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五十九 吳書十四 吳主五子傳第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也。
臣聞『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故子囊臨終,遺言戒時,君子以為忠,豈況臣登,其能已乎?願陛下留意聽采,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也。
」既絕而後書聞,權益以摧感,言則隕涕。
是歲,赤烏四年也。
謝景時為豫章太守,不勝哀情,棄官奔赴,拜表自劾。
權曰:「君與太子從事,異於他吏。
」使中使慰勞,聽復本職,發遣還郡。
諡登曰宣太子。
〔一〕 〔一〕 吳書曰:初葬句容,置園邑,奉守如法,後三年改葬蔣陵。
子璠、希,皆早卒,次子英,封吳侯。
五鳳元年,英以大將軍孫峻擅權,謀誅峻,事覺自殺,國除。
〔一〕 〔一〕 吳歷曰:孫和以無罪見殺,眾庶皆懷憤歎,前司馬桓慮因此招合將吏,欲共殺峻立英,事覺,皆見殺,英實不知。
謝景者字叔發,南陽宛人。
在郡有治跡,吏民稱之,以為前有顧劭,其次即景。
數年卒官。
孫慮字子智,登弟也。
少敏惠有才藝,權器愛之。
黃武七年,封建昌侯。
後二年,丞相雍等奏慮性聰體達,所尚日新,比方近漢,宜進爵稱王,權未許。
久之,尚書僕射存上疏曰:「帝王之興,莫不褒崇至親,以光群後,故魯衛於周,寵冠諸侯,高帝五王,封列于漢,所以藩屏本朝,為國鎮衛。
建昌侯慮稟性聰敏,才兼文武,於古典制,宜正名號。
陛下謙光,未肯如舊,群寮大小,鹹用於邑。
方今姦寇恣睢,金鼓未弭,腹心爪牙,惟親與賢。
輒與丞相雍等議,鹹以慮宜為鎮軍大將軍,授任偏方,以光大業。
」權乃許之,於是假節開府,治半州。
〔一〕慮以皇子之尊,富於春秋,遠近嫌其不能留意。
及至臨事,遵奉法度,敬納師友,過於眾望。
年二十,嘉禾元年卒。
無子,國除。
〔一〕 吳書載權詔曰:「期運擾亂,兇邪肆虐,威罰有序,幹戈不戢。
以慮氣志休懿,武略夙昭,必能為國佐定大業,故授以上將之位,顯以殊特之榮,寵以兵馬之勢,委以偏方之任。
外欲威振敵虜,厭難萬裡,內欲鎮撫遠近,慰卹將士,誠慮建功立事竭命之秋也。
慮其內脩文德,外經武訓,持盈若沖,則滿而不溢。
敬慎乃心,無忝所受。
」 孫和字子孝,慮弟也。
少以母王有寵見愛,年十四,為置宮衛,使中書令闞澤教以書藝。
好學下士,甚見稱述。
赤烏五年,立為太子,時年十九。
闞澤為太傅,薛綜為少傅,而蔡穎、張純、封俌、嚴維等皆從容侍從。
〔一〕 〔一〕 吳書曰:和少岐嶷有智意,故權尤愛幸,常在左右,衣服禮秩雕玩珍異之賜,諸子莫得比焉。
好文學,善騎射,承師涉學,精識聰敏,尊敬師傅,愛好人物。
穎等每朝見進賀,和常降意,歡以待之。
講校經義,綜察是非,及訪諮朝臣,考績行能,以知優劣,各有條貫。
後(諸葛豐)〔諸葛壹〕偽叛以誘魏將諸葛誕,權潛軍待之。
和以權暴露外次,又戰者兇事,常憂勞憯怛,不復會同飲食,數上諫,戒令持重,務在全勝,權還,然後敢安。
張純字元基,敦之子。
吳錄曰:純少厲操行,學博才秀,切問捷對,容止可觀。
