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四十四 蜀書十四 蔣琬費禕姜維傳第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母妻子,亦以維本無去意,故不沒其家,但繫保官以延之。
此語與本傳不同。
〔三〕 孫盛雜記曰:初,姜維詣亮,與母相失,復得母書,令求當歸。
維曰:「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也。
」 十二年,亮卒,維還成都,為右監軍輔漢將軍,統諸軍,進封平襄侯。
延熙元年,隨大將軍蔣琬住漢中。
琬既遷大司馬,以維為司馬,數率偏軍西入。
六年,遷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
十年,遷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
是歲,汶山平康夷反,維率眾討定之。
又出隴西、南安、金城界,與魏大將軍郭淮、夏侯霸等戰於洮西。
胡王治無戴等舉部落降,維將還安處之。
十二年,假維節,復出西平,不克而還。
維自以練西方風俗,兼負其才武,欲誘諸羌、胡以為羽翼,謂自隴以西可斷而有也。
每欲興軍大舉,費禕常裁制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
〔一〕 〔一〕 漢晉春秋曰:費禕謂維曰:「吾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況吾等乎!且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業,以俟能者,無以為希冀徼倖而決成敗於一舉。
若不如志,悔之無及。
」 十六年春,禕卒。
夏,維率數萬人出石營,經董亭,圍南安,魏雍州刺史陳泰解圍至洛門,維糧盡退還。
明年,加督中外軍事。
復出隴西,守狄道長李簡舉城降。
進圍襄武,與魏將徐質交鋒,斬首破敵,魏軍敗退。
維乘勝多所降下,拔(河間)〔河關〕、狄道、臨洮三縣民還,後十八年,復與車騎將軍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於洮西,經眾死者數萬人。
經退保狄道城,維圍之。
魏征西將軍陳泰進兵解圍,維卻住鍾題。
十九年春,就遷維為大將軍。
更整勒戎馬,與鎮西大將軍胡濟期會上邽,濟失誓不至,故維為魏大將鄧艾所破於段谷,星散流離,死者甚眾。
眾庶由是怨讟,而隴已西亦騷動不寧,維謝過引負,求自貶削。
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
二十年,魏征東大將軍諸葛誕反於淮南,分關中兵東下。
維欲乘虛向秦川,復率數萬人出駱谷,徑至沈嶺。
時長城積穀甚多而守兵乃少,聞維方到,眾皆惶懼。
魏大將軍司馬望拒之,鄧艾亦自隴右,皆軍于長城。
維前住芒水,皆倚山為營。
望、艾傍渭堅圍,維數下挑戰,望、艾不應。
景耀元年,維聞誕破敗,乃還成都。
復拜大將軍。
初,先主留魏延鎮漢中,皆實兵諸圍以禦外敵,敵若來攻,使不得入。
及興勢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
維建議,以為錯守諸圍,雖合周易「重門」之義,然適可禦敵,不獲大利。
不若使聞敵至,諸圍皆斂兵聚穀,退就漢、樂二城,使敵不得入平,且重關鎮守以捍之。
有事之日,令遊軍並進以伺其虛。
敵攻關不克,野無散穀,千裡縣糧,自然疲乏。
引退之日,然後諸城並出,與遊軍并力搏之,此殄敵之術也。
於是令督漢中胡濟卻住漢壽,監軍王含守樂城,護軍蔣斌守漢城,又於西安、建威、武衛、石門、武城、建昌、臨遠皆立圍守。
五年,維率眾出漢、侯和,為鄧艾所破,還住沓中。
