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六十四 吳書十九 諸葛滕二孫濮陽傳第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以為宜作功曹,君其避之。
」乃用為功曹。
使至都,諸葛恪友之。
時論謂顧子嘿、子直,其閒無所復容,恪欲以友居其閒,由是知名。
後為將,討儋耳,還拜丹楊太守,年三十三卒。
滕胤字承嗣,北海劇人也。
伯父耽,父冑,與劉繇州裡通家,以世擾亂,渡江依繇。
孫權為車騎將軍,拜耽右司馬,以寬厚稱,早卒,無嗣。
冑善屬文,權待以賓禮,軍國書疏,常令損益潤色之,亦不幸短命。
權為吳王,追錄舊恩,封胤都亭侯。
少有節操,美容儀〔一〕。
弱冠尚公主。
年三十,起家為丹楊太守,徙吳郡、會稽,所在見稱。
〔二〕 〔一〕 吳書曰:胤年十二,而孤單煢立,能治身厲行。
為人白晳,威儀可觀。
每正朔朝賀脩勤,在位大臣見者,無不歎賞。
〔二〕 吳書曰:胤上表陳及時宜,及民閒優劣,多所匡弼。
權以胤故,增重公主之賜,屢加存問。
胤每聽辭訟,斷罪法,察言觀色,務盡情理。
人有窮冤悲苦之言,對之流涕。
太元元年,權寢疾,詣都,留為太常,與諸葛恪等俱受遺詔輔政。
孫亮即位,加衛將軍。
恪將悉眾伐魏,胤諫恪曰:「君以喪代之際,受伊、霍之託,入安本朝,出摧強敵,名聲振於海內,天下莫不震動,萬姓之心,冀得蒙君而息。
今猥以勞役之後,興師出征,民疲力屈,遠主有備。
若攻城不克,野略無獲,是喪前勞而招後責也。
不如案甲息師,觀隙而動。
且兵者大事,事以眾濟,眾苟不悅,君獨安之?」恪曰:「諸雲不可者,皆不見計算,懷居苟安者也,而子復以為然,吾何望焉?夫以曹芳闇劣,而政在私門,彼之臣民,固有離心。
今吾因國家之資,藉戰勝之威,則何往而不克哉!」以胤為都下督,掌統留事。
胤白日接賓客,夜省文書,或通曉不寐。
〔一〕 〔一〕 吳書曰:胤寵任彌高,接士愈勤,表奏書疏,皆自經意,不以委下。
孫峻字子遠,孫堅弟靜之曾孫也。
靜生暠。
暠生恭,為散騎侍郎。
恭生峻。
少便弓馬,精果膽決。
孫權末,徙武衛都尉,為侍中。
權臨薨,受遺輔政,領武衛將軍,故典宿衛,封都鄉侯。
既誅諸葛恪,遷丞相大將軍,督中外諸軍事,假節,進封富春侯。
滕胤以恪子竦妻父辭位,峻曰:「鯀禹罪不相及,滕侯何為?」峻、胤雖內不沾洽,而外相包容,進胤爵高密侯,共事如前。
〔一〕 〔一〕 吳錄曰:群臣上奏,共推峻為太尉,議胤為司徒。
時有媚峻者,以為大統宜在公族,若滕胤為亞公,聲名素重,眾心所附,不可貳也。
乃表以峻為丞相,又不置禦史大夫,士人皆失望矣。
峻素無重名,驕矜險害,多所刑殺,百姓囂然。
又姦亂宮人,與公主魯班私通。
五鳳元年,吳侯英謀殺峻,英事洩死。
二年,魏將毌丘儉、文欽以眾叛,與魏人戰於樂嘉,峻帥驃騎將軍呂據、左將軍留贊襲壽春,會欽敗降,軍還。
〔一〕是歲,蜀使來聘,將軍孫儀、(孫邵綝恂)〔張怡、林恂〕等欲因會殺峻。
事洩,儀等自殺,死者數十人,并及公主魯育。
〔一〕 吳書曰:留贊字正明,會稽長山人。
少為郡吏,與黃巾賊帥吳桓戰,手斬得桓。
贊一足被創,遂屈不伸。
然性烈,好讀兵書及三史,每覽古良將戰攻之勢,輒對書獨歎,因呼諸近親謂曰:「今天下擾亂,英豪並起,歷觀前世,富貴非有常人,而我屈躄在閭巷之閒,存亡無以異。
今欲割引吾足,幸不死而足申,幾復見用,死則已矣。
