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三十九 蜀書九 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不合,乃由牂牁道去。
為益州郡所拘留,太守欲殺之。
主簿曰:「此非常人,不可殺也。
」主簿請自送至州,見益州牧劉璋,璋父焉昔為巴父祥所舉孝廉,見巴驚喜,每大事輒以咨訪。
臣松之案:劉焉在漢靈帝時已經宗正太常,出為益州牧,祥始以孫堅作長沙時為江夏太守,不得舉焉為孝廉,明也。
〔二〕 零陵先賢傳曰: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
」既入,巴復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於山林也。
」璋不聽。
巴閉門稱疾。
備攻成都,令軍中曰:「其有害巴者,誅及三族。
」及得巴,甚喜。
〔三〕 零陵先賢傳曰:張飛嘗就巴宿,巴不與語,飛遂忿恚。
諸葛亮謂巴曰:「張飛雖實武人,敬慕足下。
主公今方收合文武,以定大事;足下雖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
」巴曰:「大丈夫處世,當交四海英雄,如何與兵子共語乎?」備聞之,怒曰:「孤欲定天下,而子初專亂之。
其欲還北,假道於此,豈欲成孤事邪?」備又曰:「子初才智絕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難獨任也。
」亮亦曰:「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若提枹鼓,會軍門,使百姓喜勇,當與人議之耳。
」初攻劉璋,備與士眾約:「若事定,府庫百物,孤無預焉。
」及拔成都,士眾皆捨幹戈,赴諸藏競取寶物。
軍用不足,備甚憂之。
巴曰:「易耳,但當鑄直百錢,平諸物賈,令吏為官巿。
」備從之,數月之間,府庫充實。
〔四〕 零陵先賢傳曰:是時中夏人情未一,聞備在蜀,四方延頸。
而備銳意欲即真,巴以為如此示天下不廣,且欲緩之。
與主簿雍茂諫備,備以他事殺茂,由是遠人不復至矣。
〔五〕 零陵先賢傳曰:輔吳將軍張昭嘗對孫權論巴褊阨,不當拒張飛太甚。
權曰:「若令子初隨世沈浮,容悅玄德,交非其人,何足稱為高士乎?」 馬良字季常,襄陽宜城人也。
兄弟五人,並有才名,鄉裡為之諺曰:「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稱之。
先主領荊州,辟為從事。
及先主入蜀,諸葛亮亦從後往,良留荊州,與亮書曰:「聞雒城已拔,此天祚也。
尊兄應期贊世,配業光國,魄兆見矣。
〔一〕夫變用雅慮,審貴垂明,於以簡才,宜適其時。
若乃和光悅遠,邁德天壤,使時閑於聽,世服於道,齊高妙之音,正鄭、衛之聲,並利於事,無相奪倫,此乃管絃之至,牙、曠之調也。
雖非鍾期,敢不擊節!」先主辟良為左將軍掾。
〔一〕 臣松之以為良蓋與亮結為兄弟,或相與有親;亮年長,良故呼亮為尊兄耳。
後遣使吳,良謂亮曰:「今銜國命,協穆二家,幸為良介於孫將軍。
」亮曰:「君試自為文。
」良即為草曰:「寡君遣掾馬良通聘繼好,以紹昆吾、豕韋之勳。
其人吉士,荊楚之令,鮮於造次之華,而有克終之美,願降心存納,以慰將命。
」權敬待之。
先主稱尊號,以良為侍中。
及東征吳,遣良入武陵招納五溪蠻夷,蠻夷渠帥皆受印號,鹹如意指。
會先主敗績於夷陵,良亦遇害。
先主拜良子秉為騎都尉。
良弟謖,字幼常,以荊州從事隨先主入蜀,除綿竹成都令、越嶲太守。
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
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猶謂不然,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
〔一〕 〔一〕 襄陽記曰:建興三年,亮征南中,謖送之數十裡。
亮曰:「雖共謀之歷年,今可更惠良規。
」謖對曰:「南中恃其險遠,不服久矣,雖今日破之,明日復反耳。
今公方傾國北伐以事彊賊。
彼知官勢內虛,其叛亦速。
若殄盡遺類以除後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倉卒也。
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願公服其心而已。
