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四 志第十五

關燈
◎禮七 ○社稷 貞元元年閏十二月,有司奏建社稷壇于上京。

    大定七年七月,又奏建壇于中都。

    社為制,其外四周為垣,南向開一神門,門三間。

    内又四周為垣,東西南北各開一神門,門三間,各列二十四戟。

    四隅連飾罘罳,無屋,于中稍南為壇位,令三方廣闊,一級四陛。

    以五色土各飾其方,中央覆以黃土,其廣五丈,高五尺。

    其主用白石,下廣二尺,剡其上,形如鐘,埋其半,壇南,栽栗以表之。

    近西為稷壇,如社壇之制而無石主。

    四濆門各五間,兩塾三門,門列十二戟。

    濆有角樓,樓之面皆随方色飾之。

    馔幔四楹,在北濆門西,北向。

    神廚在西濆門外,南向。

    廨在南圍牆内,東西向。

    有望祭堂三楹,在其北,雨則于是堂望拜。

    堂之南北各為屋二楹,三獻及司徒緻齋幕次也。

    堂下南北相向有齋舍二十楹。

    外門止一間,不施鸱尾。

     祭用春秋二仲月上戊日,樂用登歌,遣官行事。

    太尉一,司徒一,已上奏差。

    亞獻太常卿一,終獻光祿卿一,省差。

    太常卿一,光祿卿一,郊社令一,學士院官一,請禦署祝版。

    大樂令一,太官令二,監祭禦史二,太常博士二,廪犧令一,奉禮郎一,協律郎二,司尊罍二,奉爵酒官一,太祝七,祝史四,盥洗官二,爵洗官二,執巾篚官四,齋郎四十八,贊者一,禮直官十,已上部差。

    守衛十二人,各衣其方色,其服官給。

    舉瘗四,衣皂,軍人内差,其衣自備。

    前三日質明,行事官受誓戒于尚書省、禦史台,太常寺引衆官就位,禮直官贊:“揖。

    ”對揖,訖,太尉誓曰:“某月某日上戊,祭于太社,各揚爾職。

    不恭其事,國有常刑。

    ”讀訖,對拜,訖,退。

    凡與祭官散齋二日,緻齋一日,已齋而阙者通攝行事,仍習禮于社宮。

    諸衛令率其屬,各以其方器服守衛社宮門。

    大樂工人俱清齋一宿。

    前三日,陳設局設祭官公卿已下次于齋房之内。

    及設馔幔四于社宮西神門之外,門南,西向。

    前二日,郊社令率其屬,掃除壇之上下。

    大樂令設樂于壇上。

    郊社令為瘗坎二于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

    又設望瘗位于坎之北,南向。

    前一日,奉禮郎帥禮直官,設祭官分卿以下褥位于西神門之内道南,執事官于道北,每等異位,俱重行,東向,南上。

    設禦史位二于壇下,一在太社東北,西向,一在太稷西北,東向,博士各在其北。

    設奉禮郎位于稷壇上西北,贊者一在北,東向。

    設協律郎位二于壇上東北隅,俱西向。

    設大樂令位于兩壇之間,南向。

    設獻官褥位于逐壇上神座前。

    設省牲位于西神門外。

    設牲榜于當門,黝牲二居前,又黝牲二少退(二牲皆用黝),北上。

    設廪犧令位于牲東北,南向。

    設諸太祝位于牲西,各當牲後,祝史陪其後,具東向。

    設太常卿省牲位于前近南,北向。

    又設禦史位于太常卿之東,北向。

    太常卿帥其屬,設酒樽之位。

    太樽二、著樽二、犧樽二、山罍二在壇上北隅,南向。

    象樽二、壺樽二、山罍二在壇下北陛之西,南向。

    後土氏象樽二、著樽二、山罍二在太社酒樽之西,俱東南上。

    設太稷、後稷酒樽于壇之上下,如太社、後土之儀。

    設洗位二于社壇西北,南向。

    罍在洗東,篚在洗西,北肆。

    司樽罍篚幂者,各位于其後。

    設玉帛之篚于壇上樽坫之所。

    設四座,各笾十、豆十、簠二、簋二、鉶三、槃一、俎三、坫四,内笾一、豆一、簠一、簋一、俎三各設于馔幔内。

    光祿卿率其屬,入實。

    笾之實,魚鱐、乾棗、形鹽、鹿脯、榛實、乾裛、桃、菱、芡、栗,以序為次。

    豆之實,芹菹、筍菹、葵菹、菁菹、韭菹、魚醢、兔醢、豚拍、鹿臡、醓醢以序為次。

    鉶實以羹,加芼滑。

    簠實以稻、粱、簋實以黍、稷、粱在稻前,稷在黍前。

    太官令入實樽罍以酒,各一樽實以玄酒。

     祭日未明五刻,郊社令升設太社太稷神座,各于壇上近南,北向。

    設後土氏神座于太社神座之左,後稷氏神座于太稷神座之左,俱東向。

    席皆以莞,加裀褥如币之色。

    神位版各于座首。

    前一日,諸衛之屬禁斷行人。

    郊社令與其屬,以樽坫罍洗篚幂入設于位,司樽罍奉禮郎及執事者升自太社壇西陛以俟。

    其省牲器、視滌溉,并如郊廟儀。

    祭日未明十刻,太官令率宰人以鸾刀割牲,祝史以豆取毛血,各置于馔所,以盤取血置神座前,遂烹牲。

    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