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五十四 吳書九 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

關燈
湘水為界,於是罷軍。

     〔一〕 吳書曰:肅欲與羽會語,諸將疑恐有變,議不可往。

    肅曰:「今日之事,宜相開譬。

    劉備負國,是非未決,羽亦何敢重欲幹命!」乃趨就羽。

    羽曰:「烏林之役,左將軍身在行間,寢不脫介,戮力破魏,豈得徒勞,無一塊壤,而足下來欲收地邪?」肅曰:「不然。

    始與豫州觀於長阪,豫州之眾不當一校,計窮慮極,志勢摧弱,圖欲遠竄,望不及此。

    主上矜愍豫州之身,無有處所,不愛土地士人之力,使有所庇廕以濟其患,而豫州私獨飾情,愆德隳好。

    今已藉手於西州矣,又欲翦并荊州之土,斯蓋凡夫所不忍行,而況整領人物之主乎!肅聞貪而棄義,必為禍階。

    吾子屬當重任,曾不能明道處分,以義輔時,而負恃弱眾以圖力爭,師曲為老,將何獲濟?」羽無以答。

    
肅年四十六,建安二十二年卒。

    權為舉哀,又臨其葬。

    諸葛亮亦為發哀。

    〔一〕權稱尊號,臨壇,顧謂公卿曰:「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

    」 〔一〕 吳書曰:肅為人方嚴,寡於玩飾,內外節儉,不務俗好。

    治軍整頓,禁令必行,雖在軍陳,手不釋卷。

    又善談論,能屬文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

    周瑜之後,肅為之冠。

    
肅遺腹子淑既壯,濡須督張承謂終當到至。

    永安中,為昭武將軍、都亭侯、武昌督。

    建衡中,假節,遷夏口督。

    所在嚴整,有方幹。

    鳳皇三年卒。

    子睦襲爵,領兵馬。

     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

    少南渡,依姊夫鄧當。

    當為孫策將,數討山越。

    蒙年十五六,竊隨當擊賊,當顧見大驚,呵叱不能禁止。

    歸以告蒙母,母恚欲罰之,蒙曰:「貧賤難可居,脫誤有功,富貴可緻。

    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時當職吏以蒙年小輕之,曰:「彼豎子何能為?此欲以肉餧虎耳。

    」他日與蒙會,又蚩辱之。

    蒙大怒,引刀殺吏,出走,逃邑子鄭長家。

    出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閒為言,策召見奇之,引置左右。

     數歲,鄧當死,張昭薦蒙代當,拜別部司馬。

    權統事,料諸小將兵少而用薄者,欲并合之。

    蒙陰賒貰,為兵作絳衣行縢,及簡日,陳列赫然,兵人練習,權見之大悅,增其兵。

    從討丹楊,所向有功,拜平北都尉,領廣德長。

     從征黃祖,祖令都督陳就逆以水軍出戰。

    蒙勒前鋒,親梟就首,將士乘勝,進攻其城。

    祖聞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權曰:「事之克,由陳就先獲也。

    」以蒙為橫野中郎將,賜錢千萬。

     是歲,又與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於烏林,圍曹仁於南郡。

    益州將襲肅舉軍來附,瑜表以肅兵益蒙,蒙盛稱肅有膽用,且慕化遠來,於義宜益不宜奪也。

    權善其言,還肅兵。

    瑜使甘寧前據夷陵,曹仁分眾攻寧,寧困急,使使請救。

    諸將以兵少不足分,蒙謂瑜、普曰:「留淩公績,蒙與君行,解圍釋急,勢亦不久,蒙保公績能十日守也。

    」又說瑜分遣三百人柴斷險道,賊走可得其馬。

    瑜從之。

    軍到夷陵,即日交戰,所殺過半。

    敵夜遁去,行遇柴道,騎皆舍馬步走。

    兵追蹙擊,獲馬三百匹,方船載還。

    於是將士形勢自倍,乃渡江立屯,與相攻擊,曹仁退走,遂據南郡,撫定荊州。

    還,拜偏將軍,領尋陽令。

     魯肅代周瑜,當之陸口,過蒙屯下。

    肅意尚輕蒙,或說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顧之。

    」遂往詣蒙。

    酒酣,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

    」蒙曰:「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因為肅畫五策。

    肅於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

    」遂拜蒙母,結友而別〔一〕。

     〔一〕 江表傳曰: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並當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

