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五十三 吳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張紘字子綱,廣陵人。
遊學京都,〔一〕還本郡,舉茂才,公府辟,皆不就,〔二〕避難江東。
孫策創業,遂委質焉。
表為正議校尉,〔三〕從討丹楊。
策身臨行陳,紘諫曰:「夫主將乃籌謨之所自出,三軍之所繫命也,不宜輕脫,自敵小寇。
願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無令國內上下危懼。
」 〔一〕 吳書曰:紘入太學,事博士韓宗,治京氏易、歐陽尚書,又於外黃從濮陽闓受韓詩及禮記、左氏春秋。
〔二〕 吳書曰:大將軍何進、太尉朱雋、司空荀爽三府辟為掾,皆稱疾不就。
〔三〕 吳書曰:紘與張昭並與參謀,常令一人居守,一人從征討,後呂布襲取徐州,因為之牧,不欲令紘與策從事。
追舉茂才,移書發遣紘。
紘心惡布,恥為之屈。
策亦重惜紘,欲以自輔。
答記不遣,曰:「海產明珠,所在為寶,楚雖有才,晉實用之。
英偉君子,所遊見珍,何必本州哉?」 建安四年,策遣紘奉章至許宮,留為侍禦史。
少府孔融等皆與親善。
〔一〕曹公聞策薨,欲因喪伐吳。
紘諫,以為乘人之喪,既非古義,若其不克,成讎棄好,不如因而厚之。
曹公從其言,即表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
曹公欲令紘輔權內附,出紘為會稽東部都尉。
〔二〕 〔一〕 吳書曰:紘至,與在朝公卿及知舊述策材略絕異,平定三郡,風行草偃,加以忠敬款誠,乃心王室。
時曹公為司空,欲加恩厚,以悅遠人,至乃優文褒崇,改號加封,辟紘為掾,舉高第,補侍禦吏,後以紘為九江太守。
紘心戀舊恩,思還反命,以疾固辭。
〔二〕 吳書曰:權初承統,春秋方富,太夫人以方外多難,深懷憂勞,數有優令辭謝,付屬以輔助之義。
紘輒拜牋答謝,思惟補察。
每有異事密計及章表書記,與四方交結,常令紘與張昭草創撰作。
紘以破虜有破走董卓,扶持漢室之勳;討逆平定江外,建立大業,宜有紀頌以昭公義。
既成,呈權,權省讀悲感,曰:「君真識孤家門閥閱也。
」乃遣紘之部。
或以紘本受北任,嫌其志趣不止於此,權不以介意。
初,琅邪趙昱為廣陵太守,察紘孝廉,昱後為笮融所殺,紘甚傷憤,而力不能討。
昱門戶絕滅,及紘在東部,遣主簿至琅邪設祭,并求親戚為之後,以書屬琅邪相臧宣,宣以趙宗中五歲男奉昱祀,權聞而嘉之。
及討江夏,以東部少事,命紘居守,遙領所職。
孔融遺紘書曰:「聞大軍西征,足下留鎮。
不有居者,誰守社稷?深固折衝,亦大勳也。
無乃李廣之氣,倉髮益怒,樂一當單于,以盡餘憤乎?南北並定,世將無事,孫叔投戈,絳、灌俎豆,亦在今日,但用離析,無緣會面,為愁歎耳。
道直途清,相見豈復難哉?」權以紘有鎮守之勞,欲論功加賞。
紘厚自挹損,不敢蒙寵,權不奪其志。
每從容侍燕,微言密指,常有以規諷。
江表傳曰:初,權於群臣多呼其字,惟呼張昭曰張公,紘曰東部,所以重二人也。
後權以紘為長史,從征合肥。
〔一〕權率輕騎將往突敵,紘諫曰:「夫兵者兇器,戰者危事也。
今麾下恃盛壯之氣,忽彊暴之虜,三軍之眾,莫不寒心,雖斬將搴旗,威震敵場,此乃偏將之任,非主將之宜也。
願抑賁、育之勇,懷霸王之計。
」權納紘言而止。
既還,明年將復出軍,紘又諫曰:「自古帝王受命之君,雖有皇靈佐於上,文德播於下,亦賴武功以昭其勳。
然而貴於時動,乃後為威耳。
今麾下值四百之厄,有扶危之功,宜且隱息師徒,廣開播殖,任賢使能,務崇寬惠,順天命以行誅,可不勞而定也。
」於是遂止不行。
紘建計宜出都秣陵,權從之。
〔二〕令還吳迎家,道病卒。
臨困,授子靖留牋曰:「自古有國有家者,鹹欲脩德政以比隆盛世,至於其治,多不馨香。
非無忠臣賢佐,闇於治體也,由主不勝其情,弗能用耳。
夫人情憚難而趨易,好同而惡異,與治道相反。
傳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言善之難也。
人君承奕世之基,據自然之勢,操八柄之威,甘易同之歡,〔三〕無假取於人;而忠臣挾難進之術,吐逆耳之言,其不合也,不亦宜乎!(雖)〔離〕則有釁,巧辯緣閒,眩於小忠,戀於恩愛,賢愚雜錯,長幼失敘,其所由來,情亂之也。
故明君悟之,求賢如飢渴,受諫而不厭,抑情損欲,以義割恩,上無偏謬之授,下無希冀之望。
宜加三思,含垢藏疾,以成仁覆之大。
」時年六十卒。
權省書流涕。