拜郎中,補廣德令,治有異績,擢為太子輔義都尉。
是時有司頗以條書問事,和以為姦妄之人,將因事錯意,以生禍心,不可長也,表宜絕之。
又都督劉寶白庶子丁晏,晏亦白寶,和謂晏曰:「文武在事,當能幾人,因隙搆薄,圖相危害,豈有福哉?」遂兩釋之,使之從厚。
常言當世士人宜講脩術學,校習射禦,以周世務,而但交遊博弈以妨事業,非進取之謂。
後群寮侍宴,言及博弈,以為妨事費日而無益於用,勞精損思而終無所成,非所以進德脩業,積累功緒者也。
且志士愛日惜力,君子慕其大者,高山景行,恥非其次。
夫以天地長久,而人居其閒,有白駒過隙之喻,年齒一暮,榮華不再。
凡所患者,在於人情所不能絕,誠能絕無益之欲以奉德義之塗,棄不急之務以脩功業之基,其於名行,豈不善哉?夫人情猶不能無嬉娛,嬉娛之好,亦在於飲宴琴書射禦之閒,何必博弈,然後為歡。
乃命侍坐者八人,各著論以矯之。
於是中庶子韋曜退而論奏,和以示賓客。
時蔡穎好弈,直事在署者頗斅焉,故以此諷之。
是後王夫人與全公主有隙。
權嘗寢疾,和祠祭於廟,和妃叔父張休居近廟,邀和過所居。
全公主使人覘視,因言太子不在廟中,專就妃家計議;又言王夫人見上寢疾,有喜色。
權由是發怒,夫人憂死,而和寵稍損,懼於廢黜。
魯王霸覬覦滋甚,陸遜、吾粲、顧譚等數陳適庶之義,理不可奪,全寄、楊竺為魯王霸支黨,譖愬日興。
粲遂下獄誅,譚徙交州。
權沈吟者歷年,〔一〕後遂幽閉和。
於是驃騎將軍朱據、尚書僕射屈晃率諸將吏泥頭自縛,連日詣闕請和。
權登白爵觀見,甚惡之,敕據、晃等無事忩忩。
權欲廢和立亮,無難督陳正、五營督陳象上書,稱引晉獻公殺申生,立奚齊,晉國擾亂,又據、晃固諫不止。
權大怒,族誅正、象,據
臣聞『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故子囊臨終,遺言戒時,君子以為忠,豈況臣登,其能已乎?願陛下留意聽采,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也。
」既絕而後書聞,權益以摧感,言則隕涕。
是歲,赤烏四年也。
謝景時為豫章太守,不勝哀情,棄官奔赴,拜表自劾。
權曰:「君與太子從事,異於他吏。
」使中使慰勞,聽復本職,發遣還郡。
諡登曰宣太子。
〔一〕 〔一〕 吳書曰:初葬句容,置園邑,奉守如法,後三年改葬蔣陵。
子璠、希,皆早卒,次子英,封吳侯。
五鳳元年,英以大將軍孫峻擅權,謀誅峻,事覺自殺,國除。
〔一〕 〔一〕 吳歷曰:孫和以無罪見殺,眾庶皆懷憤歎,前司馬桓慮因此招合將吏,欲共殺峻立英,事覺,皆見殺,英實不知。
謝景者字叔發,南陽宛人。
在郡有治跡,吏民稱之,以為前有顧劭,其次即景。
數年卒官。
孫慮字子智,登弟也。
少敏惠有才藝,權器愛之。
黃武七年,封建昌侯。
後二年,丞相雍等奏慮性聰體達,所尚日新,比方近漢,宜進爵稱王,權未許。
久之,尚書僕射存上疏曰:「帝王之興,莫不褒崇至親,以光群後,故魯衛於周,寵冠諸侯,高帝五王,封列于漢,所以藩屏本朝,為國鎮衛。
建昌侯慮稟性聰敏,才兼文武,於古典制,宜正名號。
陛下謙光,未肯如舊,群寮大小,鹹用於邑。
方今姦寇恣睢,金鼓未弭,腹心爪牙,惟親與賢。
