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王子從恪為梁王,監國。
即自為太師、軍馬都元帥、尚書令,尋自稱左丞相、都元帥、尚書令、鄭王。
弟倚平章政事,侃殿前都點檢,其黨孛術魯哥禦史中丞,韓铎副元帥兼知開封府,折希顔、藥安國、張軍奴、完顔合答并元帥,師肅左右司郎中,賈良兵部郎中兼右司都事,又署工部尚書溫迪罕二十、吏部侍郎劉仲周并為參知政事,宣徽使奧屯舜卿為尚書左丞,戶部侍郎張正倫為尚書右丞,左右司都事張節為左右司郎中,尚書省掾元好問為左右司員外郎,都轉運知事王天祺、懷州同知康瑭并為左右司都事。
開封判官李禹翼棄官去。
戶部主事鄭著召不起。
是日,右副點檢溫敦阿裡,左右懷員外郎聶天骥,禦史大夫裴滿阿虎帶,谏議大夫、左右司郎中烏古孫奴申,左副點檢完顔阿散,奉禦忙哥,講議蒲察琦并死之。
遂送款大元軍前。
癸酉,大元将碎不泬進兵汴京。
甲戌,立閱随駕官屬軍民子女于省署,及禁民間嫁娶,括京城财。
兩宮值變不果行,答失不以其父咬住、四喜以其妻奪門而出,庚午至歸德。
上怒二人,皆斬于市。
乙亥,遣右宣徽提點近侍局事移剌粘古如徐州,相地形,察倉庫虛實。
白華如鄧州召兵。
二月丙子朔。
魚山張瓛殺元帥完顔忽土,行省忽斜虎自率兵讨之,會從宜嚴祿誅瓛,乃還。
括城中糧。
知歸德府事石盞女魯懽為樞密副使、權參知政事。
留元帥官奴忠孝軍四百五十人,都尉馬用軍二百八十餘人,發餘軍赴宿、徐、陳三州就糧。
三月乙醜,石盞女魯懽乞盡散衛兵出城就食。
官奴私與國用安謀,邀上幸海州,不從。
蔡帥烏石論鎬以糧四百餘斛至歸德,表請臨幸,上遣學士烏石論蒲鮮以幸蔡之意谕其州人。
戊辰,官奴以忠孝軍為亂,攻殺馬用,遂殺尚書左丞李蹊、參知政事石盞女魯懽、點檢徒單長樂,從官右丞已下三百餘人。
上赦官奴,暴女魯懽罪狀,以官奴為樞密副使、權參知政事,左右司郎中張天綱為戶部侍郎、權參知政事。
辛卯,官奴真授參知政事,兼左副元帥。
官奴以上居照碧堂,禁近諸臣無一人敢奏對者。
上日悲泣言曰:“自古無不亡之國、不死之主,但恨朕不知用人,緻為此奴所囚耳。
”遂與内局令宋圭等謀誅官奴。
夏四月壬午,徐州行省完顔忽斜貢執王德全并其子誅之,及其黨王琳、楊璝、斜卯延壽。
召經曆商瑀用之。
魚山從宜嚴祿叛歸漣水。
庚寅,陳州都尉李順兒殺行省粘葛奴申及招撫使劉天起,送款于崔立。
張俊民、李琦奔汴京。
王壁還歸德。
癸巳,崔立以梁王從恪、荊王守純及及諸宗室男女五百餘人至青城,皆及于難。
甲午,兩宮北遷。
甲辰,鄧州節度使移剌瑗以其城叛,與白華俱亡入宋。
六月己卯,官奴及其黨阿裡合、白進皆伏誅。
上禦雙門,赦忠孝軍,以安反側。
遂決策遷蔡,诏蔡、息、陳、颍各以兵來迓。
中京留守、權參政烏林答胡土棄城奔蔡。
壬午,中京破,留守兼便宜總帥強伸死之。
戊子,召徐州行省完顔忽斜虎赴行在所,以抹撚兀典代行省事,郭恩為總帥兼節度使。
辛卯,上發歸德,留元帥王璧守之。
壬辰,次亳州。
癸巳,以亳州節度使王進、同知節度使王賓征民丁運鐵甲糗糧,留權參政張天綱董之,就遷有功将士。
臨淄郡王王義深據靈璧望口寨以叛,遣近侍直長女奚烈完出将徐、宿兵讨之,義深敗走漣水,入宋。
