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五十三 吳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登娉周瑜女,秉守太常,迎妃於吳,權親幸秉船,深見優禮。
既還,秉從容進說登曰:「婚姻人倫之始,王教之基,是以聖王重之,所以率先眾庶,風化天下,故詩美關雎,以為稱首。
願太子尊禮教於閨房,存周南之所詠,則道化隆於上,頌聲作於下矣。
」登笑曰:「將順其美,匡救其惡,誠所賴於傅君也。
」 病卒官。
著周易摘、尚書駮、論語弼,凡三萬餘言。
秉為傅時,率更令河南徵崇亦篤學立行雲。
〔一〕 〔一〕 吳錄曰:崇字子和,治易、春秋左氏傳,兼善內術。
本姓李,遭亂更姓,遂隱於會稽,躬耕以求其志。
好尚者從學,所教不過數人輒止,欲令其業必有成也。
所交結如丞相步騭等,鹹親焉。
嚴畯薦崇行足以厲俗,學足以為師。
初見太子登,以疾賜不拜。
東宮官僚皆從諮詢。
太子數訪以異聞。
年七十而卒。
闞澤字德潤,會稽山陰人也。
家世農夫,至澤好學,居貧無資,常為人傭書,以供紙筆,所寫既畢,誦讀亦遍。
追師論講,究覽群籍,兼通曆數,由是顯名。
察孝廉,除錢唐長,遷郴令。
孫權為驃騎將軍,辟補西曹掾;及稱尊號,以澤為尚書。
嘉禾中,為中書令,加侍中。
赤烏五年,拜太子太傅,領中書如故。
澤以經傳文多,難得盡用,乃斟酌諸家,刊約禮文及諸注說以授二宮,為制行出入及見賓儀,又著乾象曆注以正時日。
每朝廷大議,經典所疑,輒諮訪之。
以儒學勤勞,封都鄉侯。
性謙恭篤慎,宮府小吏,呼召對問,皆為抗禮。
人有非短,口未嘗及,容貌似不足者,然所聞少窮。
權嘗問:「書傳篇賦,何者為美?」澤欲諷喻以明治亂,因對賈誼過秦論最善,權覽讀焉。
初,以呂壹姦罪發聞,有司窮治,奏以大辟,或以為宜加焚裂,用彰元惡。
權以訪澤,澤曰:「盛明之世,不宜復有此刑。
」權從之。
又諸官司有所患疾,欲增重科防,以檢禦臣下,澤每曰「宜依禮、律」,其和而有正,皆此類也。
〔一〕六年冬卒,權痛惜感悼,食不進者數日。
〔一〕 吳錄曰:虜翻稱澤曰:「闞生矯傑,蓋蜀之揚雄。
」又曰:「闞子儒術德行,亦今之仲舒也。
」初,魏文帝即位,權嘗從容問群臣曰:「曹丕以盛年即位,恐孤不能及之,諸卿以為如何?」群臣未對,澤曰:「不及十年,丕其沒矣,大王勿憂也。
」權曰:「何以知之?」澤曰:「以字言之,不十為丕,此其數也。
」文帝果七年而崩。
臣松之計孫權年大文帝五歲,其為長幼也微矣。
澤州裡先輩丹楊唐固亦修身積學,稱為儒者,著國語、公羊、穀梁傳注,講授常數十人。
權為吳王,拜固議郎,自陸遜、張溫、駱統等皆拜之。
黃武四年為尚書僕射,卒。
〔一〕 〔一〕 吳錄曰:固字子正,卒時年七十餘矣。
薛綜字敬文,沛郡竹邑人也。
〔一〕少依族人避地交州,從劉熙學。
士燮既附孫權,召綜為五官中郎〔將〕,除合浦、交阯太守。
時交土始開,刺吏呂岱率師討伐,綜與俱行,越海南征,及到九真。
事畢還都,守謁者僕射。
西使張奉於權前列尚書闞澤姓名以嘲澤,澤不能答。
綜下行酒,因勸酒曰:「蜀者何也?有犬為獨,無犬為蜀,橫目苟身,蟲入其腹。
」〔二〕奉曰:「不當復列君吳邪?」綜應聲曰:「無口為天,有口為吳,君臨萬邦,天子之都。
」於是眾坐喜笑,而奉無以對。
其樞機敏捷,皆此類也。
〔三〕 〔一〕 吳錄曰:其先齊孟嘗君封於薛。
秦滅六國,而失其祀,子孫分散。
漢祖定天下,過齊,求孟嘗後,得其孫陵、國二人,欲復其封。
陵、國兄弟相推,莫適受,乃去之竹邑,因家焉,故遂氏薛。
自國至綜,世典州郡,為著姓。
綜少明經,善屬文,有秀才。
〔二〕 臣松之見諸書本「苟身」或作「句身」,以為既雲「橫目」,則宜曰:「句身」。
〔三〕 江表傳曰:費禕聘于吳,陛見,公卿待臣皆在坐。
酒酣,禕與諸葛恪相對嘲難,言及吳、蜀。
禕問曰:「蜀字雲何?」恪曰:「有水者濁,無水者蜀。
橫目苟身,蟲入其腹。
」禕復問:「吳字雲何?」恪曰:「無口者天,有口者吳,下臨滄海,天子帝都。
」與本傳不同。
呂岱從交州召出,綜懼繼岱者非其人,上疏曰:「昔帝舜南巡,卒於蒼梧。
秦置桂林、南海、象郡,然則四國之內屬也,有自來矣。
