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五十一 吳書六 宗室傳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之民所共稱歎。
燕君市駿馬之骨,非欲以騁道裡,乃當以招絕足也。
惟公匡復漢室,宗社將絕,又能正之,正之之術,實須得賢。
珠玉無脛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況賢者之有足乎?昭王築臺以尊郭隗,隗雖小才,而逢大遇,竟能發明主之至心,故樂毅自魏往,劇辛自趙往,鄒衍自齊往。
嚮使郭隗倒縣而王不解,臨溺而王不拯,則士亦將高翔遠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
凡所稱引,自公所知,而有雲者,欲公崇篤斯義也,因表不悉。
」由是徵為騎都尉。
制命未至,果為權所害。
子匡奔魏,位至征東司馬。
〔二〕 吳歷曰:媯覽、戴員親近邊洪等,數為翊所困,常欲叛逆,因吳主出征,遂其姦計。
時諸縣令長並會見翊,翊以妻徐氏頗曉蔔,翊入語徐:「吾明日欲為長吏作主人,卿試蔔之。
」徐言:「卦不能佳,可須異日。
」翊以長吏來久,宜速遣,乃大請賓客。
翊出入常持刀,爾時有酒色,空手送客,洪從後斫翊,郡中擾亂,無救翊者,遂為洪所殺,迸走入山。
徐氏購募追捕,中宿乃得,覽、員歸罪殺洪。
諸將皆知覽、員所為,而力不能討。
覽入居軍府中,悉取翊嬪妾及左右侍禦,欲復取徐。
恐逆之見害,乃紿之曰:「乞須晦日設祭除服。
」時月垂竟,覽聽須祭畢。
徐潛使所親信語翊親近舊將孫高、傅嬰等,說:「覽已虜略婢妾,今又欲見偪,所以外許之者,欲安其意以免禍耳。
欲立微計,願二君哀救。
」高、嬰涕泣答言:「受府君恩遇,所以不即死難者,以死無益,欲思惟事計,事計未立,未敢啟夫人耳。
今日之事,實夙夜所懷也。
」乃密呼翊時侍養者二十餘人,以徐意語之,共盟誓,合謀。
到晦日,設祭,徐氏哭泣盡哀畢,乃除服,薰香沐浴,更於他室,安施幃帳,言笑歡悅,示無戚容。
大小悽愴,怪其如此。
覽密覘視,無復疑意。
徐呼高、嬰與諸婢羅住戶內,使人報覽,說已除兇即吉,惟府君敕命。
覽盛意入,徐出戶拜。
覽適得一拜,徐便大呼:「二君可起!」高、嬰俱出,共得殺覽,餘人即就外殺員。
夫人乃還縗絰,奉覽、員首以祭翊墓。
舉軍震駭,以為神異。
吳主續至,悉族誅覽、員餘黨,擢高、嬰為牙門,其餘皆加賜金帛,殊其門戶。
韶年十七,收河餘眾,繕治京城,起樓櫓,脩器備以禦敵。
權聞亂,從椒丘還,過定丹楊,引軍歸吳。
夜至京城下營,試攻驚之,兵皆乘城傳檄備警,讙聲動地,頗射外人,權使曉喻乃止。
明日見韶,甚器之,即拜承烈校尉,統河部曲,食曲阿、丹徒二縣,自置長吏,一如河舊。
後為廣陵太守、偏將軍。
權為吳王,遷揚威將軍,封建德侯。
權稱尊號,為鎮北將軍。
韶為邊將數十年,善養士卒,得其死力。
常以警疆埸遠斥候為務,先知動靜而為之備,故鮮有負敗。
青、徐、汝、沛頗來歸附,淮南濱江屯候皆徹兵遠徙,徐、泗、江、淮之地,不居者各數百裡。
自權西征,還都武昌,韶不進見者十餘年。
權還建業,乃得朝覲。
權問青、徐諸屯要害,遠近人馬眾寡,魏將帥姓名,盡具識之,有問鹹對。
身長八尺,儀貌都雅。
權歡悅曰:「吾久不見公禮,不圖進益乃爾。
