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四 列傳第四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調發數倍于舊,乞量為減免。
”是歲大水,砀山下邑野無居民,轉運司方憂兵食,達謾聞二縣無主稻田且萬頃,收可數萬斛,即具奏。
朝遷大駭,诏戶部尚書高夔佩虎符專治其事,所獲無幾,夔坐累抵罪。
達自念失奏,因感愧發病,尋卒。
王擴,字充之,中山永平人。
明昌五年進士,調鄧州錄事,潤色律令文字。
遷懷安令。
猾吏張執中誣敗二令,擴到官,執中挈家避去。
改徐州觀察判官,補尚書省令史,除同知德州防禦使事。
被诏赈貸山東西路饑民,棣州尤甚,擴辄限數外給之。
泰和伐宋,山東盜賊起,被安撫使張萬公牒提控督捕。
擴行章丘道中,遇一男子舉止不常,捕訊,果曆城大盜也。
衆以為有神。
再遷監察禦史,被诏詳谳冤獄。
是時,凡鬥殺奏決者,章宗辄減死,由是中外斷獄,皆以出罪為賢。
擴謂同輩曰:“生者既谳,地下之冤雲何!”是時,置三司治财,擴上書曰:“大定間,曹望之為戶部,财用殷阜,亦存乎人而已。
今三司職掌,皆戶部舊式,其官乃戶部之舊官,其吏亦戶部之舊吏,何愚于戶部而智于三司乎?”既而三司亦竟罷。
張炜職辦西北路糧草者數年,失亡多,尚書省奏擴考按,會炜亦舉王謙自代,王謙發其奸蠹,擴按之無所假借。
炜舊與擴厚,使人诿擴曰:“君不念同舍邪?”擴曰:“既奉诏,安得顧故人哉!” 大安中,同知橫海軍節度事,簽河東北路按察事。
貞祐二年,上書陳河東守禦策,大概謂:“分軍守隘,兵散而不成軍。
聚之隘内,軍合則勢重。
饋饷一途,以逸待勞,以主待客,此上策也。
”又曰:“軍校猥衆,分例過優,萬戶一員,其費可給兵士三十人。
本路三從宜,萬戶二百餘員,十羊九牧,類例可知。
乞以千人為一軍,擇望重者一人萬戶,兩猛安、四謀克足以教閱約束矣,豈不簡易而省費哉。
”又曰:“按察兼轉運,本欲假糾劾之權,以檢括錢谷。
迩來軍興,糧道軍府得而制之。
今太原、代、岚三軍皆其州府長官,如令通掌資儲,則弊立革,按察之職舉矣。
”又曰:“數免租稅,科籴益繁,民不為恩,徒增廪給,教練無法,軍不足用。
”書奏,不見省。
遷汴後,召為戶部侍郎,遷南京路轉運使。
太府監奏羊瘦不可供禦。
宣宗召擴诘問。
擴奏曰:“官無羊,皆取于民,今民心未安,宜崇節儉。
廷議肥瘠紛紛,非所以示聖德也。
”宣宗首肯之。
平章政事高琪閱尚食物,謂擴曰:“聖主焦勞萬機,賴膳羞以安養,臣子宜盡心。
”擴曰:“此自食監事,何勞宰相!”高琪默然,銜之。
有司奪市人衣,以給往戍潼關軍士,京師大擾。
擴白宰相,請三日造之。
高琪怒不從。
潼關已破,大元兵至近郊,遣擴行六部事,規辦潼關刍糧。
偕戶部員外郎張好禮往商、虢,過中牟,不可進。
高琪奏擴畏避,下吏論死。
宣宗薄其責,削兩階,杖七十,張好禮削三階,杖六十。
