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五十八 吳書十三 陸遜傳第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晉德彌昌,人積兼己之善,而己無固本之規,百姓懷嚴敵之德,闔境有棄主之慮,思所以鎮定民心,緝寧外內,奮其危弱,抗權上國者,莫若親行斯道,以侔其勝。
使彼德靡加吾,而此善流聞,歸重邦國,弘明遠風,折衝於枕席之上,校勝於帷幄之內,傾敵而不以甲兵之力,保國而不浚溝池之固,信義感於寇讎,丹懷體於先日。
豈設狙詐以危賢,徇己身之私名,貪外物之重我,闇服之而不備者哉!由是論之,苟守局而保疆,一卒之所能;協數以相危,小人之近事;積詐以防物,臧獲之餘慮;威勝以求安,明哲之所賤。
賢人君子所以拯世垂範,舍此而取彼者,其道良弘故也。
加拜都護。
聞武昌左部督薛瑩徵下獄,抗上疏曰:「夫俊乂者,國家之良寶,社稷之貴資,庶政所以倫敘,四門所以穆清也。
故大司農樓玄、散騎中常侍王蕃、少府李勖,皆當世秀穎,一時顯器,既蒙初寵,從容列位,而並旋受誅殛,或圮族替祀,或投棄荒裔。
蓋周禮有赦賢之辟,春秋有宥善之義,書曰:『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
』而蕃等罪名未定,大辟以加,心經忠義,身被極刑,豈不痛哉!且已死之刑,固無所識,至乃焚爍流漂,棄之水濱,懼非先王之正典,或甫侯之所戒也。
是以百姓哀聳,士民同慼。
蕃、勖永已,悔亦靡及,誠望陛下赦召玄出,而頃聞薛瑩卒見逮錄。
瑩父綜納言先帝,傅弼文皇,及瑩承基,內厲名行,今之所坐,罪在可宥。
臣懼有司未詳其事,如復誅戮,益失民望,乞垂天恩,原赦瑩罪,哀矜庶獄,清澄刑網,則天下幸甚!」 時師旅仍動,百姓疲弊,抗上疏曰:「臣聞易貴隨時,傳美觀釁,故有夏多罪而殷湯用師,紂作淫虐而周武授鉞。
苟無其時,玉臺有憂傷之慮,孟津有反旆之軍。
今不務富國強兵,力農畜穀,使文武之才效展其用,百揆之署無曠厥職,明黜陟以厲庶尹,審刑罰以示勸沮,訓諸司以德,而撫百姓以仁,然後順天乘運,席卷宇內,而聽諸將徇名,窮兵黷武,動費萬計,士卒彫瘁,寇不為衰,而我已大病矣!今爭帝王之資,而昧十百之利,此人臣之姦便,非國家之良策也。
昔齊魯三戰,魯人再克而亡不旋踵。
何則?大小之勢異也。
況今師所克獲,不補所喪哉?且阻兵無眾,古之明鑒,誠宜蹔息進取小規,以畜士民之力,觀釁伺隙,庶無悔吝。
」 二年春,就拜大司馬、荊州牧。
三年夏,疾病,上疏曰:「西陵、建平,國之蕃表,既處下流,受敵二境。
若敵汎舟順流,舳艫千裡,星奔電邁,俄然行至,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縣也。
此乃社稷安危之機,非徒封疆侵陵小害也。
臣父遜昔在西垂陳言,以為西陵國之西門,雖雲易守,亦復易失。
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則荊州非吳有也。
如其有虞,當傾國爭之。
臣往在西陵,得涉遜跡,前乞精兵三萬,而(至)〔主〕者循常,未肯差赴。
自步闡以後,益更損耗。
今臣所統千裡,受敵四處,外禦彊對,內懷百蠻,而上下見兵財有數萬,羸弊日久,難以待變。
臣愚以為諸王幼沖,未統國事,可且立傅相,輔導賢姿,無用兵馬,以妨要務。
又黃門豎宦,開立占募,兵民怨役,逋逃入占。
乞特詔簡閱,一切料出,以補疆埸受敵常處,使臣所部足滿八萬,省息眾務,信其賞罰,雖韓、白復生,無所展巧。
若兵不增,此制不改,而欲克諧大事此臣之所深慼也。
若臣死之後,乞以西方為屬。
願陛下思覽臣言,則臣死且不朽。
」 秋遂卒,子晏嗣。
晏及弟景、玄、機、雲、分領抗兵。
晏為裨將軍、夷道監。
