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孫亮字子明,權少子也。
權春秋高,而亮最少,故尤留意。
姊全公主嘗譖太子和子母,心不自安,因倚權意,欲豫自結,數稱述全尚女,勸為亮納。
赤烏十三年,和廢,權遂立亮為太子,以全氏為妃。
太元元年夏,亮母潘氏立為皇後。
冬,權寢疾,徵大將軍諸葛恪為太子太傅,會稽太守滕胤為太常,並受詔輔太子。
明年四月,權薨,太子即尊號,大赦,改。
是歲,於魏嘉平四年也。
〔建興元年〕閏月,以恪為帝太傅,胤為衛將軍領尚書事,上大將軍呂岱為大司馬,諸文武在位皆進爵班賞,宂官加等。
冬十月,太傅恪率軍遏巢湖,巢音祖了反。
城東興,使將軍全端守西城,都尉留略守東城。
十二月朔丙申,大風雷電,魏使將軍諸葛誕、胡遵等步騎七萬圍東興,將軍王昶攻南郡,毌丘儉向武昌。
甲寅,恪以大兵赴敵。
戊午,兵及東興,交戰,大破魏軍,殺將軍韓綜、桓嘉等。
是月,雷雨,天災武昌端門;改作端門,又災內殿。
〔一〕 〔一〕 臣松之案:孫權赤烏十年,詔徙武昌宮材瓦,以繕治建康宮,而此猶有端門內殿。
吳錄雲:諸葛恪有遷都意,更起武昌宮。
今所災者恪所新作。
二年春正月丙寅,立皇後全氏,大赦。
庚午,王昶等皆退。
二月,軍還自東興,大行封賞。
三月,恪率軍伐魏。
夏四月,圍新城,大疫,兵卒死者大半。
秋八月,恪引軍還。
冬十月,大饗。
武衛將軍孫峻伏兵殺恪於殿堂。
大赦。
以峻為丞相,封富春侯。
十一月,有大鳥五見于春申,(明年改)〔改明年〕元。
五鳳元年夏,大水。
秋,吳侯英謀殺峻,覺,英自殺。
冬十一月,星茀于鬥、牛。
〔一〕 〔一〕 江表傳曰:是歲交阯稗草化為稻。
二年春正月,魏鎮東大將軍毌丘儉、前將軍文欽以淮南之眾西入,戰于樂嘉。
閏月壬辰,峻及驃騎將軍呂據、左將軍留贊率兵襲壽春,軍及東興,聞欽等敗。
壬寅,兵進于橐臯,欽詣峻降,淮南餘眾數萬口來奔。
魏諸葛誕入壽春,峻引軍還。
二月,及魏將軍曹珍遇于高亭,交戰,珍敗績。
留贊為誕別將蔣班所敗于菰陂,贊及將軍孫楞、蔣脩等皆遇害。
三月,使鎮南將軍朱異襲安豐,不克。
秋七月,將軍孫儀、張怡、林恂等謀殺峻,發覺,儀自殺,恂等伏辜。
陽羨離裡山大石自立。
使衛尉馮朝城廣陵,拜將軍吳穰為廣陵太守,留略為東海太守。
是歲大旱。
十二月,作太廟。
以馮朝為監軍使者,督徐州諸軍事,民饑,軍士怨畔。
太平元年春〔一〕二月朔,建業火。
峻用征北大將軍文欽計,將征魏。
八月,先遣欽及驃騎〔將軍〕呂據、車騎〔將軍〕劉纂、鎮南〔將軍〕朱異、前將軍唐咨軍自江都入淮、泗。
九月丁亥,峻卒,以從弟偏將軍綝為侍中、武衛將軍,領中外諸軍事,召還據等。
〔據〕聞綝代峻,大怒。
己醜,大司馬呂岱卒。
壬辰,太白犯南鬥。
據、欽、咨等表薦衛將軍滕胤為丞相,綝不聽。
癸卯,更以胤為大司馬,代呂岱駐武昌。
據引兵還,欲討綝。
綝遣使以詔書告喻欽、咨等,使取據。
