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四十二 蜀書十二 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第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湯苦旱,以身禱於桑林之際,聖人之憂民,如此其明也。
呂氏春秋曰:昔殷湯克夏桀而天下大旱,三年不收,湯乃以身禱於桑林曰:「餘一人有罪,無及萬方,萬方有罪,在餘一人,無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毀傷民之大命。
」湯於是剪其髮,攦其爪,自以為犧牲,用祈福于上帝。
民乃甚悅。
雨乃大至。
〔三〕 淮南子曰:秦穆公謂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對曰:「良馬者,可以形容筋骨相也。
相天下之馬者,若滅若沒,若失若亡,其一若此馬者,絕塵卻轍。
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馬而不可告以天下之馬。
天下之馬,臣有所與共儋纏采薪九方堙,此其相馬,非臣之下也,請見之。
」穆公見之,使之求馬,三月而反,報曰:「已得馬矣,在於沙丘。
」穆公曰:「何馬也?」對曰:「牝而黃。
」使人往取之,牡而驪。
穆公不悅,召伯樂而問之曰:「敗矣,子之所使求馬者也!毛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伯樂喟然太息曰:「一至此乎!是乃所以千萬(裡)臣而無數者也。
若堙之所觀者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麤,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而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若彼之所相者,乃有貴乎馬者。
」馬至,而果天下之馬也。
淮南子又曰:伯樂、寒風、秦牙、葛青,所相各異,其知馬一也;蓋九方觀其精,秦牙察其形。
〔四〕 越絕書曰:昔越王句踐有寶劍五枚,聞於天下。
客有能相劍者名薛燭,王召而問之:「吾有寶劍五,請以示子。
」乃取豪曹、臣闕,薛燭曰:「皆非也。
」又取純鉤、湛盧,燭曰:「觀其劍鈔,爛爛如列宿之行,觀其光,渾渾如水之將溢于塘,觀其文,渙渙如冰將釋,此所謂純鉤邪?」王曰:「是也。
」王曰:「客有直之者,有市之鄉三,駿馬千匹,千戶之都二,可乎?」薛燭曰:「不可。
當造此劍之時,赤堇之山破而出錫,若邪之谿涸而出銅,雨師掃灑,雷公擊鼓,太一下觀,天精下之,歐冶乃因天之精,悉其伎巧,一曰純鉤,二曰湛盧。
今赤堇之山已合,若邪之谿深而不測,歐冶子已死,雖傾城量金,珠玉竭河,獨不得此一物。
有市之鄉三,駿馬千匹,千戶之都二,亦何足言與!」 〔五〕 淮南子曰:瓠巴鼓瑟而鱏魚聽之。
又曰:瓠梁之歌可隨也,而以歌者不可為也。
〔六〕 臣松之曰:按此謂孟嘗君田文下坐客,能作雞鳴以濟其厄者也。
凡作雞鳴,必先拊髀,以傚雞之拊翼也。
〔七〕 淮南子曰:楚將子發好求技道之士。
楚有善為偷者,往見曰:「聞君求技道之士,臣偷也,願以技備一卒。
」子發聞之,衣不及帶,冠不暇正,出見而禮之。
左右諫曰:「偷者,天下之盜也,何為禮之?」君曰:「此非左右之所得與。
」後無幾何,齊興兵伐楚。
子發將師以當之,兵三卻。
楚賢大夫皆盡其計而悉其誠,齊師愈彊。
於是卒偷進請曰:「臣有薄技,願為君行之。
」君曰「諾」。
偷即夜出,解齊將軍之帳,而獻之子發。
子發使人歸之,曰:「卒有出採薪者,得將軍之帳,使使歸於執事。
