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三十 魏書三十 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

關燈
,不得與王家使者、皁衣先人同列。

    其國中大家不佃作,坐食者萬餘口,下戶遠擔米糧魚鹽供給之。

    其民喜歌舞,國中邑落,暮夜男女群聚,相就歌戲。

    無大倉庫,家家自有小倉,名之為桴京。

    其人絜清自喜,喜藏釀。

    跪拜申一腳,與夫餘異,行步皆走。

    以十月祭天,國中大會,名曰東盟。

    其公會,衣服皆錦繡金銀以自飾。

    大加主簿頭著幘,如幘而無餘,其小加著折風,形如弁。

    其國東有大穴,名隧穴,十月國中大會,迎隧神還于國東上祭之,置木隧于神坐。

    無牢獄,有罪諸加評議,便殺之,沒入妻子為奴婢。

    其俗作婚姻,言語已定,女家作小屋於大屋後,名婿屋,婿暮至女家戶外,自名跪拜,乞得就女宿,如是者再三,女父母乃聽使就小屋中宿,傍頓錢帛,至生子已長大,乃將婦歸家。

    其俗淫。

    男女已嫁娶,便稍作送終之衣。

    厚葬,金銀財幣,盡於送死,積石為封,列種松柏。

    其馬皆小,便登山。

    國人有氣力,習戰鬥,沃沮、東濊皆屬焉。

    又有小水貊。

    句麗作國,依大水而居,西安平縣北有小水,南流入海,句麗別種依小水作國,因名之為小水貊,出好弓,所謂貊弓是也。

     王莽初發高句麗兵以伐胡,不欲行,彊迫遣之,皆亡出塞為寇盜。

    遼西大尹田譚追擊之,為所殺。

    州郡縣歸咎于句麗侯騊,嚴尤奏言:「貊人犯法,罪不起于騊,且宜安慰。

    今猥被之大罪,恐其遂反。

    」莽不聽,詔尤擊之。

    尤誘期句麗侯騊至而斬之,傳送其首詣長安。

    莽大悅,布告天下,更名高句麗為下句麗。

    當此時為侯國,漢光武帝八年,高句麗王遣使朝貢,始見稱王。

     至殤、安之間,句麗王宮數寇遼東,更屬玄菟。

    遼東太守蔡風、玄菟太守姚光以宮為二郡害,興師伐之。

    宮詐降請和,二郡不進。

    宮密遣軍攻玄菟,焚燒候城,入遼隧,殺吏民。

    後宮復犯遼東,蔡風輕將吏士追討之,軍敗沒。

     宮死,子伯固立。

    順、桓之間,復犯遼東,寇新安、居鄉,又攻西安平,于道上殺帶方令,略得樂浪太守妻子。

    靈帝建寧二年,玄菟太守耿臨討之,斬首虜數百級,伯固降,屬遼東。

    (嘉)〔熹〕平中,伯固乞屬玄菟。

    公孫度之雄海東也,伯固遣大加優居、主簿然人等助度擊富山賊,破之。

     伯固死,有二子,長子拔奇,小子伊夷模。

    拔奇不肖,國人便共立伊夷模為王。

    自伯固時,數寇遼東,又受亡胡五百餘家。

    建安中,公孫康出軍擊之,破其國,焚燒邑落。

    拔奇怨為兄而不得立,與涓奴加各將下戶三萬餘口詣康降,還住沸流水。

    降胡亦叛伊夷模,伊夷模更作新國,今日所在是也。

    拔奇遂往遼東,有子留句麗國,今古雛加駮位居是也。

    其後復擊玄菟,玄菟與遼東合擊,大破之。

     伊夷模無子,淫灌奴部,生子名位宮。

    伊夷模死,立以為王,今句麗王宮是也。

    其曾祖名宮,生能開目視,其國人惡之,及長大,果兇虐,數寇鈔,國見殘破。

    今王生墮地,亦能開目視人。

    句麗呼相似為位,似其祖,故名之為位宮。

    位宮有力勇,便鞍馬,善獵射。

    景初二年,太尉司馬王率眾討公孫淵,宮遣主簿大加將數千人助軍。

    正始三年,宮寇西安平,其五年,為幽州刺吏毌丘儉所破。

    語在儉傳。

     東沃沮在高句麗蓋馬大山之東,濱大海而居。

    其地形東北狹,西南長,可千裡,北與挹婁、夫餘,南與濊貊接。

    戶五千,無大君王,世世邑落,各有長帥。

    其言語與句麗大同,時時小異。

    漢初,燕亡人衛滿王朝鮮,時沃沮皆屬焉。