」親戚皆難之。
有閒,贊乃以刀自割其筋,血流滂沱,氣絕良久。
家人驚怖,亦以既爾,遂引申其足。
足申創愈,以得蹉步。
淩統聞之,請與相見,甚奇之,乃表薦贊,遂被試用。
累有戰功,稍遷屯騎校尉。
時事得失,每常規諫,好直言不阿旨,權以此憚之。
諸葛恪征東興,贊為前部,合戰先陷陳,大敗魏師,遷左將軍。
孫峻征淮南,授贊節,拜左護軍。
未至壽春,道路病發,峻令贊將車重先還。
魏將蔣班以步騎四千追贊。
贊病困,不能整陳,知必敗,乃解曲蓋印綬付弟子以歸,曰:「吾自為將,破敵搴旗,未嘗負敗。
今病困兵羸,眾寡不敵,汝速去矣,俱死無益於國,適所以快敵耳。
」弟子不肯受,拔刀欲斫之,乃去。
初,贊為將,臨敵必先被髮叫天,因抗音而歌,左右應之,畢乃進戰,戰無不克。
及敗,歎曰:「吾戰有常術,今病困若此,固命也!」遂被害,時年七十三,眾庶痛惜焉。
二子略、平,並為大將。
峻欲城廣陵,朝臣知其不可城,而畏之莫敢言。
唯滕胤諫止,不從,而功竟不就。
其明年,文欽說峻征魏,峻使欽與呂據、車騎〔將軍〕劉纂、鎮南〔將軍〕朱異、前將軍唐咨自江都入淮、泗,以圖青、徐。
峻與胤至石頭,因餞之,領從者百許人入據營。
據禦軍齊整,峻惡之,稱心痛去,遂夢為諸葛恪所擊,恐懼發病死,時年三十八,以後事付綝。
孫綝字子通,與峻同祖。
綝父綽為安民都尉。
綝始為偏將軍,及峻死,為侍中武衛將軍,領中外諸軍事,代知朝政。
呂據聞之大恐,與諸督將連名,共表薦滕胤為丞相,綝更以胤為大司馬,代呂岱駐武昌。
據引兵還,使人報胤,欲共廢綝。
綝聞之,遣從兄慮將兵逆據於江都,使中使敕文欽、劉纂、唐咨等合眾擊據,遣侍中左將軍華融、中書丞丁晏告胤取據,并喻胤宜速去意。
胤自以禍反,因留融、晏,勒兵自衛,召典軍楊崇、將軍孫咨,告以綝為亂,迫融等使有書難綝。
綝不聽,表言胤反,許將軍劉丞以封爵,使率兵騎急攻圍胤。
胤又劫融等,使詐詔發兵。
融等不從,胤皆殺之。
〔一〕胤顏色不變,談笑若常。
或勸胤引兵至蒼龍門,將士見公出,必皆委綝就公。
時夜已半,胤恃與據期,又難舉兵向宮,乃約令部典,說呂侯以在近道,故皆為胤盡死,無離散者。
時大風,比曉,據不至。
綝兵大會,遂殺胤及將士數十人,夷胤三族。
〔二〕 〔一〕 文士傳曰:華融字德蕤,廣陵江都人。
祖父避亂,居山陰蕊山下。
時皇象亦寓居山陰,吳郡張溫來就象學,欲得所舍。
或告溫曰:「蕊山下有華德蕤者,雖年少,美有令志,可舍也。
」溫遂止融家,朝夕談講。
俄而溫為選部尚書,乃擢融為太子庶子,遂知名顯達。
融子諝,黃門郎,與融并見害。
次子譚,以才辯稱,晉祕書監。
〔二〕 臣松之以為孫綝雖兇虐,與滕胤宿無嫌隙,胤若且順綝意,出鎮武昌,豈徒免當時之禍,仍將永保元吉,而犯機觸害,自取夷滅,悲夫! 綝遷大將軍,假節,封永寧侯,負貴倨傲,多行無禮。
初,峻從弟慮與誅諸葛恪之謀,峻厚之,至右將軍、無難督,授節蓋,平九官事。
綝遇慮薄於峻時,慮怒,與將軍王惇謀殺綝。
綝殺惇,慮服藥死。
魏大將軍諸葛誕舉壽春叛,保城請降。
吳遣文欽、唐咨、全端、全懌等帥三萬人救之。
魏鎮南將軍王基圍誕,欽等突圍入城。
魏悉中外軍二十餘萬增誕之圍。
朱異帥三萬人屯安豐城,為文欽勢。
魏兗州刺史州泰拒異於陽淵,異敗退,為泰所追,死傷二千人。
綝於是大發卒出屯鑊裡,復遣異率將軍丁奉、黎斐等五萬人攻魏,留輜重於都陸。
