鼠竊、乘陰伺夜以為此态耶?且彼之将帥亦自受钺總戎,而臨敵則望風遠遁,被攻則閉壘深藏,逮吾師還,然後現形耀影以示武。
夫小民尚氣,女子有志者猶不爾也,切為彼國羞之。
” 先是,宋将時青襲破泗州西城。
二月,牙吾塔将兵取之,宋兵拒守甚力,乃募死士以梯沖并進,大敗宋兵。
時青乘城指麾,射中其目,遂拔衆南奔。
乃陳兵橫絕走路擊之,宋兵大潰,遂複泗州西城。
三月,複出兵宋境,以報其役,破團山、賈家等諸寨,進逼濠州。
牙吾塔慮州人出拒,躬率勁兵逆之,遇邏騎二百于城東,擊殺過半。
會偵者言前路刍糧甚艱,乃西掠定遠,由渦口而還。
九月,又率兵渡淮,大破宋兵于團山,诏遷官升職有差。
元光元年五月,以京東便宜總帥兼行戶、工部事,上因謂宰臣曰:“牙吾塔性剛,人皆畏之,委之行部,無不辦者。
至于禦下亦頗有術,提控有胡論出者,渠厚待之,常同器而食,其人感奮,遂以戰死。
”英王守純曰:“凡為将帥,駕馭人材皆當如此。
”上曰:“然。
”未幾,宋人三千潛渡淮,至聊林,盡伐堤柳,塞汴水以斷吾糧道。
牙吾塔遣精甲千餘破之,獲其舟及渡者七百人,汴流由是複通。
二年四月,上言:“賞罰國之大信,帝王所以勸善而懲惡,其令一出,不可中變。
向官軍戰殁者皆廪給其家,恩至厚也。
臣近抵宿州,乃知例以楮币折支,往往不給,至于失所。
此殆有司出納之吝,不能奉行朝廷德意之過也。
自今願支本色,令得贍濟。
”以糧儲方艱,诏有司給其半。
紅襖賊寇壽、颍,剽掠數日而去。
牙吾塔聞之,率兵渡淮,偵知朱村、孝義村有賊各數百,分兵攻之,連破兩栅,及焚其村塢數十。
還遇宋兵數百,陣淮南岸,擊殺其半,尋有兵千餘自東南來追,複大敗之。
先是,納合六哥殺元帥蒙古綱,據邳州以叛。
十月,牙吾塔圍之,焚其樓橹,斬首百餘。
于是,宋钤轄高顯、統制侯進、正将陳榮等知不能守,共誅六哥,持其首缒城降。
六哥既誅,衆猶拒守,方督兵進攻,宋總領劉斌、提控黃溫等縛首亂顔俊、戚誼、完顔乞哥,及枭提控金山八打首,遣其校馬俊、吳珪來獻。
既而紅襖監軍徐福、統制王喜等亦遣其總領孫成、總押徐琦納款。
劉斌等遂率軍民出降,牙吾塔入城,撫慰其衆,各使安集,又招獲紅襖統制十有五人,将官訓練百三十有九人。
十一月,遣人來報,仍函六哥首以獻。
宣宗大喜,進牙吾塔官一階,賜金三百兩、内府重币十端,将士遷賞有差。
正大三年十一月,北兵猝入西夏,攻中興府甚急。
召陝西行省及陝州、靈寶二總帥訛可、牙吾塔議兵。
又诏谕兩省曰:“倘邊方有警,内地可憂,若不早圖,恐成噬臍。
旦夕事勢不同,随機應變,若逐旋申奏,恐失事機,并從行省從宜規畫。
” 四年,牙吾塔複取平陽,獲馬三千。
是歲,大兵既滅夏國,進攻陝西德順、秦州、清水等城、遂自鳳翔入京兆,關中大震。
五年,圍慶陽。
六年十月,上命陝省以羊酒及币赴慶陽犒北帥,為緩師計。
北中亦遣唐慶等往來議和,尋遣斡骨栾為小使,徑來行省。
十二月,诏以牙吾塔與副樞蒲阿權簽樞密院事,内族訛可将兵救慶陽。
七年正月,戰于大昌原,慶陽圍解。
诏以牙吾塔為左副元帥,屯京兆。
初,斡骨栾來,行省恐洩事機,因留之。
蒲阿等既解慶陽之圍,志氣驕滿,乃遣還,謂使者曰:“我已準備軍馬,可戰鬥來。
”語甚不遜,斡骨栾以此言上聞,太宗皇帝大怒,至應州,以九日拜天,即親統大兵入陝西。
八年,遷居民于河南,棄京兆東還。
五月,至阌鄉,得寒疾,汗不出,死。
“塔”亦作“太”,亦曰“牙忽帶”,蓋女直語,無正字也。
是歲九月,國信使内族乘慶自北使還,始知牙吾塔不遜激怒之語,且言慶等在旁心魄震蕩,殆不忍聞。
當時以帥臣不知書,誤國乃爾。
塔為人鸷狠狼戾,好結小人,不聽朝廷節制。
嘗入朝,詣省堂,诋毀宰執,宰執亦不敢言,而上倚其鎮東方,亦優容之。
尤不喜文士,僚屬有長裾者,辄以刀截去。
又喜淩侮使者,凡朝廷遣使來,必以酒食困之。
或辭以不飲,因并食不給,使餓而去。
司農少卿張用章以行戶部過宿,塔飲以酒。
張辭以寒疾,塔笑曰:“此易治耳。
”趨左右持艾來,卧張于床,灸之數十。
又以銀符佩妓,屢往州郡取赇 ,州将之妻皆遠迎迓,号“省差行首”,厚賄之。
禦史康錫上章劾之,且曰:“朝廷容之,适所以害之。
欲保全其人,宜加裁制。
”朝廷竟不治其罪,以屢敗宋兵,威震淮、泗。
好用鼓椎擊人,世呼曰“盧鼓椎”,其名可以怖兒啼,大概如呼“麻胡”雲。
有子名阿裡合,世目曰“小鼓椎”,嘗為元帥,從哀宗至歸德,與蒲察官奴作亂,伏誅。
康錫,字伯祿,趙州人。
至甯元年進士。
正大初,由省掾拜禦史,劾侯摯、師安石非相材,近侍局宗室撒合辇聲勢熏灼,請托公行,不可使在禁近,時論韪之。
轉右司都事、京南路司農丞,為河中路治中。
河中破,從時帥率兵南奔,濟河,船敗死。
為人氣質重厚,公家之事知無不為,與雷淵、翼禹錫齊名。
贊曰:金自胡沙虎、高琪用事,風俗一變,朝廷矯寬厚之政,好為苛察,然為之不果,反成姑息。
将帥鄙儒雅之風,好為粗豪,然用非其宜,終至跋扈。
牙吾塔戰勝攻取,威行江、淮,而矜暴不法,肆侮王人,此豈可制者乎?棄陝而歸,死于道途,殆其幸欤!其子效尤,竟陷大僇,君子乃知康錫之言不為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