    漢武帝元封二年,伐朝鮮,殺滿孫右渠,分其地為四郡,以沃沮城為玄菟郡。

    後為夷貊所侵,徙郡句麗西北,今所謂玄菟故府是也。

    沃沮還屬樂浪。

    漢以土地廣遠,在單單大領之東,分置東部都尉,治不耐城,別主領東七縣,時沃沮亦皆為縣。

    漢(光)〔建〕武六年,省邊郡,都尉由此罷。

    其後皆以其縣中渠帥為縣侯,不耐、華麗、沃沮諸縣皆為侯國。

    夷狄更相攻伐,唯不耐濊侯至今猶置功曹、主簿諸曹,皆濊民作之。

    沃沮諸邑落渠帥,皆自稱三老,則故縣國之制也。

    國小,迫于大國之間,遂臣屬句麗。

    句麗復置其中大人為使者,使相主領,又使大加統責其租稅,貊布、魚、鹽、海中食物,千裡擔負緻之,又送其美女以為婢妾,遇之如奴僕。

     其土地肥美,背山向海,宜五穀,善田種。

    人性質直彊勇,少牛馬,便持矛步戰。

    食飲居處,衣服禮節,有似句麗。

    〔一〕其葬作大木槨,長十餘丈,開一頭作戶。

    新死者皆假埋之,才使覆形,皮肉盡,乃取骨置槨中。

    舉家皆共一槨,刻木如生形,隨死者為數。

    又有瓦〈金歷〉,置米其中,編縣之於槨戶邊。

     〔一〕 魏略曰:其嫁娶之法,女年十歲,已相設許。

    婿家迎之,長養以為婦。

    至成人,更還女家。

    女家責錢,錢畢,乃復還婿。

    
毌丘儉討句麗,句麗王宮奔沃沮,遂進師擊之。

    沃沮邑落皆破之,斬獲首虜三千餘級,宮奔北沃沮。

    北沃沮一名置溝婁,去南沃沮八百餘裡,其俗南北皆同,與挹婁接。

    挹婁喜乘船寇鈔,北沃沮畏之,夏月恆在山巖深穴中為守備,冬月冰凍,船道不通,乃下居村落。

    王頎別遣追討宮,盡其東界。

    問其耆老「海東復有人不」?耆老言國人嘗乘船捕魚,遭風見吹數十日,東得一島,上有人,言語不相曉,其俗常以七月取童女沈海。

    又言有一國亦在海中,純女無男。

    又說得一布衣,從海中浮出,其身如中(國)人衣,其兩袖長三丈。

    又得一破船,隨波出在海岸邊,有一人項中復有面,生得之,與語不相通,不食而死。

    其域皆在沃沮東大海中。

     挹婁在夫餘東北千餘裡,濱大海,南與北沃沮接,未知其北所極。

    其土地多山險。

    其人形似夫餘,言語不與夫餘、句麗同。

    有五穀、牛、馬、麻布。

    人多勇力。

    無大君長,邑落各有大人。

    處山林之間,常穴居,大家深九梯,以多為好。

    土氣寒,劇於夫餘。

    其俗好養豬,食其肉,衣其皮。

    冬以豬膏塗身,厚數分,以禦風寒。

    夏則裸袒,以尺布隱其前後,以蔽形體。

    其人不絜,作溷在中央,人圍其表居。

    其弓長四尺,力如弩,矢用楛,長尺八寸,青石為鏃,古之肅慎氏之國也。

    善射,射人皆入(因)〔目〕。

    矢施毒,人中皆死。

    出赤玉,好貂,今所謂挹婁貂是也。

    自漢已來,臣屬夫餘,夫餘責其租賦重,以黃初中叛之。

    夫餘數伐之,其人眾雖少,所在山險,鄰國人畏其弓矢,卒不能服也。

    其國便乘船寇盜,鄰國患之。

    東夷飲食類皆用俎豆,唯挹婁不,法俗最無綱紀也。

     濊南與辰韓,北與高句麗、沃沮接,東窮大海,今朝鮮之東皆其地也。

    戶二萬。

    昔箕子既適朝鮮,作八條之教以教之,無門戶之閉而民不為盜。

    其後四十餘世,朝鮮侯(淮)〔準〕僭號稱王。

    陳勝等起,天下叛秦,燕、齊、趙民避地朝鮮數萬口。

    燕人衛滿,魋結夷服,復來王之。

    漢武帝伐滅朝鮮,分其地為四郡。

    自是之後,胡漢稍別。

    無大君長,自漢已來,其官有侯邑君、三老,統主下戶。

    其耆老舊自謂與句麗同種。

    其人性願愨,少嗜欲,有廉恥,不請(句麗)〔匄〕。

    言語法俗大抵與句麗同,衣服有異。

    男女衣皆著曲領,男子擊銀花廣數寸以為飾。