丙申,亳州鎮防軍崔複哥殺守臣王賓等,張天綱以便宜授複哥節度使,罷運鐵甲糗糧,州人乃安。
己亥,上入蔡州,诏尚書省為書召武仙會兵入援。
徐州行省抹撚兀典赴蔡州。
起複右丞相緻仕賽不代行省事。
七月癸卯朔,曲赦蔡州管内雜犯死罪以下。
官吏軍民普覃兩官,經應辦者更遷一官。
弛門禁,通衆貨,蔡人便之。
乙巳,以烏古論鎬為禦史大夫,總帥如故,張天綱為禦史中丞,仍權參政,完顔藥師為鎮南軍節度使,兼蔡州管内觀察使。
戊申,左右司郎中烏古論蒲鮮兼息州刺史,權元帥右都監,行帥府事。
征行元帥權總帥婁室簽樞密院事。
己酉,選室女備宮中使令,已得數人,以右丞忽斜虎谏,留識文義者一人,餘聽自便。
乙卯,遣魏璠征武仙兵。
丁巳,護衛蒲鮮石魯負祖宗禦容至自汴,敕有司奉安于乾元寺。
前禦史中丞蒲察世達、西面元帥把撒合自汴來歸。
辛酉,武仙劫将士,謀取宋金州,至淅水衆潰。
行六部尚書盧芝、侍郎石玠謀歸蔡州,仙追芝不及,遂殺玠。
丁卯,定進馬遷賞格,又定括馬罪格,以簽樞密院事權參政事抹撚兀典領其事。
遣使分詣諸道,選兵會于蔡。
己巳,以蒲察世達為吏部侍郎,權行六部尚書。
八月癸酉朔,以秦州元帥粘哥完展權參知政事,行省事于陝西。
谕以蠟書,期九月中征兵上會于饒豐關,欲出宋不意,以取興元。
甲戌,大元使王楫谕宋還,宋以軍護其行,青山招撫盧進得邏吏言以聞,上為之懼。
丁醜,上閱兵于見山亭。
癸未,元帥楚〈王弁〉複立壽州于蒙城,诏遷賞有差,州縣官皆令真授。
乙酉,大元召宋兵攻唐州,元帥右監軍烏古論黑漢死于戰,主帥蒲察某為部曲兵所食。
城破,宋人求食人者
即自為太師、軍馬都元帥、尚書令,尋自稱左丞相、都元帥、尚書令、鄭王。
弟倚平章政事,侃殿前都點檢,其黨孛術魯哥禦史中丞,韓铎副元帥兼知開封府,折希顔、藥安國、張軍奴、完顔合答并元帥,師肅左右司郎中,賈良兵部郎中兼右司都事,又署工部尚書溫迪罕二十、吏部侍郎劉仲周并為參知政事,宣徽使奧屯舜卿為尚書左丞,戶部侍郎張正倫為尚書右丞,左右司都事張節為左右司郎中,尚書省掾元好問為左右司員外郎,都轉運知事王天祺、懷州同知康瑭并為左右司都事。
開封判官李禹翼棄官去。
戶部主事鄭著召不起。
是日,右副點檢溫敦阿裡,左右懷員外郎聶天骥,禦史大夫裴滿阿虎帶,谏議大夫、左右司郎中烏古孫奴申,左副點檢完顔阿散,奉禦忙哥,講議蒲察琦并死之。
遂送款大元軍前。
癸酉,大元将碎不泬進兵汴京。
甲戌,立閱随駕官屬軍民子女于省署,及禁民間嫁娶,括京城财。
兩宮值變不果行,答失不以其父咬住、四喜以其妻奪門而出,庚午至歸德。
上怒二人,皆斬于市。
乙亥,遣右宣徽提點近侍局事移剌粘古如徐州,相地形,察倉庫虛實。
白華如鄧州召兵。
二月丙子朔。
魚山張瓛殺元帥完顔忽土,行省忽斜虎自率兵讨之,會從宜嚴祿誅瓛,乃還。
括城中糧。
知歸德府事石盞女魯懽為樞密副使、權參知政事。
留元帥官奴忠孝軍四百五十人,都尉馬用軍二百八十餘人,發餘軍赴宿、徐、陳三州就糧。
三月乙醜,石盞女魯懽乞盡散衛兵出城就食。
官奴私與國用安謀,邀上幸海州,不從。
蔡帥烏石論鎬以糧四百餘斛至歸德,表請臨幸,上遣學士烏石論蒲鮮以幸蔡之意谕其州人。
