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本紀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己卯,宋遣使謝河南地。
五月戊子,太白晝見。
乙巳,上至自天開殿。
六月己酉朔,初禦冠服。
辛亥,吳十謀反,伏誅。
己未,上從容謂侍臣曰:“朕每閱《貞觀政要》,見其君臣議論,大可規法。
”翰林學士韓昉對曰:“皆由太宗溫顔訪問,房、杜輩竭忠盡誠。
其書雖簡,足以為法。
”上曰:“太宗固一代賢君,明皇何如?”昉曰:“唐自太宗以來,惟明皇、憲宗可數。
明皇所謂有始而無終者。
初以艱危得位,用姚崇、宋璟,惟正是行,故能成開元之治。
末年怠于萬機,委政李林甫,奸谀是用,以緻天寶之亂。
苟能慎終如始,則貞觀之風不難追矣。
”上稱善。
又曰:“周成王何如主?”昉對曰:“古之賢君。
”上曰:“成王雖賢,亦周公輔佐之力。
後世疑周公殺其兄,以朕觀之,為社稷大計,亦不當非也。
” 七月辛巳,宋國王宗磐、衮國王宗隽謀反,伏誅。
丙戌,以右副元帥宗弼為都元帥,進封國王。
丁亥,以誅宗磐等诏中外。
己醜,以左副元帥撻懶為台左丞相,杜充為行台右丞相,蕭寶、耶律輝行台平章政事。
甲午,鹹州祥穩沂王暈坐與宗磐謀反,伏誅。
辛醜,以太傅、領三省事宗幹為太師,領三省如故,進封梁宋國王。
八月辛亥,行台左相撻懶、翼王鹘懶及活離胡土、撻懶子斡帶、烏達補謀反,伏誅。
丁醜,太白晝見。
九月戊寅朔,降封太宗諸子。
大司空昱罷。
丙申,初居新宮。
立太祖原廟于慶元宮,壬寅,宋遣王倫等乞歸父喪及母韋氏等,拘倫不遣。
以溫都思忠諸路廉問。
十月癸酉,夏國使來告喪。
十二月,豫國公昱薨。
三年正月丁醜朔,高麗、夏遣使來賀。
癸巳,萬壽節,高麗、夏遣使來賀。
以都元帥宗弼領行台尚書省事。
四月乙巳朔,溫都思忠廉問諸路,得廉吏杜遵晦以下百二十四人,各進一階,貪吏張轸以下二十一人皆罷之。
癸醜,蜀國公完顔銀術哥薨。
丁卯,上如燕京。
五月丙子,诏元帥府複取河南、陝西地。
己卯,诏冊李仁孝為夏國王。
命都元帥宗弼以兵自黎陽趨汴,右監軍撒離合出河中趨陝西。
是月,河南平。
六月,陝西平。
上次涼陉大旱。
使蕭彥讓、田瑴決西京囚。
秋七月癸卯朔,日有食之。
乙卯,宗弼遣使奏河南、陝西捷。
丁卯,诏文武官五品以上緻仕,給俸祿之半,職三品者仍給傔人。
八月辛巳,招撫谕陝西五路。
壬午,初定公主、郡縣主及驸馬官品。
九月壬寅朔,宗弼來朝。
戊申,上至燕京。
己酉,親飨太祖廟。
庚申,宗弼還軍中。
夏國遣使謝赙贈。
癸亥,殺左丞相完顔希尹、右丞蕭慶及希尹子昭武大将軍把搭、符寶郎漫帶。
戊辰,夏國遣使謝封冊。
十一月癸醜,以孔子四十九代孫璠襲封衍聖公。
癸亥,以都點檢蕭仲恭為尚書右丞,前西京留守昂為平章政事。
甲子,行台尚書右丞相杜充薨。
十二月乙亥,都元帥宗弼上言宋将嶽飛、張俊、韓世忠率衆渡江,诏命擊之。
丁醜,地震。
己亥,以元帥左監軍阿離補為左副元帥,右監軍撒離合為右副元帥。
皇統元年正月辛醜朔,高麗、夏遣使來賀。
庚戌,群臣上尊号曰崇天體道欽明文武聖德皇帝。
初禦衮冕。
癸醜,謝太廟。
大赦。
改元。
丁巳,萬壽節,高麗、夏遣使來賀。
己未,初定命婦封号。
夏國請置榷場,許之。
