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四十 蜀書十 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第十

關燈
劉封者,本羅侯寇氏之子,長沙劉氏之甥也。

    先主至荊州,以未有繼嗣,養封為子。

    及先主入蜀,自葭萌還攻劉璋,時封年二十餘,有武藝,氣力過人,將兵俱與諸葛亮、張飛等泝流西上,所在戰克。

    益州既定,以封為副軍中郎將。

     初,劉璋遣扶風孟達副法正,各將兵二千人,使迎先主,先主因令達并領其眾,留屯江陵。

    蜀平後,以達為宜都太守。

    建安二十四年,命達從秭歸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為達兵所害。

    達將進攻上庸,先主陰恐達難獨任,乃遣封自漢中乘沔水下統達軍,與達會上庸。

    上庸太守申耽舉眾降,遣妻子及宗族詣成都。

    先主加耽征北將軍,領上庸太守員鄉侯如故,以耽弟儀為建信將軍、西城太守,遷封為副軍將軍。

    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

    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

    會羽覆敗,先主恨之。

    又封與達忿爭不和,封尋奪達鼓吹。

    達既懼罪,又忿恚封,遂表辭先主,率所領降魏。

    〔一〕魏文帝善達之姿才容觀,以為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封平陽亭侯。

    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為新城郡,以〕達領新城太守。

    遣征南將軍夏侯尚、右將軍徐晃與達共襲封。

    達與封書曰: 古人有言:『疏不閒親,新不加舊。

    』此謂上明下直,讒慝不行也。

    若乃權君譎主,賢父慈親,猶有忠臣蹈功以罹禍,孝子抱仁以陷難,種、商、白起、孝己、伯奇,皆其類也。

    其所以然,非骨肉好離,親親樂患也。

    或有恩移愛易,亦有讒閒其閒,雖忠臣不能移之於君,孝子不能變之於父者也。

    勢利所加,改親為讎,況非親親乎!故申生、衛伋、禦寇、楚建稟受形之氣,當嗣立之正,而猶如此。

    今足下與漢中王,道路之人耳,親非骨血而據勢權,義非君臣而處上位,征則有偏任之威,居則有副軍之號,遠近所聞也。

    自立阿鬥為太子已來,有識之人相為寒心。

    如使申生從子輿之言,必為太伯;衛伋聽其弟之謀,無彰父之譏也。

    且小白出奔,入而為霸;重耳踰垣,卒以克復。

    自古有之,非獨今也。

     夫智貴免禍,明尚夙達,僕揆漢中王慮定於內,疑生於外矣;慮定則心固,疑生則心懼,亂禍之興作,未曾不由廢立之間也。

    私怨人情,不能不見,恐左右必有以閒於漢中王矣。

    然則疑成怨聞,其發若踐機耳。

    今足下在遠,尚可假息一時;若大軍遂進,足下失據而還,竊相為危之。

    昔微子去殷,智果別族,違難背禍,猶皆如斯〔二〕。

    今足下棄父母而為人後,非禮也;知禍將至而留之,非智也;見正不從而疑之,非義也。

    自號為丈夫,為此三者,何所貴乎?以足下之才,棄身來東,繼嗣羅侯,不為背親也;北面事君,以正綱紀,不為棄舊也;怒不緻亂,以免危亡,不為徒行也。

    加陛下新受禪命,虛心側席,以德懷遠,若足下翻然內向,非但與僕為倫,受三百戶封,繼統羅國而已,當更剖符大邦,為始封之君。

    陛下大軍,金鼓以震,當轉都宛、鄧;若二敵不平,軍無還期。

    足下宜因此時早定良計。

    易有『利見大人』,詩有『自求多福』,行矣。

    今足下勉之,無使狐突閉門不出。

     封不從達言。

     〔一〕 魏略載達辭先主表曰:「伏惟殿下將建伊、呂之業,追桓、文之功,大事草創,假勢吳、楚,是以有為之士深睹歸趣。

    臣委質已來,愆戾山積,臣猶自知,況於君乎!今王朝以興,英俊鱗集,臣內無輔佐之器,外無將領之才,列次功臣,誠自愧也。

    臣聞範蠡識微,浮於五湖;咎犯謝罪,逡巡於河上。

    夫際會之間,請命乞身。

    何則?欲絜去就之分也。

    況臣卑鄙,無元功巨勳,自繫於時,竊慕前賢,早思遠恥。

    昔申生至孝見疑於親,子胥至忠見誅於君,蒙恬拓境而被大刑,樂毅破齊而遭讒佞,臣每讀其書,未嘗不慷慨流涕,而親當其事,益以傷絕。

    何者?荊州覆敗,大臣失節,百無一還。

    惟臣尋事,自緻房陵、上庸,而復乞身,自放於外。

    伏想殿下聖恩感悟,愍臣之心,悼臣之舉。

    臣誠小人,不能始終,知而為之,敢謂非罪!臣每閒交絕無惡聲,去臣無怨辭,臣過奉教於君子,願君王勉之也。

    」 〔二〕 國語曰:智宣子將以瑤為後,智果曰:「不如霄也。

    」宣子曰:「霄也佷。

    」對曰:「霄也佷在面,瑤之賢於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

    美鬚長大則賢,射禦足力則賢,技藝畢給則賢,巧文辯惠則賢,彊毅果敢則賢,如是而甚不仁;以五者賢陵人,而不仁行之,其誰能待之!若果立瑤也。

    智宗必滅。

    」不聽。

    智果別族于太史氏為輔氏。

    及智氏亡,惟輔果在焉。

    
申儀叛封,封破走還成都。

    申耽降魏,魏假耽懷集將軍,徙居南陽,儀魏興太守,封(真鄉侯)〔員鄉侯〕,屯洵口。

    〔一〕封既至,先主責封之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