冬十月丁未,遣孫憲及丁奉、施寬等以舟兵逆據於江都,遣將軍劉丞督步騎攻胤。
胤兵敗夷滅。
己酉,大赦,改年。
辛亥,獲呂據於新州。
十一月,以綝為大將軍、假節,封(永康侯)〔永寧侯〕。
孫憲與將軍王惇謀殺綝,事覺,綝殺惇,迫憲令自殺。
十二月,使五官中郎將刁玄告亂于蜀。
〔一〕 吳歷曰:正月,為權立廟,稱太祖廟。
二年春二月甲寅,大雨,震電。
乙卯,雪,大寒。
以長沙東部為湘東郡,西部為衡陽郡,會稽東部為臨海郡,豫章東部為臨川郡。
夏四月,亮臨正殿,大赦,始親政事。
綝所表奏,多見難問,又科兵子弟年十八已下十五已上,得三千餘人,選大將子弟年少有勇力者為之將帥。
亮曰:「吾立此軍,欲與之俱長。
」日於苑中習焉。
〔一〕 〔一〕 吳歷曰:亮數出中書視孫權舊事,問左右侍臣:「先帝數有特制,今大將軍問事,但令我書可邪!」亮後出西苑,方食生梅,使黃門至中藏取蜜漬梅,蜜中有鼠矢,召問藏吏,藏吏叩頭。
亮問吏曰:「黃門從汝求蜜邪?」吏曰:「向求,實不敢與。
」黃門不服,侍中刁玄、張邠啟:「黃門、藏吏辭語不同,請付獄推盡。
」亮曰:「此易知耳。
」令破鼠矢,矢裏燥。
亮大笑謂玄、邠曰:「若矢先在蜜中,中外當俱濕,今外濕裏燥,必是黃門所為。
」黃門首服,左右莫不驚悚。
江表傳曰:亮使黃門以銀碗并蓋就中藏吏取交州所獻甘蔗餳。
黃門先恨藏吏,以鼠矢投餳中,啟言藏吏不謹。
亮呼吏持餳器入,問曰:「此器既蓋之,且有掩覆,無緣有此,黃門將有恨於汝邪?」吏叩頭曰:「嘗從某求宮中莞席,宮席有數,不敢與。
」亮曰:「必是此也。
」覆問黃門,具首伏。
即於目前加髡鞭,斥付外署。
臣松之以為鼠矢新者,亦表裏皆濕。
黃門取新矢則無以得其姦也,緣遇燥矢,故成亮之慧。
然猶謂吳歷此言,不如江表傳為實也。
五月,魏征東大將軍諸葛誕以淮南之眾保壽春城,遣將軍朱成稱臣上疏,又遣子靚、長史吳綱諸牙門子弟為質。
六月,使文欽、唐咨、全端等步騎三萬救誕。
朱異自虎林率眾襲夏口,夏口督孫壹奔魏。
秋七月,綝率眾救壽春,次于鑊裡,朱異至自夏口,綝使異為前部督,與丁奉等將介士五萬解圍。
八月,會稽南部反,殺都尉。
鄱陽、新都民為亂,廷尉丁密、步兵校尉鄭冑、將軍鍾離牧率軍討之。
朱異以軍士乏食引還,綝大怒,九月朔己巳,殺異於鑊裡。
辛未,綝自鑊裡還建業。
甲申,大赦。
十一月,全緒子禕、儀以其母奔魏。
十二月,全端、懌等自壽春城詣司馬文王。
三年春正月,諸葛誕殺文欽。
三月,司馬文王克壽春,誕及左右戰死,將吏已下皆降。
秋七月,封故齊王奮為章安侯。
詔州郡伐宮材。
自八月沈陰不雨四十餘日。
亮以綝專恣,與太常全尚,將軍劉丞謀誅綝。
九月戊午,綝以兵取尚,遣弟恩攻殺丞於蒼龍門外,召大臣會宮門,黜亮為會稽王,時年十六。
孫休字子烈,權第六子。
年十三,從中書郎射慈、郎中盛沖受學。
太元二年正月,封琅邪王,居虎林。
四月,權薨,休弟亮承統,諸葛恪秉政,不欲諸王在濱江兵馬之地,徙休於丹楊郡。
