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四 志第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三刻,諸祭官各服其服。
郊社令、太官令入實玉币樽罍。
太官令帥進馔者實諸笾豆簠簋。
未明一刻,奉禮郎、贊者先入就位。
禮直官引光祿卿、禦史、博士、諸太祝、祝史、司樽罍篚幂者入自西門,當太社壇北,重行南向東上立定,奉禮曰:“再拜。
”贊者承傳,禦史以下皆再拜,訖,司樽罍篚幂者皆就位。
奉盤血祝史與太祝由西陛升壇,各于樽所立,祝史以俟瘗血,太祝以次取玉币。
大樂令帥工人入。
禮直官各引祭官入,就位立定,奉禮曰:“衆官再拜。
”贊者曰:“在位者皆再拜。
”其先拜者不拜。
禮直官進太尉之左曰:“有司謹具,請行事。
”退複位。
禮直官引光祿卿就瘗血所,又引祝史奉盤血降自西陛,至瘗位,光祿卿瘗血,訖,複位。
祝史以盤還馔幔,以俟奉毛血豆。
奉禮曰:“衆官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諸太祝取玉币于篚,各立于尊所。
禮直官引太尉詣盥洗位。
協律郎跪,俯伏,舉麾,樂作太簇宮《正甯之曲》。
後盥洗同。
至洗位南向立,樂止。
搢笏,盥手、帨手訖,詣太社壇,樂作應鐘宮《嘉甯之曲》。
後升壇同。
升自北陛,樂止,南向立。
太祝以玉帛西向授太尉,太尉受玉帛。
禮神之玉奠于神前,瘗玉加于币,配位不用玉。
玉用兩圭有邸。
盛以匣。
瘗玉以玉石為之。
帛用黑缯,長一丈八尺。
樂作太簇宮《嘉甯之曲》,太稷同。
禮直官引太尉進,南向跪奠于太社座前,俯伏,興。
引太尉少退,詣褥位南向再拜。
太祝以币授太尉,太尉受币,西向跪奠于後土神座前,俯伏,興。
禮直官引太尉少退,西向再拜,訖,樂止。
禮直官引太尉降自北陛,詣太稷壇,盥洗、升奠玉币如太社後土之儀。
祝史奉毛血入,各由其陛升,毛血豆系别置一豆。
諸太祝迎取于壇上,俱進奠于神座前,祝史退立于樽所。
太尉既升奠玉币,太官令出帥進馔者,奉馔陳于西門外。
禮直官引司徒出詣馔所,司徒奉太社之俎。
諸太祝既奠毛血,禮直官太官令引太社太稷之馔入自正門,配座之馔入自左闼。
馔初入門,樂作太簇宮《正甯之曲》,馔至陛,樂止。
祝史俱進徹毛血豆,降自西陛以出。
太社太稷之馔升自北陛,配座之馔升自西陛,諸太祝迎引于壇上,各于神座前設訖,禮直官引司徒已下降自西陛,樂作,複位,樂止。
諸太祝還樽所。
禮直官引太尉詣罍洗位,樂作,至位,樂止。
盥手、洗爵訖,禮直官引太尉詣太社壇,升自北陛,樂作,至太社酒樽所,樂止。
執樽者舉幂,執事者以爵授太尉,太尉執爵,太官令酌酒,訖,樂作太簇宮《阜甯之曲》。
太稷同。
太尉以爵授執事者。
禮直官引太尉詣太社神座前,執事者以爵授太尉,南向跪奠爵,訖,以爵授執事者,俯伏,興。
太尉少退,樂止。
讀祝官與捧祝官進于神座前右,西向跪讀祝,讀訖,讀祝官就一拜,各還樽所。
太尉拜訖,詣配位酒樽所。
執事者舉幂,執事者以爵授太尉,太尉執爵,太官令酌酒,訖,樂作太簇宮《昭甯之曲》。
太尉以爵授執事者。
禮直官引太尉進後土神座前,執事者以爵授太尉,西向跪奠爵,訖,以爵授執事者,俯伏,興。
太尉少退,樂止。
讀祝如上儀。
太尉再拜,訖,禮直官引太尉降自北陛,樂作,至罍洗位,樂止。
盥手、洗爵訖,禮直官引太尉詣太稷壇,升自北陛,并如太社後土之儀,樂曲同。
訖,禮直官引太尉還本位。
亞、終獻,盥洗升獻并如太尉之儀。
禮直官引終獻降複位,樂止。
太祝各進徹豆,樂作應鐘宮《娛甯之曲》,還樽所,樂止。
徹者笾豆各一,少移于故處。
奉禮曰:“賜胙。
”贊者曰:“衆官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禮直官進太尉之右,請就望瘗位,禦史博士從,南向立。
于衆官将拜之前,太祝執篚進于神座前取玉币,齋郎以俎載牲體、稷黍飯、爵酒(體謂牲之左髀),各由其陛降壇,以玉币馔物置于坎,訖,奉禮曰:“可瘗。
”坎東西二人置土半坎,訖,禮直官進太尉之左曰:“禮畢。
”遂引太尉出,祭官以下以次出。
禮直官引禦史博士以下俱複執事位,立定。
奉禮曰:“再拜。
”禦史以下皆再拜,訖,出。
工人以次出。
祝版燔于齋坊。
光祿卿以胙奉進,禦史就位展視,光祿卿望阙再拜,乃退。