」明日又復往取枕,子發又使歸之。
明日又復往取簪,子發又使歸之。
齊師聞之大駭,將軍與軍吏謀曰:「今日不去,楚軍恐取吾頭矣!」即旋師而去。
〔八〕 桓譚新論曰:雍門周以琴見,孟嘗君曰:「先生鼓琴,亦能令文悲乎?」對曰:「臣之所能令悲者,先貴而後賤,昔富而今貧,擯壓窮巷,不交四鄰;不若身材高妙,懷質抱真,逢讒罹謗,怨結而不得信;不若交歡而結愛,無怨而生離,遠赴絕國,無相見期;不若幼無父母,壯無妻兒,出以野澤為鄰,入用堀穴為家,困于朝夕,無所假貸:若此人者,但聞飛烏之號,秋風鳴條,則傷心矣,臣一為之援琴而長太息,未有不悽惻而涕泣者也。
今若足下,居則廣廈高堂,連闥洞房,下羅帷,來清風;倡優在前,諂諛侍側,揚激楚,舞鄭妾,流聲以娛耳,練色以淫目;水戲則舫龍舟,建羽旗,鼓釣乎不測之淵;野遊則登平原,馳廣囿,強弩下高鳥,勇士格猛獸;置酒娛樂,沈醉忘歸:方此之時,視天地曾不若一指,雖有善鼓琴,未能動足下也。
」孟嘗君曰:「固然!」雍門周曰:「然臣竊為足下有所常悲。
夫角帝而困秦者君也,連五國而伐楚者又君也。
天下未嘗無事,不從即衡;從成則楚王,衡成則秦帝。
夫以秦、楚之彊而報弱薛,猶磨蕭斧而伐朝菌也,有識之士,莫不為足下寒心。
天道不常盛,寒暑更進退,千秋萬歲之後,宗廟必不血食;高臺既已傾,曲池又已平,墳墓生荊棘,狐狸穴其中,遊兒牧豎躑躅其足而歌其上曰:『孟嘗君之尊貴,亦猶若是乎!』」於是孟嘗君喟然太息,涕淚承睫而未下。
雍門周引琴而鼓之,徐動宮徵,叩角羽,終而成曲,孟嘗君遂歔欷而就之曰:「先生鼓琴,令文立若亡國之人也。
」 〔九〕 呂氏春秋曰:韓哀作禦。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曰:及至駕齧膝,參乘旦,王良執靶,韓哀附輿,縱馳騁騖,忽如景靡,過都越國,蹶如歷塊,追奔電,逐遺風,周流八極,萬裡一息,何其遼哉!人馬相得也。
〔一0〕淮南子曰:盧敖遊乎北海,經乎太陰,入乎玄闕,至於蒙轂之上,見一士焉,深目而玄準,戾頸而鳶肩,豐上而殺下,軒軒然方迎風而舞,顧見盧敖慢然下其臂,遯逃乎碑下。
盧敖俯而視之,方卷龜殼而食合梨。
盧敖乃與之語曰:「惟敖為背群離黨,窮觀於六合之外者,非敖而已乎!敖幼而好遊,長不喻解,周行四極,惟北陰之不闚,今卒睹夫子於是,子殆可與敖為交乎!」若士者齤然而笑曰:「嘻乎!子中州民,寧肯而遠至此?此猶光乎日月而戴列星,陰陽之所行,四時之所生,此其比夫不名之地,猶突奧也。
若我南遊乎罔{罒良}之野,北息于沈墨之鄉,西窮冥冥之黨,東貫鴻濛之光,此其下無地而上無天,聽焉無聞,視焉則眴,此其外猶有沈沈之汜,其餘一舉而千萬裡,吾猶未能之在。
今子遊始至于此,乃語窮觀,豈不亦遠哉!然子處矣,吾與汗漫期於九垓之上,吾不可以久。
」若士舉臂而竦身,遂入雲中。
盧敖仰而視之,弗見乃止,曰:「吾比夫子也,猶黃鵠之與壤蟲,終日行不離咫尺,自以為遠,不亦悲哉!」 景耀六年,後主從譙周之計,遣使請降于鄧艾,其書,正所造也。
明年正月,鍾會作亂成都,後主東遷洛陽,時擾攘倉卒,蜀之大臣無翼從者,惟正及殿中督汝南張通,捨妻子單身隨侍。
後主賴正相導宜適,舉動無闕,乃慨然歎息,恨知正之晚。
時論嘉之。
賜爵關內侯。
泰始中,除安陽令,遷巴西太守。
泰始八年詔曰:「正昔在成都,顛沛守義,不違忠節,及見受用,盡心幹事,有治理之績,其以正為巴西太守。
」鹹寧四年卒。
凡所著述詩論賦之屬,垂百篇。
評曰:杜微脩身隱靜,不役當世,庶幾夷、皓之概。
周群占天有徵,杜瓊沈默慎密,諸生之純也。
許、孟、來、李,博涉多聞,尹默精于左氏,雖不以德業為稱,信皆一時之學士。
譙周詞理淵通,為世碩儒,有董、揚之規,郤正文辭燦爛,有張、蔡之風,加其行止,君子有取焉。
二子處晉事少,在蜀事多,故著于篇。