」加領幽州牧、假節。
赤烏四年卒。
子越嗣,至右將軍。
越兄楷武衛大將軍、臨成侯,代越為京下督。
楷弟異至領軍將軍,奕宗正卿,恢武陵太守。
天璽元年,徵楷為宮下鎮驃騎將軍。
初永安賊施但等劫皓弟謙,襲建業,或白楷二端不即赴討者,皓數遣詰楷。
楷常惶怖,而卒被召,遂將妻子親兵數百人歸晉,晉以為車騎將軍,封丹楊侯。
〔一〕 〔一〕 晉諸公贊曰:吳平,降為渡遼將軍,永安元年卒。
吳錄曰:楷處事嚴整不如孫秀,而人閒知名,過也。
孫桓字叔武,河之子也。
〔一〕年二十五,拜安東中郎將,與陸遜共拒劉備。
備軍眾甚盛,彌山盈谷,桓投刀奮命,與遜戮力,備遂敗走。
桓斬上(兜)〔夔〕道,截其徑要。
備踰山越險,僅乃得免,忿恚歎曰:「吾昔初至京城,桓尚小兒,而今迫孤乃至此也!」桓以功拜建武將軍,封丹徒侯,下督牛渚,作橫江塢,會卒。
〔二〕 〔一〕 吳書曰:河有四子。
長助,曲阿長。
次誼,海鹽長。
並早卒。
次桓,儀容端正,器懷聰朗,博學彊記,能論議應對,權常稱為宗室顏淵,擢為武衛都尉。
從討關羽於華容,誘羽餘黨,得五千人,牛馬器械甚眾。
〔二〕 吳書曰:桓弟俊,字叔英,性度恢弘,才經文武,為定武中郎將,屯戍薄落,赤烏十三年卒。
長子建襲爵,平虜將軍。
少子慎,鎮南將軍。
慎子丞,字顯世。
文士傳曰:丞好學,有文章,作螢火賦行於世。
為黃門侍郎,與顧榮俱為侍臣。
歸命世內侍多得罪尤,惟榮、丞獨獲全。
常使二人記事,丞答顧問,乃下詔曰:「自今已後,用侍郎皆當如今宗室丞、顧榮疇也。
」吳平赴洛,為範陽涿令,甚有稱績。
永安中,陸機為成都王大都督,請丞為司馬,與機俱被害。
評曰:夫親親恩義,古今之常。
宗子維城,詩人所稱。
況此諸孫,或贊興初基,或鎮據邊陲,克堪厥任,不忝其榮者乎!故詳著雲。
燕君市駿馬之骨,非欲以騁道裡,乃當以招絕足也。
惟公匡復漢室,宗社將絕,又能正之,正之之術,實須得賢。
珠玉無脛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況賢者之有足乎?昭王築臺以尊郭隗,隗雖小才,而逢大遇,竟能發明主之至心,故樂毅自魏往,劇辛自趙往,鄒衍自齊往。
嚮使郭隗倒縣而王不解,臨溺而王不拯,則士亦將高翔遠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
凡所稱引,自公所知,而有雲者,欲公崇篤斯義也,因表不悉。
」由是徵為騎都尉。
制命未至,果為權所害。
子匡奔魏,位至征東司馬。
〔二〕 吳歷曰:媯覽、戴員親近邊洪等,數為翊所困,常欲叛逆,因吳主出征,遂其姦計。
時諸縣令長並會見翊,翊以妻徐氏頗曉蔔,翊入語徐:「吾明日欲為長吏作主人,卿試蔔之。
」徐言:「卦不能佳,可須異日。
」翊以長吏來久,宜速遣,乃大請賓客。
翊出入常持刀,爾時有酒色,空手送客,洪從後斫翊,郡中擾亂,無救翊者,遂為洪所殺,迸走入山。
徐氏購募追捕,中宿乃得,覽、員歸罪殺洪。
諸將皆知覽、員所為,而力不能討。
覽入居軍府中,悉取翊嬪妾及左右侍禦,欲復取徐。
恐逆之見害,乃紿之曰:「乞須晦日設祭除服。
」時月垂竟,覽聽須祭畢。
徐潛使所親信語翊親近舊將孫高、傅嬰等,說:「覽已虜略婢妾,今又欲見偪,所以外許之者,欲安其意以免禍耳。
欲立微計,願二君哀救。
」高、嬰涕泣答言:「受府君恩遇,所以不即死難者,以死無益,欲思惟事計,事計未立,未敢啟夫人耳。