    自單單大山領以西屬樂浪,自領以東七縣,都尉主之,皆以濊為民。

    後省都尉,封其渠帥為侯,今不耐濊皆其種也。

    漢末更屬句麗。

    其俗重山川,山川各有部分,不得妄相涉入。

    同姓不婚。

    多忌諱,疾病死亡輒損棄舊宅,更作新居。

    有麻布,蠶桑作綿。

    曉候星宿,豫知年歲豐約。

    不以誅玉為寶。

    常用十月節祭天,晝夜飲酒歌舞,名之為舞天,又祭虎以為神。

    其邑落相侵犯,輒相罰責生口牛馬,名之為責禍。

    殺人者償死。

    少寇盜。

    作矛長三丈,或數人共持之,能步戰。

    樂浪檀弓出其地。

    其海出班魚皮,土地饒文豹,又出果下馬,漢桓時獻之。

    〔一〕 〔一〕 臣松之按:果下馬高三尺,乘之可于果樹下行,故謂之果下。

    見博物志、魏都賦。

    
正始六年,樂浪太守劉茂、帶方太守弓遵以領東濊屬句麗,興師伐之,不耐侯等舉邑降。

    其八年,詣闕朝貢,詔更拜不耐濊王。

    居處雜在民間,四時詣郡朝謁。

    二郡有軍征賦調,供給役使,遇之如民。

     韓在帶方之南,東西以海為限,南與倭接,方可四千裡。

    有三種,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韓。

    辰韓者,古之辰國也。

    馬韓在西。

    其民土著,種植,知蠶桑,作綿布。

    各有長帥,大者自名為臣智,其次為邑借,散在山海間,無城郭。

    有爰襄國、牟水國、桑外國、小石索國、大石索國、優休牟涿國、臣濆沽國、伯濟國、速盧不斯國、日華國、古誕者國、古離國、怒藍國、月支國、咨離牟盧國、素謂乾國、古爰國、莫盧國、卑離國、占離卑國、臣釁國、支侵國、狗盧國、卑彌國、監奚卑離國、古蒲國、緻利鞠國、冉路國、兒林國、駟盧國、內卑離國、感奚國、萬盧國、辟卑離國、臼斯烏旦國、一離國、不彌國、支半國、狗素國、捷盧國、牟盧卑離國、臣蘇塗國、莫盧國、古臘國、臨素半國、臣雲新國、如來卑離國、楚山塗卑離國、一難國、狗奚國、不雲國、不斯濆邪國、爰池國、乾馬國、楚離國,凡五十餘國。

    大國萬餘家,小國數千家,總十餘萬戶。

    辰王治月支國。

    臣智或加優呼臣雲遣支報安邪踧支濆臣離兒不例拘邪秦支廉之號。

    其官有魏率善、邑君、歸義侯、中郎將、都尉、伯長。

     侯準既僭號稱王,為燕亡人衛滿所攻奪,〔一〕將其左右宮人走入海,居韓地,自號韓王。

    〔二〕其後絕滅,今韓人猶有奉其祭祀者。

    漢時屬樂浪郡,四時朝謁。

    〔三〕 〔一〕 魏略曰:昔箕子之後朝鮮侯,見周衰,燕自尊為王,欲東略地,朝鮮侯亦自稱為王,欲興兵逆擊燕以尊周室。

    其大夫禮諫之,乃止。

    使禮西說燕,燕止之,不攻。

    後子孫稍驕虐,燕乃遣將秦開攻其西方,取地二千餘裡,至滿番汗為界,朝鮮遂弱。

    及秦并天下,使蒙恬築長城,到遼東。

    時朝鮮王否立,畏秦襲之,略服屬秦,不肯朝會。

    否死,其子準立。

    二十餘年而陳、項起,天下亂,燕、齊、趙民愁苦,稍稍亡往準,準乃置之於西方。

    及漢以盧綰為燕王,朝鮮與燕界於浿水。

    及綰反,入匈奴,燕人衛滿亡命,為胡服,東度浿水,詣準降,說準求居西界,(故)〔收〕中國亡命為朝鮮藩屏。

    準信寵之,拜為博士,賜以圭,封之百裡,令守西邊。

    滿誘亡黨,眾稍多,乃詐遣人告準,言漢兵十道至,求入宿衛,遂還攻準。

    準與滿戰,不敵也。

     〔二〕 魏略曰:其子及親留在國者,因冒姓韓氏。

    準王海中,不與朝鮮相往來。

     〔三〕 魏略曰:初,右渠未破時,朝鮮相歷谿卿以諫右渠不用,東之辰國,時民隨出居者二千餘戶,亦與朝鮮貢蕃不相往來。

    至王莽地皇時,廉斯鑡為辰韓右渠帥,聞樂浪土地美,人民饒樂,亡欲來降。

    出其邑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