己巳,封平章政事昂為漆水郡王。
二月戊寅,诏諸緻仕官職俱至三品者,俸祿人力各給其半。
宗弼克廬州。
乙酉,改封海濱王耶律延禧為豫王,昏德公趙佶為天水郡王,重昏侯趙桓為天水郡公。
戊子,上親祭孔子廟,北面再拜。
退謂侍臣曰:“朕幼年遊佚,不知志學,歲月逾邁,深以為悔。
孔子雖無位,其道可尊,使萬世景仰。
大凡為善,不可不勉。
”自是頗讀《尚書》、《論語》及《五代》、《遼史》諸書,或以夜繼焉。
三月己未,上宴群臣于瑤池殿,适宗弼遣使奏捷,侍臣多進詩稱賀。
帝覽之曰:“太平之世,當尚文物,自古緻治,皆由是也。
”四月丙子,以濟南尹韓昉參知政事。
辛巳,宗弼請伐江南,從之。
五月己酉,太師、領三省事、梁宋國王宗幹薨。
庚戌,上親臨。
日官奏,戌、亥不宜哭泣。
上曰:“君臣之義,骨肉之親,豈可避之。
”遂哭之恸,命辍朝七日。
六月甲戌,诏都元帥宗弼與宰執同入奏事。
庚寅,行台平章政事耶律晖緻仕。
壬辰,有司請舉樂,上以宗幹新喪不允。
甲午,衛王宗強薨,上親臨、辍朝如宗幹喪。
七月癸卯,以景宣皇帝忌辰,命尚食徹肉。
丙午,以宗弼為尚書左丞相兼侍中、都元帥、領行台如故。
己酉,宗弼還軍中。
辛亥,參知政事耶律讓罷。
九月戊申,上至自燕京。
朝太皇太後于明德宮。
诏賜鳏寡孤獨不能自存者,人絹二匹、絮三斤。
是秋,蝗。
都元帥宗弼伐宋,渡淮。
以書讓宋,宋複書乞罷兵,宗弼以便宜畫淮為界。
十一月己酉,高麗國賀受尊号。
稽古殿火。
十二月癸巳,夏國賀受尊号。
天水郡公趙桓乞本品俸,诏赒濟之。
左丞勖進先朝《實錄》三卷,上焚香立受之。
二年正月乙未朔,高麗、夏遣使來賀。
己亥,上獵于來流河。
乙巳,命封高麗。
丁未,上至自來流河。
辛亥,萬壽節
五月戊子,太白晝見。
乙巳,上至自天開殿。
六月己酉朔,初禦冠服。
辛亥,吳十謀反,伏誅。
己未,上從容謂侍臣曰:“朕每閱《貞觀政要》,見其君臣議論,大可規法。
”翰林學士韓昉對曰:“皆由太宗溫顔訪問,房、杜輩竭忠盡誠。
其書雖簡,足以為法。
”上曰:“太宗固一代賢君,明皇何如?”昉曰:“唐自太宗以來,惟明皇、憲宗可數。
明皇所謂有始而無終者。
初以艱危得位,用姚崇、宋璟,惟正是行,故能成開元之治。
末年怠于萬機,委政李林甫,奸谀是用,以緻天寶之亂。
苟能慎終如始,則貞觀之風不難追矣。
”上稱善。
又曰:“周成王何如主?”昉對曰:“古之賢君。
”上曰:“成王雖賢,亦周公輔佐之力。
後世疑周公殺其兄,以朕觀之,為社稷大計,亦不當非也。
” 七月辛巳,宋國王宗磐、衮國王宗隽謀反,伏誅。
丙戌,以右副元帥宗弼為都元帥,進封國王。
丁亥,以誅宗磐等诏中外。
己醜,以左副元帥撻懶為台左丞相,杜充為行台右丞相,蕭寶、耶律輝行台平章政事。
甲午,鹹州祥穩沂王暈坐與宗磐謀反,伏誅。
辛醜,以太傅、領三省事宗幹為太師,領三省如故,進封梁宋國王。
八月辛亥,行台左相撻懶、翼王鹘懶及活離胡土、撻懶子斡帶、烏達補謀反,伏誅。
丁醜,太白晝見。
九月戊寅朔,降封太宗諸子。
大司空昱罷。
丙申,初居新宮。
立太祖原廟于慶元宮,壬寅,宋遣王倫等乞歸父喪及母韋氏等,拘倫不遣。
以溫都思忠諸路廉問。
十月癸酉,夏國使來告喪。
十二月,豫國公昱薨。
三年正月丁醜朔,高麗、夏遣使來賀。
癸巳,萬壽節,高麗、夏遣使來賀。
