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五十六 吳書十一 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第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虛弱,以誘緻仁。
仁果遣其子泰攻濡須城,分遣將軍常雕督諸葛虔、王雙等,乘油船別襲中洲。
中洲者,部曲妻子所在也。
仁自將萬人留橐臯,復為泰等後拒。
桓部兵將攻取油船,或別擊雕等,桓等身自拒泰,燒營而退,遂梟雕,生虜雙,送武昌,臨陳斬溺,死者千餘。
權嘉桓功,封嘉興侯,遷奮武將軍,領彭城相。
黃武七年,鄱陽太守周魴譎誘魏大司馬曹休,休將步騎十萬至皖城以迎魴。
時陸遜為元帥,全琮與桓為左右督,各督三萬人擊休。
休知見欺,當引軍還,自負眾盛,邀於一戰。
桓進計曰:「休本以親戚見任,非智勇名將也。
今戰必敗,敗必走,走當由夾石、挂車,此兩道皆險阨,若以萬兵柴路,則彼眾可盡,而休可生虜,臣請將所部以斷之。
若蒙天威,得以休自效,便可乘勝長驅,進取壽春,割有淮南,以規許、洛,此萬世一時,不可失也。
」權先與陸遜議,遜以為不可,故計不施行。
黃龍元年,拜桓前將軍,領青州牧,假節。
嘉禾六年,魏廬江主簿呂習請大兵自迎,欲開門為應。
桓與衛將軍全琮俱以師迎。
既至,事露,軍當引還。
城外有溪水,去城一裡所,廣三十餘丈,深者八九尺,淺者半之,諸軍勒兵渡去,桓自斷後。
時廬江太守李膺整嚴兵騎,欲須諸軍半渡,因迫擊之。
及見桓節蓋在後,卒不敢出,其見憚如此。
是時全琮為督,權又令偏將軍胡綜宣傳詔命,參與軍事。
琮以軍出無獲,議欲部分諸將,有所掩襲。
桓素氣高,恥見部伍,乃往見琮,問行意,感激發怒,與琮校計。
琮欲自解,因曰:「上自令胡綜為督,綜意以為宜爾。
」桓愈恚恨,還乃使人呼綜。
綜至軍門,桓出迎之,顧謂左右曰:「我縱手,汝等各自去。
」有一人旁出,語綜使還。
桓出,不見綜,知左右所為,因斫殺之。
桓佐軍進諫,刺殺佐軍,遂託狂發,詣建業治病。
權惜其功能,故不罪。
〔一〕使子異攝領部曲,令醫視護,數月復遣還中洲。
權自出祖送,謂曰:「今寇虜尚存,王塗未一,孤當與君共定天下,欲令君督五萬人專當一面,以圖進取,想君疾未復發也。
」桓曰:「天授陛下聖姿,當君臨四海,猥重任臣,以除姦逆,臣疾當自愈。
」〔二〕 〔一〕 孫盛曰:書雲臣無作威作福,作威作福,則兇于而家,害于而國。
桓之賊忍,殆虎狼也,人君且猶不可,況將相乎?語曰,得一夫而失一國,縱罪虧刑,失孰大焉! 〔二〕 吳錄曰:桓奉觴曰:「臣當遠去,願一捋陛下鬚,無所復恨。
」權馮幾前席,桓進前捋鬚曰:「臣今日真可謂捋虎鬚也。
」權大笑。
桓性護前,恥為人下,每臨敵交戰,節度不得自由,輒嗔恚憤激。
然輕財貴義,兼以彊識,與人一面,數十年不忘,部曲萬口,妻子盡識之。
愛養吏士,贍護六親,俸祿產業,皆與共分。
及桓疾困,舉營憂戚。
年六十二,赤烏元年卒。
吏士男女,無不號慕。
又家無餘財,權賜鹽五千斛以周喪事。
子異嗣。
異字季文,以父任除郎,〔一〕後拜騎都尉,代桓領兵。
赤烏四年,隨朱然攻魏樊城,建計破其外圍,還拜偏將軍。
