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二十五 魏書二十五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第二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明皇帝臨崩,把太傅臂,以後事付之,此言猶在朝士之耳。
且曹爽與太傅俱受寄託之任,而獨專權勢,行以驕奢,於王室不忠,於人道不直,此舉不過以誅曹爽耳。
』敞曰:『然則事就乎?』憲英曰:『得無殆就!爽之才非太傅之偶也。
』敞曰:『然則敞可以無出乎?』憲英曰:『安可以不出。
職守,人之大義也。
凡人在難,猶或恤之;為人執鞭而棄其事,不祥,不可也。
且為人死,為人任,親昵之職也,從眾而已。
』敞遂出。
宣王果誅爽。
事定之後,敞歎曰:『吾不謀於姊,幾不獲於義。
』逮鍾會為鎮西將軍,憲英謂從子羊祜曰:『鍾士季何故西出?』祜曰:『將為滅蜀也。
』憲英曰:『會在事縱恣,非特久處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
』祜曰:『季母勿多言。
』其後會請子琇為參軍,憲英憂曰:『他日見鍾會之出,吾為國憂之矣。
今日難至吾家,此國之大事,必不得止也。
』琇固請司馬文王,文王不聽。
憲英語琇曰:『行矣,戒之!古之君子,入則緻孝於親,出則緻節於國,在職思其所司,在義思其所立,不遺父母憂患而已。
軍旅之間,可以濟者,其惟仁恕乎!汝其慎之!』琇竟以全身。
憲英年至七十有九,泰始五年卒。
」 楊阜字義山,天水冀人也。
〔一〕以州從事為牧韋端使詣許,拜安定長史。
阜還,關右諸將問袁、曹勝敗孰在,阜曰:「袁公寬而不斷,好謀而少決;不斷則無威,少決則失後事,今雖彊,終不能成大業。
曹公有雄才遠略,決機無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盡其力,必能濟大事者也。
」長史非其好,遂去官。
而端徵為太僕,其子康代為刺史,辟阜為別駕。
察孝廉,辟丞相府,州表留參軍事。
〔一〕 魏略曰:阜少與同郡尹奉次曾、趙昂偉章俱發名,偉章、次曾與阜俱為涼州從事。
馬超之戰敗渭南也,走保諸戎。
太祖追至安定,而蘇伯反河間,將引軍東還。
阜時奉使,言於太祖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
若大軍還,不嚴為之備,隴上諸郡非國家之有也。
」太祖善之,而軍還倉卒,為備不周。
超率諸戎渠帥以擊隴上郡縣,隴上郡縣皆應之,惟冀城奉州郡以固守。
超盡兼隴右之眾,而張魯又遣大將楊昂以助之,凡萬餘人,攻城。
阜率國士大夫及宗族子弟勝兵者千餘人,使從弟嶽於城上作偃月營,與超接戰,自正月至八月拒守而救兵不至。
州遣別駕閻溫循水潛出求救,為超所殺,於是刺史、太守失色,始有降超之計。
阜流涕諫曰:「阜等率父兄子弟以義相勵,有死無二;田單之守,不固於此也。
棄垂成之功,陷不義之名,阜以死守之。
」遂號哭。
刺史、太守卒遣人請和,開城門迎超。
超入,拘嶽於冀,使楊昂殺刺史、太守。
阜內有報超之志,而未得其便。
頃之,阜以喪妻求葬假。
阜外兄姜敘屯歷城。
阜少長敘家,見敘母及敘,說前在冀中時事,歔欷悲甚。
敘曰:「何為乃爾?」阜曰:「守城不能完,君亡不能死,亦何面目以視息於天下!馬超背父叛君,虐殺州將,豈獨阜之憂責,一州士大夫皆蒙其恥。
君擁兵專制而無討賊心,此趙盾所以書弒君也。
超彊而無義,多釁易圖耳。
」敘母慨然,敕敘從阜計。
計定,外與鄉人姜隱、趙昂、尹奉、姚瓊、孔信、武都人李俊、王靈結謀,定討超約,使從弟謨至冀語嶽,并結安定梁寬、南安趙衢、龐恭等。