維本羈旅託國,累年攻戰,功績不立,而宦官黃皓等弄權於內,右大將軍閻宇與皓協比,而皓陰欲廢維樹宇。
維亦疑之。
故自危懼,不復還成都〔一〕。
六年,維表後主:「聞鍾會治兵關中,欲規進取,宜並遣張翼、廖化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
」皓徵信鬼巫,謂敵終不自緻,啟後主寢其事,而群臣不知。
及鍾會將向駱谷,鄧艾將入沓中,然後乃遣右車騎廖化詣沓中為維援,左車騎張翼、輔國大將軍董厥等詣陽安關口以為諸圍外助。
比至陰平,聞魏將諸葛緒向建威,故住待之。
月餘,維為鄧艾所摧,還住陰平。
鍾會攻圍漢、樂二城,遣別將進攻關口,蔣舒開城出降,傅僉格鬥而死。
〔二〕會攻樂城,不能克,聞關口已下,長驅而前。
翼、厥甫至漢壽,維、化亦舍陰平而退,適與翼、厥合,皆退保劍閣以拒會。
會與維書曰:「公侯以文武之德,懷邁世之略,功濟巴、漢,聲暢華夏,遠近莫不歸名。
每惟疇昔,嘗同大化,吳劄、鄭喬,能喻斯好。
」維不答書,列營守險。
會不能克,糧運縣遠,將議還歸。
〔一〕 華陽國志曰;維惡黃皓恣擅,啟後主欲殺之。
後主曰:「皓趨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齒,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維見皓枝附葉連,懼於失言,遜辭而出。
後主敕皓詣維陳謝。
維說皓求沓中種麥,以避內逼耳。
〔二〕 漢晉春秋曰:蔣舒將出降,乃詭謂傅僉曰:「今賊至不擊而閉城自守,非良圖也。
」僉曰:「受命保城,惟全為功,今違命出戰,若喪師負國,死無益矣。
」舒曰:「子以保城獲全為功,我以出戰克敵為功,請各行其志。
」遂率眾出。
僉謂其戰也,至陰平,以降胡烈。
烈乘虛襲城,僉格鬥而死,魏人義之。
蜀記曰:蔣舒為武興督,在事無稱。
蜀命人代之,因留舒助漢中守。
舒恨,故開城出降。
而鄧艾自陰平由景谷道傍入,遂破諸葛瞻於綿竹。
後主請降
此語與本傳不同。
〔三〕 孫盛雜記曰:初,姜維詣亮,與母相失,復得母書,令求當歸。
維曰:「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也。
」 十二年,亮卒,維還成都,為右監軍輔漢將軍,統諸軍,進封平襄侯。
延熙元年,隨大將軍蔣琬住漢中。
琬既遷大司馬,以維為司馬,數率偏軍西入。
六年,遷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
十年,遷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
是歲,汶山平康夷反,維率眾討定之。
又出隴西、南安、金城界,與魏大將軍郭淮、夏侯霸等戰於洮西。
胡王治無戴等舉部落降,維將還安處之。
十二年,假維節,復出西平,不克而還。
維自以練西方風俗,兼負其才武,欲誘諸羌、胡以為羽翼,謂自隴以西可斷而有也。
每欲興軍大舉,費禕常裁制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
〔一〕 〔一〕 漢晉春秋曰:費禕謂維曰:「吾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況吾等乎!且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業,以俟能者,無以為希冀徼倖而決成敗於一舉。
若不如志,悔之無及。
」 十六年春,禕卒。
夏,維率數萬人出石營,經董亭,圍南安,魏雍州刺史陳泰解圍至洛門,維糧盡退還。
明年,加督中外軍事。
復出隴西,守狄道長李簡舉城降。
進圍襄武,與魏將徐質交鋒,斬首破敵,魏軍敗退。