戊辰,官奴以忠孝軍為亂,攻殺馬用,遂殺尚書左丞李蹊、參知政事石盞女魯懽、點檢徒單長樂,從官右丞已下三百餘人。
上赦官奴,暴女魯懽罪狀,以官奴為樞密副使、權參知政事,左右司郎中張天綱為戶部侍郎、權參知政事。
辛卯,官奴真授參知政事,兼左副元帥。
官奴以上居照碧堂,禁近諸臣無一人敢奏對者。
上日悲泣言曰:“自古無不亡之國、不死之主,但恨朕不知用人,緻為此奴所囚耳。
”遂與内局令宋圭等謀誅官奴。
夏四月壬午,徐州行省完顔忽斜貢執王德全并其子誅之,及其黨王琳、楊璝、斜卯延壽。
召經曆商瑀用之。
魚山從宜嚴祿叛歸漣水。
庚寅,陳州都尉李順兒殺行省粘葛奴申及招撫使劉天起,送款于崔立。
張俊民、李琦奔汴京。
王壁還歸德。
癸巳,崔立以梁王從恪、荊王守純及及諸宗室男女五百餘人至青城,皆及于難。
甲午,兩宮北遷。
甲辰,鄧州節度使移剌瑗以其城叛,與白華俱亡入宋。
六月己卯,官奴及其黨阿裡合、白進皆伏誅。
上禦雙門,赦忠孝軍,以安反側。
遂決策遷蔡,诏蔡、息、陳、颍各以兵來迓。
中京留守、權參政烏林答胡土棄城奔蔡。
壬午,中京破,留守兼便宜總帥強伸死之。
戊子,召徐州行省完顔忽斜虎赴行在所,以抹撚兀典代行省事,郭恩為總帥兼節度使。
辛卯,上發歸德,留元帥王璧守之。
壬辰,次亳州。
癸巳,以亳州節度使王進、同知節度使王賓征民丁運鐵甲糗糧,留權參政張天綱董之,就遷有功将士。
臨淄郡王王義深據靈璧望口寨以叛,遣近侍直長女奚烈完出将徐、宿兵讨之,義深敗走漣水,入宋。
丙申,亳州鎮防軍崔複哥殺守臣王賓等,張天綱以便宜授複哥節度使,罷運鐵甲糗糧,州人乃安。
己亥,上入蔡州,诏尚書省為書召武仙會兵入援。
徐州行省抹撚兀典赴蔡州。
起複右丞相緻仕賽不代行省事。
七月癸卯朔,曲赦蔡州管内雜犯死罪以下。
官吏軍民普覃兩官,經應辦者更遷一官。
弛門禁,通衆貨,蔡人便之。
乙巳,以烏古論鎬為禦史大夫,總帥如故,張天綱為禦史中丞,仍權參政,完顔藥師為鎮南軍節度使,兼蔡州管内觀察使。
戊申,左右司郎中烏古論蒲鮮兼息州刺史,權元帥右都監,行帥府事。
征行元帥權總帥婁室簽樞密院事。
己酉,選室女備宮中使令,已得數人,以右丞忽斜虎谏,留識文義者一人,餘聽自便。
乙卯,遣魏璠征武仙兵。
丁巳,護衛蒲鮮石魯負祖宗禦容至自汴,敕有司奉安于乾元寺。
前禦史中丞蒲察世達、西面元帥把撒合自汴來歸。
辛酉,武仙劫将士,謀取宋金州,至淅水衆潰。
行六部尚書盧芝、侍郎石玠謀歸蔡州,仙追芝不及,遂殺玠。
丁卯,定進馬遷賞格,又定括馬罪格,以簽樞密院事權參政事抹撚兀典領其事。
遣使分詣諸道,選兵會于蔡。
己巳,以蒲察世達為吏部侍郎,權行六部尚書。
八月癸酉朔,以秦州元帥粘哥完展權參知政事,行省事于陝西。
谕以蠟書,期九月中征兵上會于饒豐關,欲出宋不意,以取興元。
甲戌,大元使王楫谕宋還,宋以軍護其行,青山招撫盧進得邏吏言以聞,上為之懼。
丁醜,上閱兵于見山亭。
癸未,元帥楚〈王弁〉複立壽州于蒙城,诏遷賞有差,州縣官皆令真授。
乙酉,大元召宋兵攻唐州,元帥右監軍烏古論黑漢死于戰,主帥蒲察某為部曲兵所食。
城破,宋人求食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