約誓既明,十七年九月,與敘起兵於鹵城。
超聞阜等兵起,自將出。
而衢、寬等解嶽,閉冀城門,討超妻子。
超襲歷城,得敘母。
敘母罵之曰:「汝背父之逆子,殺君之桀賊,天地豈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視人乎!」超怒,殺之。
阜與超戰,身被五創,宗族昆弟死者七人。
超遂南奔張魯。
隴右平定,太祖封討超之功,侯者十一人,賜阜爵關內侯。
阜讓曰:「阜君存無扞難之功,君亡無死節之效,於義當絀,於法當誅;超又不死,無宜苟荷爵祿。
」太祖報曰:「君與群賢共建大功,西土之人以為美談。
子貢辭賞,仲尼謂之止善。
君其剖心以順國命。
姜敘之母,勸敘早發,明智乃爾,雖楊敞之妻蓋不過此。
賢哉,賢哉!良史記錄,必不墜於地矣。
」〔一〕 〔一〕 皇甫謐列女傳曰:姜敘母者,天水姜伯奕之母也。
建安中,馬超攻冀,害涼州刺史韋康,州人悽然,莫不感憤。
敘為撫夷將軍,擁兵屯歷。
敘姑子楊阜,故為康從事,同等十餘人,皆略屬超,陰相結為康報仇,未有閒。
會阜妻死,辭超寧歸西,因過至歷,候敘母,說康被害及冀中之難,相對泣良久。
姜敘舉室感悲,敘母曰:「咄!伯奕,韋使君遇難,豈一州之恥,亦汝之負,豈獨義山哉?汝無顧我,事淹變生。
人誰不死?死國,忠義之大者。
但當速發,我自為汝當之,不以餘年累汝也。
」因敕敘與阜參議,許諾,分人使語鄉裡尹奉、趙昂及安定梁寬等,令敘先舉兵叛超,超怒,必自來擊敘,寬等因從後閉門。
約誓以定,敘遂進兵入鹵,昂、奉守祁山。
超聞,果自出擊敘,寬等從後閉冀門,超失據。
過鹵,敘守鹵。
超因進至歷,歷中見超往,以為敘軍還。
又傳聞超以走奔漢中,故歷無備。
及超入歷,執敘母,母怒罵超。
超被罵大怒,即殺敘母及其子,燒城而去。
阜等以狀聞,太祖甚嘉之,手令褒揚,語如本傳。
臣松之案:謐稱阜為敘姑子,而本傳雲敘為阜外兄,與今名內外為不同。
謐又載趙昂妻曰:趙昂妻異者,故益州刺史天水趙偉璋妻,王氏女也。
昂為羌道令,留異在西。
會同郡梁雙反,攻破西城,害異兩男。
異女英,年六歲,獨與異在城中。
異見兩男已死,又恐為雙所侵,引刀欲自刎,顧英而歎曰:「身死爾棄,當誰恃哉!吾聞西施蒙不絜之服,則人掩鼻,況我貌非西施乎?」乃以溷糞涅麻而被之,尠食瘠形,自春至冬。
雙與州郡和,異竟以是免難。
昂遣吏迎之,未至三十裡,止謂英曰:「婦人無符信保傅,則不出房闈。
昭姜沈流,伯姬待燒,每讀其傳,心壯其節。
今吾遭亂不能死,將何以復見諸姑?所以偷生不死,惟憐汝耳。
今官舍已近,吾去汝死矣。
」遂飲毒藥而絕。
時適有解毒藥良湯,撅口灌之,良久迺蘇。
建安中,昂轉參軍事,徙居冀。
會馬超攻冀,異躬著布韝,佐昂守備,又悉脫所佩環、黼黻以賞戰士。
及超攻急,城中飢困,刺史韋康素仁,愍吏民傷殘,欲與超和。
昂諫不聽,歸以語異,異曰:「君有爭臣,大夫有專利之義;專不為非也。
焉知救兵不到關隴哉?當共勉卒高勳,全節緻死,不可從也。
」比昂還,康與超和。
超遂背約害康,又劫昂,質其嫡子月於南鄭。
欲要昂以為己用,然心未甚信。
超妻楊聞異節行,請與讌終日。
異欲信昂於超以濟其謀,謂楊曰:「昔管仲入齊,立九合之功;由餘適秦,穆公成霸。
方今社稷初定,治亂在於得人,涼州士馬,迺可與中夏爭鋒,不可不詳也。
」楊深感之,以為忠於己,遂與異重相接結。
昂所以得信於超,全功免禍者,異之力也。
及昂與楊阜等結謀討超,告異曰:「吾謀如是,事必萬全,當奈月何?」異厲聲應曰:「忠義立於身,雪君父之大恥,喪元不足為重,況一子哉?夫項託、顏淵,豈復百年,貴義存耳。
」昂曰:「善。
」遂共閉門逐超,超奔漢中,從張魯得兵還。
異復與昂保祁山,為超所圍,三十日救兵到,乃解。
超卒殺異子月。
凡自冀城之難,至于祁山,昂出九奇,異輒參焉。
