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四十六 吳書一 孫破虜討逆傳弟一
關燈
小
中
大
術營,隱於內廄。
策指使人就斬之,訖,詣術謝。
術曰:「兵人好叛,當共疾之,何為謝也?」由是軍中益畏憚之。
術初許策為九江太守,已而更用丹楊陳紀。
後術欲攻徐州,從廬江太守陸康求米三萬斛。
康不與,術大怒。
策昔曾詣康,康不見,使主簿接之。
策嘗銜恨。
術遣策攻康,謂曰:「前錯用陳紀,每恨本意不遂。
今若得康,廬江真卿有也。
」策攻康,拔之,術復用其故吏劉勳為太守,策益失望。
先是,劉繇為揚州刺史,州舊治壽春。
壽春,術已據之,繇乃渡江治曲阿。
時吳景尚在丹楊,策從兄賁又為丹楊都尉,繇至,皆迫逐之。
景、賁退舍歷陽。
繇遣樊能、于麋(陳)〔東〕(橫屯江津)〔屯橫江津〕,張英屯當利口,以距術。
術自用故吏琅邪惠衢為揚州刺史,更以景為督軍中郎將,與賁共將兵擊英等,連年不克。
策乃說術,乞助景等平定江東。
〔二〕術表策為折衝校尉,行殄寇將軍,兵財千餘,騎數十匹,賓客願從者數百人。
比至歷陽,眾五六千。
策母先自曲阿徙於歷陽,策又徙母阜陵,渡江轉鬥,所向皆破,莫敢當其鋒,而軍令整肅,百姓懷之。
〔三〕 〔一〕 吳歷曰:初策在江都時,張紘有母喪。
策數詣紘,咨以世務,曰:「方今漢祚中微,天下擾攘,英雄雋傑各擁眾營私,未有能扶危濟亂者也。
先君與袁氏共破董卓,功業未遂,卒為黃祖所害。
策雖暗稚,竊有微志,欲從袁揚州求先君餘兵,就舅氏於丹楊,收合流散,東據吳會,報讎雪恥,為朝廷外藩。
君以為何如?」紘答曰:「既素空劣,方居衰絰之中,無以奉贊盛略。
」策曰:「君高名播越,遠近懷歸。
今日事計,決之於君,何得不紆慮啟告,副其高山之望?若微志得展,血讎得報,此乃君之勳力,策心所望也。
」因涕泣橫流,顏色不變。
紘見策忠壯內發,辭令慷慨,感其志言,乃答曰:「昔周道陵遲,齊、晉並興;王室已寧,諸侯貢職。
今君紹先侯之軌,有驍武之名,若投丹楊,收兵吳會,則荊、揚可一,讎敵可報。
據長江,奮威德,誅除群穢,匡輔漢室,功業侔於桓、文,豈徒外藩而已哉?方今世亂多難,若功成事立,當與同好俱南濟也。
」策曰:「一與君同符合契,(同)有永固之分,今便行矣,以老母弱弟委付於君,策無復回顧之憂。
」江表傳曰:策徑到壽春見袁術,涕泣而言曰:「亡父昔從長沙入討董卓,與明使君會於南陽,同盟結好;不幸遇難,勳業不終。
策感惟先人舊恩,欲自憑結,願明使君垂察其誠。
」術甚貴異之,然未肯還其父兵。
術謂策曰:「孤始用貴舅為丹楊太守,賢從伯陽為都尉,彼精兵之地,可還依召募。
」策遂詣丹楊依舅,得數百人,而為涇縣大帥祖郎所襲,幾至危殆。
於是復往見術,術以堅餘兵千餘人還策。
〔二〕 江表傳曰:策說術雲:「家有舊恩在東,願助舅討橫江;橫江拔,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萬兵,以佐明使君匡濟漢室。
」術知其恨,而以劉繇據曲阿,王朗在會稽,謂策未必能定,故許之。
〔三〕 江表傳曰:策渡江攻繇牛渚營,盡得邸閣糧穀、戰具,是歲興平二年也。
時彭城相薛禮、下邳相笮融依繇為盟主,禮據秣陵城,融屯縣南。
策先攻融,融出兵交戰,斬首五百餘級,融即閉門不敢動。
因渡江攻禮,禮突走,而樊能、于麋等復合眾襲奪牛渚屯。
策聞之,還攻破能等,獲男女萬餘人。
復下攻融,為流矢所中,傷股,不能乘馬,因自輿還牛渚營。
或叛告融曰:「孫郎被箭已死。
」融大喜,即遣將于茲鄉策。
策遣步騎數百挑戰,設伏於後,賊出擊之,鋒刃未接而偽走,賊追入伏中,乃大破之,斬首千餘級。
策因往到融營下,令左右大呼曰:「孫郎竟雲何!」賊於是驚怖夜遁。