降為遙授隴州防禦使,行六部侍郎,規辦秦、鞏軍食。
逾月,權陝西東路轉運使,行六部尚書。
緻仕。
興定三年,卒,谥剛毅。
擴博學多才,梗直不容物,以是不振于時雲。
移剌福僧,東北路烏連苦河猛安人。
以蔭補吏部令史,轉樞密院,調滕州軍事判官,曆甄官署直長、豳王府司馬、順義軍節度副使。
部内世襲猛安木吞掠民婦女,藏之窟室,人頗聞之,無敢發其罪者。
福僧請于節度使,願自效,既迹得其所在,率衆入索之,得婦女四十三人,木吞抵罪。
徙橫海軍,轉同知開遠軍節度事,簽北京、臨潢按察事,興中治中,莫州刺史。
上言:“沿邊軍官私役軍人,邊防不治,及擾動等事,按察司專一體究,各路宣差提控嚴勒禁治。
”诏尚書省行之。
大安初,改沃州,同知興中府事。
福僧督民繕治城郭,浚濠為禦守備,百姓頗怨。
頃之,兵果至,攻其北城。
福僧戰其北,使備其西,薄暮果攻其西,以有備乃解去。
尋改廣甯。
崇慶元年秋,福僧被牒如鄰郡,大兵薄城,其子銅和尚率家奴拒戰,廣甯賴之以完。
福僧還,悉放奴為良,終不言子之功,識者多之。
未幾,充遼東宣撫副使。
歲大饑,福僧出沿海倉粟,先赈其民,而後奏之,優诏獎谕。
至甯元年,除鞏王傅兼吏部郎中。
胡沙虎作難,福僧稱疾不出。
宣宗封胡沙虎澤王,百官皆賀,福僧不往,胡沙虎欲摭而罪之。
诏除福僧壽州防禦使。
貞祐三年,遷山東西路按察轉運使。
是歲按察司罷,仍充轉運使。
久之,緻仕。
興定二年十一月庚辰,宣宗禦登賢門,召緻仕官,兵部尚書完顔蒲剌都、戶部尚書蕭貢、刑部尚書仆散偉、工部尚書奧屯紥裡吉、翰林學士完顔孛疊、轉運使福僧、河東北
”是歲大水,砀山下邑野無居民,轉運司方憂兵食,達謾聞二縣無主稻田且萬頃,收可數萬斛,即具奏。
朝遷大駭,诏戶部尚書高夔佩虎符專治其事,所獲無幾,夔坐累抵罪。
達自念失奏,因感愧發病,尋卒。
王擴,字充之,中山永平人。
明昌五年進士,調鄧州錄事,潤色律令文字。
遷懷安令。
猾吏張執中誣敗二令,擴到官,執中挈家避去。
改徐州觀察判官,補尚書省令史,除同知德州防禦使事。
被诏赈貸山東西路饑民,棣州尤甚,擴辄限數外給之。
泰和伐宋,山東盜賊起,被安撫使張萬公牒提控督捕。
擴行章丘道中,遇一男子舉止不常,捕訊,果曆城大盜也。
衆以為有神。
再遷監察禦史,被诏詳谳冤獄。
是時,凡鬥殺奏決者,章宗辄減死,由是中外斷獄,皆以出罪為賢。
擴謂同輩曰:“生者既谳,地下之冤雲何!”是時,置三司治财,擴上書曰:“大定間,曹望之為戶部,财用殷阜,亦存乎人而已。
今三司職掌,皆戶部舊式,其官乃戶部之舊官,其吏亦戶部之舊吏,何愚于戶部而智于三司乎?”既而三司亦竟罷。
張炜職辦西北路糧草者數年,失亡多,尚書省奏擴考按,會炜亦舉王謙自代,王謙發其奸蠹,擴按之無所假借。
炜舊與擴厚,使人诿擴曰:“君不念同舍邪?”擴曰:“既奉诏,安得顧故人哉!” 大安中,同知橫海軍節度事,簽河東北路按察事。
貞祐二年,上書陳河東守禦策,大概謂:“分軍守隘,兵散而不成軍。
聚之隘内,軍合則勢重。
