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五十八 吳書十三 陸遜傳第十三

關燈
陸遜字伯言,吳郡吳人也。

    本名議,世江東大族。

    〔一〕遜少孤,隨從祖廬江太守康在官。

    袁術與康有隙,將攻康,康遣遜及親戚還吳。

    遜年長於康子績數歲,為之綱紀門戶。

     〔一〕 陸氏世頌曰:遜祖紆,字叔盤,敏淑有思學,守城門校尉。

    父駿,字季才,淳懿信厚,為邦族所懷,官至九江都尉。

    
孫權為將軍,遜年二十一,始仕幕府,歷東西曹令史,出為海昌屯田都尉,並領縣事。

    〔一〕縣連年亢旱,遜開倉穀以振貧民,勸督農桑,百姓蒙賴。

    時吳、會稽、丹楊多有伏匿,遜陳便宜,乞與募焉。

    會稽山賊大帥潘臨,舊為所在毒害,歷年不禽。

    遜以手下召兵,討治深險,所向皆服,部曲已有二千餘人。

    鄱陽賊帥尤突作亂,復往討之,拜定威校尉,軍屯利浦。

     〔一〕 陸氏祠堂像贊曰:海昌,今鹽官縣也。

    
權以兄策女配遜,數訪世務,遜建議曰:「方今英雄棋跱,財狼闚望,克敵寧亂,非眾不濟。

    而山寇舊惡,依阻深地。

    夫腹心未平,難以圖遠,可大部伍,取其精銳。

    」權納其策,以為帳下右部督。

    會丹楊賊帥費棧受曹公印綬,扇動山越,為作內應,權遣遜討棧。

    棧支黨多而往兵少,遜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夜潛山谷間,鼓譟而前,應時破散。

    遂部伍東三郡,彊者為兵,羸者補戶,得精卒數萬人,宿惡盪除,所過肅清,還屯蕪湖。

     會稽太守淳于式表遜枉取民人,愁擾所在。

    遜後詣都,言次,稱式佳吏,權曰:「式白君而君薦之,何也?」遜對曰:「式意欲養民,是以白遜。

    若遜復毀式以亂聖聽,不可長也。

    」權曰:「此誠長者之事,顧人不能為耳。

    」 呂蒙稱疾詣建業,遜往見之,謂曰:「關羽接境,如何遠下,後不當可憂也?」蒙曰:「誠如來言,然我病篤。

    」遜曰:「羽矜其驍氣,陵轢於人。

    始有大功,意驕志逸,但務北進,未嫌於我,有相聞病,必益無備。

    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

    下見至尊,宜好為計。

    」蒙曰:「羽素勇猛,既難為敵,且已據荊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膽勢益盛,未易圖也。

    」蒙至都,權問:「誰可代卿者?」蒙對曰:「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重,觀其規慮,終可大任。

    而未有遠名,非羽所忌,無復是過。

    若用之,當令外自韜隱,內察形便,然後可克。

    」權乃召遜,拜偏將車右部督代蒙。

     遜至陸口,書與羽曰:「前承觀釁而動,以律行師,小舉大克,一何巍巍!敵國敗績,利在同盟,聞慶拊節,想遂席卷,共獎王綱。

    近以不敏,受任來西,延慕光塵,思稟良規。

    」又曰:「于禁等見獲,遐邇欣歎,以為將軍之勳足以長世,雖昔晉文城濮之師,淮陰拔趙之略,蔑以尚茲。

    聞徐晃等少騎駐旌,闚望麾葆。

    操猾虜也,忿不思難,恐潛增眾,以逞其心。

    雖雲師老,猶有驍悍。

    且戰捷之後,常苦輕敵,古人杖術,軍勝彌警,願將軍廣為方計,以全獨克。

    僕書生疏遲,忝所不堪,喜鄰威德,樂自傾盡,雖未合策,猶可懷也。

    儻明注仰,有以察之。

    」羽覽遜書,有謙下自託之意,意大安,無復所嫌。

    遜具啟形狀,陳其可禽之要。

    權乃潛軍而上,使遜與呂蒙為前部,至即克公安、南郡。

    遜徑進,領宜都太守,拜撫邊將軍,封華亭侯。

    備宜都太守樊友委郡走,諸城長吏及蠻夷君長皆降。

    遜請金銀銅印,以假授初附。

    是歲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也。

     遜遣將軍李異、謝旌等將三千人,攻蜀將詹晏、陳鳳。

    異將水軍,旌將步兵,斷絕險要,即破晏等,生降得鳳。

    又攻房陵太守鄧輔、南鄉太守郭睦,大破之。

    秭歸大姓文布、鄧凱等合夷兵數千人,首尾西方。

    遜復部旌討破布、凱。

    布、凱脫走,蜀以為將。

    遜令人誘之,布帥眾還降。

    前後斬獲招納,凡數萬計。

    權以遜為右護軍、鎮西將軍,進封婁侯。

    〔一〕 〔一〕 吳書曰:權嘉遜功德,欲殊顯之,雖為上將軍列侯,猶欲令歷本州舉命,乃使揚州牧呂範就辟別駕從事,舉茂才。

    
時荊州士人新還,仕進或未得所,遜上疏曰:「昔漢高受命,招延英異,光武中興,群俊畢至,苟可以熙隆道教者,未必遠近。

    今荊州始定,人物未達,臣愚慺慺,乞普加覆載抽拔之恩,令並獲自進,然後四海延頸,思歸大化。

    」權敬納其言。

     黃武元年,劉備率大眾來向西界,權命遜為大都督、假節,督朱然、潘璋、宋謙、韓當、徐盛、鮮于丹、孫桓等五萬人拒之。

    備從巫峽、建平連圍至夷陵界,立數十屯,以金錦爵賞誘動諸夷,使將軍馮習為大督,張南為前部,輔匡、趙融、廖淳、傅肜等各為別督,先遣吳班將數千人於平地立營,欲以挑戰。

    諸將皆欲擊之,遜曰:「此必有譎,且觀之。

    」〔一〕備知其計不可,乃引伏兵八千,從谷中出。

    遜曰:「所以不聽諸君擊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遜上疏曰:「夷陵要害,國之關限,雖為易得,亦復易失。

    失之非徒損一郡之地,荊州可憂。

    今日爭之,當令必諧。

    備幹天常,不守窟穴,而敢自送。

    臣雖不材,憑奉威靈,以順討逆,破壞在近。

    尋備前後行軍,多敗少成,推此論之,不足為戚。

    臣初嫌之,水陸俱進,今反舍船就步,處處結營,察其布置,必無他變。

    伏願至尊高枕,不以為念也。

    」諸將並曰:「攻備當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裡,相銜持經七八月,其諸要害皆以固守,擊之必無利矣。

    」遜曰:「備是猾虜,更嘗事多,其軍始集,思慮精專,未可幹也。

    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計不復生,犄角此寇,正在今日。

    」乃先攻一營,不利。

    諸將皆曰:「空殺兵耳。

    」遜曰:「吾已曉破之之術。

    」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

    一爾勢成,通率諸軍同時俱攻,斬張南、馮習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餘營。

    備將杜路、劉寧等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