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十二 列傳第五十
關燈
小
中
大
完顔合達移剌蒲阿
完顔合達,名瞻,字景山。
少長兵間,習弓馬,能得人死力。
貞祐初,以親衛軍送岐國公主,充護衛。
三年,授臨潢府推官,權元帥右監軍。
時臨潢避遷,與全、慶兩州之民共壁平州。
合達隸其經略使烏林答乞住,乞住以便宜授軍中都統,累遷提控,佩金符。
未幾,會燕南諸帥将兵複中都城,行至平州遷安縣,臨潢、全慶兩軍變,殺乞住,擁合達還平州,推為帥,統乞住軍。
合達以計誅首亂者數人。
其年六月,北兵大将喊得不遣監戰提軍至平州城下,以州人黃裳入城招降,父老不從,合達引兵逆戰,知事勢不敵,以本軍降于陣。
監戰以合達北上,留半發,令還守平州。
已而,謀自拔歸,乃遣奉先縣令纥石烈布裡哥、北京教授蒲察胡裡安、右三部檢法蒲察蒲女涉海來報。
四年十一月,合達果率所部及州民并海西南歸國。
诏進官三階,升鎮南軍節度使,駐益都,與元帥蒙古綱相應接,充宣差都提控。
十二月,大元兵徇地博興、樂安、壽光,東涉濰州之境,蒙古綱遣合達率兵屢戰于壽光、臨淄。
興定元年正月,轉通遠軍節度使、兼鞏州管内觀察使。
七月,改平西軍節度使、兼河州管内觀察使。
二年正月,知延安府事、兼鄜延路兵馬都總管。
三年正月,诏伐宋,以合達為元帥右都監。
三月,破宋兵于梅林關,擒統領張時。
又敗宋兵于馬嶺堡,獲馬百匹。
又拔麻城縣,獲其令張倜、幹辦官郭守紀。
四月,夏人犯通秦寨,合達出兵安塞堡,抵隆州,夏人自城中出步騎二千逆戰,進兵擊之,斬首數十級,俘十人,遂攻隆州,陷其西南隅,會日暮乃還。
六月,行元帥府事于唐、鄧,上遣谕曰:“以卿才幹,故委卿,無使敵人侵轶,第固吾圉可也。
”四年正月,複為元帥右都監,屯延安。
十月,夏人攻綏德州,駐兵于拄天山。
合達将兵擊之,别遣先鋒提控樊澤等各率所部分三道以進,畢會于山颠。
見夏人數萬餘傅山而陣,即縱兵分擊。
澤先登,摧其左軍,諸将繼攻其右,敗之。
五年五月,知延安府事,兼前職。
上言:“諸軍官以屢徙,故往往不知所居地形迂直險易,緩急之際恐至敗事,自今乞勿徙。
”又言:“河南、陝西鎮防軍皆分屯諸路,在營惟老稚而已。
乞選老成人為各路統軍以鎮撫之,且督其子弟習騎射,将來可用。
”皆從之。
十一月,夏人攻安塞堡,其軍先至,合達與征行元帥納合買住禦之。
合達策之曰:“比北方兵至,先破夏人則後易為力。
”于是潛軍裹糧倍道兼進,夜襲其營,夏人果大潰,追殺四十裡,墜崖谷死者不可勝計。
上聞之,賜金各五十兩、重币十端,且诏谕曰:“卿等克成大功,朕聞之良喜。
經畫如此,彼當知畏,期之數年,卿等可以休息矣。
”仍诏以合達之功遍谕河南帥臣。
是月,與元帥買住又戰延安,皆被重創。
十二月,以保延安功賜金帶一、玉吐鹘一,重币十端。
元光元年正月,遷元帥左監軍,授山東西路吾改必剌世襲謀克。
權參知政事,行省事于京兆。
未幾,真拜。
是年五月,上言:“頃河中安撫司報,北将按察兒率兵入隰、吉、翼州,浸及榮、解之境,今時已暑,猶無回意,蓋将蹂吾禾麥。
倘如此,則河東之土非吾有也。
又河南、陝西調度仰給解鹽,今正漉鹽之時,而敵擾之,将失其利。
乞速濟師,臣已拟分兵二萬,與平陽、上黨、晉陽三公府兵同力禦之。
竊見河中、榮、解司縣官與軍民多不相谙,守禦之間或失事機。
乞從舊法,凡司縣官使兼軍民,庶幾上下相得,易以集事。
”又言鹽利,“今方敵兵迫境,不厚以分人,孰肯冒險而取之?若自輸運者十與其八,則人争赴以濟國用。
”從之。
葭州提控王公佐言於合達曰:“去歲十月,北兵既破葭州,構浮梁河上。
公佐寓州治北石山子,招集餘衆得二千餘人,欲複州城。
以士卒皆自北逃歸者,且無铠仗,故嘗請兵于帥府,将焚其浮橋,以取葭州,帥府不聽。
又請兵援護老幼稍徙内地,而帥府亦不應。
今葭州之民迫于敵境,皆有動搖之心。
若是秋敵騎複來,則公佐力屈死于敵手,而遺民亦俱屠矣。
”合達乃上言:“臣願馳至延安,與元帥買住議,以兵護公佐軍民來屯吳堡,伺隙而動。
”诏省院議之,于是命合達率兵取葭州。
