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四十五 蜀書十五 鄧張宗楊傳第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人,與妻子面縛詣綱降。
綱悉釋縛慰納,謂嬰曰:「卿諸人一旦解散,方垂盪然,當條名上之,必受封賞。
」嬰曰:「乞歸故業,不願以穢名汙明時也。
」綱以其至誠,乃各從其意,親為安處居宅。
子弟欲為吏者,隨才任職,欲為民者,勸以農桑,田業並豐,南州晏然。
論功,綱當封,為冀所遏絕,故不得侯。
天子美其功,徵欲用之。
嬰等上書,乞留在郡二歲。
建康元年,病卒官,時年三十六。
嬰等三百餘人,皆衰杖送綱喪至洛陽,葬訖,為起冢立祠,四時奉祭,思慕如喪考妣。
天子追念不已,下詔褒揚,除一子為郎。
十八年,與衛將軍姜維俱還成都。
維議復出軍,唯翼廷爭,以為國小民勞,不宜黷武。
維不聽,將翼等行,進翼位鎮南大將軍。
維至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經眾死於洮水者以萬計。
翼曰:「可止矣,不宜復進,進或毀此大功。
」維大怒。
曰:「為蛇畫足。
」維竟圍經於狄道,城不能克。
自翼建異論,維心與翼不善,然常牽率同行,翼亦不得已而往。
景耀二年,遷左車騎將軍,領冀州刺史。
六年,與維鹹在劍閣,共詣降鍾會于涪。
明年正月,隨會至成都,為亂兵所殺。
〔一〕 〔一〕 華陽國志曰:翼子微,篤志好學,官至廣漢太守。
宗預字德豔,南陽安眾人也。
建安中,隨張飛入蜀。
建興初,丞相亮以為主簿,遷參軍右中郎將。
及亮卒,吳慮魏或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萬人,一欲以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也。
蜀聞之,亦益永安之守,以防非常。
預將命使吳,孫權問預曰:「東之與西,譬猶一家,而聞西更增白帝之守,何也?」預對曰:「臣以為東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勢宜然,俱不足以相問也。
」權大笑,嘉其抗直,甚愛待之,見敬亞於鄧芝、費禕。
遷為侍中,徙尚書。
延熙十年,為屯騎校尉。
時車騎將軍鄧芝自江州還,來朝,謂預曰:「禮,六十不服戎,而卿甫受兵,何也?」預答曰:「卿七十不還兵,我六十何為不受邪?」〔一〕芝性驕傲,自大將軍費禕等皆避下之,而預獨不為屈。
預復東聘吳,孫權捉預手,涕泣而別曰:「君每銜命結二國之好。
今君年長,孤亦衰老,恐不復相見!」遺預大珠一斛,〔二〕乃還。
遷後將軍,督永安,就拜征西大將軍,賜爵關內侯。
景耀元年,以疾徵還成都。
後為鎮軍大將軍,領兗州刺史。
時都護諸葛瞻初統朝事,廖化過預,欲與預共詣瞻許。
預曰:「吾等年踰七十,所竊已過,但少一死耳,何求於年少輩而屑屑造門邪?」遂不往。
〔一〕 臣松之以為芝以年啁預,是不自顧。
然預之此答,觸人所忌。
載之記牒,近為煩文。
〔二〕 吳歷曰:預臨別,謂孫權曰:「蜀土僻小,雖雲鄰國,東西相賴,吳不可無蜀,蜀不可無吳,君臣憑恃,唯陛下重垂神慮。
」又自說「年老多病,恐不復得奉聖顏」。
孫盛曰:夫帝王之保,唯道與義,道義既建,雖小可大,殷、周是也。
苟任詐力,雖彊必敗,秦、項是也。
況乎居偏鄙之城,恃山水之固,而欲連橫萬裡,永相資賴哉?昔九國建合從之計,而秦人卒併六合;囂、述營輔車之謀,而光武終兼隴、蜀。
夫以九國之彊,隴、漢之大,莫能相救,坐觀屠覆。
何者?道德之基不固,而彊弱之心難一故也。
而雲「吳不可無蜀,蜀不可無吳」,豈不諂哉! 廖化字元儉,本名淳,襄陽人也。
為前將軍關羽主簿,羽敗,屬吳。
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
會先主東征,遇於秭歸。
先主大悅,以化為宜都太守。
先主薨,為丞相參軍,後為督廣武,稍遷至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并州刺史,封中鄉侯,以果烈稱。
官位與張翼齊,而在宗預之右。
〔一〕 〔一〕 漢晉春秋曰:景耀五年,姜維率眾出狄道,廖化曰:「『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