〔一〕 吳書曰:合肥城久不拔,紘進計曰:「古之圍城,開其一面,以疑
遊學京都,〔一〕還本郡,舉茂才,公府辟,皆不就,〔二〕避難江東。
孫策創業,遂委質焉。
表為正議校尉,〔三〕從討丹楊。
策身臨行陳,紘諫曰:「夫主將乃籌謨之所自出,三軍之所繫命也,不宜輕脫,自敵小寇。
願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無令國內上下危懼。
」 〔一〕 吳書曰:紘入太學,事博士韓宗,治京氏易、歐陽尚書,又於外黃從濮陽闓受韓詩及禮記、左氏春秋。
〔二〕 吳書曰:大將軍何進、太尉朱雋、司空荀爽三府辟為掾,皆稱疾不就。
〔三〕 吳書曰:紘與張昭並與參謀,常令一人居守,一人從征討,後呂布襲取徐州,因為之牧,不欲令紘與策從事。
追舉茂才,移書發遣紘。
紘心惡布,恥為之屈。
策亦重惜紘,欲以自輔。
答記不遣,曰:「海產明珠,所在為寶,楚雖有才,晉實用之。
英偉君子,所遊見珍,何必本州哉?」 建安四年,策遣紘奉章至許宮,留為侍禦史。
少府孔融等皆與親善。
〔一〕曹公聞策薨,欲因喪伐吳。
紘諫,以為乘人之喪,既非古義,若其不克,成讎棄好,不如因而厚之。
曹公從其言,即表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
曹公欲令紘輔權內附,出紘為會稽東部都尉。
〔二〕 〔一〕 吳書曰:紘至,與在朝公卿及知舊述策材略絕異,平定三郡,風行草偃,加以忠敬款誠,乃心王室。
時曹公為司空,欲加恩厚,以悅遠人,至乃優文褒崇,改號加封,辟紘為掾,舉高第,補侍禦吏,後以紘為九江太守。
紘心戀舊恩,思還反命,以疾固辭。
〔二〕 吳書曰:權初承統,春秋方富,太夫人以方外多難,深懷憂勞,數有優令辭謝,付屬以輔助之義。
紘輒拜牋答謝,思惟補察。
每有異事密計及章表書記,與四方交結,常令紘與張昭草創撰作。
紘以破虜有破走董卓,扶持漢室之勳;討逆平定江外,建立大業,宜有紀頌以昭公義。
既成,呈權,權省讀悲感,曰:「君真識孤家門閥閱也。
」乃遣紘之部。
或以紘本受北任,嫌其志趣不止於此,權不以介意。
初,琅邪趙昱為廣陵太守,察紘孝廉,昱後為笮融所殺,紘甚傷憤,而力不能討。
昱門戶絕滅,及紘在東部,遣主簿至琅邪設祭,并求親戚為之後,以書屬琅邪相臧宣,宣以趙宗中五歲男奉昱祀,權聞而嘉之。
及討江夏,以東部少事,命紘居守,遙領所職。
孔融遺紘書曰:「聞大軍西征,足下留鎮。
不有居者,誰守社稷?深固折衝,亦大勳也。
無乃李廣之氣,倉髮益怒,樂一當單于,以盡餘憤乎?南北並定,世將無事,孫叔投戈,絳、灌俎豆,亦在今日,但用離析,無緣會面,為愁歎耳。
道直途清,相見豈復難哉?」權以紘有鎮守之勞,欲論功加賞。
紘厚自挹損,不敢蒙寵,權不奪其志。
每從容侍燕,微言密指,常有以規諷。
江表傳曰:初,權於群臣多呼其字,惟呼張昭曰張公,紘曰東部,所以重二人也。
後權以紘為長史,從征合肥。
〔一〕權率輕騎將往突敵,紘諫曰:「夫兵者兇器,戰者危事也。
今麾下恃盛壯之氣,忽彊暴之虜,三軍之眾,莫不寒心,雖斬將搴旗,威震敵場,此乃偏將之任,非主將之宜也。
願抑賁、育之勇,懷霸王之計。
」權納紘言而止。
既還,明年將復出軍,紘又諫曰:「自古帝王受命之君,雖有皇靈佐於上,文德播於下,亦賴武功以昭其勳。
然而貴於時動,乃後為威耳。
今麾下值四百之厄,有扶危之功,宜且隱息師徒,廣開播殖,任賢使能,務崇寬惠,順天命以行誅,可不勞而定也。
」於是遂止不行。
紘建計宜出都秣陵,權從之。
〔二〕令還吳迎家,道病卒。
臨困,授子靖留牋曰:「自古有國有家者,鹹欲脩德政以比隆盛世,至於其治,多不馨香。
非無忠臣賢佐,闇於治體也,由主不勝其情,弗能用耳。
夫人情憚難而趨易,好同而惡異,與治道相反。
傳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言善之難也。
人君承奕世之基,據自然之勢,操八柄之威,甘易同之歡,〔三〕無假取於人;而忠臣挾難進之術,吐逆耳之言,其不合也,不亦宜乎!(雖)〔離〕則有釁,巧辯緣閒,眩於小忠,戀於恩愛,賢愚雜錯,長幼失敘,其所由來,情亂之也。
故明君悟之,求賢如飢渴,受諫而不厭,抑情損欲,以義割恩,上無偏謬之授,下無希冀之望。
宜加三思,含垢藏疾,以成仁覆之大。
」時年六十卒。
權省書流涕。
〔一〕 吳書曰:合肥城久不拔,紘進計曰:「古之圍城,開其一面,以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