今日之事,實夙夜所懷也。
」乃密呼翊時侍養者二十餘人,以徐意語之,共盟誓,合謀。
到晦日,設祭,徐氏哭泣盡哀畢,乃除服,薰香沐浴,更於他室,安施幃帳,言笑歡悅,示無戚容。
大小悽愴,怪其如此。
覽密覘視,無復疑意。
徐呼高、嬰與諸婢羅住戶內,使人報覽,說已除兇即吉,惟府君敕命。
覽盛意入,徐出戶拜。
覽適得一拜,徐便大呼:「二君可起!」高、嬰俱出,共得殺覽,餘人即就外殺員。
夫人乃還縗絰,奉覽、員首以祭翊墓。
舉軍震駭,以為神異。
吳主續至,悉族誅覽、員餘黨,擢高、嬰為牙門,其餘皆加賜金帛,殊其門戶。
韶年十七,收河餘眾,繕治京城,起樓櫓,脩器備以禦敵。
權聞亂,從椒丘還,過定丹楊,引軍歸吳。
夜至京城下營,試攻驚之,兵皆乘城傳檄備警,讙聲動地,頗射外人,權使曉喻乃止。
明日見韶,甚器之,即拜承烈校尉,統河部曲,食曲阿、丹徒二縣,自置長吏,一如河舊。
後為廣陵太守、偏將軍。
權為吳王,遷揚威將軍,封建德侯。
權稱尊號,為鎮北將軍。
韶為邊將數十年,善養士卒,得其死力。
常以警疆埸遠斥候為務,先知動靜而為之備,故鮮有負敗。
青、徐、汝、沛頗來歸附,淮南濱江屯候皆徹兵遠徙,徐、泗、江、淮之地,不居者各數百裡。
自權西征,還都武昌,韶不進見者十餘年。
權還建業,乃得朝覲。
權問青、徐諸屯要害,遠近人馬眾寡,魏將帥姓名,盡具識之,有問鹹對。
身長八尺,儀貌都雅。
權歡悅曰:「吾久不見公禮,不圖進益乃爾。
」加領幽州牧、假節。
赤烏四年卒。
子越嗣,至右將軍。
越兄楷武衛大將軍、臨成侯,代越為京下督。
楷弟異至領軍將軍,奕宗正卿,恢武陵太守。
天璽元年,徵楷為宮下鎮驃騎將軍。
初永安賊施但等劫皓弟謙,襲建業,或白楷二端不即赴討者,皓數遣詰楷。
楷常惶怖,而卒被召,遂將妻子親兵數百人歸晉,晉以為車騎將軍,封丹楊侯。
〔一〕 〔一〕 晉諸公贊曰:吳平,降為渡遼將軍,永安元年卒。
吳錄曰:楷處事嚴整不如孫秀,而人閒知名,過也。
孫桓字叔武,河之子也。
〔一〕年二十五,拜安東中郎將,與陸遜共拒劉備。
備軍眾甚盛,彌山盈谷,桓投刀奮命,與遜戮力,備遂敗走。
桓斬上(兜)〔夔〕道,截其徑要。
備踰山越險,僅乃得免,忿恚歎曰:「吾昔初至京城,桓尚小兒,而今迫孤乃至此也!」桓以功拜建武將軍,封丹徒侯,下督牛渚,作橫江塢,會卒。
〔二〕 〔一〕 吳書曰:河有四子。
長助,曲阿長。
次誼,海鹽長。
並早卒。
次桓,儀容端正,器懷聰朗,博學彊記,能論議應對,權常稱為宗室顏淵,擢為武衛都尉。
從討關羽於華容,誘羽餘黨,得五千人,牛馬器械甚眾。
〔二〕 吳書曰:桓弟俊,字叔英,性度恢弘,才經文武,為定武中郎將,屯戍薄落,赤烏十三年卒。
長子建襲爵,平虜將軍。
少子慎,鎮南將軍。
慎子丞,字顯世。
文士傳曰:丞好學,有文章,作螢火賦行於世。
為黃門侍郎,與顧榮俱為侍臣。
歸命世內侍多得罪尤,惟榮、丞獨獲全。
常使二人記事,丞答顧問,乃下詔曰:「自今已後,用侍郎皆當如今宗室丞、顧榮疇也。
」吳平赴洛,為範陽涿令,甚有稱績。
永安中,陸機為成都王大都督,請丞為司馬,與機俱被害。
評曰:夫親親恩義,古今之常。
宗子維城,詩人所稱。
況此諸孫,或贊興初基,或鎮據邊陲,克堪厥任,不忝其榮者乎!故詳著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