融聞策尚在,更深溝高壘,繕治守備。
策以融所屯地勢險固,乃舍去,攻破繇別將於海陵,轉攻湖孰、江乘,皆下之。
策為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緻死。
劉繇棄軍遁逃,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一〕。
吳人嚴白虎等眾各萬餘人,處處屯聚。
吳景等欲先擊破虎等,乃至會稽。
策曰:「虎等群盜,非有大志,此成禽耳。
」遂引兵渡浙江,據會稽,屠東冶,乃攻破虎等。
〔二〕盡更置長吏,策自領會稽太守,復以吳景為丹楊太守,以孫賁為豫章太守;分豫章為廬陵郡,以賁弟輔為廬陵太守,丹楊朱治為吳郡太守。
彭城張昭、廣陵張紘、秦松、陳端等為謀主。
〔三〕時袁術僭號,策以書責而絕之。
〔四〕曹公表策為討逆將軍,封為吳侯。
〔五〕後術死,長史楊弘、大將張勳等將其眾欲就策,廬江太守劉勳要擊,悉虜之,收其珍寶以歸。
策聞之,偽與勳好盟。
勳新得術眾,時豫章上繚宗民萬餘家在江東,策勸勳攻取之。
勳既行,策輕軍晨夜襲拔廬江,勳眾盡降,勳獨與麾下數百人自歸曹公。
〔六〕是時哀紹方彊,而策并江東,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撫之。
〔七〕乃以弟女配策小弟匡,又為子章取賁女,皆禮辟策弟權、翊,又命揚州刺史嚴象舉權茂才。
〔一〕 江表傳曰:策時年少,雖有位號,而士民皆呼為孫郎。
百姓聞孫郎至,皆失魂魄;長吏委城郭,竄伏山草。
及至,軍士奉令,不敢虜略,雞犬菜茹,一無所犯,民乃大悅,競以牛酒詣軍。
劉繇既走,策入曲阿勞賜將士,遣將陳寶詣阜陵迎母及弟。
發恩布令,告諸縣:「其劉繇、笮融等故鄉部曲來降首者,一無所問;樂從軍者,一身行,復除門戶;不樂者,勿強也。
」旬日之間,四面雲集,得見兵二萬餘人,馬千餘匹,威震江東,形勢轉盛。
〔二〕 吳錄曰:時有烏程鄒他、錢銅及前合浦太守嘉興王晟等,各聚眾萬餘或數千。
引兵撲討,皆攻破之。
策母吳氏曰:「晟與汝父有升堂見妻之分,今其諸子兄弟皆已梟夷,獨餘一老翁,何足復憚乎?」乃舍之,餘鹹族誅。
策自討虎,虎高壘堅守,使其弟輿請和。
許之。
輿請獨與策會面約。
既會,策引白刃斫席,輿體動,策笑曰:「聞卿能坐躍,勦捷不常,聊戲卿耳!」輿曰:「我見刃乃然。
」策知其無能也,乃以手戟投之,立死。
輿有勇力,虎眾以其死也,甚懼。
進攻破之。
虎奔餘杭,投許昭於虜中。
程普請擊昭,策曰:「許昭有義於舊君,有誠於故友,此丈夫之志也。
」乃舍之。
臣松之案:許昭有義於舊君,謂濟盛憲也,事見後注。
有誠於故友,則受嚴白虎也。
〔三〕 江表傳曰:策遣奉正都尉劉由、五官掾高承奉章詣許,拜獻方物。
〔四〕 吳錄載策使張紘為書曰:「蓋上天垂司過之星,聖王建敢諫之鼓,設非謬之備,急箴闕之言,何哉?凡有所長,必有所短也。
去冬傳有大計,無不悚懼;旋知供備貢獻,萬夫解惑。
頃聞建議,復欲追遵前圖,即事之期,便有定月。
益使憮然,想是流妄;設其必爾,民何望乎?曩日之舉義兵也,天下之士所以響應者,董卓擅廢置,害太後、弘農王,略烝宮人,發掘園陵,暴逆至此,故諸州郡雄豪聞聲慕義。
神武外振,卓遂內殲。
元惡既斃,幼主東顧,俾保傅宣命,欲令諸軍振旅,(於)〔然〕河北通謀黑山,曹操放毒東徐,劉表稱亂南荊,公孫瓚炰烋北幽,劉繇決力江滸,劉備爭盟淮隅,是以未獲承命櫜弓戢戈也。
今備、繇既破,操等飢餒,謂當與天下合謀,以誅醜類。
捨而不圖,有自取之志,非海內所望,一也。
昔成湯伐桀,稱有夏多罪;武王伐紂,曰殷有罪罰重哉。
