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本紀第四

關燈
史大夫。

    乙亥,兵部尚書秉德進三角羊。

    己卯,诏減常膳羊豕五之二。

    癸未,以尚書左丞宗憲為行台平章政事,同判大宗正事亮為尚書左丞。

    十二月戊午,參知政事韓昉罷。

    兵部尚書秉德為參知政事。

     八年正月庚申朔,宋、高麗、夏遣使來賀。

    丙子,萬壽節,宋、高麗、夏遣使來賀。

    二月壬子,以哥魯葛波古等為橫賜高麗、夏國使。

    甲寅,以大理卿宗安等為高麗王晛封冊使。

    乙卯,上如天開殿。

    四月戊子朔,日有食之。

    辛醜,遣參知政事秉德等為廉察官吏。

    庚戌,至自天開殿。

    甲寅,《遼史》成。

    六月乙卯,平章政事蕭仲恭為行台左丞相,左丞亮為平章政事,都點檢唐括辯為尚書左丞。

    高麗遣使謝封冊。

     七月乙亥,禦史大夫仆散彎罷,以侍衛親軍都指揮使阿魯帶為禦史大夫。

    戊寅,以尚書左丞唐括辯奉職不謹,杖之。

    八月戊戌,宗弼進《太祖實錄》,上焚香立受之。

    庚子,以尚書左丞相勖領行台尚書省事,右丞相宗賢為太保、尚書左丞相。

    丙午,以行台左丞相蕭仲恭為尚書右丞相。

    閏月庚申,宰臣以西林多鹿,請上獵。

    上恐害稼,不允。

    丙寅,太廟成。

    九月丙申,尚書左丞唐括辯罷。

    以左宣徽使禀為尚書左丞。

    十月辛酉,太師、領三省事、都元帥、越國王宗弼薨。

     十一月壬辰,太白經天。

    乙未,左丞相宗賢、左丞禀等言,州郡長吏當并用本國人。

    上曰:“四海之内,皆朕臣子,若分别待之,豈能緻一。

    諺不雲乎,‘疑人勿使,使人勿疑’。

    自今本國及諸色人,量才通用之。

    ”辛醜,以尚書左丞相宗賢為左副元帥,平章政事亮為尚書左丞相兼侍中,參知政事秉德為平章政事。

    庚戌,左副元帥宗賢複為太保,左丞相、左副元帥如故。

    十二月乙卯,以右丞相蕭仲恭為太傅、領三省事,左丞相亮為尚書右丞相。

    乙亥,以左丞相宗賢為太師、領三省事兼都元帥。

     九年正月甲申朔,宋、高麗、夏遣使來賀。

    戊戌,太師、領三省事、都元帥宗賢罷。

    領行台尚書省事勖為太師、領三省事,同判大宗正事充為尚書左丞相,右丞相亮兼都元帥。

    庚子,萬壽節,宋、高麗、夏遣使來賀。

    壬寅,左丞相充薨。

    丙午,以右丞相亮為左丞相,判大宗正事宗本為尚書右丞相,左副元帥宗敏為都元帥,南京留守宗賢為左副元帥兼西京留守。

    己酉,宗賢複為太保、領三省事。

     二月甲寅,會甯牧唐括辯複為尚書左丞,尚書左丞禀為行台平章政事。

    三月癸未朔,日有食之。

    辛醜,以司空宗本為尚書右丞相兼中書令,左丞相亮為太保、領三省事。

     四月壬申夜,大風雨,雷電震壞寝殿鸱尾,有火入上寝,燒帏幔,帝趨别殿避之。

    丁醜,有龍鬥于利州榆林河水上。

    大風壞民居、官舍,瓦木人畜皆飄揚十數裡,死傷者數百人。

    五月戊子,以四月壬申、丁醜天變,肆赦。

    命翰林學士張鈞草诏,參知政事蕭肄擿其語以為诽謗,上怒,殺鈞。

    是日,曲赦上京囚。

    庚寅,出太保、領三省事亮領行台尚書省事。

    戊申,武庫署令耶律八斤妄稱上言宿直将軍蕭榮與胙王元為黨,誅之。

     六月己未,以都元帥宗敏為太保、領三省事兼左副元帥,左丞相宗賢兼都元帥。

    八月庚申,以劉筈為司空,行台右丞相如故。

    宰臣議徙遼陽、勃海之民于燕南,從之。

    侍從高壽星等當遷,訴於後,後以白上,上怒議者,杖平章政事秉德,殺左司郎中三合。

    九月丙申,以領行台尚書省事亮複為平章政事。

    戊戌,以右丞相宗本為太保、領三省事,左副元帥宗敏領行台尚書省事,平章政事秉德為尚書左丞相兼中書令,司空劉筈為平章政事。

    庚子,以禦史大夫宗甫為參知政事。

     十月乙醜,殺北京留守胙王元及弟安武軍節度使查剌、左衛将軍特思。

    大赦。

    癸酉,以翰林學士京為禦史大夫。

    十一月癸未,殺皇後裴滿氏。

    召胙王妃撒卯入宮。

    戊子,殺故鄧王子阿懶、達懶。

    癸巳,上獵于忽剌渾土溫。

    遣使殺德妃烏古論氏及夾谷氏、張氏。

    十二月己酉朔,上至自獵所。

    丙辰,殺妃裴滿氏于寝殿。

    而平章政事亮因群臣震恐,與所親驸馬唐括辯、寝殿小底大興國、護衛十人長忽土、阿裡出虎等謀為亂。

    丁巳,以忽土、阿裡出虎當内直,命省令史李老僧語興國。

    夜二鼓,興國竊符,矯诏開宮門,召辯等。

    亮懷刀與其妹夫特厮随辯入至宮門,守者以辯驸馬,不疑,内之。

    及殿門,衛士覺,抽刃劫之,莫敢動。

    忽土、阿亮出虎至帝前,帝求榻上常所置佩刀,不知已為興國易置其處,忽土、阿裡出虎遂進弑帝,亮複前手刃之,血濺滿其面與衣。

    帝崩,時年三十一。

    左丞相秉德等遂奉亮坐,羅拜呼萬歲,立以為帝。

    降帝為東昏王,葬于皇後裴滿氏墓中。

    貞元三年,改葬于大房山蓼香甸,諸王同兆域。

    大定初,追谥武靈皇帝,廟号闵宗,陵曰思陵。

    别立廟。

    十九年,升祔于太廟,增谥弘基缵武莊靖孝成皇帝。

    二十七年,改廟号熙宗。

    二十八年,以思陵狹小,改葬于峨眉谷,仍号思陵。

    诏中外。

     贊曰:熙宗之時,四方無事,敬禮宗室大臣,委以國政,其繼體守文之治,有足觀者。

    末年酗酒妄殺,人懷危懼。

    所謂前有讒而不見,後有賊而不知。

    馴緻其禍,非一朝一夕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