太守李衡數以事侵休,休上書乞徙他郡,詔徙會稽。
居數歲,夢乘龍上天,顧不見尾,覺而異之。
孫亮廢,己未,孫綝使宗正孫楷與中書郎董朝迎休。
休初聞問,意疑,楷、朝具述綝等所以奉迎本意,留一日二夜,遂發。
十月戊寅,行至曲阿,有老公幹休叩頭曰:「事久變生,天下喁喁,願陛下速行。
」休善之,是日進及布塞亭。
武衛將軍恩行丞相事,率百僚以乘輿法駕迎於永昌亭,築宮,以武帳為便殿,設禦座。
己卯,休至,望便殿止住,使孫楷先見恩。
楷還,休乘輦進,群臣再拜稱臣。
休升便殿,謙不即禦坐,止東廂。
戶曹尚書前即階下讚奏,丞相奉璽符。
休三讓,群臣三請。
休曰:「將相諸侯鹹推寡人,寡人敢不承受璽符。
」群臣以次奉引,休就乘輿,百官陪位,綝以兵千人迎於半野,拜于道側,休下車答拜。
即日,禦正殿,大赦,改元。
是歲,於魏甘露三年也。
永安元年冬十月壬午,詔曰:「夫褒德賞功,古今通義。
其以大將軍綝為丞相、荊州牧,增食五縣。
武衛將軍恩為禦史大夫、衛將軍、中軍督,封縣侯。
威遠將軍(授)〔據〕為右將軍、縣侯。
偏將軍幹雜號將軍、亭侯。
長水校尉張布輔導勤勞,以布為輔義將軍,封永康侯。
董朝親迎,封為鄉侯。
」又詔曰:「丹陽太守李衡,以往事之嫌,自拘有司。
夫射鉤斬袪,在君為君,遣衡還郡,勿令自疑。
〔一〕」己醜,封孫皓為烏程侯,皓弟德錢唐侯,謙永安侯。
〔二〕 〔一〕 襄陽記曰:衡字叔平,本襄陽卒家子也,漢末入吳為武昌庶民。
聞羊茞有人物之鑒,往幹之,茞曰:「多事之世,尚書劇曹郎才也。
」是時校事呂壹操弄權柄,大臣畏偪,莫有敢言,茞曰:「非李衡無能困之者。
」遂共薦為郎。
權引見,衡口陳壹姦短數千言,權有愧色。
數月,壹被誅,而衡大見顯擢。
後常為諸葛恪司馬,幹恪府事。
恪被誅,求為丹楊太守。
時孫休在郡治,衡數以法繩之。
妻習氏每諫衡,衡不從。
會休立,衡憂懼,謂妻曰:「不用卿言,以至于此。
」遂欲奔魏。
妻曰:「不可。
君本庶民耳,先帝相拔過重,既數作無禮,而復逆自猜嫌,逃叛求活,以此北歸,何面見中國人乎?」衡曰:「計何所出?」妻曰:「琅邪王素好善慕名,方欲自顯於天下,終不以私嫌殺君明矣。
可自囚詣獄,表列前失,顯求受罪。
如此,乃當逆見優饒,非但直活而已。
」衡從之,果得無患,又加威遠將軍,援以棨戟。
衡每欲治家,妻輒不聽,後密遣客十人於武陵龍陽汜洲上作宅,種甘橘千株。
臨死,敕兒曰:「汝母惡我治家,故窮如是。
然吾州裡有千頭木奴,不責汝衣食,歲上一匹絹,亦可足用耳。
」衡亡後二十餘日,兒以白母,母曰:「此當是種甘橘也,汝家失十戶客來七八年,必汝父遣為宅。
汝父恆稱太史公言,『江陵千樹橘,當封君家』。
吾答曰:『且人患無德義,不患不富,若貴而能貧,方好耳,用此何為!』」吳末,衡甘橘成,歲得絹數千匹,家道殷足。
晉鹹康中,其宅址枯樹猶在。
〔二〕 江表傳曰:群臣奏立皇後、太子,詔曰:「朕以寡德,奉承洪業,蒞事日淺,恩澤未敷,加後妃之號,嗣子之位,非所急也。
