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三 志第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
行禮官執事人等習儀,就祠所清齋。
其日質明,禮官率太廟署官等詣崇聖閣奉世祖禦容,每匣用内侍二人、太祝一員,禮官、署官前導,置于聖武殿神座。
禮直官引親王宰執百官公服于殿庭班立,七品以下班于殿門之外,贊者曰:“拜。
”在位官皆再拜。
禮直官引班首詣罍洗,盥手訖,升殿,詣神座前跪上香,訖,少退,再拜。
禮直官引班首降殿複位,贊者曰:“拜。
”在位官皆再拜,訖,禮直官導世祖禦容升腰輿,儀衛依次序導從,至廣德殿,百官後從,至庭下班位立。
禮官率太廟署官就腰輿内捧禦容,于殿上正面奉安訖,百官于階下,六品已下官于殿門外,立班。
贊者曰:“再拜。
”在位官皆再拜。
禮直官引班首盥洗,盥手訖,升殿,執事官等從升,詣禦容前,跪上香,奠酒,教坊樂作,少退再拜,訖,樂止。
禮直官引班首降殿複位,贊者曰:“拜。
”在位官皆再拜。
訖,禮官率太廟署官詣崇聖閣。
太祝内侍捧太宗禦容,禮官導太宗禦容置于聖武殿,行禮畢,以次奉安于丕承殿,行禮并如上儀。
次睿宗禦容奉安于天興殿,禮亦如之。
俟奉安禮畢,百官退。
二十一年閏三月,奉旨昭祖、景祖奉安燕昌閣上,肅宗、穆宗、康宗奉安閣下,明肅皇帝奉安崇聖閣下。
每位設黃羅幕一、黃羅明金柱衣二、紫羅地褥一、龍床一、踏床二、衣全,前期奏告。
四月一日奉安,五日親祀。
是年五月,遷聖安寺睿宗皇帝禦容于衍慶宮,皇太子親王宰執奉迎安置。
朝谒儀 大定十六年四月十九日,奉安世祖禦容,行朝谒之禮。
皇帝前一日齋于内殿,皇太子齋于本宮,親王齋于本府,百官齋于其第。
太廟令率其屬,于衍慶宮内外掃除,設親王百官拜位于殿庭,又設皇太子拜褥于親王百官位前。
宣徽院率其屬,于聖武門外之東設西向禦幄,靈星門東設皇太子幄次。
其日,有司列仗衛于應天門,俟奉安禦容訖,有司于殿上并神禦前設北向拜褥位,安置香爐香案并香酒器物等。
皇太子比至車駕進發已前,公服乘馬,本宮官屬導從,至衍慶宮門西下馬,步入幄次。
親王百官于衍慶宮門外西向立班。
俟車駕将至,典贊儀引皇太子出幄次,于親王百官班前奉迎。
導駕官,五品六品七品職官内差四十員于應天門外道南立班以俟。
皇帝服靴袍乘辇,從官傘扇侍衛如常儀。
敕旨用大安辇、儀仗一千人。
出應天門,閣門通喝:“導駕官再拜。
”訖,閣門傳敕:“道駕官上馬。
”分左右前導,至廟門外西偏下馬。
車駕至衍慶宮門外稍西降辇。
左右宣徽使前導,皇帝步入禦幄,簾降。
閣門先引親王、宰執、四品已上執事官,由東西偏門入,至殿庭分東西班相向立。
典贊儀引皇太子入,立于褥位之西,東向。
進香進酒等執事官并升階,于殿上分東西向以次立。
宣徽使跪奏:“請皇帝行朝谒之禮。
”簾卷,皇帝出幄。
宣徽使前導,至殿上褥位,北向立。
典贊儀引皇太子就褥位,閣門引親王宰執四品已上職事官回班,并北向立。
令中間歇空,不礙奏樂。
五品以下聖武門外、八品以下宮門外陪拜。
二宣徽使奏請,皇帝再拜,教坊樂作。
皇太子已下群官皆再拜。
請皇帝詣神禦前褥位,北向立,又請皇帝再拜,皇太子已下群官皆再拜。
請皇帝跪 ,三上香,三奠酒,俯伏,興。
又請皇帝再拜,皇太子已下群官皆再拜,訖,皇帝複位。
又請皇帝再拜,皇太子已下群官皆再拜。
宣徽使奏:“禮畢。
”已上拟八拜,宣徽院奏過,依舊例十二拜。
典贊儀引皇太子複立于褥位之西,東向。
閣門引親王宰執以下群官,東西相向立。
先引五品已下官出。
宣徽使前導,皇帝還禦幄,簾降。
典贊儀引皇太子,閣門分引殿庭百官,以次出。
宣徽使跪奏:“請皇帝還宮。
”簾卷,步出廟門外,升辇還宮,如來儀。
十九年舉安禮同。
朝拜儀 初,太祖忌辰,皇帝至褥位立,再拜。
稍東,西向,詣香案前,又再拜。
上香訖,複位,又再拜。
進食、奠茶、辭神皆再拜而退。
大定二十一年五月十二日,睿宗忌辰,有司更定儀禮。
前一日,宣徽院設禦幄于天興殿門外稍西。
至日質明,皇太子親王百官具公服于衍慶宮門外立班,奉迎。
皇帝乘馬至衍慶宮門外下馬,二宣徽使前導,步入宮門稍東。
皇帝乘辇,傘扇侍衛如常儀,至天興殿門外稍西。