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詩雲『不自我先,不自我後』,今日之事也。
」 鹹熙元年春,化、預俱內徙洛陽,道病卒。
楊戲字文然,犍為武陽人也。
少與巴西程祁公弘、巴郡楊汰季儒、蜀郡張表伯達並知名。
戲每推祁以為冠首,丞相亮深識之。
戲年二十餘,從州書佐為督軍從事,職典刑獄,論法決疑,號為平當,府辟為屬主簿。
亮卒,為尚書右選部郎,刺史蔣琬請為治中從事史。
琬以大將軍開府,又辟為東曹掾,遷南中郎參軍,副貳庲降都督,領建寧太守。
以疾徵還成都,拜護軍監軍,出領梓潼太守,入為射聲校尉,所在清約不煩。
延熙二十年,隨大將軍姜維出軍至芒水。
戲素心不服維,酒後言笑,每有傲弄之辭。
維外寬內忌,意不能堪,軍還,有司承旨奏戲,免為庶人。
後景耀四年卒。
戲性雖簡惰省略,未嘗以甘言加人,過情接物。
書符指事,希有盈紙。
然篤於舊故,居誠存厚。
與巴西韓儼、黎韜童幼相親厚,後儼痼疾廢頓,韜無行見捐,戲經紀振卹,恩好如初。
又時人謂譙周無當世才,少歸敬者,唯戲重之,嘗稱曰:「吾等後世,終自不如此長兒也。
」有識以此貴戲。
張表有威儀風觀,始名位與戲齊,後至尚書,督庲降後將軍,先戲沒。
祁、汰各早死。
〔一〕 〔一〕 戲同縣後進有李密者,字令伯。
華陽國志曰:密祖父光,朱提太守。
父早亡。
母何氏,更適人。
密見養於祖母。
治春秋左氏傳,博覽多所通涉,機警辯捷。
事祖母以孝聞,其侍疾則泣涕側息,日夜不解帶,膳飲湯藥,必自口嘗。
本郡禮命不應,州辟從事尚書郎,大將軍主簿,太子洗馬,奉使聘吳。
吳主問蜀馬多少,對曰:「官用有餘,人閒自足。
」吳主與群臣汎論道義,謂寧為人弟,密曰:「願為人兄矣。
」吳主曰:「何以為兄?」密曰:「為兄供養之日長。
」吳主及群臣皆稱善。
蜀平後,征西將軍鄧艾聞其名,請為主簿,及書招,欲與相見,皆不往。
以祖母年老,心在色養。
晉武帝立太子,徵為太子洗馬,詔書累下,郡縣偪遣,於是密上書曰:「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見撫養。
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
綱悉釋縛慰納,謂嬰曰:「卿諸人一旦解散,方垂盪然,當條名上之,必受封賞。
」嬰曰:「乞歸故業,不願以穢名汙明時也。
」綱以其至誠,乃各從其意,親為安處居宅。
子弟欲為吏者,隨才任職,欲為民者,勸以農桑,田業並豐,南州晏然。
論功,綱當封,為冀所遏絕,故不得侯。
天子美其功,徵欲用之。
嬰等上書,乞留在郡二歲。
建康元年,病卒官,時年三十六。
嬰等三百餘人,皆衰杖送綱喪至洛陽,葬訖,為起冢立祠,四時奉祭,思慕如喪考妣。
天子追念不已,下詔褒揚,除一子為郎。
十八年,與衛將軍姜維俱還成都。
維議復出軍,唯翼廷爭,以為國小民勞,不宜黷武。
維不聽,將翼等行,進翼位鎮南大將軍。
維至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經眾死於洮水者以萬計。
翼曰:「可止矣,不宜復進,進或毀此大功。
」維大怒。
曰:「為蛇畫足。
」維竟圍經於狄道,城不能克。
自翼建異論,維心與翼不善,然常牽率同行,翼亦不得已而往。
景耀二年,遷左車騎將軍,領冀州刺史。
六年,與維鹹在劍閣,共詣降鍾會于涪。
明年正月,隨會至成都,為亂兵所殺。
〔一〕 〔一〕 華陽國志曰:翼子微,篤志好學,官至廣漢太守。
宗預字德豔,南陽安眾人也。
建安中,隨張飛入蜀。
建興初,丞相亮以為主簿,遷參軍右中郎將。
及亮卒,吳慮魏或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萬人,一欲以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也。
蜀聞之,亦益永安之守,以防非常。
預將命使吳,孫權問預曰:「東之與西,譬猶一家,而聞西更增白帝之守,何也?」預對曰:「臣以為東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勢宜然,俱不足以相問也。
」權大笑,嘉其抗直,甚愛待之,見敬亞於鄧芝、費禕。
遷為侍中,徙尚書。