」有司又固請,休謙虛不許。
十一月甲午,風四轉五復,蒙霧連日。
綝一門五侯皆典禁兵,權傾人主,有所陳述,敬而不違,於是益恣。
休恐其有變,數加賞賜。
丙申,詔曰:「大將軍忠款內發,首建大計以安社稷,卿士內外,鹹贊其議,並有勳勞。
昔霍光定計,百僚同心,無復是過。
亟案前日與議定策告廟人名,依故事應加爵位者,促施行之。
」戊戌,詔曰:「大將軍掌中外諸軍事,事統煩多,其加衛將軍禦史大夫恩侍中,與大將軍分省諸事。
」壬子,詔曰:「諸吏家有五人三人兼重為役,父兄在都,子弟給郡縣吏,既出限米,軍出又從,至於家事無經護者,朕甚愍之。
其有五人三人為役,聽其父兄所欲留,為留一人,除其米限,軍出不從。
」又曰:「諸將吏奉迎陪位在永昌亭者,皆加位一級。
」頃之,休聞綝逆謀,陰與張布圖計。
十二月戊辰臘,百僚朝賀,公卿升殿,詔武士縛綝,即日伏誅。
己巳,詔以左將軍張布討姦臣,加布為中軍督,封布弟惇為都亭侯,給兵三百人,惇弟恂為校尉。
詔曰:「古者建國,教學為先,所以道世治性,為時養器也。
自建興以來,時事多故,吏民頗以目前趨務,去本就末,不循古道。
夫所尚不惇,則傷化敗俗。
其案古置學官,立五經博士,核取應選,加其寵祿,科見吏之中及將吏子弟有志好者,各令就業。
一歲課試,差其品第,加以位賞。
使見之者樂其榮,聞之者羨其譽。
以敦王化,以隆風俗。
」 二年春正月,震電。
三月,備九卿官,詔曰:「朕以不德,託于王公之上,
權春秋高,而亮最少,故尤留意。
姊全公主嘗譖太子和子母,心不自安,因倚權意,欲豫自結,數稱述全尚女,勸為亮納。
赤烏十三年,和廢,權遂立亮為太子,以全氏為妃。
太元元年夏,亮母潘氏立為皇後。
冬,權寢疾,徵大將軍諸葛恪為太子太傅,會稽太守滕胤為太常,並受詔輔太子。
明年四月,權薨,太子即尊號,大赦,改。
是歲,於魏嘉平四年也。
〔建興元年〕閏月,以恪為帝太傅,胤為衛將軍領尚書事,上大將軍呂岱為大司馬,諸文武在位皆進爵班賞,宂官加等。
冬十月,太傅恪率軍遏巢湖,巢音祖了反。
城東興,使將軍全端守西城,都尉留略守東城。
十二月朔丙申,大風雷電,魏使將軍諸葛誕、胡遵等步騎七萬圍東興,將軍王昶攻南郡,毌丘儉向武昌。
甲寅,恪以大兵赴敵。
戊午,兵及東興,交戰,大破魏軍,殺將軍韓綜、桓嘉等。
是月,雷雨,天災武昌端門;改作端門,又災內殿。
〔一〕 〔一〕 臣松之案:孫權赤烏十年,詔徙武昌宮材瓦,以繕治建康宮,而此猶有端門內殿。
吳錄雲:諸葛恪有遷都意,更起武昌宮。
今所災者恪所新作。
二年春正月丙寅,立皇後全氏,大赦。
庚午,王昶等皆退。
二月,軍還自東興,大行封賞。
三月,恪率軍伐魏。
夏四月,圍新城,大疫,兵卒死者大半。
秋八月,恪引軍還。
冬十月,大饗。
武衛將軍孫峻伏兵殺恪於殿堂。
大赦。
以峻為丞相,封富春侯。
十一月,有大鳥五見于春申,(明年改)〔改明年〕元。
五鳳元年夏,大水。