太祖征漢中,以阜為益州刺史。
還,拜金城太守,未發,轉武都太守。
郡濱蜀漢,阜請依龔遂故事,安之而已。
會劉備遣張飛、馬超等從沮道趣下辯,而氐雷定等七部萬餘落反應之。
太祖遣都護
且曹爽與太傅俱受寄託之任,而獨專權勢,行以驕奢,於王室不忠,於人道不直,此舉不過以誅曹爽耳。
』敞曰:『然則事就乎?』憲英曰:『得無殆就!爽之才非太傅之偶也。
』敞曰:『然則敞可以無出乎?』憲英曰:『安可以不出。
職守,人之大義也。
凡人在難,猶或恤之;為人執鞭而棄其事,不祥,不可也。
且為人死,為人任,親昵之職也,從眾而已。
』敞遂出。
宣王果誅爽。
事定之後,敞歎曰:『吾不謀於姊,幾不獲於義。
』逮鍾會為鎮西將軍,憲英謂從子羊祜曰:『鍾士季何故西出?』祜曰:『將為滅蜀也。
』憲英曰:『會在事縱恣,非特久處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
』祜曰:『季母勿多言。
』其後會請子琇為參軍,憲英憂曰:『他日見鍾會之出,吾為國憂之矣。
今日難至吾家,此國之大事,必不得止也。
』琇固請司馬文王,文王不聽。
憲英語琇曰:『行矣,戒之!古之君子,入則緻孝於親,出則緻節於國,在職思其所司,在義思其所立,不遺父母憂患而已。
軍旅之間,可以濟者,其惟仁恕乎!汝其慎之!』琇竟以全身。
憲英年至七十有九,泰始五年卒。
」 楊阜字義山,天水冀人也。
〔一〕以州從事為牧韋端使詣許,拜安定長史。
阜還,關右諸將問袁、曹勝敗孰在,阜曰:「袁公寬而不斷,好謀而少決;不斷則無威,少決則失後事,今雖彊,終不能成大業。
曹公有雄才遠略,決機無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盡其力,必能濟大事者也。
」長史非其好,遂去官。
而端徵為太僕,其子康代為刺史,辟阜為別駕。
察孝廉,辟丞相府,州表留參軍事。
〔一〕 魏略曰:阜少與同郡尹奉次曾、趙昂偉章俱發名,偉章、次曾與阜俱為涼州從事。
馬超之戰敗渭南也,走保諸戎。
太祖追至安定,而蘇伯反河間,將引軍東還。
阜時奉使,言於太祖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
若大軍還,不嚴為之備,隴上諸郡非國家之有也。
」太祖善之,而軍還倉卒,為備不周。
超率諸戎渠帥以擊隴上郡縣,隴上郡縣皆應之,惟冀城奉州郡以固守。
超盡兼隴右之眾,而張魯又遣大將楊昂以助之,凡萬餘人,攻城。
阜率國士大夫及宗族子弟勝兵者千餘人,使從弟嶽於城上作偃月營,與超接戰,自正月至八月拒守而救兵不至。
州遣別駕閻溫循水潛出求救,為超所殺,於是刺史、太守失色,始有降超之計。
阜流涕諫曰:「阜等率父兄子弟以義相勵,有死無二;田單之守,不固於此也。
棄垂成之功,陷不義之名,阜以死守之。
」遂號哭。
刺史、太守卒遣人請和,開城門迎超。
超入,拘嶽於冀,使楊昂殺刺史、太守。
阜內有報超之志,而未得其便。
頃之,阜以喪妻求葬假。
阜外兄姜敘屯歷城。
阜少長敘家,見敘母及敘,說前在冀中時事,歔欷悲甚。
敘曰:「何為乃爾?」阜曰:「守城不能完,君亡不能死,亦何面目以視息於天下!馬超背父叛君,虐殺州將,豈獨阜之憂責,一州士大夫皆蒙其恥。
君擁兵專制而無討賊心,此趙盾所以書弒君也。
超彊而無義,多釁易圖耳。
」敘母慨然,敕敘從阜計。
計定,外與鄉人姜隱、趙昂、尹奉、姚瓊、孔信、武都人李俊、王靈結謀,定討超約,使從弟謨至冀語嶽,并結安定梁寬、南安趙衢、龐恭等。
約誓既明,十七年九月,與敘起兵於鹵城。
超聞阜等兵起,自將出。
而衢、寬等解嶽,閉冀城門,討超妻子。
超襲歷城,得敘母。