延熙十年,為屯騎校尉。
時車騎將軍鄧芝自江州還,來朝,謂預曰:「禮,六十不服戎,而卿甫受兵,何也?」預答曰:「卿七十不還兵,我六十何為不受邪?」〔一〕芝性驕傲,自大將軍費禕等皆避下之,而預獨不為屈。
預復東聘吳,孫權捉預手,涕泣而別曰:「君每銜命結二國之好。
今君年長,孤亦衰老,恐不復相見!」遺預大珠一斛,〔二〕乃還。
遷後將軍,督永安,就拜征西大將軍,賜爵關內侯。
景耀元年,以疾徵還成都。
後為鎮軍大將軍,領兗州刺史。
時都護諸葛瞻初統朝事,廖化過預,欲與預共詣瞻許。
預曰:「吾等年踰七十,所竊已過,但少一死耳,何求於年少輩而屑屑造門邪?」遂不往。
〔一〕 臣松之以為芝以年啁預,是不自顧。
然預之此答,觸人所忌。
載之記牒,近為煩文。
〔二〕 吳歷曰:預臨別,謂孫權曰:「蜀土僻小,雖雲鄰國,東西相賴,吳不可無蜀,蜀不可無吳,君臣憑恃,唯陛下重垂神慮。
」又自說「年老多病,恐不復得奉聖顏」。
孫盛曰:夫帝王之保,唯道與義,道義既建,雖小可大,殷、周是也。
苟任詐力,雖彊必敗,秦、項是也。
況乎居偏鄙之城,恃山水之固,而欲連橫萬裡,永相資賴哉?昔九國建合從之計,而秦人卒併六合;囂、述營輔車之謀,而光武終兼隴、蜀。
夫以九國之彊,隴、漢之大,莫能相救,坐觀屠覆。
何者?道德之基不固,而彊弱之心難一故也。
而雲「吳不可無蜀,蜀不可無吳」,豈不諂哉! 廖化字元儉,本名淳,襄陽人也。
為前將軍關羽主簿,羽敗,屬吳。
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
會先主東征,遇於秭歸。
先主大悅,以化為宜都太守。
先主薨,為丞相參軍,後為督廣武,稍遷至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并州刺史,封中鄉侯,以果烈稱。
官位與張翼齊,而在宗預之右。
〔一〕 〔一〕 漢晉春秋曰:景耀五年,姜維率眾出狄道,廖化曰:「『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
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詩雲『不自我先,不自我後』,今日之事也。
」 鹹熙元年春,化、預俱內徙洛陽,道病卒。
楊戲字文然,犍為武陽人也。
少與巴西程祁公弘、巴郡楊汰季儒、蜀郡張表伯達並知名。
戲每推祁以為冠首,丞相亮深識之。
戲年二十餘,從州書佐為督軍從事,職典刑獄,論法決疑,號為平當,府辟為屬主簿。
亮卒,為尚書右選部郎,刺史蔣琬請為治中從事史。
琬以大將軍開府,又辟為東曹掾,遷南中郎參軍,副貳庲降都督,領建寧太守。
以疾徵還成都,拜護軍監軍,出領梓潼太守,入為射聲校尉,所在清約不煩。
延熙二十年,隨大將軍姜維出軍至芒水。
戲素心不服維,酒後言笑,每有傲弄之辭。
維外寬內忌,意不能堪,軍還,有司承旨奏戲,免為庶人。
後景耀四年卒。
戲性雖簡惰省略,未嘗以甘言加人,過情接物。
書符指事,希有盈紙。
然篤於舊故,居誠存厚。
與巴西韓儼、黎韜童幼相親厚,後儼痼疾廢頓,韜無行見捐,戲經紀振卹,恩好如初。
又時人謂譙周無當世才,少歸敬者,唯戲重之,嘗稱曰:「吾等後世,終自不如此長兒也。
」有識以此貴戲。
張表有威儀風觀,始名位與戲齊,後至尚書,督庲降後將軍,先戲沒。
祁、汰各早死。
〔一〕 〔一〕 戲同縣後進有李密者,字令伯。
華陽國志曰:密祖父光,朱提太守。
父早亡。
母何氏,更適人。
密見養於祖母。
治春秋左氏傳,博覽多所通涉,機警辯捷。
事祖母以孝聞,其侍疾則泣涕側息,日夜不解帶,膳飲湯藥,必自口嘗。
本郡禮命不應,州辟從事尚書郎,大將軍主簿,太子洗馬,奉使聘吳。
吳主問蜀馬多少,對曰:「官用有餘,人閒自足。
」吳主與群臣汎論道義,謂寧為人弟,密曰:「願為人兄矣。
」吳主曰:「何以為兄?」密曰:「為兄供養之日長。
」吳主及群臣皆稱善。
蜀平後,征西將軍鄧艾聞其名,請為主簿,及書招,欲與相見,皆不往。
以祖母年老,心在色養。
晉武帝立太子,徵為太子洗馬,詔書累下,郡縣偪遣,於是密上書曰:「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見撫養。
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