秋,吳侯英謀殺峻,覺,英自殺。
冬十一月,星茀于鬥、牛。
〔一〕 〔一〕 江表傳曰:是歲交阯稗草化為稻。
二年春正月,魏鎮東大將軍毌丘儉、前將軍文欽以淮南之眾西入,戰于樂嘉。
閏月壬辰,峻及驃騎將軍呂據、左將軍留贊率兵襲壽春,軍及東興,聞欽等敗。
壬寅,兵進于橐臯,欽詣峻降,淮南餘眾數萬口來奔。
魏諸葛誕入壽春,峻引軍還。
二月,及魏將軍曹珍遇于高亭,交戰,珍敗績。
留贊為誕別將蔣班所敗于菰陂,贊及將軍孫楞、蔣脩等皆遇害。
三月,使鎮南將軍朱異襲安豐,不克。
秋七月,將軍孫儀、張怡、林恂等謀殺峻,發覺,儀自殺,恂等伏辜。
陽羨離裡山大石自立。
使衛尉馮朝城廣陵,拜將軍吳穰為廣陵太守,留略為東海太守。
是歲大旱。
十二月,作太廟。
以馮朝為監軍使者,督徐州諸軍事,民饑,軍士怨畔。
太平元年春〔一〕二月朔,建業火。
峻用征北大將軍文欽計,將征魏。
八月,先遣欽及驃騎〔將軍〕呂據、車騎〔將軍〕劉纂、鎮南〔將軍〕朱異、前將軍唐咨軍自江都入淮、泗。
九月丁亥,峻卒,以從弟偏將軍綝為侍中、武衛將軍,領中外諸軍事,召還據等。
〔據〕聞綝代峻,大怒。
己醜,大司馬呂岱卒。
壬辰,太白犯南鬥。
據、欽、咨等表薦衛將軍滕胤為丞相,綝不聽。
癸卯,更以胤為大司馬,代呂岱駐武昌。
據引兵還,欲討綝。
綝遣使以詔書告喻欽、咨等,使取據。
冬十月丁未,遣孫憲及丁奉、施寬等以舟兵逆據於江都,遣將軍劉丞督步騎攻胤。
胤兵敗夷滅。
己酉,大赦,改年。
辛亥,獲呂據於新州。
十一月,以綝為大將軍、假節,封(永康侯)〔永寧侯〕。
孫憲與將軍王惇謀殺綝,事覺,綝殺惇,迫憲令自殺。
十二月,使五官中郎將刁玄告亂于蜀。
〔一〕 吳歷曰:正月,為權立廟,稱太祖廟。
二年春二月甲寅,大雨,震電。
乙卯,雪,大寒。
以長沙東部為湘東郡,西部為衡陽郡,會稽東部為臨海郡,豫章東部為臨川郡。
夏四月,亮臨正殿,大赦,始親政事。
綝所表奏,多見難問,又科兵子弟年十八已下十五已上,得三千餘人,選大將子弟年少有勇力者為之將帥。
亮曰:「吾立此軍,欲與之俱長。
」日於苑中習焉。
〔一〕 〔一〕 吳歷曰:亮數出中書視孫權舊事,問左右侍臣:「先帝數有特制,今大將軍問事,但令我書可邪!」亮後出西苑,方食生梅,使黃門至中藏取蜜漬梅,蜜中有鼠矢,召問藏吏,藏吏叩頭。
亮問吏曰:「黃門從汝求蜜邪?」吏曰:「向求,實不敢與。
」黃門不服,侍中刁玄、張邠啟:「黃門、藏吏辭語不同,請付獄推盡。
」亮曰:「此易知耳。
」令破鼠矢,矢裏燥。
亮大笑謂玄、邠曰:「若矢先在蜜中,中外當俱濕,今外濕裏燥,必是黃門所為。
」黃門首服,左右莫不驚悚。
江表傳曰:亮使黃門以銀碗并蓋就中藏吏取交州所獻甘蔗餳。
黃門先恨藏吏,以鼠矢投餳中,啟言藏吏不謹。
亮呼吏持餳器入,問曰:「此器既蓋之,且有掩覆,無緣有此,黃門將有恨於汝邪?」吏叩頭曰:「嘗從某求宮中莞席,宮席有數,不敢與。
」亮曰:「必是此也。
」覆問黃門,具首伏。
