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哀宗下
九月戊寅朔,诏減親衛軍。
己醜,軍士殺鄭門守者出奔。
壬辰,起上黨公張開及臨淄郡王王義深、廣平郡王範成進為元帥。
以前禦史大夫完顔合周權參知政事。
乙未,以榜召民賣放下年軍需錢,上戶田租如之。
辛醜,夜大雷,工部尚書蒲乃速震死。
閏月戊申朔,遣使以鐵券一、虎符六、大信牌十、織金龍文禦衣一、越王玉魚帶一、弓矢二賜兖王用安,其父母妻皆贈封之。
又以世襲宣命十、郡王宣命十、玉免鹘帶十付用安,其同盟可賜者即賜之。
辛亥,遣張開、溫撒辛、劉益、高顯率步軍護陳留、通許糧道。
罷貧民進獻糧。
戊午,招鄉導。
己未,有箭射入宮中,書奸臣姓名,兩日而再得之。
辛酉,再括京城粟,以禦史大夫合周、點檢徒單百家等主之。
丙寅,括粟使者兵馬都總領完顔九住以粟有蓬稗,杖殺孝婦于省門。
十月,以前司農卿李渙飛語,诏左丞李蹊、戶部侍郎楊綎系獄,将以軍儲失計坐罪。
俄蹊、綎并除名,而止籍綎家赀。
渙遂權戶部尚書。
尋赦殘欠糧,其應以糧事系者皆釋之。
诏征諸道軍,期以十二月一日入援。
十一月丁未朔,賜貧民粥。
平章政事侯摯緻仕。
左司郎中斜卯愛實以言事忤近侍,送有司,尋釋之。
己酉,衛州軍校白晝取豐備倉米。
壬子,京城人相食。
癸醜,诏曹門、宋門放士民出就食。
壬戌,召諸将相入議事。
兖王用安率兵至徐州,元帥王德全閉城不納。
會劉安國與宿帥衆僧奴引兵入援,至臨渙,用安使人劫殺之,攻徐州久不能下,退保漣水。
制使因世英以用安不赴援,還至宿州西,遇大元兵,死之。
丙寅,河、解元帥權興寶軍節度使趙偉襲據陝州以叛,殺行省阿不罕奴十剌以下凡二十一人,誣阿不罕奴十剌等反狀以聞。
上知其冤,不能直其事,就授偉元帥左監軍,兼西安軍節度使,行總帥府事。
偉尋亦歸北。
十二月丙子朔,以事勢危急,遣近侍即白華問計,華對以紀季以酅入齊之義,遂以為右司郎中。
甲申,诏議親出。
乙酉,再議于大慶殿,上欲以官奴、高顯、劉益為元帥,不果。
是日,除拜扈從及守京城官。
以右丞相、樞密使兼左副元帥賽不,平章政事、權樞密使兼右副元帥白撒,右副元帥兼樞密副使權參知政事訛出,兵部書權尚書左丞李蹊,元帥左監軍行總帥府事徒單百家等率諸軍扈從。
參知政事兼樞密院副使完顔奴申,樞密副使兼知開封府權參知政事習捏阿不,裡城四面都總領、戶部尚書完顔珠顆,外城東面元帥把撒合,南面元帥術甲咬住,西面元帥崔立,北面元帥孛術魯買奴等留守。
除拜既定,以京城付之。
擢魏璠翰林修撰,如鄧州招武仙入援。
丁亥,上禦端門,發府庫及兩府器皿宮人衣物賜将士。
戊戌,官奴、阿裡合謀立荊王不果,朝廷知其謀,置不問。
庚子,上發南京,與太後、皇後、諸妃别,太恸。
行次公主苑,太後遣中官持米肉遍犒軍士。
辛醜,至開陽門外,麾百官退。
诏谕戍兵曰:“社稷宗廟在此,汝等壯士也,毋以不預進發之數,便謂無功,若保守無虞,将來功賞顧豈在戰士下?”聞者皆灑泣。
是日,鞏昌元帥完顔忽斜虎至自金昌,為上言京西三百裡之間無井竈,不可往,東行之議遂決,以為尚書右丞從行,遂次陳留。
壬寅,次杞縣。
癸卯,次黃城。
丞相完顔賽不之子按春有罪,伏誅。