魏廬江太守文欽營住六安,多設屯砦,置諸道要,以招誘亡叛,為邊寇害。
異乃身率其手下二千人,掩破欽七屯,斬首數百,遷揚武將軍。
權與論攻戰,辭對稱意。
權謂異從父驃騎將軍據曰:「本知季文(懀)〔膽〕定,見之復過所聞。
」十三年,文欽詐降,密書與異,欲令自迎。
異表呈欽書,因陳其偽,不可便迎。
權詔曰:「方今北土未一,欽雲欲歸命,宜且迎之。
若嫌其有譎者,但當設計網以羅之,盛重兵以防之耳。
」乃遣呂據督二萬人,與異并力,至北界,欽果不降。
建興元年,遷鎮南將軍。
是歲魏遣胡遵、諸葛誕等出東興,異督水軍攻浮梁,壞之,魏軍大破。
〔二〕太平二年,假節,為大都督,救壽春圍,不解。
還軍,為孫綝所枉害。
〔三〕 〔一〕 文士傳曰:張惇子純與張儼及異俱童少,往見驃騎將軍朱據。
據聞三人才名,欲試之,告曰:「老鄙相聞,飢渴甚矣。
夫騕以迅驟為功,鷹隼以輕疾為妙,其為吾各賦一物,然後乃坐。
」儼乃賦犬曰:「守則有威,出則有獲,韓盧、宋鵲,書名竹帛。
」純賦席曰:「席以冬設,簟為夏施,揖讓而坐,君子攸宜。
」異賦弩曰:「南嶽之幹,鍾山之銅,應機命中,獲隼高墉。
」三人各隨其目所見而賦之,皆成而後坐,據大歡悅。
〔二〕 吳書曰:異又隨諸葛恪圍新城,城既不拔,異等皆言宜速還豫章,襲石頭城,不過數日可拔。
恪以書曉異,異投書於地曰:「不用我計,而用傒子言!」恪大怒,立奪其兵,遂廢還建業。
〔三〕 吳書曰:綝要異相見,將往,恐陸抗止之,異曰:「子通,家人耳,當何所疑乎!」遂往。
綝使力人於坐上取之。
異曰:「我吳國忠臣,有何罪乎?」乃拉殺之。
評曰:朱治、呂範以舊臣任用,朱然、朱桓以勇烈著聞,呂據、朱異、施績鹹有將領之才,克紹堂構。
若範、桓之越隘,得以吉終,至於據、異無此之尤而反罹殃者,所遇之時殊也。
仁果遣其子泰攻濡須城,分遣將軍常雕督諸葛虔、王雙等,乘油船別襲中洲。
中洲者,部曲妻子所在也。
仁自將萬人留橐臯,復為泰等後拒。
桓部兵將攻取油船,或別擊雕等,桓等身自拒泰,燒營而退,遂梟雕,生虜雙,送武昌,臨陳斬溺,死者千餘。
權嘉桓功,封嘉興侯,遷奮武將軍,領彭城相。
黃武七年,鄱陽太守周魴譎誘魏大司馬曹休,休將步騎十萬至皖城以迎魴。
時陸遜為元帥,全琮與桓為左右督,各督三萬人擊休。
休知見欺,當引軍還,自負眾盛,邀於一戰。
桓進計曰:「休本以親戚見任,非智勇名將也。
今戰必敗,敗必走,走當由夾石、挂車,此兩道皆險阨,若以萬兵柴路,則彼眾可盡,而休可生虜,臣請將所部以斷之。
若蒙天威,得以休自效,便可乘勝長驅,進取壽春,割有淮南,以規許、洛,此萬世一時,不可失也。
」權先與陸遜議,遜以為不可,故計不施行。
黃龍元年,拜桓前將軍,領青州牧,假節。
嘉禾六年,魏廬江主簿呂習請大兵自迎,欲開門為應。
桓與衛將軍全琮俱以師迎。
既至,事露,軍當引還。
城外有溪水,去城一裡所,廣三十餘丈,深者八九尺,淺者半之,諸軍勒兵渡去,桓自斷後。
時廬江太守李膺整嚴兵騎,欲須諸軍半渡,因迫擊之。
及見桓節蓋在後,卒不敢出,其見憚如此。
是時全琮為督,權又令偏將軍胡綜宣傳詔命,參與軍事。
琮以軍出無獲,議欲部分諸將,有所掩襲。
桓素氣高,恥見部伍,乃往見琮,問行意,感激發怒,與琮校計。
琮欲自解,因曰:「上自令胡綜為督,綜意以為宜爾。