即於目前加髡鞭,斥付外署。
臣松之以為鼠矢新者,亦表裏皆濕。
黃門取新矢則無以得其姦也,緣遇燥矢,故成亮之慧。
然猶謂吳歷此言,不如江表傳為實也。
五月,魏征東大將軍諸葛誕以淮南之眾保壽春城,遣將軍朱成稱臣上疏,又遣子靚、長史吳綱諸牙門子弟為質。
六月,使文欽、唐咨、全端等步騎三萬救誕。
朱異自虎林率眾襲夏口,夏口督孫壹奔魏。
秋七月,綝率眾救壽春,次于鑊裡,朱異至自夏口,綝使異為前部督,與丁奉等將介士五萬解圍。
八月,會稽南部反,殺都尉。
鄱陽、新都民為亂,廷尉丁密、步兵校尉鄭冑、將軍鍾離牧率軍討之。
朱異以軍士乏食引還,綝大怒,九月朔己巳,殺異於鑊裡。
辛未,綝自鑊裡還建業。
甲申,大赦。
十一月,全緒子禕、儀以其母奔魏。
十二月,全端、懌等自壽春城詣司馬文王。
三年春正月,諸葛誕殺文欽。
三月,司馬文王克壽春,誕及左右戰死,將吏已下皆降。
秋七月,封故齊王奮為章安侯。
詔州郡伐宮材。
自八月沈陰不雨四十餘日。
亮以綝專恣,與太常全尚,將軍劉丞謀誅綝。
九月戊午,綝以兵取尚,遣弟恩攻殺丞於蒼龍門外,召大臣會宮門,黜亮為會稽王,時年十六。
孫休字子烈,權第六子。
年十三,從中書郎射慈、郎中盛沖受學。
太元二年正月,封琅邪王,居虎林。
四月,權薨,休弟亮承統,諸葛恪秉政,不欲諸王在濱江兵馬之地,徙休於丹楊郡。
太守李衡數以事侵休,休上書乞徙他郡,詔徙會稽。
居數歲,夢乘龍上天,顧不見尾,覺而異之。
孫亮廢,己未,孫綝使宗正孫楷與中書郎董朝迎休。
休初聞問,意疑,楷、朝具述綝等所以奉迎本意,留一日二夜,遂發。
十月戊寅,行至曲阿,有老公幹休叩頭曰:「事久變生,天下喁喁,願陛下速行。
」休善之,是日進及布塞亭。
武衛將軍恩行丞相事,率百僚以乘輿法駕迎於永昌亭,築宮,以武帳為便殿,設禦座。
己卯,休至,望便殿止住,使孫楷先見恩。
楷還,休乘輦進,群臣再拜稱臣。
休升便殿,謙不即禦坐,止東廂。
戶曹尚書前即階下讚奏,丞相奉璽符。
休三讓,群臣三請。
休曰:「將相諸侯鹹推寡人,寡人敢不承受璽符。
」群臣以次奉引,休就乘輿,百官陪位,綝以兵千人迎於半野,拜于道側,休下車答拜。
即日,禦正殿,大赦,改元。
是歲,於魏甘露三年也。
永安元年冬十月壬午,詔曰:「夫褒德賞功,古今通義。
其以大將軍綝為丞相、荊州牧,增食五縣。
武衛將軍恩為禦史大夫、衛將軍、中軍督,封縣侯。
威遠將軍(授)〔據〕為右將軍、縣侯。
偏將軍幹雜號將軍、亭侯。
長水校尉張布輔導勤勞,以布為輔義將軍,封永康侯。
董朝親迎,封為鄉侯。
」又詔曰:「丹陽太守李衡,以往事之嫌,自拘有司。
夫射鉤斬袪,在君為君,遣衡還郡,勿令自疑。
〔一〕」己醜,封孫皓為烏程侯,皓弟德錢唐侯,謙永安侯。
〔二〕 〔一〕 襄陽記曰:衡字叔平,本襄陽卒家子也,漢末入吳為武昌庶民。
聞羊茞有人物之鑒,往幹之,茞曰:「多事之世,尚書劇曹郎才也。
」是時校事呂壹操弄權柄,大臣畏偪,莫有敢言,茞曰:「非李衡無能困之者。