    」蒙曰:「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

    」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

    至統事以來,省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

    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

    卿何獨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

    後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常欲受屈。

    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今論,何一稱穰侯乎。

    兄今代公瑾,既難為繼,且與關羽為鄰。

    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陵人。

    今與為對,當有單複以(卿)〔鄉〕待之。

    」。

    密為肅陳三策,肅敬受之,祕而不宣。

    權常歎曰:「人長而進益,如呂蒙、蔣欽,蓋不可及也。

    富貴榮顯,更能折節好學,耽悅書傳,輕財尚義,所行可跡,並作國士,不亦休乎!」
時蒙與成當、宋定、徐顧屯次比近,三將死,子弟幼弱,權悉以兵并蒙。

    蒙固辭,陳啟顧等皆勤勞國事,子弟雖小,不可廢也。

    書三上,權乃聽。

    蒙於是又為擇師,使輔導之,其操心率如此。

     魏使廬江謝奇為蘄春典農,屯皖田鄉,數為邊寇。

    蒙使人誘之,不從,則伺隙襲擊,奇遂縮退,其部伍孫子才、宋豪等,皆攜負老弱,詣蒙降。

    後從權拒曹公於濡須,數進奇計,又勸權夾水口立塢,所以備禦甚精,〔一〕曹公不能下而退。

     〔一〕 吳錄曰:權欲作塢,諸將皆曰:「上岸擊賊,洗足入船,何用塢為?」呂蒙曰:「兵有利鈍,戰無百勝,如有邂逅,敵步騎蹙人,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權曰:「善。

    」遂作之。

    
曹公遣朱光為廬江太守,屯皖,大開稻田,又令閒人招誘鄱陽賊帥,使作內應。

    蒙曰:「皖田肥美,若一收孰,彼眾必增,如是數歲,操態見矣,宜早除之。

    」乃具陳其狀。

    於是權親征皖,引見諸將,問以計策。

    〔一〕蒙乃薦甘寧為升城督,督攻在前,蒙以精銳繼之。

    侵晨進攻,蒙手執枹鼓,士卒皆騰踴自升,食時破之。

    既而張遼至夾石,聞城已拔,乃退。

    權嘉其功,即拜廬江太守,所得人馬皆分與之,別賜尋陽屯田六百人,官屬三十人。

    蒙還尋陽,未期而廬陵賊起,諸將討擊不能禽,權曰:「鷙鳥累百,不如一鶚。

    」復令蒙討之。

    蒙至,誅其首惡,餘皆釋放,復為平民。

     〔一〕 吳書曰:諸將皆勸作土山,添攻具,蒙趨進曰:「治攻具及土山,必歷日乃成,城備既脩,外救必至,不可圖也。

    且乘雨水以入,若留經日,水必向盡,還道艱難,蒙竊危之。

    今觀此城,不能甚固,以三軍銳氣,四面並攻,不移時可拔,及水以歸,全勝之道也。

    」權從之。

    
是時劉備令關羽鎮守,專有荊土,權命蒙西取長沙、零、桂三郡。

    蒙移書二郡,望風歸服,惟零陵太守郝普城守不降。

    而備自蜀親至公安,遣羽爭三郡。

    權時住陸口,使魯肅將萬人屯益陽拒羽,而飛書召蒙,使捨零陵,急還助肅。

    初,蒙既定長沙,當之零陵,過酃,載南陽鄧玄之,玄之者郝普之舊也,欲令誘普。

    及被書當還,蒙祕之,夜召諸將,授以方略,晨當攻城,顧謂玄之曰:「郝子太聞世閒有忠義事,亦欲為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