」桓愈恚恨,還乃使人呼綜。
綜至軍門,桓出迎之,顧謂左右曰:「我縱手,汝等各自去。
」有一人旁出,語綜使還。
桓出,不見綜,知左右所為,因斫殺之。
桓佐軍進諫,刺殺佐軍,遂託狂發,詣建業治病。
權惜其功能,故不罪。
〔一〕使子異攝領部曲,令醫視護,數月復遣還中洲。
權自出祖送,謂曰:「今寇虜尚存,王塗未一,孤當與君共定天下,欲令君督五萬人專當一面,以圖進取,想君疾未復發也。
」桓曰:「天授陛下聖姿,當君臨四海,猥重任臣,以除姦逆,臣疾當自愈。
」〔二〕 〔一〕 孫盛曰:書雲臣無作威作福,作威作福,則兇于而家,害于而國。
桓之賊忍,殆虎狼也,人君且猶不可,況將相乎?語曰,得一夫而失一國,縱罪虧刑,失孰大焉! 〔二〕 吳錄曰:桓奉觴曰:「臣當遠去,願一捋陛下鬚,無所復恨。
」權馮幾前席,桓進前捋鬚曰:「臣今日真可謂捋虎鬚也。
」權大笑。
桓性護前,恥為人下,每臨敵交戰,節度不得自由,輒嗔恚憤激。
然輕財貴義,兼以彊識,與人一面,數十年不忘,部曲萬口,妻子盡識之。
愛養吏士,贍護六親,俸祿產業,皆與共分。
及桓疾困,舉營憂戚。
年六十二,赤烏元年卒。
吏士男女,無不號慕。
又家無餘財,權賜鹽五千斛以周喪事。
子異嗣。
異字季文,以父任除郎,〔一〕後拜騎都尉,代桓領兵。
赤烏四年,隨朱然攻魏樊城,建計破其外圍,還拜偏將軍。
魏廬江太守文欽營住六安,多設屯砦,置諸道要,以招誘亡叛,為邊寇害。
異乃身率其手下二千人,掩破欽七屯,斬首數百,遷揚武將軍。
權與論攻戰,辭對稱意。
權謂異從父驃騎將軍據曰:「本知季文(懀)〔膽〕定,見之復過所聞。
」十三年,文欽詐降,密書與異,欲令自迎。
異表呈欽書,因陳其偽,不可便迎。
權詔曰:「方今北土未一,欽雲欲歸命,宜且迎之。
若嫌其有譎者,但當設計網以羅之,盛重兵以防之耳。
」乃遣呂據督二萬人,與異并力,至北界,欽果不降。
建興元年,遷鎮南將軍。
是歲魏遣胡遵、諸葛誕等出東興,異督水軍攻浮梁,壞之,魏軍大破。
〔二〕太平二年,假節,為大都督,救壽春圍,不解。
還軍,為孫綝所枉害。
〔三〕 〔一〕 文士傳曰:張惇子純與張儼及異俱童少,往見驃騎將軍朱據。
據聞三人才名,欲試之,告曰:「老鄙相聞,飢渴甚矣。
夫騕以迅驟為功,鷹隼以輕疾為妙,其為吾各賦一物,然後乃坐。
」儼乃賦犬曰:「守則有威,出則有獲,韓盧、宋鵲,書名竹帛。
」純賦席曰:「席以冬設,簟為夏施,揖讓而坐,君子攸宜。
」異賦弩曰:「南嶽之幹,鍾山之銅,應機命中,獲隼高墉。
」三人各隨其目所見而賦之,皆成而後坐,據大歡悅。
〔二〕 吳書曰:異又隨諸葛恪圍新城,城既不拔,異等皆言宜速還豫章,襲石頭城,不過數日可拔。
恪以書曉異,異投書於地曰:「不用我計,而用傒子言!」恪大怒,立奪其兵,遂廢還建業。
〔三〕 吳書曰:綝要異相見,將往,恐陸抗止之,異曰:「子通,家人耳,當何所疑乎!」遂往。
綝使力人於坐上取之。
異曰:「我吳國忠臣,有何罪乎?」乃拉殺之。
評曰:朱治、呂範以舊臣任用,朱然、朱桓以勇烈著聞,呂據、朱異、施績鹹有將領之才,克紹堂構。
若範、桓之越隘,得以吉終,至於據、異無此之尤而反罹殃者,所遇之時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