其州郡祭享,一遵唐、宋舊儀。
風雨雷師 明昌五年,禮官言:
郊社令、太官令入實玉币樽罍。
太官令帥進馔者實諸笾豆簠簋。
未明一刻,奉禮郎、贊者先入就位。
禮直官引光祿卿、禦史、博士、諸太祝、祝史、司樽罍篚幂者入自西門,當太社壇北,重行南向東上立定,奉禮曰:“再拜。
”贊者承傳,禦史以下皆再拜,訖,司樽罍篚幂者皆就位。
奉盤血祝史與太祝由西陛升壇,各于樽所立,祝史以俟瘗血,太祝以次取玉币。
大樂令帥工人入。
禮直官各引祭官入,就位立定,奉禮曰:“衆官再拜。
”贊者曰:“在位者皆再拜。
”其先拜者不拜。
禮直官進太尉之左曰:“有司謹具,請行事。
”退複位。
禮直官引光祿卿就瘗血所,又引祝史奉盤血降自西陛,至瘗位,光祿卿瘗血,訖,複位。
祝史以盤還馔幔,以俟奉毛血豆。
奉禮曰:“衆官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諸太祝取玉币于篚,各立于尊所。
禮直官引太尉詣盥洗位。
協律郎跪,俯伏,舉麾,樂作太簇宮《正甯之曲》。
後盥洗同。
至洗位南向立,樂止。
搢笏,盥手、帨手訖,詣太社壇,樂作應鐘宮《嘉甯之曲》。
後升壇同。
升自北陛,樂止,南向立。
太祝以玉帛西向授太尉,太尉受玉帛。
禮神之玉奠于神前,瘗玉加于币,配位不用玉。
玉用兩圭有邸。
盛以匣。
瘗玉以玉石為之。
帛用黑缯,長一丈八尺。
樂作太簇宮《嘉甯之曲》,太稷同。
禮直官引太尉進,南向跪奠于太社座前,俯伏,興。
引太尉少退,詣褥位南向再拜。
太祝以币授太尉,太尉受币,西向跪奠于後土神座前,俯伏,興。
禮直官引太尉少退,西向再拜,訖,樂止。
禮直官引太尉降自北陛,詣太稷壇,盥洗、升奠玉币如太社後土之儀。
祝史奉毛血入,各由其陛升,毛血豆系别置一豆。
諸太祝迎取于壇上,俱進奠于神座前,祝史退立于樽所。
太尉既升奠玉币,太官令出帥進馔者,奉馔陳于西門外。
禮直官引司徒出詣馔所,司徒奉太社之俎。
諸太祝既奠毛血,禮直官太官令引太社太稷之馔入自正門,配座之馔入自左闼。
馔初入門,樂作太簇宮《正甯之曲》,馔至陛,樂止。
祝史俱進徹毛血豆,降自西陛以出。
太社太稷之馔升自北陛,配座之馔升自西陛,諸太祝迎引于壇上,各于神座前設訖,禮直官引司徒已下降自西陛,樂作,複位,樂止。
諸太祝還樽所。
禮直官引太尉詣罍洗位,樂作,至位,樂止。
盥手、洗爵訖,禮直官引太尉詣太社壇,升自北陛,樂作,至太社酒樽所,樂止。
執樽者舉幂,執事者以爵授太尉,太尉執爵,太官令酌酒,訖,樂作太簇宮《阜甯之曲》。
太稷同。
太尉以爵授執事者。
禮直官引太尉詣太社神座前,執事者以爵授太尉,南向跪奠爵,訖,以爵授執事者,俯伏,興。
太尉少退,樂止。
讀祝官與捧祝官進于神座前右,西向跪讀祝,讀訖,讀祝官就一拜,各還樽所。
太尉拜訖,詣配位酒樽所。
執事者舉幂,執事者以爵授太尉,太尉執爵,太官令酌酒,訖,樂作太簇宮《昭甯之曲》。
太尉以爵授執事者。
禮直官引太尉進後土神座前,執事者以爵授太尉,西向跪奠爵,訖,以爵授執事者,俯伏,興。
太尉少退,樂止。
讀祝如上儀。
太尉再拜,訖,禮直官引太尉降自北陛,樂作,至罍洗位,樂止。
盥手、洗爵訖,禮直官引太尉詣太稷壇,升自北陛,并如太社後土之儀,樂曲同。
訖,禮直官引太尉還本位。
亞、終獻,盥洗升獻并如太尉之儀。
禮直官引終獻降複位,樂止。
太祝各進徹豆,樂作應鐘宮《娛甯之曲》,還樽所,樂止。
徹者笾豆各一,少移于故處。
奉禮曰:“賜胙。
”贊者曰:“衆官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禮直官進太尉之右,請就望瘗位,禦史博士從,南向立。
于衆官将拜之前,太祝執篚進于神座前取玉币,齋郎以俎載牲體、稷黍飯、爵酒(體謂牲之左髀),各由其陛降壇,以玉币馔物置于坎,訖,奉禮曰:“可瘗。
”坎東西二人置土半坎,訖,禮直官進太尉之左曰:“禮畢。
”遂引太尉出,祭官以下以次出。
禮直官引禦史博士以下俱複執事位,立定。
奉禮曰:“再拜。
”禦史以下皆再拜,訖,出。
工人以次出。
祝版燔于齋坊。
光祿卿以胙奉進,禦史就位展視,光祿卿望阙再拜,乃退。
其州郡祭享,一遵唐、宋舊儀。
風雨雷師 明昌五年,禮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