異屯黎漿,遣將軍任度、張震等募勇敢六千人,於屯西六裡為浮橋夜渡,築偃月壘。
為魏監軍石苞及州泰所破,軍卻退就高。
異
」乃用為功曹。
使至都,諸葛恪友之。
時論謂顧子嘿、子直,其閒無所復容,恪欲以友居其閒,由是知名。
後為將,討儋耳,還拜丹楊太守,年三十三卒。
滕胤字承嗣,北海劇人也。
伯父耽,父冑,與劉繇州裡通家,以世擾亂,渡江依繇。
孫權為車騎將軍,拜耽右司馬,以寬厚稱,早卒,無嗣。
冑善屬文,權待以賓禮,軍國書疏,常令損益潤色之,亦不幸短命。
權為吳王,追錄舊恩,封胤都亭侯。
少有節操,美容儀〔一〕。
弱冠尚公主。
年三十,起家為丹楊太守,徙吳郡、會稽,所在見稱。
〔二〕 〔一〕 吳書曰:胤年十二,而孤單煢立,能治身厲行。
為人白晳,威儀可觀。
每正朔朝賀脩勤,在位大臣見者,無不歎賞。
〔二〕 吳書曰:胤上表陳及時宜,及民閒優劣,多所匡弼。
權以胤故,增重公主之賜,屢加存問。
胤每聽辭訟,斷罪法,察言觀色,務盡情理。
人有窮冤悲苦之言,對之流涕。
太元元年,權寢疾,詣都,留為太常,與諸葛恪等俱受遺詔輔政。
孫亮即位,加衛將軍。
恪將悉眾伐魏,胤諫恪曰:「君以喪代之際,受伊、霍之託,入安本朝,出摧強敵,名聲振於海內,天下莫不震動,萬姓之心,冀得蒙君而息。
今猥以勞役之後,興師出征,民疲力屈,遠主有備。
若攻城不克,野略無獲,是喪前勞而招後責也。
不如案甲息師,觀隙而動。
且兵者大事,事以眾濟,眾苟不悅,君獨安之?」恪曰:「諸雲不可者,皆不見計算,懷居苟安者也,而子復以為然,吾何望焉?夫以曹芳闇劣,而政在私門,彼之臣民,固有離心。
今吾因國家之資,藉戰勝之威,則何往而不克哉!」以胤為都下督,掌統留事。
胤白日接賓客,夜省文書,或通曉不寐。
〔一〕 〔一〕 吳書曰:胤寵任彌高,接士愈勤,表奏書疏,皆自經意,不以委下。
孫峻字子遠,孫堅弟靜之曾孫也。
靜生暠。
暠生恭,為散騎侍郎。
恭生峻。
少便弓馬,精果膽決。
孫權末,徙武衛都尉,為侍中。
權臨薨,受遺輔政,領武衛將軍,故典宿衛,封都鄉侯。
既誅諸葛恪,遷丞相大將軍,督中外諸軍事,假節,進封富春侯。
滕胤以恪子竦妻父辭位,峻曰:「鯀禹罪不相及,滕侯何為?」峻、胤雖內不沾洽,而外相包容,進胤爵高密侯,共事如前。
〔一〕 〔一〕 吳錄曰:群臣上奏,共推峻為太尉,議胤為司徒。
時有媚峻者,以為大統宜在公族,若滕胤為亞公,聲名素重,眾心所附,不可貳也。
乃表以峻為丞相,又不置禦史大夫,士人皆失望矣。
峻素無重名,驕矜險害,多所刑殺,百姓囂然。
又姦亂宮人,與公主魯班私通。
五鳳元年,吳侯英謀殺峻,英事洩死。
二年,魏將毌丘儉、文欽以眾叛,與魏人戰於樂嘉,峻帥驃騎將軍呂據、左將軍留贊襲壽春,會欽敗降,軍還。
〔一〕是歲,蜀使來聘,將軍孫儀、(孫邵綝恂)〔張怡、林恂〕等欲因會殺峻。
事洩,儀等自殺,死者數十人,并及公主魯育。
〔一〕 吳書曰:留贊字正明,會稽長山人。
少為郡吏,與黃巾賊帥吳桓戰,手斬得桓。
贊一足被創,遂屈不伸。
然性烈,好讀兵書及三史,每覽古良將戰攻之勢,輒對書獨歎,因呼諸近親謂曰:「今天下擾亂,英豪並起,歷觀前世,富貴非有常人,而我屈躄在閭巷之閒,存亡無以異。
今欲割引吾足,幸不死而足申,幾復見用,死則已矣。
」親戚皆難之。
有閒,贊乃以刀自割其筋,血流滂沱,氣絕良久。
家人驚怖,亦以既爾,遂引申其足。
足申創愈,以得蹉步。
淩統聞之,請與相見,甚奇之,乃表薦贊,遂被試用。