甲辰,次黃陵堈。
乙巳,諸将請幸河朔,從之。
二年正月丙午朔,濟河,北風大作,後軍不克濟。
丁未,大元兵追擊于南岸,元帥完顔豬兒、賀都喜死之,建威都尉完顔兀論出降。
己酉,上哭祭戰死士于河北岸,皆贈官,斬兀論出二弟以殉。
赦河朔,招集兵糧,議取衛州。
元帥蒲察官奴将忠孝軍千人,東面元帥高顯、果毅都尉粘哥咬住領軍萬人為前鋒,至蒲城。
庚戌,上次漚麻岡,平章政事白撒、元帥和速嘉兀底不繼至。
辛亥,白撒引兵攻衛州,不克。
乙卯,聞大元兵自河南渡河,至衛之西南,遂退師,丁巳,戰于白公廟,白撒敗績,棄軍東遁。
元帥劉益、上黨公張開亦遁,并為民家所殺。
益部曲王全降。
戊午,上進次蒲城,複還魏樓村。
李辛自汴京出奔,伏誅。
己未,上以白撒謀,夜棄六軍渡河,與副元帥、合裡合六七人走歸德。
庚申,諸軍始知上已往,遂潰。
辛酉,司農大卿蒲察世達、元帥完顔忽土出歸德西門,奉迎上入歸德。
赦在府囚。
軍民普覃一官,賜進士終場王輔以下十六人出身。
遣奉禦術甲塔失不、後弟徒單四喜往汴京奉迎兩宮。
白撒還自蒲城,聚兵于大橋,不敢入。
壬戌,遣使召白撒至,數其罪,下之獄,仍籍其家财賜将士,曰:“汝輩宜竭忠力,毋如斯人誤國。
”人予金一兩。
七日,白撒及其子忽土鄰皆死獄中。
右丞相賽不緻仕。
右丞完顔忽斜虎行省事于徐州。
官奴再請率兵北渡,女魯懽不可。
遣歸德知府行戶部尚書蒲察世達、都轉運使張俊民如陳、蔡取糧,以元帥李琦、王璧護之。
戊辰,安平都尉、京城西面元帥崔立與其黨韓铎、藥安國等舉兵為亂,殺參知政事完顔奴申、樞密副使完顔斜撚阿不,勒兵入見太後,傳令召衛
己醜,軍士殺鄭門守者出奔。
壬辰,起上黨公張開及臨淄郡王王義深、廣平郡王範成進為元帥。
以前禦史大夫完顔合周權參知政事。
乙未,以榜召民賣放下年軍需錢,上戶田租如之。
辛醜,夜大雷,工部尚書蒲乃速震死。
閏月戊申朔,遣使以鐵券一、虎符六、大信牌十、織金龍文禦衣一、越王玉魚帶一、弓矢二賜兖王用安,其父母妻皆贈封之。
又以世襲宣命十、郡王宣命十、玉免鹘帶十付用安,其同盟可賜者即賜之。
辛亥,遣張開、溫撒辛、劉益、高顯率步軍護陳留、通許糧道。
罷貧民進獻糧。
戊午,招鄉導。
己未,有箭射入宮中,書奸臣姓名,兩日而再得之。
辛酉,再括京城粟,以禦史大夫合周、點檢徒單百家等主之。
丙寅,括粟使者兵馬都總領完顔九住以粟有蓬稗,杖殺孝婦于省門。
十月,以前司農卿李渙飛語,诏左丞李蹊、戶部侍郎楊綎系獄,将以軍儲失計坐罪。
俄蹊、綎并除名,而止籍綎家赀。
渙遂權戶部尚書。
尋赦殘欠糧,其應以糧事系者皆釋之。
诏征諸道軍,期以十二月一日入援。
十一月丁未朔,賜貧民粥。
平章政事侯摯緻仕。
左司郎中斜卯愛實以言事忤近侍,送有司,尋釋之。
己酉,衛州軍校白晝取豐備倉米。
壬子,京城人相食。
癸醜,诏曹門、宋門放士民出就食。
壬戌,召諸将相入議事。
兖王用安率兵至徐州,元帥王德全閉城不納。
會劉安國與宿帥衆僧奴引兵入援,至臨渙,用安使人劫殺之,攻徐州久不能下,退保漣水。
制使因世英以用安不赴援,還至宿州西,遇大元兵,死之。
丙寅,河、解元帥權興寶軍節度使趙偉襲據陝州以叛,殺行省阿不罕奴十剌以下凡二十一人,誣阿不罕奴十剌等反狀以聞。