趙佗起番禺,懷服百越之君,珠官之南是也。
漢武帝誅呂嘉,開九郡,設交阯刺史以鎮監之。
山川長遠,
既還,秉從容進說登曰:「婚姻人倫之始,王教之基,是以聖王重之,所以率先眾庶,風化天下,故詩美關雎,以為稱首。
願太子尊禮教於閨房,存周南之所詠,則道化隆於上,頌聲作於下矣。
」登笑曰:「將順其美,匡救其惡,誠所賴於傅君也。
」 病卒官。
著周易摘、尚書駮、論語弼,凡三萬餘言。
秉為傅時,率更令河南徵崇亦篤學立行雲。
〔一〕 〔一〕 吳錄曰:崇字子和,治易、春秋左氏傳,兼善內術。
本姓李,遭亂更姓,遂隱於會稽,躬耕以求其志。
好尚者從學,所教不過數人輒止,欲令其業必有成也。
所交結如丞相步騭等,鹹親焉。
嚴畯薦崇行足以厲俗,學足以為師。
初見太子登,以疾賜不拜。
東宮官僚皆從諮詢。
太子數訪以異聞。
年七十而卒。
闞澤字德潤,會稽山陰人也。
家世農夫,至澤好學,居貧無資,常為人傭書,以供紙筆,所寫既畢,誦讀亦遍。
追師論講,究覽群籍,兼通曆數,由是顯名。
察孝廉,除錢唐長,遷郴令。
孫權為驃騎將軍,辟補西曹掾;及稱尊號,以澤為尚書。
嘉禾中,為中書令,加侍中。
赤烏五年,拜太子太傅,領中書如故。
澤以經傳文多,難得盡用,乃斟酌諸家,刊約禮文及諸注說以授二宮,為制行出入及見賓儀,又著乾象曆注以正時日。
每朝廷大議,經典所疑,輒諮訪之。
以儒學勤勞,封都鄉侯。
性謙恭篤慎,宮府小吏,呼召對問,皆為抗禮。
人有非短,口未嘗及,容貌似不足者,然所聞少窮。
權嘗問:「書傳篇賦,何者為美?」澤欲諷喻以明治亂,因對賈誼過秦論最善,權覽讀焉。
初,以呂壹姦罪發聞,有司窮治,奏以大辟,或以為宜加焚裂,用彰元惡。
權以訪澤,澤曰:「盛明之世,不宜復有此刑。
」權從之。
又諸官司有所患疾,欲增重科防,以檢禦臣下,澤每曰「宜依禮、律」,其和而有正,皆此類也。
〔一〕六年冬卒,權痛惜感悼,食不進者數日。
〔一〕 吳錄曰:虜翻稱澤曰:「闞生矯傑,蓋蜀之揚雄。
」又曰:「闞子儒術德行,亦今之仲舒也。
」初,魏文帝即位,權嘗從容問群臣曰:「曹丕以盛年即位,恐孤不能及之,諸卿以為如何?」群臣未對,澤曰:「不及十年,丕其沒矣,大王勿憂也。
」權曰:「何以知之?」澤曰:「以字言之,不十為丕,此其數也。
」文帝果七年而崩。
臣松之計孫權年大文帝五歲,其為長幼也微矣。
澤州裡先輩丹楊唐固亦修身積學,稱為儒者,著國語、公羊、穀梁傳注,講授常數十人。
權為吳王,拜固議郎,自陸遜、張溫、駱統等皆拜之。
黃武四年為尚書僕射,卒。
〔一〕 〔一〕 吳錄曰:固字子正,卒時年七十餘矣。
薛綜字敬文,沛郡竹邑人也。
〔一〕少依族人避地交州,從劉熙學。
士燮既附孫權,召綜為五官中郎〔將〕,除合浦、交阯太守。
時交土始開,刺吏呂岱率師討伐,綜與俱行,越海南征,及到九真。
事畢還都,守謁者僕射。
西使張奉於權前列尚書闞澤姓名以嘲澤,澤不能答。
綜下行酒,因勸酒曰:「蜀者何也?有犬為獨,無犬為蜀,橫目苟身,蟲入其腹。
」〔二〕奉曰:「不當復列君吳邪?」綜應聲曰:「無口為天,有口為吳,君臨萬邦,天子之都。
」於是眾坐喜笑,而奉無以對。
其樞機敏捷,皆此類也。
〔三〕 〔一〕 吳錄曰:其先齊孟嘗君封於薛。
秦滅六國,而失其祀,子孫分散。
漢祖定天下,過齊,求孟嘗後,得其孫陵、國二人,欲復其封。
陵、國兄弟相推,莫適受,乃去之竹邑,因家焉,故遂氏薛。
自國至綜,世典州郡,為著姓。
綜少明經,善屬文,有秀才。
〔二〕 臣松之見諸書本「苟身」或作「句身」,以為既雲「橫目」,則宜曰:「句身」。
〔三〕 江表傳曰:費禕聘于吳,陛見,公卿待臣皆在坐。
酒酣,禕與諸葛恪相對嘲難,言及吳、蜀。
禕問曰:「蜀字雲何?」恪曰:「有水者濁,無水者蜀。
橫目苟身,蟲入其腹。
」禕復問:「吳字雲何?」恪曰:「無口者天,有口者吳,下臨滄海,天子帝都。
」與本傳不同。
呂岱從交州召出,綜懼繼岱者非其人,上疏曰:「昔帝舜南巡,卒於蒼梧。
秦置桂林、南海、象郡,然則四國之內屬也,有自來矣。
趙佗起番禺,懷服百越之君,珠官之南是也。
漢武帝誅呂嘉,開九郡,設交阯刺史以鎮監之。
山川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