」遂共薦為郎。
權引見,衡口陳壹姦短數千言,權有愧色。
數月,壹被誅,而衡大見顯擢。
後常為諸葛恪司馬,幹恪府事。
恪被誅,求為丹楊太守。
時孫休在郡治,衡數以法繩之。
妻習氏每諫衡,衡不從。
會休立,衡憂懼,謂妻曰:「不用卿言,以至于此。
」遂欲奔魏。
妻曰:「不可。
君本庶民耳,先帝相拔過重,既數作無禮,而復逆自猜嫌,逃叛求活,以此北歸,何面見中國人乎?」衡曰:「計何所出?」妻曰:「琅邪王素好善慕名,方欲自顯於天下,終不以私嫌殺君明矣。
可自囚詣獄,表列前失,顯求受罪。
如此,乃當逆見優饒,非但直活而已。
」衡從之,果得無患,又加威遠將軍,援以棨戟。
衡每欲治家,妻輒不聽,後密遣客十人於武陵龍陽汜洲上作宅,種甘橘千株。
臨死,敕兒曰:「汝母惡我治家,故窮如是。
然吾州裡有千頭木奴,不責汝衣食,歲上一匹絹,亦可足用耳。
」衡亡後二十餘日,兒以白母,母曰:「此當是種甘橘也,汝家失十戶客來七八年,必汝父遣為宅。
汝父恆稱太史公言,『江陵千樹橘,當封君家』。
吾答曰:『且人患無德義,不患不富,若貴而能貧,方好耳,用此何為!』」吳末,衡甘橘成,歲得絹數千匹,家道殷足。
晉鹹康中,其宅址枯樹猶在。
〔二〕 江表傳曰:群臣奏立皇後、太子,詔曰:「朕以寡德,奉承洪業,蒞事日淺,恩澤未敷,加後妃之號,嗣子之位,非所急也。
」有司又固請,休謙虛不許。
十一月甲午,風四轉五復,蒙霧連日。
綝一門五侯皆典禁兵,權傾人主,有所陳述,敬而不違,於是益恣。
休恐其有變,數加賞賜。
丙申,詔曰:「大將軍忠款內發,首建大計以安社稷,卿士內外,鹹贊其議,並有勳勞。
昔霍光定計,百僚同心,無復是過。
亟案前日與議定策告廟人名,依故事應加爵位者,促施行之。
」戊戌,詔曰:「大將軍掌中外諸軍事,事統煩多,其加衛將軍禦史大夫恩侍中,與大將軍分省諸事。
」壬子,詔曰:「諸吏家有五人三人兼重為役,父兄在都,子弟給郡縣吏,既出限米,軍出又從,至於家事無經護者,朕甚愍之。
其有五人三人為役,聽其父兄所欲留,為留一人,除其米限,軍出不從。
」又曰:「諸將吏奉迎陪位在永昌亭者,皆加位一級。
」頃之,休聞綝逆謀,陰與張布圖計。
十二月戊辰臘,百僚朝賀,公卿升殿,詔武士縛綝,即日伏誅。
己巳,詔以左將軍張布討姦臣,加布為中軍督,封布弟惇為都亭侯,給兵三百人,惇弟恂為校尉。
詔曰:「古者建國,教學為先,所以道世治性,為時養器也。
自建興以來,時事多故,吏民頗以目前趨務,去本就末,不循古道。
夫所尚不惇,則傷化敗俗。
其案古置學官,立五經博士,核取應選,加其寵祿,科見吏之中及將吏子弟有志好者,各令就業。
一歲課試,差其品第,加以位賞。
使見之者樂其榮,聞之者羨其譽。
以敦王化,以隆風俗。
」 二年春正月,震電。
三月,備九卿官,詔曰:「朕以不德,託于王公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