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五 列傳第四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程寀任熊祥孔璠(子拯)範拱張用直劉樞王翛楊伯雄(兄伯淵)蕭貢溫迪罕締達張翰任天寵
程寀,字公弼,燕之析津人。
祖冀,仕遼廣德軍節度使。
冀凡六男,父子皆擢科第,士族号其家為“程一舉”。
冀次子四穆,遼崇義軍節度使。
寀,四穆之季子也。
自幼如成人。
及冠,笃學,中進士甲科,累遷殿中丞。
天輔七年,太祖入燕,授尚書都官員外郎、錦州安昌令,累加起居郎,為史館修撰,以從軍有勞,加少府少監。
熙宗時,曆翰林待制,兼右谏議大夫。
寀上疏言事,其略曰:“殿前點檢司,古殿岩環衛之任,所以肅禁禦,尊天子、備不虞也。
臣幸得近清光,從天子觀時畋之禮。
比見陛下校獵,凡羽衛從臣,無貴賤皆得執弓矢馳逐,而聖駕崎岖沙礫之地,加之林木叢郁,易以迷失。
是日自卯及申,百官始出沙漠,獨不知車駕何在。
瞻望久之,始有騎來報,皇帝從數騎已至行在。
竊惟古天子出入警跸,清道而行。
至于楚畋雲夢,漢獵長楊,皆大陳兵衛,以備非常。
陛下膺祖宗付托之重,奈何獨與數騎出入林麓沙漠之中,前無斥候,後無羽衛,甚非肅禁禦之意也。
臣願陛下熟計之。
後若複獵,當預戒有司,圖上獵地,具其可否,然後下令清道而行。
擇沖要稍平之地,為駐跸之所,簡忠義爪牙之士,統以親信腹心之臣,警衛左右。
俟其麋鹿既來,然後馳射。
仍先遣搜閱林薮,明立标幟,為出入之馳道。
不然,後恐贻宗朝社稷之憂。
” 又曰:“臣伏讀唐史,追尊高祖以下,谥号或加至十八字。
前宋大中祥符間亦加至十六字,亡遼因之,近陛下亦受‘崇天體道欽明文武聖德’十字。
臣竊謂人臣以歸美報上為忠,天子以追崇祖考為孝。
太祖武元皇帝受命開基,八年之間,奄有天下,功德茂盛,振古無前,止谥‘武元’二字,理或未安,何以示将來?臣願诏有司定議谥号,庶幾上慰祖宗在天之靈,使耿光丕烈,傳于無窮。
” 又曰:“古者天子皆有巡狩,無非事者。
或省察風俗,或審理冤獄,或問民疾苦,以布宣德澤,皆巡狩之名也。
國家肇興,誠恐郡國新民,逐末棄本,習舊染之污,奢侈詐僞,或有不明之獄,僣濫之刑,或力役無時,四民失業。
今銮辂省方,将憲古行事,臣願天心洞照,委之長貳,厘正風俗,或置匦匣,以申冤枉,或遣使郡國,問民無告,皆古巡狩之事。
昔漢昭帝問疾苦,光武求民瘼,如此則和氣通,天下丕平可坐而待也。
” 又曰:“臣聞,善醫者不視他人之肥瘠,察其脈之病否而已;善計天下者不視天下之安危,察其紀綱理否而已。
天下者人也,安危者肥瘠也,紀綱者脈也,脈不病雖瘠不害,脈病而肥者危矣。
是故,四肢雖無故,不足恃也,脈而已矣。
天下雖無事,不足矜也,綱紀而已矣。
尚書省,天子喉舌之官,綱紀在焉。
臣願诏尚書省,戒勵百官,各揚其職,以立綱紀。
如吏部天官以進賢退不肖為任,誠使升黜有科,任得其人,則綱紀理而民受其賜,前代興替,未始不由此者。
” 又曰:“虞舜不告而娶二妃。
帝喾娶四妃,法天之四星。
周文王一後、三夫人,嫔禦有數。
選求淑媛以充後宮,帝王之制也。
然女無美惡,入宮見妒,陛下欲廣嗣續,不可不知而告戒之。
” 又曰:“臣伏見本朝富有四海,禮樂制度,莫不一新。
宮禁之制,尚未嚴密,胥吏健卒之輩,皆得出入,莫有呵止,至淆混而無别。
雖有闌入之法,久尚未行,甚非嚴禁衛、明法令之意,陛下不可不知而必行。
” 疏奏,上嘉納之,于是始命有司議增上太祖尊谥。
皇統八年十二月,由翰林侍講學士為橫海軍節度使,移彰德軍節度使。
卒官,年六十二。
寀剛直耿介,不谄奉權貴以希苟進,有古君子之風雲。
任熊祥,字子仁。
八代祖圜,為後唐宰相。
圜孫睿,随石晉北遷,遂為燕人。
熊祥登遼天慶八年進士第,為樞密院令史。
太祖平燕,以其地畀宋,熊祥至汴,授武當丞。
宋法,新附官不厘務,熊祥言于郡守楊皙曰:“既不與事,請止給半俸以養親。
”皙雖不許,而喜其廉。
金人取均、房州,熊祥歸朝,複為樞密院令史。
時西京留守高慶裔攝院事,無敢忤其意者,熊祥未嘗阿意事之。
其後杜充、劉筈同知燕京行省,法制未一,日有異論,熊祥為折衷之。
