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五十三 吳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眾心。
今圍之甚密,攻之又急,誠懼并命戮力。
死戰之寇,固難卒拔,及救未至,可小寬之,以觀其變。
」議者不同。
會救騎至,數至圍下,馳騁挑戰。
〔二〕 江表傳曰:紘謂權曰:「秣陵,楚武王所置,名為金陵。
地勢岡阜連石頭,訪問故老,雲昔秦始皇東巡會稽經此縣,望氣者雲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氣,故掘斷連岡,改名秣陵。
今處所具存,地有其氣,天之所命,宜為都邑。
」權善其議,未能從也。
後劉備之東,宿於秣陵,周觀地形,亦勸權都之。
權曰:「智者意同。
」遂都焉。
獻帝春秋雲:劉備至京,謂孫權曰:「吳去此數百裡,即有警急,赴救為難,將軍無意屯京乎?」權曰:「秣陵有小江百餘裡,可以安大船,吾方理水軍,當移據之。
」備曰:「蕪湖近濡須,亦佳也。
」權曰:「吾欲圖徐州,宜近下也。
」臣松之以為秣陵之與蕪湖,道裡所校無幾,於北侵利便,亦有何異?而雲欲闚徐州,貪秣陵近下,非其理也。
諸書皆雲劉備勸都秣陵,而此獨雲權自欲都之,又為虛錯。
〔三〕 周禮太宰職曰:以八柄詔王馭群臣。
一曰爵,以馭其貴。
二曰祿,以馭其富。
三曰予,以馭其幸。
四曰置,以馭其行。
五曰生,以馭其福。
六曰奪,以馭其貧。
七曰廢,以馭其罪。
八曰誅,以馭其過。
紘著詩賦銘誄十餘篇。
〔一〕子玄,官至南郡太守、尚書。
〔二〕玄子尚,〔三〕孫皓時為侍郎,以言語辯捷見知,擢為侍中、中書令。
皓使尚鼓琴,尚對曰:「素不能。
」敕使學之。
後晏言次說琴之精妙,尚因道「晉平公使師曠作清角,曠言吾君德簿,不足以聽之。
」皓意謂尚以斯喻己,不悅。
後積他事下獄,皆追以此為詰,〔四〕送建安作船。
久之,又就加誅。
〔一〕 吳書曰:紘見柟榴枕,愛其文,為作賦。
陳琳在北見之,以示人曰:「此吾鄉裡張子綱所作也。
」後紘見陳琳作武庫賦、應機論,與琳書深歎美之。
琳答曰:「自僕在河北,與天下隔,此閒率少於文章,易為雄伯,故使僕受此過差之譚,非其實也。
今景興在此,足下與子布在彼,所謂小巫見大巫,神氣盡矣。
」紘既好文學,又善楷篆,與孔融書,自書。
融遺紘書曰:「前勞手筆,多篆書。
每舉篇見字,欣然獨笑,如復睹其人也。
」 〔二〕 江表傳曰:玄清介有高行,而才不及紘。
〔三〕 江表傳(曰)稱尚有俊才。
〔四〕 環氏吳紀曰:皓嘗問:「詩雲『汎彼柏舟』,惟柏中舟乎?」尚對曰:「詩言『檜楫松舟』,則松亦中舟也。
」又問:「鳥之大者惟鶴,小者惟雀乎?」尚對曰:「大者有禿鶖,小者有鷦鷯。
」皓性忌勝己,而尚談論每出其表,積以緻恨。
後問:「孤飲酒以方誰?」尚對曰:「陛下有百觚之量。
」皓雲:「尚知孔丘之不王,而以孤方之!」因此發怒收尚。
尚書岑昏率公卿已下百餘人,詣宮叩頭請,尚罪得減死。
初,紘同郡秦松字文表,陳端字子正,並與紘見待於孫策,參與謀謨。
各早卒。
嚴畯字曼才,彭城人也。
少耽學,善詩、書、三禮,又好說文。
避亂江東,與諸葛瑾、步騭齊友善。
性質直純厚,其於人物,忠告善道,志存補益。
張昭進之於孫權,權以為騎都尉、從事中郎。
及橫江將軍魯肅卒,權以畯代肅,督兵萬人,鎮據陸口。
眾人鹹為畯喜,畯前後固辭:「樸素書生,不閑軍事,非才而據,咎悔必至。
」發言慷慨,至於流涕,〔一〕權乃聽焉。
世嘉其能以實讓。
權為吳王,及稱尊號,畯嘗為衛尉,使至蜀,蜀相諸葛亮深善之。
不畜祿賜,皆散之親戚知故,家常不充。
廣陵劉穎與畯有舊,穎精學家巷,權聞徵之,以疾不就。
其弟略為零陵太守,卒官,穎往赴喪,權知其詐病,急驛收錄。
畯亦馳語穎,使還謝權。
權怒廢畯,而穎得免罪。
久之,以畯為尚書令,後卒。
〔二〕 〔一〕 志林曰:權又試畯騎,上馬墮鞍。
〔二〕 吳書曰:晙時年七十八,二子凱、爽。
凱官至升平少府。
畯著孝經傳、潮水論,又與裴玄、張承論管仲、季路,皆傳於世。
玄字彥黃,下邳人也,亦有學行,官至太中大夫。
問子欽齊桓、晉文、夷、惠四人優劣,欽答所見,與玄相反覆,各有文理。
欽與太子登遊處,登稱其翰采。
程秉字德樞,汝南南頓人也。
逮事鄭玄,後避亂交州,與劉熙考論大義,遂博通五經。
士燮命為長史。