〔一〕 〔一〕 張璠以為譙周所陳降魏之策,蓋素料劉禪懦弱,心無害戾,故得行也。
如遇忿肆之人,雖無他算,然矜殉鄙恥,或發怒妄誅,以立一時之威,快其斯須之意者,此亦夷滅之禍雲。
呂氏春秋曰:昔殷湯克夏桀而天下大旱,三年不收,湯乃以身禱於桑林曰:「餘一人有罪,無及萬方,萬方有罪,在餘一人,無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毀傷民之大命。
」湯於是剪其髮,攦其爪,自以為犧牲,用祈福于上帝。
民乃甚悅。
雨乃大至。
〔三〕 淮南子曰:秦穆公謂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對曰:「良馬者,可以形容筋骨相也。
相天下之馬者,若滅若沒,若失若亡,其一若此馬者,絕塵卻轍。
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馬而不可告以天下之馬。
天下之馬,臣有所與共儋纏采薪九方堙,此其相馬,非臣之下也,請見之。
」穆公見之,使之求馬,三月而反,報曰:「已得馬矣,在於沙丘。
」穆公曰:「何馬也?」對曰:「牝而黃。
」使人往取之,牡而驪。
穆公不悅,召伯樂而問之曰:「敗矣,子之所使求馬者也!毛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伯樂喟然太息曰:「一至此乎!是乃所以千萬(裡)臣而無數者也。
若堙之所觀者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麤,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而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若彼之所相者,乃有貴乎馬者。
」馬至,而果天下之馬也。
淮南子又曰:伯樂、寒風、秦牙、葛青,所相各異,其知馬一也;蓋九方觀其精,秦牙察其形。
〔四〕 越絕書曰:昔越王句踐有寶劍五枚,聞於天下。
客有能相劍者名薛燭,王召而問之:「吾有寶劍五,請以示子。
」乃取豪曹、臣闕,薛燭曰:「皆非也。
」又取純鉤、湛盧,燭曰:「觀其劍鈔,爛爛如列宿之行,觀其光,渾渾如水之將溢于塘,觀其文,渙渙如冰將釋,此所謂純鉤邪?」王曰:「是也。
」王曰:「客有直之者,有市之鄉三,駿馬千匹,千戶之都二,可乎?」薛燭曰:「不可。
當造此劍之時,赤堇之山破而出錫,若邪之谿涸而出銅,雨師掃灑,雷公擊鼓,太一下觀,天精下之,歐冶乃因天之精,悉其伎巧,一曰純鉤,二曰湛盧。
今赤堇之山已合,若邪之谿深而不測,歐冶子已死,雖傾城量金,珠玉竭河,獨不得此一物。
有市之鄉三,駿馬千匹,千戶之都二,亦何足言與!」 〔五〕 淮南子曰:瓠巴鼓瑟而鱏魚聽之。
又曰:瓠梁之歌可隨也,而以歌者不可為也。
〔六〕 臣松之曰:按此謂孟嘗君田文下坐客,能作雞鳴以濟其厄者也。
凡作雞鳴,必先拊髀,以傚雞之拊翼也。
〔七〕 淮南子曰:楚將子發好求技道之士。
楚有善為偷者,往見曰:「聞君求技道之士,臣偷也,願以技備一卒。
」子發聞之,衣不及帶,冠不暇正,出見而禮之。
左右諫曰:「偷者,天下之盜也,何為禮之?」君曰:「此非左右之所得與。
」後無幾何,齊興兵伐楚。
子發將師以當之,兵三卻。
楚賢大夫皆盡其計而悉其誠,齊師愈彊。
於是卒偷進請曰:「臣有薄技,願為君行之。
」君曰「諾」。
偷即夜出,解齊將軍之帳,而獻之子發。
子發使人歸之,曰:「卒有出採薪者,得將軍之帳,使使歸於執事。
」明日又復往取枕,子發又使歸之。
明日又復往取簪,子發又使歸之。
齊師聞之大駭,將軍與軍吏謀曰:「今日不去,楚軍恐取吾頭矣!」即旋師而去。