敘母罵之曰:「汝背父之逆子,殺君之桀賊,天地豈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視人乎!」超怒,殺之。
阜與超戰,身被五創,宗族昆弟死者七人。
超遂南奔張魯。
隴右平定,太祖封討超之功,侯者十一人,賜阜爵關內侯。
阜讓曰:「阜君存無扞難之功,君亡無死節之效,於義當絀,於法當誅;超又不死,無宜苟荷爵祿。
」太祖報曰:「君與群賢共建大功,西土之人以為美談。
子貢辭賞,仲尼謂之止善。
君其剖心以順國命。
姜敘之母,勸敘早發,明智乃爾,雖楊敞之妻蓋不過此。
賢哉,賢哉!良史記錄,必不墜於地矣。
」〔一〕 〔一〕 皇甫謐列女傳曰:姜敘母者,天水姜伯奕之母也。
建安中,馬超攻冀,害涼州刺史韋康,州人悽然,莫不感憤。
敘為撫夷將軍,擁兵屯歷。
敘姑子楊阜,故為康從事,同等十餘人,皆略屬超,陰相結為康報仇,未有閒。
會阜妻死,辭超寧歸西,因過至歷,候敘母,說康被害及冀中之難,相對泣良久。
姜敘舉室感悲,敘母曰:「咄!伯奕,韋使君遇難,豈一州之恥,亦汝之負,豈獨義山哉?汝無顧我,事淹變生。
人誰不死?死國,忠義之大者。
但當速發,我自為汝當之,不以餘年累汝也。
」因敕敘與阜參議,許諾,分人使語鄉裡尹奉、趙昂及安定梁寬等,令敘先舉兵叛超,超怒,必自來擊敘,寬等因從後閉門。
約誓以定,敘遂進兵入鹵,昂、奉守祁山。
超聞,果自出擊敘,寬等從後閉冀門,超失據。
過鹵,敘守鹵。
超因進至歷,歷中見超往,以為敘軍還。
又傳聞超以走奔漢中,故歷無備。
及超入歷,執敘母,母怒罵超。
超被罵大怒,即殺敘母及其子,燒城而去。
阜等以狀聞,太祖甚嘉之,手令褒揚,語如本傳。
臣松之案:謐稱阜為敘姑子,而本傳雲敘為阜外兄,與今名內外為不同。
謐又載趙昂妻曰:趙昂妻異者,故益州刺史天水趙偉璋妻,王氏女也。
昂為羌道令,留異在西。
會同郡梁雙反,攻破西城,害異兩男。
異女英,年六歲,獨與異在城中。
異見兩男已死,又恐為雙所侵,引刀欲自刎,顧英而歎曰:「身死爾棄,當誰恃哉!吾聞西施蒙不絜之服,則人掩鼻,況我貌非西施乎?」乃以溷糞涅麻而被之,尠食瘠形,自春至冬。
雙與州郡和,異竟以是免難。
昂遣吏迎之,未至三十裡,止謂英曰:「婦人無符信保傅,則不出房闈。
昭姜沈流,伯姬待燒,每讀其傳,心壯其節。
今吾遭亂不能死,將何以復見諸姑?所以偷生不死,惟憐汝耳。
今官舍已近,吾去汝死矣。
」遂飲毒藥而絕。
時適有解毒藥良湯,撅口灌之,良久迺蘇。
建安中,昂轉參軍事,徙居冀。
會馬超攻冀,異躬著布韝,佐昂守備,又悉脫所佩環、黼黻以賞戰士。
及超攻急,城中飢困,刺史韋康素仁,愍吏民傷殘,欲與超和。
昂諫不聽,歸以語異,異曰:「君有爭臣,大夫有專利之義;專不為非也。
焉知救兵不到關隴哉?當共勉卒高勳,全節緻死,不可從也。
」比昂還,康與超和。
超遂背約害康,又劫昂,質其嫡子月於南鄭。
欲要昂以為己用,然心未甚信。
超妻楊聞異節行,請與讌終日。
異欲信昂於超以濟其謀,謂楊曰:「昔管仲入齊,立九合之功;由餘適秦,穆公成霸。
方今社稷初定,治亂在於得人,涼州士馬,迺可與中夏爭鋒,不可不詳也。
」楊深感之,以為忠於己,遂與異重相接結。
昂所以得信於超,全功免禍者,異之力也。
及昂與楊阜等結謀討超,告異曰:「吾謀如是,事必萬全,當奈月何?」異厲聲應曰:「忠義立於身,雪君父之大恥,喪元不足為重,況一子哉?夫項託、顏淵,豈復百年,貴義存耳。
」昂曰:「善。
」遂共閉門逐超,超奔漢中,從張魯得兵還。
異復與昂保祁山,為超所圍,三十日救兵到,乃解。
超卒殺異子月。
凡自冀城之難,至于祁山,昂出九奇,異輒參焉。
太祖征漢中,以阜為益州刺史。
還,拜金城太守,未發,轉武都太守。
郡濱蜀漢,阜請依龔遂故事,安之而已。
會劉備遣張飛、馬超等從沮道趣下辯,而氐雷定等七部萬餘落反應之。
太祖遣都護