權聞其名儒,以禮徵秉,既到,拜太子太傅。
黃武四年,權為太子
今圍之甚密,攻之又急,誠懼并命戮力。
死戰之寇,固難卒拔,及救未至,可小寬之,以觀其變。
」議者不同。
會救騎至,數至圍下,馳騁挑戰。
〔二〕 江表傳曰:紘謂權曰:「秣陵,楚武王所置,名為金陵。
地勢岡阜連石頭,訪問故老,雲昔秦始皇東巡會稽經此縣,望氣者雲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氣,故掘斷連岡,改名秣陵。
今處所具存,地有其氣,天之所命,宜為都邑。
」權善其議,未能從也。
後劉備之東,宿於秣陵,周觀地形,亦勸權都之。
權曰:「智者意同。
」遂都焉。
獻帝春秋雲:劉備至京,謂孫權曰:「吳去此數百裡,即有警急,赴救為難,將軍無意屯京乎?」權曰:「秣陵有小江百餘裡,可以安大船,吾方理水軍,當移據之。
」備曰:「蕪湖近濡須,亦佳也。
」權曰:「吾欲圖徐州,宜近下也。
」臣松之以為秣陵之與蕪湖,道裡所校無幾,於北侵利便,亦有何異?而雲欲闚徐州,貪秣陵近下,非其理也。
諸書皆雲劉備勸都秣陵,而此獨雲權自欲都之,又為虛錯。
〔三〕 周禮太宰職曰:以八柄詔王馭群臣。
一曰爵,以馭其貴。
二曰祿,以馭其富。
三曰予,以馭其幸。
四曰置,以馭其行。
五曰生,以馭其福。
六曰奪,以馭其貧。
七曰廢,以馭其罪。
八曰誅,以馭其過。
紘著詩賦銘誄十餘篇。
〔一〕子玄,官至南郡太守、尚書。
〔二〕玄子尚,〔三〕孫皓時為侍郎,以言語辯捷見知,擢為侍中、中書令。
皓使尚鼓琴,尚對曰:「素不能。
」敕使學之。
後晏言次說琴之精妙,尚因道「晉平公使師曠作清角,曠言吾君德簿,不足以聽之。
」皓意謂尚以斯喻己,不悅。
後積他事下獄,皆追以此為詰,〔四〕送建安作船。
久之,又就加誅。
〔一〕 吳書曰:紘見柟榴枕,愛其文,為作賦。
陳琳在北見之,以示人曰:「此吾鄉裡張子綱所作也。
」後紘見陳琳作武庫賦、應機論,與琳書深歎美之。
琳答曰:「自僕在河北,與天下隔,此閒率少於文章,易為雄伯,故使僕受此過差之譚,非其實也。
今景興在此,足下與子布在彼,所謂小巫見大巫,神氣盡矣。
」紘既好文學,又善楷篆,與孔融書,自書。
融遺紘書曰:「前勞手筆,多篆書。
每舉篇見字,欣然獨笑,如復睹其人也。
」 〔二〕 江表傳曰:玄清介有高行,而才不及紘。
〔三〕 江表傳(曰)稱尚有俊才。
〔四〕 環氏吳紀曰:皓嘗問:「詩雲『汎彼柏舟』,惟柏中舟乎?」尚對曰:「詩言『檜楫松舟』,則松亦中舟也。
」又問:「鳥之大者惟鶴,小者惟雀乎?」尚對曰:「大者有禿鶖,小者有鷦鷯。
」皓性忌勝己,而尚談論每出其表,積以緻恨。
後問:「孤飲酒以方誰?」尚對曰:「陛下有百觚之量。
」皓雲:「尚知孔丘之不王,而以孤方之!」因此發怒收尚。
尚書岑昏率公卿已下百餘人,詣宮叩頭請,尚罪得減死。
初,紘同郡秦松字文表,陳端字子正,並與紘見待於孫策,參與謀謨。
各早卒。
嚴畯字曼才,彭城人也。
少耽學,善詩、書、三禮,又好說文。
避亂江東,與諸葛瑾、步騭齊友善。
性質直純厚,其於人物,忠告善道,志存補益。
張昭進之於孫權,權以為騎都尉、從事中郎。
及橫江將軍魯肅卒,權以畯代肅,督兵萬人,鎮據陸口。
眾人鹹為畯喜,畯前後固辭:「樸素書生,不閑軍事,非才而據,咎悔必至。
」發言慷慨,至於流涕,〔一〕權乃聽焉。
世嘉其能以實讓。
權為吳王,及稱尊號,畯嘗為衛尉,使至蜀,蜀相諸葛亮深善之。
不畜祿賜,皆散之親戚知故,家常不充。
廣陵劉穎與畯有舊,穎精學家巷,權聞徵之,以疾不就。
其弟略為零陵太守,卒官,穎往赴喪,權知其詐病,急驛收錄。
畯亦馳語穎,使還謝權。
權怒廢畯,而穎得免罪。
久之,以畯為尚書令,後卒。
〔二〕 〔一〕 志林曰:權又試畯騎,上馬墮鞍。
〔二〕 吳書曰:晙時年七十八,二子凱、爽。
凱官至升平少府。
畯著孝經傳、潮水論,又與裴玄、張承論管仲、季路,皆傳於世。
玄字彥黃,下邳人也,亦有學行,官至太中大夫。
問子欽齊桓、晉文、夷、惠四人優劣,欽答所見,與玄相反覆,各有文理。
欽與太子登遊處,登稱其翰采。
程秉字德樞,汝南南頓人也。
逮事鄭玄,後避亂交州,與劉熙考論大義,遂博通五經。
士燮命為長史。
權聞其名儒,以禮徵秉,既到,拜太子太傅。
黃武四年,權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