天紀四年,晉軍伐吳,龍驤將軍王濬順流東下,所至輒克,終如抗慮。
景字士仁,以尚公主拜騎都尉,封毗陵侯,既領抗兵,拜偏將軍、中夏督,澡身好學,著書數十篇也。
〔一〕二月壬戌,晏為王濬別軍所殺。
癸亥,景亦遇害,時年三十一。
景妻,孫皓適妹,與景俱張承外孫也。
〔二〕 〔一〕 文士傳曰:陸景母張承女,諸葛恪外生。
恪誅,景母坐見黜。
景少為祖母所育養,及祖母亡,景為之心喪三年。
〔二〕 景弟機,字士衡,雲字士龍。
機雲別傳曰:晉太康末,俱入洛,造司空張華,華一見而奇之,曰:「伐吳之役,利在獲二雋。
」遂為之延譽,薦之諸公。
太傅楊駿辟機為祭酒,轉太子洗馬、尚書著作郎。
雲為吳王郎中令,出宰浚儀,甚有惠政,吏民懷之,生為立祠。
後並歷顯位。
機天才綺練,文藻之美,獨冠於時。
雲亦善屬文,清新不及機,而口辯持論過之。
于時朝廷多故,機、雲並自結於成都王穎。
穎用機為平原相,雲清河內史。
尋轉雲右司馬,甚見委仗。
無幾而與長沙王搆隙,遂舉兵攻洛,以機行後將軍,督王粹、牽秀等諸軍二十萬,士龍著南征賦以美其事。
機吳人,羇旅單宦,頓居群士之右,多不厭服。
機屢戰失利,死散過半。
初,宦人孟玖,穎所嬖幸,乘寵豫權,雲數言其短,穎不能納,玖又從而毀之。
是役也,玖弟超亦領眾配機,不奉軍令。
機繩之以法,超宣言曰陸機將反。
及牽秀等譖機於穎,以為持兩端,玖又搆之於內,穎信之,遣收機,并收雲及弟耽,並伏法。
機兄弟既江南之秀,亦著名諸夏,並以無罪夷滅,天下痛惜之。
機文章為世所重,雲所著亦傳於世。
初,抗之克步闡也,誅及嬰孩,識道者尤之曰:「後世必受其殃!」及機之誅,三族無遺,孫惠與朱誕書曰:「馬援擇君,凡人所聞,不意三陸相攜暴朝,殺身傷名,可為悼歎。
」事亦並在晉書。
評曰:劉備天下稱雄,一世所憚,陸遜春秋方壯,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
予既奇遜之謀略,又歎權之識才,所以濟大事也。
及遜忠誠懇至,憂國亡身,庶幾社稷之臣矣。
抗貞亮籌幹,鹹有父風,奕世載美,具體而微,可謂克構者哉!
使彼德靡加吾,而此善流聞,歸重邦國,弘明遠風,折衝於枕席之上,校勝於帷幄之內,傾敵而不以甲兵之力,保國而不浚溝池之固,信義感於寇讎,丹懷體於先日。
豈設狙詐以危賢,徇己身之私名,貪外物之重我,闇服之而不備者哉!由是論之,苟守局而保疆,一卒之所能;協數以相危,小人之近事;積詐以防物,臧獲之餘慮;威勝以求安,明哲之所賤。
賢人君子所以拯世垂範,舍此而取彼者,其道良弘故也。
加拜都護。
聞武昌左部督薛瑩徵下獄,抗上疏曰:「夫俊乂者,國家之良寶,社稷之貴資,庶政所以倫敘,四門所以穆清也。
故大司農樓玄、散騎中常侍王蕃、少府李勖,皆當世秀穎,一時顯器,既蒙初寵,從容列位,而並旋受誅殛,或圮族替祀,或投棄荒裔。
蓋周禮有赦賢之辟,春秋有宥善之義,書曰:『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
』而蕃等罪名未定,大辟以加,心經忠義,身被極刑,豈不痛哉!且已死之刑,固無所識,至乃焚爍流漂,棄之水濱,懼非先王之正典,或甫侯之所戒也。
是以百姓哀聳,士民同慼。
蕃、勖永已,悔亦靡及,誠望陛下赦召玄出,而頃聞薛瑩卒見逮錄。
瑩父綜納言先帝,傅弼文皇,及瑩承基,內厲名行,今之所坐,罪在可宥。
臣懼有司未詳其事,如復誅戮,益失民望,乞垂天恩,原赦瑩罪,哀矜庶獄,清澄刑網,則天下幸甚!」 時師旅仍動,百姓疲弊,抗上疏曰:「臣聞易貴隨時,傳美觀釁,故有夏多罪而殷湯用師,紂作淫虐而周武授鉞。
苟無其時,玉臺有憂傷之慮,孟津有反旆之軍。
今不務富國強兵,力農畜穀,使文武之才效展其用,百揆之署無曠厥職,明黜陟以厲庶尹,審刑罰以示勸沮,訓諸司以德,而撫百姓以仁,然後順天乘運,席卷宇內,而聽諸將徇名,窮兵黷武,動費萬計,士卒彫瘁,寇不為衰,而我已大病矣!今爭帝王之資,而昧十百之利,此人臣之姦便,非國家之良策也。