此二王者,雖有聖德,宜當君世;如使不遭其時,亦無繇興矣。
幼
策指使人就斬之,訖,詣術謝。
術曰:「兵人好叛,當共疾之,何為謝也?」由是軍中益畏憚之。
術初許策為九江太守,已而更用丹楊陳紀。
後術欲攻徐州,從廬江太守陸康求米三萬斛。
康不與,術大怒。
策昔曾詣康,康不見,使主簿接之。
策嘗銜恨。
術遣策攻康,謂曰:「前錯用陳紀,每恨本意不遂。
今若得康,廬江真卿有也。
」策攻康,拔之,術復用其故吏劉勳為太守,策益失望。
先是,劉繇為揚州刺史,州舊治壽春。
壽春,術已據之,繇乃渡江治曲阿。
時吳景尚在丹楊,策從兄賁又為丹楊都尉,繇至,皆迫逐之。
景、賁退舍歷陽。
繇遣樊能、于麋(陳)〔東〕(橫屯江津)〔屯橫江津〕,張英屯當利口,以距術。
術自用故吏琅邪惠衢為揚州刺史,更以景為督軍中郎將,與賁共將兵擊英等,連年不克。
策乃說術,乞助景等平定江東。
〔二〕術表策為折衝校尉,行殄寇將軍,兵財千餘,騎數十匹,賓客願從者數百人。
比至歷陽,眾五六千。
策母先自曲阿徙於歷陽,策又徙母阜陵,渡江轉鬥,所向皆破,莫敢當其鋒,而軍令整肅,百姓懷之。
〔三〕 〔一〕 吳歷曰:初策在江都時,張紘有母喪。
策數詣紘,咨以世務,曰:「方今漢祚中微,天下擾攘,英雄雋傑各擁眾營私,未有能扶危濟亂者也。
先君與袁氏共破董卓,功業未遂,卒為黃祖所害。
策雖暗稚,竊有微志,欲從袁揚州求先君餘兵,就舅氏於丹楊,收合流散,東據吳會,報讎雪恥,為朝廷外藩。
君以為何如?」紘答曰:「既素空劣,方居衰絰之中,無以奉贊盛略。
」策曰:「君高名播越,遠近懷歸。
今日事計,決之於君,何得不紆慮啟告,副其高山之望?若微志得展,血讎得報,此乃君之勳力,策心所望也。
」因涕泣橫流,顏色不變。
紘見策忠壯內發,辭令慷慨,感其志言,乃答曰:「昔周道陵遲,齊、晉並興;王室已寧,諸侯貢職。
今君紹先侯之軌,有驍武之名,若投丹楊,收兵吳會,則荊、揚可一,讎敵可報。
據長江,奮威德,誅除群穢,匡輔漢室,功業侔於桓、文,豈徒外藩而已哉?方今世亂多難,若功成事立,當與同好俱南濟也。
」策曰:「一與君同符合契,(同)有永固之分,今便行矣,以老母弱弟委付於君,策無復回顧之憂。
」江表傳曰:策徑到壽春見袁術,涕泣而言曰:「亡父昔從長沙入討董卓,與明使君會於南陽,同盟結好;不幸遇難,勳業不終。
策感惟先人舊恩,欲自憑結,願明使君垂察其誠。
」術甚貴異之,然未肯還其父兵。
術謂策曰:「孤始用貴舅為丹楊太守,賢從伯陽為都尉,彼精兵之地,可還依召募。
」策遂詣丹楊依舅,得數百人,而為涇縣大帥祖郎所襲,幾至危殆。
於是復往見術,術以堅餘兵千餘人還策。
〔二〕 江表傳曰:策說術雲:「家有舊恩在東,願助舅討橫江;橫江拔,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萬兵,以佐明使君匡濟漢室。
」術知其恨,而以劉繇據曲阿,王朗在會稽,謂策未必能定,故許之。
〔三〕 江表傳曰:策渡江攻繇牛渚營,盡得邸閣糧穀、戰具,是歲興平二年也。
時彭城相薛禮、下邳相笮融依繇為盟主,禮據秣陵城,融屯縣南。
策先攻融,融出兵交戰,斬首五百餘級,融即閉門不敢動。
因渡江攻禮,禮突走,而樊能、于麋等復合眾襲奪牛渚屯。
策聞之,還攻破能等,獲男女萬餘人。
復下攻融,為流矢所中,傷股,不能乘馬,因自輿還牛渚營。
或叛告融曰:「孫郎被箭已死。
」融大喜,即遣將于茲鄉策。
策遣步騎數百挑戰,設伏於後,賊出擊之,鋒刃未接而偽走,賊追入伏中,乃大破之,斬首千餘級。
策因往到融營下,令左右大呼曰:「孫郎竟雲何!」賊於是驚怖夜遁。
融聞策尚在,更深溝高壘,繕治守備。
策以融所屯地勢險固,乃舍去,攻破繇別將於海陵,轉攻湖孰、江乘,皆下之。