上知其冤,不能直其事,就授偉元帥左監軍,兼西安軍節度使,行總帥府事。
偉尋亦歸北。
十二月丙子朔,以事勢危急,遣近侍即白華問計,華對以紀季以酅入齊之義,遂以為右司郎中。
甲申,诏議親出。
乙酉,再議于大慶殿,上欲以官奴、高顯、劉益為元帥,不果。
是日,除拜扈從及守京城官。
以右丞相、樞密使兼左副元帥賽不,平章政事、權樞密使兼右副元帥白撒,右副元帥兼樞密副使權參知政事訛出,兵部書權尚書左丞李蹊,元帥左監軍行總帥府事徒單百家等率諸軍扈從。
參知政事兼樞密院副使完顔奴申,樞密副使兼知開封府權參知政事習捏阿不,裡城四面都總領、戶部尚書完顔珠顆,外城東面元帥把撒合,南面元帥術甲咬住,西面元帥崔立,北面元帥孛術魯買奴等留守。
除拜既定,以京城付之。
擢魏璠翰林修撰,如鄧州招武仙入援。
丁亥,上禦端門,發府庫及兩府器皿宮人衣物賜将士。
戊戌,官奴、阿裡合謀立荊王不果,朝廷知其謀,置不問。
庚子,上發南京,與太後、皇後、諸妃别,太恸。
行次公主苑,太後遣中官持米肉遍犒軍士。
辛醜,至開陽門外,麾百官退。
诏谕戍兵曰:“社稷宗廟在此,汝等壯士也,毋以不預進發之數,便謂無功,若保守無虞,将來功賞顧豈在戰士下?”聞者皆灑泣。
是日,鞏昌元帥完顔忽斜虎至自金昌,為上言京西三百裡之間無井竈,不可往,東行之議遂決,以為尚書右丞從行,遂次陳留。
壬寅,次杞縣。
癸卯,次黃城。
丞相完顔賽不之子按春有罪,伏誅。
甲辰,次黃陵堈。
乙巳,諸将請幸河朔,從之。
二年正月丙午朔,濟河,北風大作,後軍不克濟。
丁未,大元兵追擊于南岸,元帥完顔豬兒、賀都喜死之,建威都尉完顔兀論出降。
己酉,上哭祭戰死士于河北岸,皆贈官,斬兀論出二弟以殉。
赦河朔,招集兵糧,議取衛州。
元帥蒲察官奴将忠孝軍千人,東面元帥高顯、果毅都尉粘哥咬住領軍萬人為前鋒,至蒲城。
庚戌,上次漚麻岡,平章政事白撒、元帥和速嘉兀底不繼至。
辛亥,白撒引兵攻衛州,不克。
乙卯,聞大元兵自河南渡河,至衛之西南,遂退師,丁巳,戰于白公廟,白撒敗績,棄軍東遁。
元帥劉益、上黨公張開亦遁,并為民家所殺。
益部曲王全降。
戊午,上進次蒲城,複還魏樓村。
李辛自汴京出奔,伏誅。
己未,上以白撒謀,夜棄六軍渡河,與副元帥、合裡合六七人走歸德。
庚申,諸軍始知上已往,遂潰。
辛酉,司農大卿蒲察世達、元帥完顔忽土出歸德西門,奉迎上入歸德。
赦在府囚。
軍民普覃一官,賜進士終場王輔以下十六人出身。
遣奉禦術甲塔失不、後弟徒單四喜往汴京奉迎兩宮。
白撒還自蒲城,聚兵于大橋,不敢入。
壬戌,遣使召白撒至,數其罪,下之獄,仍籍其家财賜将士,曰:“汝輩宜竭忠力,毋如斯人誤國。
”人予金一兩。
七日,白撒及其子忽土鄰皆死獄中。
右丞相賽不緻仕。
右丞完顔忽斜虎行省事于徐州。
官奴再請率兵北渡,女魯懽不可。
遣歸德知府行戶部尚書蒲察世達、都轉運使張俊民如陳、蔡取糧,以元帥李琦、王璧護之。
戊辰,安平都尉、京城西面元帥崔立與其黨韓铎、藥安國等舉兵為亂,殺參知政事完顔奴申、樞密副使完顔斜撚阿不,勒兵入見太後,傳令召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