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五十 吳書五 妃嬪傳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夫人,欲廢太子,立魯王,朱主不聽,由是有隙。
五鳳中,孫儀謀殺峻,事覺被誅。
全主因言朱主與儀同謀,峻枉殺朱主。
休懼,遣夫人還建業,執手泣別。
既至,峻遣還休。
太平中,孫亮知朱主為全主所害,問朱主死意?全主懼曰:「我實不知,皆據二子熊、損所白。
」亮殺熊、損。
損妻是峻妹也,孫綝益忌亮,遂廢亮,立休。
永安五年,立夫人為皇後。
休卒,群臣尊夫人為皇太後。
孫皓即位月餘,貶為景皇後,稱安定宮。
甘露元年七月,見逼薨,合葬定陵。
〔二〕 〔一〕 臣松之以為休妻其甥,事同漢惠。
荀悅譏之已當,故不復廣言。
〔二〕 搜神記曰:孫峻殺朱主,埋於石子岡。
歸命即位,將欲改葬之。
冢墓相亞,不可識別,而宮人頗識主亡時所著衣服,乃使兩巫各住一處以伺其靈,使察鑒之,不得相近。
久時,二人俱白:見一女人年可三十餘,上著青錦束頭,紫白袷裳,丹綈絲履,從石子岡上半岡,而以手抑膝長太息,小住須臾,進一冢上便住,徘徊良久,奄然不見。
二人之言,不謀而同,於是開冢,衣服如之。
孫和何姬,丹楊句容人也。
父遂,本騎士。
孫權嘗遊幸諸營,而姬觀於道中,權望見異之,命宦者召入,以賜子和。
生男,權喜,名之曰彭祖,即皓也。
太子和既廢,後為南陽王,居長沙。
孫亮即位,孫峻輔政。
峻素媚事全主,全主與和母有隙,遂勸峻徙和居新都,遣使賜死,嫡妃張氏亦自殺。
何姬曰:「若皆從死,誰當養孤?」遂拊育皓,及其三弟。
皓即位,尊和為昭獻皇帝,〔一〕何姬為昭獻皇後,稱升平宮,月餘,進為皇太後。
封弟洪永平侯,蔣溧陽侯,植宣城侯。
洪卒,子邈嗣,為武陵監軍,為晉所殺。
植官至大司徒。
吳末昏亂,何氏驕僭,子弟橫放,百姓患之。
故民訛言「皓久死,立者何氏子」雲。
〔二〕 〔一〕 吳錄曰:皓初尊和為昭獻皇帝,俄改曰文皇帝。
〔二〕 江表傳曰:皓以張布女為美人,有寵,皓問曰:「汝父所在?」答曰:「賊以殺之。
」皓大怒,棒殺之。
後思其顏色,使巧工刻木作美人形象,恆置座側。
問左右:「布復有女否?」答曰:「布大女適故衛尉馮朝子純。
」即奪純妻入宮,大有寵,拜為左夫人,晝夜與夫人房宴,不聽朝政,使尚方以金作華燧、步搖、假髻以千數。
令宮人著以相撲,朝成夕敗,輒出更作,工匠因緣偷盜,府藏為空。
會夫人死,皓哀愍思念,葬于苑中,大作冢,使工匠刻柏作木人,內冢中以為兵衛,以金銀珍玩之物送葬,不可稱計。
已葬之後,皓治喪於內,半年不出。
國人見葬太奢麗,皆謂皓已死,所葬者是也。
皓舅子何都顏狀似皓,雲都代立。
臨海太守奚熙信訛言,舉兵欲還誅都,都叔父植時為備海督,擊殺熙,夷三族,訛言乃息,而人心猶疑。
孫皓滕夫人,故太常胤之族女也。
胤夷滅,夫人父牧,以疏遠徙邊郡。
孫休即位,大赦,得還,以牧為五官中郎。
皓既封烏程侯,聘牧女為妃。
皓即位,立為皇後,封牧高密侯,拜衛將軍,錄尚書事。
後朝士以牧尊戚,頗推令諫爭。
而夫人寵漸衰,皓滋不悅,皓母何恆左右之。
又太史言,於運曆,後不可易,皓信巫覡,故得不廢,常供養升平宮。
牧見遣居蒼梧郡,雖爵位不奪,其實裔也,遂道路憂死。
長秋官僚,備員而已,受朝賀表疏如故。
而皓內諸寵姬,佩皇後璽紱者多矣。
〔一〕天紀四年,隨皓遷于洛陽。
〔一〕 江表傳曰:皓又使黃門備行州郡,科取將吏家女。
其二千石大臣子女,皆當歲歲言名,年十五六一簡閱,簡閱不中,乃得出嫁。
後宮千數,而採擇無已。
評曰:易稱「正家而天下定」。
詩雲:「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禦于家邦。
」誠哉,是言也!遠觀齊桓,近察孫權,皆有識士之明,傑人之志,而嫡庶不分,閨庭錯亂,遺笑古今,殃流後嗣。
由是論之,惟以道義為心、平一為主者,然後克免斯累邪!
