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四十五 蜀書十五 鄧張宗楊傳第十五

關燈
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而劉早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

    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臣具表聞,辭不就職。

    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偪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愍,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猥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亦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敢廢遠。

    臣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

    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臣之辛苦,非徒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後土,實所共鑒。

    願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倖,保卒餘年。

    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武帝覽表曰:「密不空有名也。

    」嘉其誠款,賜奴婢二人,下郡縣供養其祖母奉膳。

    及祖母卒,服終,從尚書郎為河內溫縣令,政化嚴明。

    中山諸王每過溫縣,必責求供給,溫吏民患之。

    及密至,中山王過縣,欲求芻茭薪蒸,密牋引高祖過沛,賓禮老幼,桑梓之供,一無煩擾,「伏惟明王孝思惟則,動識先戒,本國望風,式歌且舞,誅求之碎,所未聞命。

    」自後諸王過,不敢有煩。

    隴西王司馬子舒深敬友密,而貴勢之家憚其公直。

    密去官,為州大中正,性方直,不曲意勢位。

    後失荀勖、張華指,左遷漢中太守,諸王多以為冤。

    一年去官,年六十四卒。

    著述理論十篇,安東將軍胡熊與皇甫士安並善之。

     戲以延熙四年著季漢輔臣贊,其所頌述,今多載于蜀書,是以記之於左。

    自此之後卒者,則不追諡,故或有應見稱紀而不在乎篇者也。

    其戲之所贊而今不作傳者,餘皆注疏本末於其辭下,可以觕知其髣彿雲爾。

     昔文王歌德,武王歌興,夫命世之主,樹身行道,非唯一時,亦由開基植緒,光于來世者也。

    自我中漢之末,王綱棄柄,雄豪並起,役殷難結,生人塗地。

    於是世主感而慮之,初自燕、代則仁聲洽著,行自齊、魯則英風播流,寄業荊、郢則臣主歸心,顧援吳、越則賢愚賴風,奮威巴、蜀則萬裡肅震,厲師庸、漢則元寇斂跡,故能承高祖之始兆,復皇漢之宗祀也。

    然而姦兇懟險,天征未加,猶孟津之翔師,復須戰於鳴條也。

    天祿有終,奄忽不豫。

    雖攝歸一統,萬國合從者,當時雋乂扶攜翼戴,明德之所懷緻也,蓋濟濟有可觀焉。

    遂乃並述休風,動于後聽。

    其辭曰: 皇帝遺植,爰滋八方,別自中山,靈精是鍾,順期挺生,傑起龍驤。

    始于燕、代,伯豫君荊,吳、越憑賴,望風請盟,挾巴跨蜀,庸漢以并。

    乾坤復秩,宗祀惟寧,躡基履跡,播德芳聲。

    華夏思美,西伯其音,開慶來世,歷載攸興。

     贊昭烈皇帝 忠武英高,獻策江濱,攀吳連蜀,權我世真。

    受遺阿衡,整武齊文,敷陳德教,理物移風,賢愚競心,僉忘其身。

    誕靜邦內,四裔以綏,屢臨敵庭,實耀其威,研精大國,恨於未夷。

     贊諸葛丞相 司徒清風,是咨是臧,識愛人倫,孔音鏘鏘。

     贊許司徒 關、張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攜上,雄壯虎烈。

    藩屏左右,翻飛電發,濟于艱難,贊主洪業,侔跡韓、耿,齊聲雙德。

    交待無禮,並緻姦慝,悼惟輕慮,隕身匡國。

     贊關雲長、張益德 驃騎奮起,連橫合從,首事三秦,保據河、潼。

    宗計於朝,或異或同,敵以乘釁,家破軍亡。

    乖道反德,託鳳攀龍。

     贊馬孟起 翼侯良謀,料世興衰,委質于主,是訓是諮,暫思經算,睹事知機。

     贊法孝直 軍師美至,雅氣曄曄,緻命明主,忠情發臆,惟此義宗,亡身報德。

     贊龐士元 將軍敦壯,摧峰登難,立功立事,于時之幹。

     贊黃漢升 掌軍清節,亢然恆常,讜言惟司,民思其綱。

     贊董幼宰 安遠彊志,允休允烈,輕財果壯,當難不惑,以少禦多,殊方保業。

     贊鄧孔山 孔山名方,南郡人也。

    以荊州從事隨先主入蜀。

    蜀既定,為犍為屬國都尉,因易郡名,為朱提太守,選為安遠將軍、庲降都督,住南昌縣。

    章武二年卒。

    失其行事,故不為傳。

     揚威才幹,欷歔文武,當官理任,衎衎辯舉,圖殖財施,有義有敘。

     贊費賓伯 賓伯名觀,江夏鄳人也。

    劉璋母,觀之族姑,璋又以女妻觀。

    觀建安十八年參李嚴軍,拒先主於綿竹,與嚴俱降,先主既定益州,拜為裨將軍,後為巴郡太守、江州都督,建興元年封都亭侯,加振威將軍。

    觀為人善於交接。

    都護李嚴性自矜高,護軍輔匡等年位與嚴相次,而嚴不與親褻;觀年少嚴二十餘歲,而與嚴通狎如時輩雲。

    年三十七卒。

    失其行事,故不為傳。

     屯騎主舊,固節不移,既就初命,盡心世規,軍資所恃,是辨是裨。

     贊王文儀 尚書清尚,敕行整身,抗志存義,味覽典文,倚其高風,好侔古人。

     贊劉子初 安漢雍容,或婚或賓,見禮當時,是謂循臣。

     贊麋子仲 少府修慎,鴻臚明真,諫議隱行,儒林天文。

    宣班大化,或首或林。

     贊王元泰、何彥英、杜輔國、周仲直 王元泰名謀,漢嘉人也。

    有容止操行。

    劉璋時,為巴郡太守,還為州治中從事。

    先主定益州,領牧,以為別駕。

    先主為漢中王,用荊楚宿士零陵賴恭為太常,南陽黃柱為光祿勳,謀為少府;建興初,賜爵關內侯,後代賴恭為太常。

    恭、柱、謀皆失其行事,故不為傳。

    恭子厷,為丞相西曹令史,隨諸葛亮於漢中,早夭,亮甚惜之,與留府長史參軍張裔、蔣琬書曰:「令史失賴厷,掾屬喪楊顒,為朝中損益多矣。

    」顒亦荊州人也。

    後大將軍蔣琬問張休曰:「漢嘉前輩有王元泰,今誰繼者?」休對曰:「至於元泰,州裡無繼,況鄙郡乎!」其見重如此。

    〔一〕 〔一〕 襄陽記曰:楊顒字子昭,楊儀宗人也。

    入蜀,為巴郡太守,丞相諸葛亮主簿。

    亮嘗自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