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關燈
甯宮。

    命有司祈雨。

     五月甲辰朔,日有食之。

    戊申,如泰和宮。

    辛亥,初薦新于太廟。

    壬戌,谕有司曰:“金井捺缽不過二三日留,朕之所止,一涼廈足矣。

    若加修治,徒費人力。

    其藩籬不急處,用圍幕可也。

    ”甲子,更泰和宮曰慶甯,長樂川曰雲龍。

    己巳,敕禦史台,京師拜廟及巡幸所過州縣,止令灑掃,不得以黃土覆道,違者糾之。

     六月辛卯,谕尚書省,諸路禾稼及雨多寡,令州郡以聞。

     七月辛亥,有司奏還宮日請用黃麾仗。

    不許。

    乙卯,朝獻于衍慶宮。

     八月丙申,鳳凰見于磁州武安縣鼓山石聖台。

    丁酉,還宮。

    皇太生。

     九月壬寅朔,天壽節,宋、高麗、夏遣使來賀。

    甲寅,以拱衛直都指揮使完顔瑭等為賀宋生日使,且戒之曰:“兩國和好久矣,不宜争細故,傷大體。

    ”癸亥,以皇子生,親謝南北郊。

    庚午,封皇子為葛王。

    冬十月戊寅,報謝于太廟及山陵。

    甲申,以鳳凰見,诏中外。

    丙戌,獵近郊。

    壬辰,遣尚辇局副使李仲元為高麗國生日使。

    以宿直将軍纥石烈毅為夏國生日使,瀛王府司馬獨吉溫為橫賜使。

     十一月甲辰,更定德運為土,臘用辰。

    以西京留守宗浩為樞密使。

    戊申,以更定德運,诏中外。

    庚申,初命外官三品到任進表稱謝。

    甲子,幸玉虛觀,遣使報謝于太清宮。

     十二月癸酉,以皇子晬日,放僧道戒牒三千。

    以武安軍節度使徒單公弼等為賀宋正旦使。

    戊寅,冬獵。

    庚辰,報謝于高禖。

    丁酉,還都。

     閏月庚戌,司空襄薨。

    癸醜,初命監察禦史非特旨不許舉官。

    辛酉,遣使報謝于北嶽。

    定人戶物力随時推收法。

    丁卯,遣使報謝于長白山。

    冬,無雪。

     三年春正月辛未朔,宋、高麗、夏遣使來賀。

    癸酉,遣官祈雪于北嶽。

    丁醜,朝獻于衍慶宮。

    己卯,以樞密使宗浩為尚書右丞相,右丞完顔匡為左丞,參知政事仆散揆為右丞,禦史中丞孫即康、刑部尚書賈铉并為參知政事。

    庚辰,如建春宮。

     二月癸醜,還宮。

    甲子,定諸職官省親拜墓給假例。

     三月壬申,平章政事張萬公緻仕。

    庚辰,如萬甯宮。

    丁亥,定從人銅牌賣毀罪賞制。

    庚寅,定職官應遷三品格,刺史以上及随朝資曆在刺史以上身故者,每半年一次敷奏。

    甲午,如玉泉山。

    丙申,以殿前都點檢仆散端為禦史大夫。

     四月乙巳,禘于太廟。

    敕點檢司:“緻仕官入宮,年高艱于步履者,并聽策杖,仍令舍人護衛扶之。

    ”丁巳,敕有司祈雨,仍頒土龍法。

    己未,命吏部侍郎李炳、國子司業蒙括仁本、知登聞檢院喬宇等再詳定《儀禮》。

    庚申,谕省司:“宮中所用物,如民間難得,勿強市之。

    ”癸亥,尚書省奏,遣官分路覆實禦史所察事。

     五月壬申,以重五,拜天,射柳,上三發三中。

    四品以上官侍宴魚藻殿。

    以天氣方暑,命兵士甲者釋之。

    丙戌,以定律令、正土德、鳳凰來、皇嗣建,大赦。

    辛卯,皇子葛王薨。

    壬辰,定擅增減宮門鎖鑰罪。

    丙申,作太極宮。

     六月己亥,太白晝見。

    壬寅,诏選聰明方正之士為修起居注。

    又诘點檢司,諸親軍所設教授及授業人若幹,其為教何法,通大義者幾人,各具以聞。

    戊申,定職官追贈法,惟嘗犯贓罪者不在追贈之列。

    壬戌,遣官行視中都田禾雨澤分數。

     七月壬申,朝獻于衍慶宮。

    乙亥,定大臣薨百官奉慰禮。

    庚辰,獵于近郊。

    丁亥,上谕宰臣:“凡奏事,朕欲徐思或如己者,若除授事,可俟三五日再奏,餘并二十日奏之。

    ” 八月丙辰,還宮。

    庚申,命編修官左容充宮教,賜銀、币。

     九月丙寅朔,天壽節,宋、高麗、夏遣使來賀。

    壬申,以刑部尚書承晖等為賀宋生日使。

    戊子,以萬甯宮提舉司隸工部。

    壬辰,诏定千戶謀克受随處捕盜官公移,盜急,不即以衆應之者罪有差。

    召右丞相宗浩還朝。

    冬十月戊戌,日将暮,赤如赭。

    己亥,大風。

    甲辰,申、酉間天大赤,夜将旦亦如之。

    壬子,右丞仆散揆至自北邊,丙辰,召至香閣慰勞之。

    以尚食局使師孝為高麗生日使。

    庚申,尚書左丞完顔匡等進《世宗實錄》。

    上降座,立受之。

    壬戌,以薊州刺史完顔太平為夏國生日使。

    奉禦完顔阿魯帶以使宋還,言宋權臣韓侂胄市馬厲兵,将謀北侵。

    上怒,以為生事,笞之五十,出為彰德府判官。

    及淮平陷,乃擢為安國軍節度副使。

    丁卯,谕尚書省:“士庶陳言皆從所司以聞,自今可悉令詣阙,量與食直,仍給官居之。

    其言切直及系利害重者,并三日内奏聞。

    ” 十一月辛未,以簽樞密院事獨吉思忠等為賀宋正旦使。

    丁醜,冬獵,以獲兔,薦山陵。

    甲午,诏監察等察事可二年一出。

     十二月庚子,谕宰臣曰:“賀正宋使且至,可令監察随之,以為常。

    ”壬寅,還都。

    己酉,賜天長觀額為太極宮。

    辛亥,诏諸親王、公主每歲寒食、十月朔聽朝谒興、裕二陵,忌辰亦如之。

    癸醜,诏遣監察禦史分按諸路,所遣者女直人,即以漢人朝臣偕,所遣者漢人,即以女直朝臣偕。

    戊午,敕行宮名曰光春,其朝殿曰蘭臯,寝殿曰輝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