」亮納其策,赦孟獲以服南方。
故終亮之世,南方不敢復反。
建興六年,亮出軍向祁山
為益州郡所拘留,太守欲殺之。
主簿曰:「此非常人,不可殺也。
」主簿請自送至州,見益州牧劉璋,璋父焉昔為巴父祥所舉孝廉,見巴驚喜,每大事輒以咨訪。
臣松之案:劉焉在漢靈帝時已經宗正太常,出為益州牧,祥始以孫堅作長沙時為江夏太守,不得舉焉為孝廉,明也。
〔二〕 零陵先賢傳曰: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
」既入,巴復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於山林也。
」璋不聽。
巴閉門稱疾。
備攻成都,令軍中曰:「其有害巴者,誅及三族。
」及得巴,甚喜。
〔三〕 零陵先賢傳曰:張飛嘗就巴宿,巴不與語,飛遂忿恚。
諸葛亮謂巴曰:「張飛雖實武人,敬慕足下。
主公今方收合文武,以定大事;足下雖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
」巴曰:「大丈夫處世,當交四海英雄,如何與兵子共語乎?」備聞之,怒曰:「孤欲定天下,而子初專亂之。
其欲還北,假道於此,豈欲成孤事邪?」備又曰:「子初才智絕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難獨任也。
」亮亦曰:「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若提枹鼓,會軍門,使百姓喜勇,當與人議之耳。
」初攻劉璋,備與士眾約:「若事定,府庫百物,孤無預焉。
」及拔成都,士眾皆捨幹戈,赴諸藏競取寶物。
軍用不足,備甚憂之。
巴曰:「易耳,但當鑄直百錢,平諸物賈,令吏為官巿。
」備從之,數月之間,府庫充實。
〔四〕 零陵先賢傳曰:是時中夏人情未一,聞備在蜀,四方延頸。
而備銳意欲即真,巴以為如此示天下不廣,且欲緩之。
與主簿雍茂諫備,備以他事殺茂,由是遠人不復至矣。
〔五〕 零陵先賢傳曰:輔吳將軍張昭嘗對孫權論巴褊阨,不當拒張飛太甚。
權曰:「若令子初隨世沈浮,容悅玄德,交非其人,何足稱為高士乎?」 馬良字季常,襄陽宜城人也。
兄弟五人,並有才名,鄉裡為之諺曰:「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稱之。
先主領荊州,辟為從事。
及先主入蜀,諸葛亮亦從後往,良留荊州,與亮書曰:「聞雒城已拔,此天祚也。
尊兄應期贊世,配業光國,魄兆見矣。
〔一〕夫變用雅慮,審貴垂明,於以簡才,宜適其時。
若乃和光悅遠,邁德天壤,使時閑於聽,世服於道,齊高妙之音,正鄭、衛之聲,並利於事,無相奪倫,此乃管絃之至,牙、曠之調也。
雖非鍾期,敢不擊節!」先主辟良為左將軍掾。
〔一〕 臣松之以為良蓋與亮結為兄弟,或相與有親;亮年長,良故呼亮為尊兄耳。
後遣使吳,良謂亮曰:「今銜國命,協穆二家,幸為良介於孫將軍。
」亮曰:「君試自為文。
」良即為草曰:「寡君遣掾馬良通聘繼好,以紹昆吾、豕韋之勳。
其人吉士,荊楚之令,鮮於造次之華,而有克終之美,願降心存納,以慰將命。
」權敬待之。
先主稱尊號,以良為侍中。
及東征吳,遣良入武陵招納五溪蠻夷,蠻夷渠帥皆受印號,鹹如意指。
會先主敗績於夷陵,良亦遇害。
先主拜良子秉為騎都尉。
良弟謖,字幼常,以荊州從事隨先主入蜀,除綿竹成都令、越嶲太守。
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
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猶謂不然,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
〔一〕 〔一〕 襄陽記曰:建興三年,亮征南中,謖送之數十裡。
亮曰:「雖共謀之歷年,今可更惠良規。
」謖對曰:「南中恃其險遠,不服久矣,雖今日破之,明日復反耳。
今公方傾國北伐以事彊賊。
彼知官勢內虛,其叛亦速。
若殄盡遺類以除後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倉卒也。
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願公服其心而已。
」亮納其策,赦孟獲以服南方。
故終亮之世,南方不敢復反。
建興六年,亮出軍向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