以都元帥宗弼領行台尚書省事。
四月乙巳朔,溫都思忠廉問諸路,得廉吏杜遵晦以下百二十四人,各進一階,貪吏張轸以下二十一人皆罷之。
癸醜,蜀國公完顔銀術哥薨。
丁卯,上如燕京。
五月丙子,诏元帥府複取河南、陝西地。
己卯,诏冊李仁孝為夏國王。
命都元帥宗弼以兵自黎陽趨汴,右監軍撒離合出河中趨陝西。
是月,河南平。
六月,陝西平。
上次涼陉大旱。
使蕭彥讓、田瑴決西京囚。
秋七月癸卯朔,日有食之。
乙卯,宗弼遣使奏河南、陝西捷。
丁卯,诏文武官五品以上緻仕,給俸祿之半,職三品者仍給傔人。
八月辛巳,招撫谕陝西五路。
壬午,初定公主、郡縣主及驸馬官品。
九月壬寅朔,宗弼來朝。
戊申,上至燕京。
己酉,親飨太祖廟。
庚申,宗弼還軍中。
夏國遣使謝赙贈。
癸亥,殺左丞相完顔希尹、右丞蕭慶及希尹子昭武大将軍把搭、符寶郎漫帶。
戊辰,夏國遣使謝封冊。
十一月癸醜,以孔子四十九代孫璠襲封衍聖公。
癸亥,以都點檢蕭仲恭為尚書右丞,前西京留守昂為平章政事。
甲子,行台尚書右丞相杜充薨。
十二月乙亥,都元帥宗弼上言宋将嶽飛、張俊、韓世忠率衆渡江,诏命擊之。
丁醜,地震。
己亥,以元帥左監軍阿離補為左副元帥,右監軍撒離合為右副元帥。
皇統元年正月辛醜朔,高麗、夏遣使來賀。
庚戌,群臣上尊号曰崇天體道欽明文武聖德皇帝。
初禦衮冕。
癸醜,謝太廟。
大赦。
改元。
丁巳,萬壽節,高麗、夏遣使來賀。
己未,初定命婦封号。
夏國請置榷場,許之。
己巳,封平章政事昂為漆水郡王。
二月戊寅,诏諸緻仕官職俱至三品者,俸祿人力各給其半。
宗弼克廬州。
乙酉,改封海濱王耶律延禧為豫王,昏德公趙佶為天水郡王,重昏侯趙桓為天水郡公。
戊子,上親祭孔子廟,北面再拜。
退謂侍臣曰:“朕幼年遊佚,不知志學,歲月逾邁,深以為悔。
孔子雖無位,其道可尊,使萬世景仰。
大凡為善,不可不勉。
”自是頗讀《尚書》、《論語》及《五代》、《遼史》諸書,或以夜繼焉。
三月己未,上宴群臣于瑤池殿,适宗弼遣使奏捷,侍臣多進詩稱賀。
帝覽之曰:“太平之世,當尚文物,自古緻治,皆由是也。
”四月丙子,以濟南尹韓昉參知政事。
辛巳,宗弼請伐江南,從之。
五月己酉,太師、領三省事、梁宋國王宗幹薨。
庚戌,上親臨。
日官奏,戌、亥不宜哭泣。
上曰:“君臣之義,骨肉之親,豈可避之。
”遂哭之恸,命辍朝七日。
六月甲戌,诏都元帥宗弼與宰執同入奏事。
庚寅,行台平章政事耶律晖緻仕。
壬辰,有司請舉樂,上以宗幹新喪不允。
甲午,衛王宗強薨,上親臨、辍朝如宗幹喪。
七月癸卯,以景宣皇帝忌辰,命尚食徹肉。
丙午,以宗弼為尚書左丞相兼侍中、都元帥、領行台如故。
己酉,宗弼還軍中。
辛亥,參知政事耶律讓罷。
九月戊申,上至自燕京。
朝太皇太後于明德宮。
诏賜鳏寡孤獨不能自存者,人絹二匹、絮三斤。
是秋,蝗。
都元帥宗弼伐宋,渡淮。
以書讓宋,宋複書乞罷兵,宗弼以便宜畫淮為界。
十一月己酉,高麗國賀受尊号。
稽古殿火。
十二月癸巳,夏國賀受尊号。
天水郡公趙桓乞本品俸,诏赒濟之。
左丞勖進先朝《實錄》三卷,上焚香立受之。
二年正月乙未朔,高麗、夏遣使來賀。
己亥,上獵于來流河。
乙巳,命封高麗。
丁未,上至自來流河。
辛亥,萬壽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