策為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緻死。
劉繇棄軍遁逃,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一〕。
吳人嚴白虎等眾各萬餘人,處處屯聚。
吳景等欲先擊破虎等,乃至會稽。
策曰:「虎等群盜,非有大志,此成禽耳。
」遂引兵渡浙江,據會稽,屠東冶,乃攻破虎等。
〔二〕盡更置長吏,策自領會稽太守,復以吳景為丹楊太守,以孫賁為豫章太守;分豫章為廬陵郡,以賁弟輔為廬陵太守,丹楊朱治為吳郡太守。
彭城張昭、廣陵張紘、秦松、陳端等為謀主。
〔三〕時袁術僭號,策以書責而絕之。
〔四〕曹公表策為討逆將軍,封為吳侯。
〔五〕後術死,長史楊弘、大將張勳等將其眾欲就策,廬江太守劉勳要擊,悉虜之,收其珍寶以歸。
策聞之,偽與勳好盟。
勳新得術眾,時豫章上繚宗民萬餘家在江東,策勸勳攻取之。
勳既行,策輕軍晨夜襲拔廬江,勳眾盡降,勳獨與麾下數百人自歸曹公。
〔六〕是時哀紹方彊,而策并江東,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撫之。
〔七〕乃以弟女配策小弟匡,又為子章取賁女,皆禮辟策弟權、翊,又命揚州刺史嚴象舉權茂才。
〔一〕 江表傳曰:策時年少,雖有位號,而士民皆呼為孫郎。
百姓聞孫郎至,皆失魂魄;長吏委城郭,竄伏山草。
及至,軍士奉令,不敢虜略,雞犬菜茹,一無所犯,民乃大悅,競以牛酒詣軍。
劉繇既走,策入曲阿勞賜將士,遣將陳寶詣阜陵迎母及弟。
發恩布令,告諸縣:「其劉繇、笮融等故鄉部曲來降首者,一無所問;樂從軍者,一身行,復除門戶;不樂者,勿強也。
」旬日之間,四面雲集,得見兵二萬餘人,馬千餘匹,威震江東,形勢轉盛。
〔二〕 吳錄曰:時有烏程鄒他、錢銅及前合浦太守嘉興王晟等,各聚眾萬餘或數千。
引兵撲討,皆攻破之。
策母吳氏曰:「晟與汝父有升堂見妻之分,今其諸子兄弟皆已梟夷,獨餘一老翁,何足復憚乎?」乃舍之,餘鹹族誅。
策自討虎,虎高壘堅守,使其弟輿請和。
許之。
輿請獨與策會面約。
既會,策引白刃斫席,輿體動,策笑曰:「聞卿能坐躍,勦捷不常,聊戲卿耳!」輿曰:「我見刃乃然。
」策知其無能也,乃以手戟投之,立死。
輿有勇力,虎眾以其死也,甚懼。
進攻破之。
虎奔餘杭,投許昭於虜中。
程普請擊昭,策曰:「許昭有義於舊君,有誠於故友,此丈夫之志也。
」乃舍之。
臣松之案:許昭有義於舊君,謂濟盛憲也,事見後注。
有誠於故友,則受嚴白虎也。
〔三〕 江表傳曰:策遣奉正都尉劉由、五官掾高承奉章詣許,拜獻方物。
〔四〕 吳錄載策使張紘為書曰:「蓋上天垂司過之星,聖王建敢諫之鼓,設非謬之備,急箴闕之言,何哉?凡有所長,必有所短也。
去冬傳有大計,無不悚懼;旋知供備貢獻,萬夫解惑。
頃聞建議,復欲追遵前圖,即事之期,便有定月。
益使憮然,想是流妄;設其必爾,民何望乎?曩日之舉義兵也,天下之士所以響應者,董卓擅廢置,害太後、弘農王,略烝宮人,發掘園陵,暴逆至此,故諸州郡雄豪聞聲慕義。
神武外振,卓遂內殲。
元惡既斃,幼主東顧,俾保傅宣命,欲令諸軍振旅,(於)〔然〕河北通謀黑山,曹操放毒東徐,劉表稱亂南荊,公孫瓚炰烋北幽,劉繇決力江滸,劉備爭盟淮隅,是以未獲承命櫜弓戢戈也。
今備、繇既破,操等飢餒,謂當與天下合謀,以誅醜類。
捨而不圖,有自取之志,非海內所望,一也。
昔成湯伐桀,稱有夏多罪;武王伐紂,曰殷有罪罰重哉。
此二王者,雖有聖德,宜當君世;如使不遭其時,亦無繇興矣。
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