〔八〕 桓譚新論曰:雍門周以琴見,孟嘗君曰:「先生鼓琴,亦能令文悲乎?」對曰:「臣之所能令悲者,先貴而後賤,昔富而今貧,擯壓窮巷,不交四鄰;不若身材高妙,懷質抱真,逢讒罹謗,怨結而不得信;不若交歡而結愛,無怨而生離,遠赴絕國,無相見期;不若幼無父母,壯無妻兒,出以野澤為鄰,入用堀穴為家,困于朝夕,無所假貸:若此人者,但聞飛烏之號,秋風鳴條,則傷心矣,臣一為之援琴而長太息,未有不悽惻而涕泣者也。
今若足下,居則廣廈高堂,連闥洞房,下羅帷,來清風;倡優在前,諂諛侍側,揚激楚,舞鄭妾,流聲以娛耳,練色以淫目;水戲則舫龍舟,建羽旗,鼓釣乎不測之淵;野遊則登平原,馳廣囿,強弩下高鳥,勇士格猛獸;置酒娛樂,沈醉忘歸:方此之時,視天地曾不若一指,雖有善鼓琴,未能動足下也。
」孟嘗君曰:「固然!」雍門周曰:「然臣竊為足下有所常悲。
夫角帝而困秦者君也,連五國而伐楚者又君也。
天下未嘗無事,不從即衡;從成則楚王,衡成則秦帝。
夫以秦、楚之彊而報弱薛,猶磨蕭斧而伐朝菌也,有識之士,莫不為足下寒心。
天道不常盛,寒暑更進退,千秋萬歲之後,宗廟必不血食;高臺既已傾,曲池又已平,墳墓生荊棘,狐狸穴其中,遊兒牧豎躑躅其足而歌其上曰:『孟嘗君之尊貴,亦猶若是乎!』」於是孟嘗君喟然太息,涕淚承睫而未下。
雍門周引琴而鼓之,徐動宮徵,叩角羽,終而成曲,孟嘗君遂歔欷而就之曰:「先生鼓琴,令文立若亡國之人也。
」 〔九〕 呂氏春秋曰:韓哀作禦。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曰:及至駕齧膝,參乘旦,王良執靶,韓哀附輿,縱馳騁騖,忽如景靡,過都越國,蹶如歷塊,追奔電,逐遺風,周流八極,萬裡一息,何其遼哉!人馬相得也。
〔一0〕淮南子曰:盧敖遊乎北海,經乎太陰,入乎玄闕,至於蒙轂之上,見一士焉,深目而玄準,戾頸而鳶肩,豐上而殺下,軒軒然方迎風而舞,顧見盧敖慢然下其臂,遯逃乎碑下。
盧敖俯而視之,方卷龜殼而食合梨。
盧敖乃與之語曰:「惟敖為背群離黨,窮觀於六合之外者,非敖而已乎!敖幼而好遊,長不喻解,周行四極,惟北陰之不闚,今卒睹夫子於是,子殆可與敖為交乎!」若士者齤然而笑曰:「嘻乎!子中州民,寧肯而遠至此?此猶光乎日月而戴列星,陰陽之所行,四時之所生,此其比夫不名之地,猶突奧也。
若我南遊乎罔{罒良}之野,北息于沈墨之鄉,西窮冥冥之黨,東貫鴻濛之光,此其下無地而上無天,聽焉無聞,視焉則眴,此其外猶有沈沈之汜,其餘一舉而千萬裡,吾猶未能之在。
今子遊始至于此,乃語窮觀,豈不亦遠哉!然子處矣,吾與汗漫期於九垓之上,吾不可以久。
」若士舉臂而竦身,遂入雲中。
盧敖仰而視之,弗見乃止,曰:「吾比夫子也,猶黃鵠之與壤蟲,終日行不離咫尺,自以為遠,不亦悲哉!」 景耀六年,後主從譙周之計,遣使請降于鄧艾,其書,正所造也。
明年正月,鍾會作亂成都,後主東遷洛陽,時擾攘倉卒,蜀之大臣無翼從者,惟正及殿中督汝南張通,捨妻子單身隨侍。
後主賴正相導宜適,舉動無闕,乃慨然歎息,恨知正之晚。
時論嘉之。
賜爵關內侯。
泰始中,除安陽令,遷巴西太守。
泰始八年詔曰:「正昔在成都,顛沛守義,不違忠節,及見受用,盡心幹事,有治理之績,其以正為巴西太守。
」鹹寧四年卒。
凡所著述詩論賦之屬,垂百篇。
評曰:杜微脩身隱靜,不役當世,庶幾夷、皓之概。
周群占天有徵,杜瓊沈默慎密,諸生之純也。
許、孟、來、李,博涉多聞,尹默精于左氏,雖不以德業為稱,信皆一時之學士。
譙周詞理淵通,為世碩儒,有董、揚之規,郤正文辭燦爛,有張、蔡之風,加其行止,君子有取焉。
二子處晉事少,在蜀事多,故著于篇。
〔一〕 〔一〕 張璠以為譙周所陳降魏之策,蓋素料劉禪懦弱,心無害戾,故得行也。
如遇忿肆之人,雖無他算,然矜殉鄙恥,或發怒妄誅,以立一時之威,快其斯須之意者,此亦夷滅之禍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