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本紀第四

關燈
◎熙宗 熙宗弘基缵武莊靖孝成皇帝,諱亶,本諱合剌,太祖孫,景宣皇帝子。

    母蒲察氏。

    天輔三年己亥歲生。

    天會八年,谙班勃極烈杲薨,太宗意久未決。

    十年,左副元帥宗翰、右副元帥宗輔、左監軍完顔希尹入朝,與宗幹議曰:“谙班勃極烈虛位已久,今不早定,恐授非其人。

    合剌,先帝嫡孫,當立。

    ”相與請于太宗者再三,乃從之。

    四月庚午,诏曰:“爾為太祖之嫡孫,故命爾為谙班勃極烈,其無自謂沖幼,狎于童戲,惟敬厥德。

    ”谙班勃極烈者,太宗嘗居是官,及登大位,以命弟杲。

    杲薨,帝定議為儲嗣,故以是命焉。

     十三年正月己巳,太宗崩。

    庚午,即皇帝位。

    甲戌,诏中外。

    诏公私禁酒。

    癸酉,遣使告哀于齊、高麗、夏及報即位,仍诏齊自今稱臣勿稱子。

    二月乙巳,追谥太祖後唐括氏曰聖穆皇後,裴滿氏曰光懿皇後。

    追冊太祖妃仆散氏曰德妃,烏古論氏曰賢妃。

    辛酉,改葬太祖于和陵。

     三月己卯,齊、高麗使來吊祭。

    庚辰,谥大行皇帝曰文烈,廟号太宗。

    乙酉,葬太宗于和陵。

    甲午,以國論右勃極烈、都元帥宗翰為太保,領三省事,封晉國王。

    戊戌,诏諸國使賜宴。

    不舉樂。

    四月戊午,齊、高麗遣使賀即位。

    丙寅,昏德公趙佶薨,遣使緻祭及赙贈。

    是月,甘露降于熊嶽縣。

     五月甲申,左副元帥宗輔薨。

    九月壬申,追尊皇考豐王為景宣皇帝,廟号徽宗,皇妣蒲察氏為惠昭皇後。

    戊寅,尊太祖後纥石烈氏、太宗後唐括氏皆為太皇太後,诏中外。

    乙酉,改葬徽宗及惠昭後于興陵。

     十一月,以尚書令宋國王宗磐為太師。

    乙亥,初頒曆。

    己卯,以元帥左監完顔希尹為尚書左丞相兼侍中,太子少保高慶裔為左丞,平陽尹蕭慶為右丞。

    己醜,建天開殿于爻剌。

    十二月癸亥,始定齊、高麗、夏朝賀、賜宴、朝辭儀。

    以京西鹿囿賜農民。

     十四年正月己巳朔,上朝太皇太後于兩宮。

    齊、高麗、夏遣使來賀。

    癸酉,頒曆于高麗。

    丁醜,太皇太後纥石烈氏崩。

    乙酉,萬壽節,齊、高麗、夏遣使來賀。

    上本七月七日生,以同皇考忌日,改用正月十七日。

    二月癸卯,上尊谥曰欽憲皇後,葬睿陵。

    三月壬午,以太保宗翰、太師宗磐、太傅宗幹并領三省事。

    丁酉,高麗遣使來吊。

    八月丙辰,追尊九代祖以下曰皇帝、皇後,定始祖、景祖、世祖、太祖、太宗廟皆不祧。

    癸亥,诏齊國與本朝軍民訴訟相關者,文移署年,止用天會。

    十月甲寅,以吳激為高麗王生日使,蕭仲恭為齊劉豫回謝并生日正旦使。

     十五年正月癸亥朔,上朝太皇太後于明德宮。

    齊、高麗、夏遣使來賀。

    初用《大明曆》。

    己卯,萬壽節,齊、高麗、夏遣使來賀。

    六月庚戌,尚書左丞高慶裔、轉連使劉思有罪伏誅。

    七月辛巳,太保、領三省事、晉國王宗翰薨。

    丙戌夜,京師地震。

    封皇叔宗隽、宗固,叔祖暈皆為王。

    丁亥,汰兵興濫爵。

    十月乙卯,以元帥左監軍撻懶為左副元帥,封魯國王。

    宗弼右副元帥,封渖王。

    知樞密院事兼侍中時立愛緻仕。

    十一月丙午,廢齊國,降封劉豫為蜀王,诏中外。

    置行台尚書省于汴。

    十二月戊辰,劉豫上表謝封爵。

    癸未,诏改明年為天眷元年。

    大赦。

    命韓昉、耶律紹文等編修國史。

    以勖為尚書左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徙蜀王劉豫臨潢府。

     天眷元年正月戊子朔,上朝明德宮。

    高麗、夏遣使來賀。

    頒女直小字。

    封大司空昱為王。

    甲辰,萬壽節,高麗、夏遣使來賀。

    二月壬戌,上如爻剌春水。

    乙醜,幸天開殿。

    己巳,诏罷來流水、混同江護邏地,與民耕牧。

    三月庚寅,以禁苑隙地分給百姓。

    戊申,以韓昉為翰林學士。

     四月丁卯,命少府監盧彥倫營建宮室,止從儉素。

    壬午,朝享于天元殿。

    立裴滿氏為貴妃。

    五月己亥,诏以經義、詞賦兩科取士。

     六月戊午,上至自天開殿。

    秋七月辛卯,左副元帥撻懶、東京留守宗隽來朝。

    丁酉,按出浒河溢,壞廬舍,民多溺死。

    壬寅,左丞相希尹罷。

    八月甲寅朔,頒行官制。

    癸亥,回鹘遣使朝貢。

    己卯,以河南地與宋。

    以右司侍郎張通古等使江南。

    以京師為上京,府曰會甯,舊上京為北京。

    九月甲申朔,以奭為會甯牧,封鄧王。

    乙未,诏百官诰命,女直、契丹、漢人各用本字,渤海同漢人。

    丁酉,改燕京樞密院為行台尚書省。

    戊戌,上朝明德宮。

    甲辰,以奕為平章政事。

    己酉,省燕中西三京、平州東、西等路州縣。

    辛亥,權行台左丞相張孝純緻仕。

     十月甲寅朔,以禦前管勾契丹文字李德固為參知政事。

    丙寅,封叔宗強為紀王,宗敏邢王,太宗子斛魯補等十三人為王。

    己巳,始禁親王以下佩刀入宮。

    辛未,定封國制。

    癸酉,以東京留守宗隽為尚書左丞相兼侍中,封陳王。

    十一月丙辰,以康宗以上畫像工畢,奠獻于乾元殿。

    十二月癸亥,新宮成。

    甲戌,高麗遣使入貢。

    丁醜,立貴妃裴滿氏為皇後。

     二年正月壬午朔,高麗、夏遣使來賀。

    戊戌,萬壽節,高麗、夏遣使來賀。

    以左丞相宗隽為太保、領三省事,進封衮國王。

    興中尹完顔希尹複為尚書左丞相兼侍中。

    二月乙未,上如天開殿。

    三月丙辰,命百官詳定儀制。

    四月甲戌,百官朝參,初用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