皇帝降辇,入幄次,簾降,典贊儀引皇太
行禮官執事人等習儀,就祠所清齋。
其日質明,禮官率太廟署官等詣崇聖閣奉世祖禦容,每匣用内侍二人、太祝一員,禮官、署官前導,置于聖武殿神座。
禮直官引親王宰執百官公服于殿庭班立,七品以下班于殿門之外,贊者曰:“拜。
”在位官皆再拜。
禮直官引班首詣罍洗,盥手訖,升殿,詣神座前跪上香,訖,少退,再拜。
禮直官引班首降殿複位,贊者曰:“拜。
”在位官皆再拜,訖,禮直官導世祖禦容升腰輿,儀衛依次序導從,至廣德殿,百官後從,至庭下班位立。
禮官率太廟署官就腰輿内捧禦容,于殿上正面奉安訖,百官于階下,六品已下官于殿門外,立班。
贊者曰:“再拜。
”在位官皆再拜。
禮直官引班首盥洗,盥手訖,升殿,執事官等從升,詣禦容前,跪上香,奠酒,教坊樂作,少退再拜,訖,樂止。
禮直官引班首降殿複位,贊者曰:“拜。
”在位官皆再拜。
訖,禮官率太廟署官詣崇聖閣。
太祝内侍捧太宗禦容,禮官導太宗禦容置于聖武殿,行禮畢,以次奉安于丕承殿,行禮并如上儀。
次睿宗禦容奉安于天興殿,禮亦如之。
俟奉安禮畢,百官退。
二十一年閏三月,奉旨昭祖、景祖奉安燕昌閣上,肅宗、穆宗、康宗奉安閣下,明肅皇帝奉安崇聖閣下。
每位設黃羅幕一、黃羅明金柱衣二、紫羅地褥一、龍床一、踏床二、衣全,前期奏告。
四月一日奉安,五日親祀。
是年五月,遷聖安寺睿宗皇帝禦容于衍慶宮,皇太子親王宰執奉迎安置。
朝谒儀 大定十六年四月十九日,奉安世祖禦容,行朝谒之禮。
皇帝前一日齋于内殿,皇太子齋于本宮,親王齋于本府,百官齋于其第。
太廟令率其屬,于衍慶宮内外掃除,設親王百官拜位于殿庭,又設皇太子拜褥于親王百官位前。
宣徽院率其屬,于聖武門外之東設西向禦幄,靈星門東設皇太子幄次。
其日,有司列仗衛于應天門,俟奉安禦容訖,有司于殿上并神禦前設北向拜褥位,安置香爐香案并香酒器物等。
皇太子比至車駕進發已前,公服乘馬,本宮官屬導從,至衍慶宮門西下馬,步入幄次。
親王百官于衍慶宮門外西向立班。
俟車駕将至,典贊儀引皇太子出幄次,于親王百官班前奉迎。
導駕官,五品六品七品職官内差四十員于應天門外道南立班以俟。
皇帝服靴袍乘辇,從官傘扇侍衛如常儀。
敕旨用大安辇、儀仗一千人。
出應天門,閣門通喝:“導駕官再拜。
”訖,閣門傳敕:“道駕官上馬。
”分左右前導,至廟門外西偏下馬。
車駕至衍慶宮門外稍西降辇。
左右宣徽使前導,皇帝步入禦幄,簾降。
閣門先引親王、宰執、四品已上執事官,由東西偏門入,至殿庭分東西班相向立。
典贊儀引皇太子入,立于褥位之西,東向。
進香進酒等執事官并升階,于殿上分東西向以次立。
宣徽使跪奏:“請皇帝行朝谒之禮。
”簾卷,皇帝出幄。
宣徽使前導,至殿上褥位,北向立。
典贊儀引皇太子就褥位,閣門引親王宰執四品已上職事官回班,并北向立。
令中間歇空,不礙奏樂。
五品以下聖武門外、八品以下宮門外陪拜。
二宣徽使奏請,皇帝再拜,教坊樂作。
皇太子已下群官皆再拜。
請皇帝詣神禦前褥位,北向立,又請皇帝再拜,皇太子已下群官皆再拜。
請皇帝跪 ,三上香,三奠酒,俯伏,興。
又請皇帝再拜,皇太子已下群官皆再拜,訖,皇帝複位。
又請皇帝再拜,皇太子已下群官皆再拜。
宣徽使奏:“禮畢。
”已上拟八拜,宣徽院奏過,依舊例十二拜。
典贊儀引皇太子複立于褥位之西,東向。
閣門引親王宰執以下群官,東西相向立。
先引五品已下官出。
宣徽使前導,皇帝還禦幄,簾降。
典贊儀引皇太子,閣門分引殿庭百官,以次出。
宣徽使跪奏:“請皇帝還宮。
”簾卷,步出廟門外,升辇還宮,如來儀。
十九年舉安禮同。
朝拜儀 初,太祖忌辰,皇帝至褥位立,再拜。
稍東,西向,詣香案前,又再拜。
上香訖,複位,又再拜。
進食、奠茶、辭神皆再拜而退。
大定二十一年五月十二日,睿宗忌辰,有司更定儀禮。
前一日,宣徽院設禦幄于天興殿門外稍西。
至日質明,皇太子親王百官具公服于衍慶宮門外立班,奉迎。
皇帝乘馬至衍慶宮門外下馬,二宣徽使前導,步入宮門稍東。
皇帝乘辇,傘扇侍衛如常儀,至天興殿門外稍西。
皇帝降辇,入幄次,簾降,典贊儀引皇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