輒與丞相雍等議,鹹以慮宜為鎮軍大將軍,授任偏方,以光大業。
」權乃許之,於是假節開府,治半州。
〔一〕慮以皇子之尊,富於春秋,遠近嫌其不能留意。
及至臨事,遵奉法度,敬納師友,過於眾望。
年二十,嘉禾元年卒。
無子,國除。
〔一〕 吳書載權詔曰:「期運擾亂,兇邪肆虐,威罰有序,幹戈不戢。
以慮氣志休懿,武略夙昭,必能為國佐定大業,故授以上將之位,顯以殊特之榮,寵以兵馬之勢,委以偏方之任。
外欲威振敵虜,厭難萬裡,內欲鎮撫遠近,慰卹將士,誠慮建功立事竭命之秋也。
慮其內脩文德,外經武訓,持盈若沖,則滿而不溢。
敬慎乃心,無忝所受。
」 孫和字子孝,慮弟也。
少以母王有寵見愛,年十四,為置宮衛,使中書令闞澤教以書藝。
好學下士,甚見稱述。
赤烏五年,立為太子,時年十九。
闞澤為太傅,薛綜為少傅,而蔡穎、張純、封俌、嚴維等皆從容侍從。
〔一〕 〔一〕 吳書曰:和少岐嶷有智意,故權尤愛幸,常在左右,衣服禮秩雕玩珍異之賜,諸子莫得比焉。
好文學,善騎射,承師涉學,精識聰敏,尊敬師傅,愛好人物。
穎等每朝見進賀,和常降意,歡以待之。
講校經義,綜察是非,及訪諮朝臣,考績行能,以知優劣,各有條貫。
後(諸葛豐)〔諸葛壹〕偽叛以誘魏將諸葛誕,權潛軍待之。
和以權暴露外次,又戰者兇事,常憂勞憯怛,不復會同飲食,數上諫,戒令持重,務在全勝,權還,然後敢安。
張純字元基,敦之子。
吳錄曰:純少厲操行,學博才秀,切問捷對,容止可觀。
拜郎中,補廣德令,治有異績,擢為太子輔義都尉。
是時有司頗以條書問事,和以為姦妄之人,將因事錯意,以生禍心,不可長也,表宜絕之。
又都督劉寶白庶子丁晏,晏亦白寶,和謂晏曰:「文武在事,當能幾人,因隙搆薄,圖相危害,豈有福哉?」遂兩釋之,使之從厚。
常言當世士人宜講脩術學,校習射禦,以周世務,而但交遊博弈以妨事業,非進取之謂。
後群寮侍宴,言及博弈,以為妨事費日而無益於用,勞精損思而終無所成,非所以進德脩業,積累功緒者也。
且志士愛日惜力,君子慕其大者,高山景行,恥非其次。
夫以天地長久,而人居其閒,有白駒過隙之喻,年齒一暮,榮華不再。
凡所患者,在於人情所不能絕,誠能絕無益之欲以奉德義之塗,棄不急之務以脩功業之基,其於名行,豈不善哉?夫人情猶不能無嬉娛,嬉娛之好,亦在於飲宴琴書射禦之閒,何必博弈,然後為歡。
乃命侍坐者八人,各著論以矯之。
於是中庶子韋曜退而論奏,和以示賓客。
時蔡穎好弈,直事在署者頗斅焉,故以此諷之。
是後王夫人與全公主有隙。
權嘗寢疾,和祠祭於廟,和妃叔父張休居近廟,邀和過所居。
全公主使人覘視,因言太子不在廟中,專就妃家計議;又言王夫人見上寢疾,有喜色。
權由是發怒,夫人憂死,而和寵稍損,懼於廢黜。
魯王霸覬覦滋甚,陸遜、吾粲、顧譚等數陳適庶之義,理不可奪,全寄、楊竺為魯王霸支黨,譖愬日興。
粲遂下獄誅,譚徙交州。
權沈吟者歷年,〔一〕後遂幽閉和。
於是驃騎將軍朱據、尚書僕射屈晃率諸將吏泥頭自縛,連日詣闕請和。
權登白爵觀見,甚惡之,敕據、晃等無事忩忩。
權欲廢和立亮,無難督陳正、五營督陳象上書,稱引晉獻公殺申生,立奚齊,晉國擾亂,又據、晃固諫不止。
權大怒,族誅正、象,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