累有戰功,稍遷屯騎校尉。
時事得失,每常規諫,好直言不阿旨,權以此憚之。
諸葛恪征東興,贊為前部,合戰先陷陳,大敗魏師,遷左將軍。
孫峻征淮南,授贊節,拜左護軍。
未至壽春,道路病發,峻令贊將車重先還。
魏將蔣班以步騎四千追贊。
贊病困,不能整陳,知必敗,乃解曲蓋印綬付弟子以歸,曰:「吾自為將,破敵搴旗,未嘗負敗。
今病困兵羸,眾寡不敵,汝速去矣,俱死無益於國,適所以快敵耳。
」弟子不肯受,拔刀欲斫之,乃去。
初,贊為將,臨敵必先被髮叫天,因抗音而歌,左右應之,畢乃進戰,戰無不克。
及敗,歎曰:「吾戰有常術,今病困若此,固命也!」遂被害,時年七十三,眾庶痛惜焉。
二子略、平,並為大將。
峻欲城廣陵,朝臣知其不可城,而畏之莫敢言。
唯滕胤諫止,不從,而功竟不就。
其明年,文欽說峻征魏,峻使欽與呂據、車騎〔將軍〕劉纂、鎮南〔將軍〕朱異、前將軍唐咨自江都入淮、泗,以圖青、徐。
峻與胤至石頭,因餞之,領從者百許人入據營。
據禦軍齊整,峻惡之,稱心痛去,遂夢為諸葛恪所擊,恐懼發病死,時年三十八,以後事付綝。
孫綝字子通,與峻同祖。
綝父綽為安民都尉。
綝始為偏將軍,及峻死,為侍中武衛將軍,領中外諸軍事,代知朝政。
呂據聞之大恐,與諸督將連名,共表薦滕胤為丞相,綝更以胤為大司馬,代呂岱駐武昌。
據引兵還,使人報胤,欲共廢綝。
綝聞之,遣從兄慮將兵逆據於江都,使中使敕文欽、劉纂、唐咨等合眾擊據,遣侍中左將軍華融、中書丞丁晏告胤取據,并喻胤宜速去意。
胤自以禍反,因留融、晏,勒兵自衛,召典軍楊崇、將軍孫咨,告以綝為亂,迫融等使有書難綝。
綝不聽,表言胤反,許將軍劉丞以封爵,使率兵騎急攻圍胤。
胤又劫融等,使詐詔發兵。
融等不從,胤皆殺之。
〔一〕胤顏色不變,談笑若常。
或勸胤引兵至蒼龍門,將士見公出,必皆委綝就公。
時夜已半,胤恃與據期,又難舉兵向宮,乃約令部典,說呂侯以在近道,故皆為胤盡死,無離散者。
時大風,比曉,據不至。
綝兵大會,遂殺胤及將士數十人,夷胤三族。
〔二〕 〔一〕 文士傳曰:華融字德蕤,廣陵江都人。
祖父避亂,居山陰蕊山下。
時皇象亦寓居山陰,吳郡張溫來就象學,欲得所舍。
或告溫曰:「蕊山下有華德蕤者,雖年少,美有令志,可舍也。
」溫遂止融家,朝夕談講。
俄而溫為選部尚書,乃擢融為太子庶子,遂知名顯達。
融子諝,黃門郎,與融并見害。
次子譚,以才辯稱,晉祕書監。
〔二〕 臣松之以為孫綝雖兇虐,與滕胤宿無嫌隙,胤若且順綝意,出鎮武昌,豈徒免當時之禍,仍將永保元吉,而犯機觸害,自取夷滅,悲夫! 綝遷大將軍,假節,封永寧侯,負貴倨傲,多行無禮。
初,峻從弟慮與誅諸葛恪之謀,峻厚之,至右將軍、無難督,授節蓋,平九官事。
綝遇慮薄於峻時,慮怒,與將軍王惇謀殺綝。
綝殺惇,慮服藥死。
魏大將軍諸葛誕舉壽春叛,保城請降。
吳遣文欽、唐咨、全端、全懌等帥三萬人救之。
魏鎮南將軍王基圍誕,欽等突圍入城。
魏悉中外軍二十餘萬增誕之圍。
朱異帥三萬人屯安豐城,為文欽勢。
魏兗州刺史州泰拒異於陽淵,異敗退,為泰所追,死傷二千人。
綝於是大發卒出屯鑊裡,復遣異率將軍丁奉、黎斐等五萬人攻魏,留輜重於都陸。
異屯黎漿,遣將軍任度、張震等募勇敢六千人,於屯西六裡為浮橋夜渡,築偃月壘。
為魏監軍石苞及州泰所破,軍卻退就高。
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