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三 志第十四

關燈
◎禮六 ○原廟 太宗天會二年,立大聖皇帝廟于西京。

    熙宗天眷二年九月,又以上京慶元宮為太祖皇帝原廟。

    皇統七年,有司奏:“慶元宮門舊日景晖,殿日辰居,似非廟中之名,今宜改殿名曰世德。

    ”是歲,東京禦容殿成。

    世宗大定二年十二月,诏以“會甯府國家興王之地,宜就慶元宮址建正殿九間,仍其舊号,以時薦享”。

    海陵天德四年,有司言:“燕京興建太廟,複立原廟。

    三代以前無原廟制,至漢惠帝始置廟于長安渭北,薦以時果,其後又置于豐、沛,不聞享薦之禮。

    今兩都告享宜止于燕京所建原廟行事。

    ”于是,名其宮曰衍慶,殿曰聖武,門曰崇聖。

     大定二年,以睿宗禦容奉遷衍慶宮。

    五年,會甯府太祖廟成,有司言宜以禦容安置。

    先是,衍慶宮藏太祖禦容十有二:法服一、立容一、戎衣一、佩弓矢一、坐容二、巾服一,舊在會甯府安置;半身容二,春衣容一、巾而衣紅者二,舊在中都禦容殿安置,今皆在此。

    诏以便服容一,遣官奉安,擇日啟行。

    前一日,夙興,告廟,用酒馔,差奏告官一員,以所差使充,進請禦署祝闆。

    其日質明,有司設龍車于衍慶宮門外少西,東向。

    宰執率百官公服詣本宮殿下,班立,再拜。

    班首升殿,跪上香、奠酒,教坊樂作,少退,再拜。

    班首降階複位,陪位官皆再拜。

    奉送使副率太祝捧禦容匣出,宰執以下分左右前導,出衍慶宮門外,俟禦容匣升車,百官上馬後從,旗幟甲馬錦衣人等分左右導,香輿扇等前行。

    至都門郊外,俟禦容車少駐,導從官下馬,車前立班,再拜。

    奉送使副側侍不拜。

    班首詣香輿,跪上香,俯伏,興,還班,再拜辭訖,退。

    使副遂行。

    每程到館或廨舍内安駐。

    其道路儀衛,紅羅傘一,龍車一,其制以青布為亭子狀,安車上,駕以牛。

    又用駝五,旗鼓共五十,舁香輿一十人,導從六十人,執扇八人,兵士百人,護衛二十人以宗室猛安謀克子孫充。

    所過州縣,官屬公服出郭香果奉迎,再拜,班首上香奠酒,又再拜。

    送至郊外,再拜乃退。

    至會甯府,官屬備香輿奉迎如上儀,乘馬從至廟門外下馬,分左右導引。

    使副率太祝四員,捧禦容入廟,于中門外東壁幄次内奉置定,再拜,訖,退,擇日奉安。

    至日質明,差去官與本府官及建廟官等并公服,詣幄次前排立,先再拜,跪上香,樂作,奠酒,訖,又再拜。

    太祝捧禦容,衆官前導引,至殿下排立。

    禦容升殿奉安,訖,再拜,班首升殿,跪上香,讀祝,奠酒,樂作,少退再拜,訖,班首降階複位,同執事官再拜,訖,退。

     十五年二月,有司言東京開覺寺藏睿宗皇帝皂衣展裹真容,敕遷本京祖廟奉祀,仍易袍色。

    明年四月,诏依奉安睿宗禮,奉安世祖禦容于衍慶宮。

    前期,有司備香案、酒果、教坊樂。

    至日質明,親王宰執率百官公服迎引至衍慶宮,凡用甲騎百人,傘二人,扇十二人、香輿八人、彩輿十六人、從者二十四人、執事官二人,弩手控鶴各五十人、贊者二人、禮直官二人,六品以下官三十員公服乘馬前導。

    奉安訖,百官再拜,禮畢,退立宮門之外,迎駕朝谒。

    十六年正月,有司奏:“奉敕議世祖皇帝禦容當于何處安置。

    臣等參詳衍慶宮即漢之原廟,每遇太祖皇帝忌辰,百官朝拜。

    今世祖皇帝擇地修建殿位,庶可副嚴奉之意。

    ”從之。

    乃敕于聖武殿東西興建世祖、太宗、睿宗殿位。

    既而複欲擇地建太宗殿于歸仁館,有司言:“山陵太祖、太宗、睿宗共一兆域,太廟世祖、太祖、太宗、睿宗亦同堂異室。

    今于歸仁館興建太宗殿位,似與山陵、太廟之制不同。

    ”诏從前議,止于衍慶宮各建殿七間、閣五間、三門五間。

    乃定世祖殿曰廣德、閣曰燕昌,太宗殿曰丕承、閣曰光昭,睿宗殿曰天興、閣曰景福。

     十九年五月六日,奏告。

    七日,奉安。

    執事禮官二人,每位香案一、祭器席一、拜褥二、盥洗一、大勺篚巾全。

    前一日,太廟令率其屬掃除宮内外,又各設神座于殿上,又設親王宰執以下百官拜位于殿庭。

    又設盥洗位于東階下,執罍篚者位于其後。

    又于神位前各設北向拜褥位,并各設香案香爐匙合香酒花果器皿物等,依前來例。

    又于聖武殿上設香案爐匙合香等,又于殿下各設腰輿一、舁士一十六人、傘子各二人、執扇各十二人、導從弩手各三十人。

    前一日,清齋,親王于本府,百官于其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