五鳳中,孫儀謀殺峻,事覺被誅。
全主因言朱主與儀同謀,峻枉殺朱主。
休懼,遣夫人還建業,執手泣別。
既至,峻遣還休。
太平中,孫亮知朱主為全主所害,問朱主死意?全主懼曰:「我實不知,皆據二子熊、損所白。
」亮殺熊、損。
損妻是峻妹也,孫綝益忌亮,遂廢亮,立休。
永安五年,立夫人為皇後。
休卒,群臣尊夫人為皇太後。
孫皓即位月餘,貶為景皇後,稱安定宮。
甘露元年七月,見逼薨,合葬定陵。
〔二〕 〔一〕 臣松之以為休妻其甥,事同漢惠。
荀悅譏之已當,故不復廣言。
〔二〕 搜神記曰:孫峻殺朱主,埋於石子岡。
歸命即位,將欲改葬之。
冢墓相亞,不可識別,而宮人頗識主亡時所著衣服,乃使兩巫各住一處以伺其靈,使察鑒之,不得相近。
久時,二人俱白:見一女人年可三十餘,上著青錦束頭,紫白袷裳,丹綈絲履,從石子岡上半岡,而以手抑膝長太息,小住須臾,進一冢上便住,徘徊良久,奄然不見。
二人之言,不謀而同,於是開冢,衣服如之。
孫和何姬,丹楊句容人也。
父遂,本騎士。
孫權嘗遊幸諸營,而姬觀於道中,權望見異之,命宦者召入,以賜子和。
生男,權喜,名之曰彭祖,即皓也。
太子和既廢,後為南陽王,居長沙。
孫亮即位,孫峻輔政。
峻素媚事全主,全主與和母有隙,遂勸峻徙和居新都,遣使賜死,嫡妃張氏亦自殺。
何姬曰:「若皆從死,誰當養孤?」遂拊育皓,及其三弟。
皓即位,尊和為昭獻皇帝,〔一〕何姬為昭獻皇後,稱升平宮,月餘,進為皇太後。
封弟洪永平侯,蔣溧陽侯,植宣城侯。
洪卒,子邈嗣,為武陵監軍,為晉所殺。
植官至大司徒。
吳末昏亂,何氏驕僭,子弟橫放,百姓患之。
故民訛言「皓久死,立者何氏子」雲。
〔二〕 〔一〕 吳錄曰:皓初尊和為昭獻皇帝,俄改曰文皇帝。
〔二〕 江表傳曰:皓以張布女為美人,有寵,皓問曰:「汝父所在?」答曰:「賊以殺之。
」皓大怒,棒殺之。
後思其顏色,使巧工刻木作美人形象,恆置座側。
問左右:「布復有女否?」答曰:「布大女適故衛尉馮朝子純。
」即奪純妻入宮,大有寵,拜為左夫人,晝夜與夫人房宴,不聽朝政,使尚方以金作華燧、步搖、假髻以千數。
令宮人著以相撲,朝成夕敗,輒出更作,工匠因緣偷盜,府藏為空。
會夫人死,皓哀愍思念,葬于苑中,大作冢,使工匠刻柏作木人,內冢中以為兵衛,以金銀珍玩之物送葬,不可稱計。
已葬之後,皓治喪於內,半年不出。
國人見葬太奢麗,皆謂皓已死,所葬者是也。
皓舅子何都顏狀似皓,雲都代立。
臨海太守奚熙信訛言,舉兵欲還誅都,都叔父植時為備海督,擊殺熙,夷三族,訛言乃息,而人心猶疑。
孫皓滕夫人,故太常胤之族女也。
胤夷滅,夫人父牧,以疏遠徙邊郡。
孫休即位,大赦,得還,以牧為五官中郎。
皓既封烏程侯,聘牧女為妃。
皓即位,立為皇後,封牧高密侯,拜衛將軍,錄尚書事。
後朝士以牧尊戚,頗推令諫爭。
而夫人寵漸衰,皓滋不悅,皓母何恆左右之。
又太史言,於運曆,後不可易,皓信巫覡,故得不廢,常供養升平宮。
牧見遣居蒼梧郡,雖爵位不奪,其實裔也,遂道路憂死。
長秋官僚,備員而已,受朝賀表疏如故。
而皓內諸寵姬,佩皇後璽紱者多矣。
〔一〕天紀四年,隨皓遷于洛陽。
〔一〕 江表傳曰:皓又使黃門備行州郡,科取將吏家女。
其二千石大臣子女,皆當歲歲言名,年十五六一簡閱,簡閱不中,乃得出嫁。
後宮千數,而採擇無已。
評曰:易稱「正家而天下定」。
詩雲:「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禦于家邦。
」誠哉,是言也!遠觀齊桓,近察孫權,皆有識士之明,傑人之志,而嫡庶不分,閨庭錯亂,遺笑古今,殃流後嗣。
由是論之,惟以道義為心、平一為主者,然後克免斯累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