行至鄜州,千戶張子政等殺萬戶陳紋
少長兵間,習弓馬,能得人死力。
貞祐初,以親衛軍送岐國公主,充護衛。
三年,授臨潢府推官,權元帥右監軍。
時臨潢避遷,與全、慶兩州之民共壁平州。
合達隸其經略使烏林答乞住,乞住以便宜授軍中都統,累遷提控,佩金符。
未幾,會燕南諸帥将兵複中都城,行至平州遷安縣,臨潢、全慶兩軍變,殺乞住,擁合達還平州,推為帥,統乞住軍。
合達以計誅首亂者數人。
其年六月,北兵大将喊得不遣監戰提軍至平州城下,以州人黃裳入城招降,父老不從,合達引兵逆戰,知事勢不敵,以本軍降于陣。
監戰以合達北上,留半發,令還守平州。
已而,謀自拔歸,乃遣奉先縣令纥石烈布裡哥、北京教授蒲察胡裡安、右三部檢法蒲察蒲女涉海來報。
四年十一月,合達果率所部及州民并海西南歸國。
诏進官三階,升鎮南軍節度使,駐益都,與元帥蒙古綱相應接,充宣差都提控。
十二月,大元兵徇地博興、樂安、壽光,東涉濰州之境,蒙古綱遣合達率兵屢戰于壽光、臨淄。
興定元年正月,轉通遠軍節度使、兼鞏州管内觀察使。
七月,改平西軍節度使、兼河州管内觀察使。
二年正月,知延安府事、兼鄜延路兵馬都總管。
三年正月,诏伐宋,以合達為元帥右都監。
三月,破宋兵于梅林關,擒統領張時。
又敗宋兵于馬嶺堡,獲馬百匹。
又拔麻城縣,獲其令張倜、幹辦官郭守紀。
四月,夏人犯通秦寨,合達出兵安塞堡,抵隆州,夏人自城中出步騎二千逆戰,進兵擊之,斬首數十級,俘十人,遂攻隆州,陷其西南隅,會日暮乃還。
六月,行元帥府事于唐、鄧,上遣谕曰:“以卿才幹,故委卿,無使敵人侵轶,第固吾圉可也。
”四年正月,複為元帥右都監,屯延安。
十月,夏人攻綏德州,駐兵于拄天山。
合達将兵擊之,别遣先鋒提控樊澤等各率所部分三道以進,畢會于山颠。
見夏人數萬餘傅山而陣,即縱兵分擊。
澤先登,摧其左軍,諸将繼攻其右,敗之。
五年五月,知延安府事,兼前職。
上言:“諸軍官以屢徙,故往往不知所居地形迂直險易,緩急之際恐至敗事,自今乞勿徙。
”又言:“河南、陝西鎮防軍皆分屯諸路,在營惟老稚而已。
乞選老成人為各路統軍以鎮撫之,且督其子弟習騎射,将來可用。
”皆從之。
十一月,夏人攻安塞堡,其軍先至,合達與征行元帥納合買住禦之。
合達策之曰:“比北方兵至,先破夏人則後易為力。
”于是潛軍裹糧倍道兼進,夜襲其營,夏人果大潰,追殺四十裡,墜崖谷死者不可勝計。
上聞之,賜金各五十兩、重币十端,且诏谕曰:“卿等克成大功,朕聞之良喜。
經畫如此,彼當知畏,期之數年,卿等可以休息矣。
”仍诏以合達之功遍谕河南帥臣。
是月,與元帥買住又戰延安,皆被重創。
十二月,以保延安功賜金帶一、玉吐鹘一,重币十端。
元光元年正月,遷元帥左監軍,授山東西路吾改必剌世襲謀克。
權參知政事,行省事于京兆。
未幾,真拜。
是年五月,上言:“頃河中安撫司報,北将按察兒率兵入隰、吉、翼州,浸及榮、解之境,今時已暑,猶無回意,蓋将蹂吾禾麥。
倘如此,則河東之土非吾有也。
又河南、陝西調度仰給解鹽,今正漉鹽之時,而敵擾之,将失其利。
乞速濟師,臣已拟分兵二萬,與平陽、上黨、晉陽三公府兵同力禦之。
竊見河中、榮、解司縣官與軍民多不相谙,守禦之間或失事機。
乞從舊法,凡司縣官使兼軍民,庶幾上下相得,易以集事。
”又言鹽利,“今方敵兵迫境,不厚以分人,孰肯冒險而取之?若自輸運者十與其八,則人争赴以濟國用。
”從之。
葭州提控王公佐言於合達曰:“去歲十月,北兵既破葭州,構浮梁河上。
公佐寓州治北石山子,招集餘衆得二千餘人,欲複州城。
以士卒皆自北逃歸者,且無铠仗,故嘗請兵于帥府,将焚其浮橋,以取葭州,帥府不聽。
又請兵援護老幼稍徙内地,而帥府亦不應。
今葭州之民迫于敵境,皆有動搖之心。
若是秋敵騎複來,則公佐力屈死于敵手,而遺民亦俱屠矣。
”合達乃上言:“臣願馳至延安,與元帥買住議,以兵護公佐軍民來屯吳堡,伺隙而動。
”诏省院議之,于是命合達率兵取葭州。
行至鄜州,千戶張子政等殺萬戶陳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