維乘勝多所降下,拔(河間)〔河關〕、狄道、臨洮三縣民還,後十八年,復與車騎將軍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於洮西,經眾死者數萬人。
經退保狄道城,維圍之。
魏征西將軍陳泰進兵解圍,維卻住鍾題。
十九年春,就遷維為大將軍。
更整勒戎馬,與鎮西大將軍胡濟期會上邽,濟失誓不至,故維為魏大將鄧艾所破於段谷,星散流離,死者甚眾。
眾庶由是怨讟,而隴已西亦騷動不寧,維謝過引負,求自貶削。
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
二十年,魏征東大將軍諸葛誕反於淮南,分關中兵東下。
維欲乘虛向秦川,復率數萬人出駱谷,徑至沈嶺。
時長城積穀甚多而守兵乃少,聞維方到,眾皆惶懼。
魏大將軍司馬望拒之,鄧艾亦自隴右,皆軍于長城。
維前住芒水,皆倚山為營。
望、艾傍渭堅圍,維數下挑戰,望、艾不應。
景耀元年,維聞誕破敗,乃還成都。
復拜大將軍。
初,先主留魏延鎮漢中,皆實兵諸圍以禦外敵,敵若來攻,使不得入。
及興勢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
維建議,以為錯守諸圍,雖合周易「重門」之義,然適可禦敵,不獲大利。
不若使聞敵至,諸圍皆斂兵聚穀,退就漢、樂二城,使敵不得入平,且重關鎮守以捍之。
有事之日,令遊軍並進以伺其虛。
敵攻關不克,野無散穀,千裡縣糧,自然疲乏。
引退之日,然後諸城並出,與遊軍并力搏之,此殄敵之術也。
於是令督漢中胡濟卻住漢壽,監軍王含守樂城,護軍蔣斌守漢城,又於西安、建威、武衛、石門、武城、建昌、臨遠皆立圍守。
五年,維率眾出漢、侯和,為鄧艾所破,還住沓中。
維本羈旅託國,累年攻戰,功績不立,而宦官黃皓等弄權於內,右大將軍閻宇與皓協比,而皓陰欲廢維樹宇。
維亦疑之。
故自危懼,不復還成都〔一〕。
六年,維表後主:「聞鍾會治兵關中,欲規進取,宜並遣張翼、廖化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
」皓徵信鬼巫,謂敵終不自緻,啟後主寢其事,而群臣不知。
及鍾會將向駱谷,鄧艾將入沓中,然後乃遣右車騎廖化詣沓中為維援,左車騎張翼、輔國大將軍董厥等詣陽安關口以為諸圍外助。
比至陰平,聞魏將諸葛緒向建威,故住待之。
月餘,維為鄧艾所摧,還住陰平。
鍾會攻圍漢、樂二城,遣別將進攻關口,蔣舒開城出降,傅僉格鬥而死。
〔二〕會攻樂城,不能克,聞關口已下,長驅而前。
翼、厥甫至漢壽,維、化亦舍陰平而退,適與翼、厥合,皆退保劍閣以拒會。
會與維書曰:「公侯以文武之德,懷邁世之略,功濟巴、漢,聲暢華夏,遠近莫不歸名。
每惟疇昔,嘗同大化,吳劄、鄭喬,能喻斯好。
」維不答書,列營守險。
會不能克,糧運縣遠,將議還歸。
〔一〕 華陽國志曰;維惡黃皓恣擅,啟後主欲殺之。
後主曰:「皓趨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齒,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維見皓枝附葉連,懼於失言,遜辭而出。
後主敕皓詣維陳謝。
維說皓求沓中種麥,以避內逼耳。
〔二〕 漢晉春秋曰:蔣舒將出降,乃詭謂傅僉曰:「今賊至不擊而閉城自守,非良圖也。
」僉曰:「受命保城,惟全為功,今違命出戰,若喪師負國,死無益矣。
」舒曰:「子以保城獲全為功,我以出戰克敵為功,請各行其志。
」遂率眾出。
僉謂其戰也,至陰平,以降胡烈。
烈乘虛襲城,僉格鬥而死,魏人義之。
蜀記曰:蔣舒為武興督,在事無稱。
蜀命人代之,因留舒助漢中守。
舒恨,故開城出降。
而鄧艾自陰平由景谷道傍入,遂破諸葛瞻於綿竹。
後主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