曆深、磁州刺史,開封少尹,行台工部郎中,同知汴京留守事。
天德初,為山東東路轉運使,改鎮西軍節
祖冀,仕遼廣德軍節度使。
冀凡六男,父子皆擢科第,士族号其家為“程一舉”。
冀次子四穆,遼崇義軍節度使。
寀,四穆之季子也。
自幼如成人。
及冠,笃學,中進士甲科,累遷殿中丞。
天輔七年,太祖入燕,授尚書都官員外郎、錦州安昌令,累加起居郎,為史館修撰,以從軍有勞,加少府少監。
熙宗時,曆翰林待制,兼右谏議大夫。
寀上疏言事,其略曰:“殿前點檢司,古殿岩環衛之任,所以肅禁禦,尊天子、備不虞也。
臣幸得近清光,從天子觀時畋之禮。
比見陛下校獵,凡羽衛從臣,無貴賤皆得執弓矢馳逐,而聖駕崎岖沙礫之地,加之林木叢郁,易以迷失。
是日自卯及申,百官始出沙漠,獨不知車駕何在。
瞻望久之,始有騎來報,皇帝從數騎已至行在。
竊惟古天子出入警跸,清道而行。
至于楚畋雲夢,漢獵長楊,皆大陳兵衛,以備非常。
陛下膺祖宗付托之重,奈何獨與數騎出入林麓沙漠之中,前無斥候,後無羽衛,甚非肅禁禦之意也。
臣願陛下熟計之。
後若複獵,當預戒有司,圖上獵地,具其可否,然後下令清道而行。
擇沖要稍平之地,為駐跸之所,簡忠義爪牙之士,統以親信腹心之臣,警衛左右。
俟其麋鹿既來,然後馳射。
仍先遣搜閱林薮,明立标幟,為出入之馳道。
不然,後恐贻宗朝社稷之憂。
” 又曰:“臣伏讀唐史,追尊高祖以下,谥号或加至十八字。
前宋大中祥符間亦加至十六字,亡遼因之,近陛下亦受‘崇天體道欽明文武聖德’十字。
臣竊謂人臣以歸美報上為忠,天子以追崇祖考為孝。
太祖武元皇帝受命開基,八年之間,奄有天下,功德茂盛,振古無前,止谥‘武元’二字,理或未安,何以示将來?臣願诏有司定議谥号,庶幾上慰祖宗在天之靈,使耿光丕烈,傳于無窮。
” 又曰:“古者天子皆有巡狩,無非事者。
或省察風俗,或審理冤獄,或問民疾苦,以布宣德澤,皆巡狩之名也。
國家肇興,誠恐郡國新民,逐末棄本,習舊染之污,奢侈詐僞,或有不明之獄,僣濫之刑,或力役無時,四民失業。
今銮辂省方,将憲古行事,臣願天心洞照,委之長貳,厘正風俗,或置匦匣,以申冤枉,或遣使郡國,問民無告,皆古巡狩之事。
昔漢昭帝問疾苦,光武求民瘼,如此則和氣通,天下丕平可坐而待也。
” 又曰:“臣聞,善醫者不視他人之肥瘠,察其脈之病否而已;善計天下者不視天下之安危,察其紀綱理否而已。
天下者人也,安危者肥瘠也,紀綱者脈也,脈不病雖瘠不害,脈病而肥者危矣。
是故,四肢雖無故,不足恃也,脈而已矣。
天下雖無事,不足矜也,綱紀而已矣。
尚書省,天子喉舌之官,綱紀在焉。
臣願诏尚書省,戒勵百官,各揚其職,以立綱紀。
如吏部天官以進賢退不肖為任,誠使升黜有科,任得其人,則綱紀理而民受其賜,前代興替,未始不由此者。
” 又曰:“虞舜不告而娶二妃。
帝喾娶四妃,法天之四星。
周文王一後、三夫人,嫔禦有數。
選求淑媛以充後宮,帝王之制也。
然女無美惡,入宮見妒,陛下欲廣嗣續,不可不知而告戒之。
” 又曰:“臣伏見本朝富有四海,禮樂制度,莫不一新。
宮禁之制,尚未嚴密,胥吏健卒之輩,皆得出入,莫有呵止,至淆混而無别。
雖有闌入之法,久尚未行,甚非嚴禁衛、明法令之意,陛下不可不知而必行。
” 疏奏,上嘉納之,于是始命有司議增上太祖尊谥。
皇統八年十二月,由翰林侍講學士為橫海軍節度使,移彰德軍節度使。
卒官,年六十二。
寀剛直耿介,不谄奉權貴以希苟進,有古君子之風雲。
任熊祥,字子仁。
八代祖圜,為後唐宰相。
圜孫睿,随石晉北遷,遂為燕人。
熊祥登遼天慶八年進士第,為樞密院令史。
太祖平燕,以其地畀宋,熊祥至汴,授武當丞。
宋法,新附官不厘務,熊祥言于郡守楊皙曰:“既不與事,請止給半俸以養親。
”皙雖不許,而喜其廉。
金人取均、房州,熊祥歸朝,複為樞密院令史。
時西京留守高慶裔攝院事,無敢忤其意者,熊祥未嘗阿意事之。
其後杜充、劉筈同知燕京行省,法制未一,日有異論,熊祥為折衷之。
曆深、磁州刺史,開封少尹,行台工部郎中,同知汴京留守事。
天德初,為山東東路轉運使,改鎮西軍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