饋饷一途,以逸待勞,以主待客,此上策也。
”又曰:“軍校猥衆,分例過優,萬戶一員,其費可給兵士三十人。
本路三從宜,萬戶二百餘員,十羊九牧,類例可知。
乞以千人為一軍,擇望重者一人萬戶,兩猛安、四謀克足以教閱約束矣,豈不簡易而省費哉。
”又曰:“按察兼轉運,本欲假糾劾之權,以檢括錢谷。
迩來軍興,糧道軍府得而制之。
今太原、代、岚三軍皆其州府長官,如令通掌資儲,則弊立革,按察之職舉矣。
”又曰:“數免租稅,科籴益繁,民不為恩,徒增廪給,教練無法,軍不足用。
”書奏,不見省。
遷汴後,召為戶部侍郎,遷南京路轉運使。
太府監奏羊瘦不可供禦。
宣宗召擴诘問。
擴奏曰:“官無羊,皆取于民,今民心未安,宜崇節儉。
廷議肥瘠紛紛,非所以示聖德也。
”宣宗首肯之。
平章政事高琪閱尚食物,謂擴曰:“聖主焦勞萬機,賴膳羞以安養,臣子宜盡心。
”擴曰:“此自食監事,何勞宰相!”高琪默然,銜之。
有司奪市人衣,以給往戍潼關軍士,京師大擾。
擴白宰相,請三日造之。
高琪怒不從。
潼關已破,大元兵至近郊,遣擴行六部事,規辦潼關刍糧。
偕戶部員外郎張好禮往商、虢,過中牟,不可進。
高琪奏擴畏避,下吏論死。
宣宗薄其責,削兩階,杖七十,張好禮削三階,杖六十。
降為遙授隴州防禦使,行六部侍郎,規辦秦、鞏軍食。
逾月,權陝西東路轉運使,行六部尚書。
緻仕。
興定三年,卒,谥剛毅。
擴博學多才,梗直不容物,以是不振于時雲。
移剌福僧,東北路烏連苦河猛安人。
以蔭補吏部令史,轉樞密院,調滕州軍事判官,曆甄官署直長、豳王府司馬、順義軍節度副使。
部内世襲猛安木吞掠民婦女,藏之窟室,人頗聞之,無敢發其罪者。
福僧請于節度使,願自效,既迹得其所在,率衆入索之,得婦女四十三人,木吞抵罪。
徙橫海軍,轉同知開遠軍節度事,簽北京、臨潢按察事,興中治中,莫州刺史。
上言:“沿邊軍官私役軍人,邊防不治,及擾動等事,按察司專一體究,各路宣差提控嚴勒禁治。
”诏尚書省行之。
大安初,改沃州,同知興中府事。
福僧督民繕治城郭,浚濠為禦守備,百姓頗怨。
頃之,兵果至,攻其北城。
福僧戰其北,使備其西,薄暮果攻其西,以有備乃解去。
尋改廣甯。
崇慶元年秋,福僧被牒如鄰郡,大兵薄城,其子銅和尚率家奴拒戰,廣甯賴之以完。
福僧還,悉放奴為良,終不言子之功,識者多之。
未幾,充遼東宣撫副使。
歲大饑,福僧出沿海倉粟,先赈其民,而後奏之,優诏獎谕。
至甯元年,除鞏王傅兼吏部郎中。
胡沙虎作難,福僧稱疾不出。
宣宗封胡沙虎澤王,百官皆賀,福僧不往,胡沙虎欲摭而罪之。
诏除福僧壽州防禦使。
貞祐三年,遷山東西路按察轉運使。
是歲按察司罷,仍充轉運使。
久之,緻仕。
興定二年十一月庚辰,宣宗禦登賢門,召緻仕官,兵部尚書完顔蒲剌都、戶部尚書蕭貢、刑部尚書仆散偉、工部尚書奧屯紥裡吉、翰林學士完顔孛疊、轉運使福僧、河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