昔齊魯三戰,魯人再克而亡不旋踵。
何則?大小之勢異也。
況今師所克獲,不補所喪哉?且阻兵無眾,古之明鑒,誠宜蹔息進取小規,以畜士民之力,觀釁伺隙,庶無悔吝。
」 二年春,就拜大司馬、荊州牧。
三年夏,疾病,上疏曰:「西陵、建平,國之蕃表,既處下流,受敵二境。
若敵汎舟順流,舳艫千裡,星奔電邁,俄然行至,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縣也。
此乃社稷安危之機,非徒封疆侵陵小害也。
臣父遜昔在西垂陳言,以為西陵國之西門,雖雲易守,亦復易失。
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則荊州非吳有也。
如其有虞,當傾國爭之。
臣往在西陵,得涉遜跡,前乞精兵三萬,而(至)〔主〕者循常,未肯差赴。
自步闡以後,益更損耗。
今臣所統千裡,受敵四處,外禦彊對,內懷百蠻,而上下見兵財有數萬,羸弊日久,難以待變。
臣愚以為諸王幼沖,未統國事,可且立傅相,輔導賢姿,無用兵馬,以妨要務。
又黃門豎宦,開立占募,兵民怨役,逋逃入占。
乞特詔簡閱,一切料出,以補疆埸受敵常處,使臣所部足滿八萬,省息眾務,信其賞罰,雖韓、白復生,無所展巧。
若兵不增,此制不改,而欲克諧大事此臣之所深慼也。
若臣死之後,乞以西方為屬。
願陛下思覽臣言,則臣死且不朽。
」 秋遂卒,子晏嗣。
晏及弟景、玄、機、雲、分領抗兵。
晏為裨將軍、夷道監。
天紀四年,晉軍伐吳,龍驤將軍王濬順流東下,所至輒克,終如抗慮。
景字士仁,以尚公主拜騎都尉,封毗陵侯,既領抗兵,拜偏將軍、中夏督,澡身好學,著書數十篇也。
〔一〕二月壬戌,晏為王濬別軍所殺。
癸亥,景亦遇害,時年三十一。
景妻,孫皓適妹,與景俱張承外孫也。
〔二〕 〔一〕 文士傳曰:陸景母張承女,諸葛恪外生。
恪誅,景母坐見黜。
景少為祖母所育養,及祖母亡,景為之心喪三年。
〔二〕 景弟機,字士衡,雲字士龍。
機雲別傳曰:晉太康末,俱入洛,造司空張華,華一見而奇之,曰:「伐吳之役,利在獲二雋。
」遂為之延譽,薦之諸公。
太傅楊駿辟機為祭酒,轉太子洗馬、尚書著作郎。
雲為吳王郎中令,出宰浚儀,甚有惠政,吏民懷之,生為立祠。
後並歷顯位。
機天才綺練,文藻之美,獨冠於時。
雲亦善屬文,清新不及機,而口辯持論過之。
于時朝廷多故,機、雲並自結於成都王穎。
穎用機為平原相,雲清河內史。
尋轉雲右司馬,甚見委仗。
無幾而與長沙王搆隙,遂舉兵攻洛,以機行後將軍,督王粹、牽秀等諸軍二十萬,士龍著南征賦以美其事。
機吳人,羇旅單宦,頓居群士之右,多不厭服。
機屢戰失利,死散過半。
初,宦人孟玖,穎所嬖幸,乘寵豫權,雲數言其短,穎不能納,玖又從而毀之。
是役也,玖弟超亦領眾配機,不奉軍令。
機繩之以法,超宣言曰陸機將反。
及牽秀等譖機於穎,以為持兩端,玖又搆之於內,穎信之,遣收機,并收雲及弟耽,並伏法。
機兄弟既江南之秀,亦著名諸夏,並以無罪夷滅,天下痛惜之。
機文章為世所重,雲所著亦傳於世。
初,抗之克步闡也,誅及嬰孩,識道者尤之曰:「後世必受其殃!」及機之誅,三族無遺,孫惠與朱誕書曰:「馬援擇君,凡人所聞,不意三陸相攜暴朝,殺身傷名,可為悼歎。
」事亦並在晉書。
評曰:劉備天下稱雄,一世所憚,陸遜春秋方壯,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
予既奇遜之謀略,又歎權之識才,所以濟大事也。
及遜忠誠懇至,憂國亡身,庶幾社稷之臣矣。
抗貞亮籌幹,鹹有父風,奕世載美,具體而微,可謂克構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